DB41∕T 2247-202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范(河南省).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DB41∕T 2247-202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范(河南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T 2247-202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范(河南省).pdf(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93.080 CCS P 6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247202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范 BDB41/T 2247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适用条件.2 5 原路面调查.3 6 材料.4 7 配合比设计.5 8 施工.8 9 质量管理与验收.10 附录 A(资料性)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12 附录 B(规范性)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13 DB41/T 2247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
2、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高速公路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投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房益林、王国利、沈国印、杨朝旭、饶永生、刘洪涛、赵新征、魏宝军、解路、张建龙、李骁驰、束景晓、韩慧、陈威达、赵鑫、孙劲晖、郝嘉平、范勇、翟书伟、刘成永、孟鹏、武铁征、周姗姗、耿光华、罗佩轩、王鸣翔、侯春艳、袁伟、郑红旗、万晨光、张慧鲜、胡光胜、陈蒙蒙、尚康宁。DB41/T 22472022 1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术语和定义
3、、适用条件、原路面调查、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设计与施工。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34502019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54212018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T 55212019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4、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混合料。3.2 RAP 矿料级配 用抽提法或燃烧法除去RAP中的沥青胶结料后得到的矿料级配。3.3 回收沥青 RAP中经过抽提得到的沥青结合料。3.4 再生沥青 在回收沥青中掺入适量的沥青再生剂、新沥青(需要时),经过一定工艺处理后得到的符合路用性能要求的沥青结合料。3.5 再生沥青混合料 将RAP与一定比例的再生剂、新沥青混合料(需要时)、新沥青(需要时)拌和而成的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DB41/T 22472022 2 3.6 就地热
5、再生技术 利用专用设备对旧沥青路面就地进行加热、翻松,掺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再生剂等,经热拌、摊铺、碾压等工序,实现对旧沥青路面面层再生的技术,包括复拌再生、加铺再生两种基本工艺类型。3.7 复拌再生 采用加热机组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新沥青(需要时)、新沥青混合料,经热拌、摊铺、压实成型。3.8 加铺再生 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沥青再生剂、新沥青(需要时),拌和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一熨平板摊铺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第二熨平板同步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在再生混合料之上,两层一起压实成型。4 适用条件 4.1 一
6、般规定 4.1.1 根据沥青路面的病害特点、成因、产生层位、当地气候、交通条件、病害治理目标、工程经济成本等,经方案比选后选择合适的就地热再生工艺类型。4.1.2 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AK)、沥青马蹄脂碎石(SMA)等路面。其他类型沥青混合料路面在经过室内试验和试验路工程验证后,可参照本文件执行。4.1.3 就地热再生技术可用于水泥混凝土桥梁的沥青铺装层病害处治,施工前应对具体方案进行必要论证,施工中应加强对伸缩缝等的保护。4.1.4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再生深度一般为 30 mm60 mm。4.2 适用的路面病害类型 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于中、上面
7、层出现车辙、拥包、泛油、磨光等浅层轻度损坏的沥青路面维修,再生层宜用作上面层。不同工艺类型适用的路面病害类型如表1所示。表1 就地热再生不同工艺适用的路面病害类型 路面病害类型 适用工艺 复拌再生 加铺再生 车辙 拥包、泛油 磨光 平整度下降 渗水 唧浆 松散、剥落 注1:表示很适合,表示一般,表示适合度低。注2:对于上表中未列入的路面病害,可根据对病害成因、程度的分析有针对性的选用。DB41/T 22472022 3 4.3 适用的原路面技术状况 原路面技术状况应满足以下条件:a)再生深度范围内回收沥青的 25 针入度不小于 20(0.1 mm);b)再生深度范围内沥青混合料的沥青含量不低于
8、 3.8%;c)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SSI 不小于 80;d)车辙深度不大于 30 mm。5 原路面调查 5.1 一般规定 5.1.1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实施前,应进行原路面调查,收集基础数据以分析就地热再生技术的适用性,并为再生工艺选择、再生混合料设计等提供依据。5.1.2 原路面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历史资料调查、路面使用状况调查和路面材料性能调查:a)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原道路的设计资料、施工资料和养护运营资料;b)路面使用状况调查主要包括路面结构强度调查、路面损坏状况调查和路表功能调查;c)路面材料性能调查主要包括原路面各层沥青混合料的调查取样。5.2 历史资料调查 5.2.1 设计资料应包含路
9、面结构、材料类型、设计参数等相关信息。5.2.2 施工资料应包含施工材料、施工记录、施工工序、设计变更资料、竣工资料等施工过程中的相关信息。5.2.3 养护运营资料应包含养护历史及近年路况检测数据。养护历史应包括交通量及组成、气候条件、养护的原因、时间、类型、位置、规模以及养护施工的工艺、材料类型、数量和应用范围等。5.3 路面使用状况调查 5.3.1 应对路面的结构强度进行检测,计算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PSSI。5.3.2 应对路面出现的各种损坏进行调查,详细记录每种损坏的具体类型、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等信息,并计算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PC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 RDI 和路面技术状况指数 PQI
10、。路面损坏调查宜采用自动检测方法和人工检测相结合的方式,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病害成因分析。5.3.3 路表功能调查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和抗滑性能,并计算国际平整度指数 I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SRI 和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RQI。5.4 材料性能调查 5.4.1 应对再生深度范围内的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取料调查,取料有取芯和取样两种方式;为保障取料的代表性,应综合考虑原路面状况、试验量等因素确定取料方案。a)取芯主要用于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性能测试,必要时可进行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动稳定度等性能试验。b)取样主要用于 RAP
11、的油石比、级配、回收沥青性能、回收矿料性能等检测,以及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性能检验。c)取样应采用加热、翻松、回收或切割整块挖除的方式进行;取样回收时,应采取分层回收,并严格控制回收深度,避免不同层位的沥青混合料相互混杂。DB41/T 22472022 4 d)取芯应在典型病害路段进行,频率应满足 JTG 54212018 中表 A.2.2 的要求,在典型病害、施工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应进行加密;取样频率宜根据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确定,每种级配路段取样不少于 1 处,取样面积宜不小于 1.0 m1.0 m。5.4.2 沥青含量检测应采用抽提回收方式(离心分离法),不应采用全自动抽提仪。5.
12、4.3 RAP 的性能指标除与原始设计、施工资料以及规范标准等要求进行对比外,还可与硬路肩材料进行对比,以分析原路面材料经过长期使用后的性能变化情况。6 材料 6.1 一般规定 6.1.1 就地热再生所用的材料包括: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各种规格粗细集料、填料,以及用于改善混合料性能的再生剂、纤维、改性剂等材料。6.1.2 应对就地热再生过程中的各种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2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RAP的相关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见表2。表2 RAP 检测项目及技术指标 材 料 检测项目 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RAP 含水率 实测 JTG E42 沥青含量/%3.8 回收沥青 针入
13、度/(0.1 mm)20 JTG E20 15(5)延度 实测 软化点/实测 60(135)粘度/(Pas)实测 回收矿料 级配 实测 JTG E42 最大粒径 设计级配允许的最大粒径 针片状颗粒含量/%15 压碎值/%26 棱角性/s 30 砂当量/%60 磨光值 40 6.3 再生剂 6.3.1 再生剂的选用应综合考虑沥青的老化程度、沥青含量、RAP 用量、再生剂与沥青的配伍性等因素。6.3.2 再生剂性能应符合以下四方面的规定,并应满足 JTG/T 55212019 中表 5.4.1 的要求。a)与沥青具有良好的配伍性;b)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DB41/T 22472022 5 c)具有
14、溶解和分散沥青质的能力;d)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耐候性。6.3.3 再生剂选用时,除对再生剂本身性能进行必要的检验外,还应对再生沥青胶结料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检验,以确定再生剂的使用效果。6.3.4 再生剂应贮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防止水、灰尘等混入。6.4 新沥青混合料 6.4.1 对于加铺再生工艺加铺层的新沥青混合料,其矿料级配、技术指标等应满足 JTG F402004 的规定。6.4.2 对于复拌再生工艺的新沥青混合料,应根据 RAP 矿料级配,以及再生路面的级配要求,确定其级配组成,并检验再生混合料的性能;新沥青混合料性能不符合 JTG F402004 的有关规定时,若再生沥青混合料质
15、量符合 JTG F402004 的规定,也可使用。6.4.3 用于复拌再生工艺的新沥青混合料级配、油石比等的确定,除应考虑再生混合料的性能要求外,还应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运输、储存等因素。6.5 其他材料 6.5.1 新沥青的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 F402004 的规定。6.5.2 矿料的岩性宜与原路面相同。6.5.3 根据工程特点,如需添加纤维、抗剥落剂、抗车辙剂等添加剂,应符合 JTG F402004 的有关规定,添加剂材料的选择应综合施工可操作性、性能、工程成本以及运输、储存等因素进行技术论证。7 配合比设计 7.1 一般规定 7.1.1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采用马歇尔
16、设计方法,配合比设计流程见附录A。采用其他设计方法时,应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检验,满足要求时方可使用。7.1.2 就地热再生应经过试验路铺筑对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验证,并确定最终的生产配合比。7.2 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在JTG F402004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交通特点、材料品种等因素,综合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特殊情况下,对相似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允许超出规范要求级配范围。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应随意变更。7.3 矿料级配设计 7.3.1 宜根据 RAP 的矿料级配和拟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确定掺加的新矿料级配。7.3.2 对于复拌再生
17、工艺,为改善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宜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一定比例的新沥青混合料。7.4 确定再生剂用量 7.4.1 应考虑再生路面的气候、交通特点、层位、纵横坡、超高等因素,确定再生沥青的目标标号。7.4.2 应根据再生沥青的目标标号,向回收旧沥青中按一定间隔的等差数列比例掺加再生剂,测定再生沥青的三大指标,绘制变化曲线,用内插法初步确定再生剂用量。DB41/T 22472022 6 7.4.3 再生沥青技术指标在满足表 3、表 4 要求的前提下,宜少用再生剂。一般情况下,掺加的新沥青种类和标号宜与原路面采用的沥青一致;当掺加高标号的新沥青时,应适当减少再生剂的用量。表3 再生 70 号
18、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 检测项目 软化点/25 针入度/(0.1 mm)15 延度/cm 技术指标 相比于老化沥青的软化点,添加再生剂后软化点下降不宜超过 8。6080 30 注:从提高再生沥青高温性能考虑,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将再生沥青针入度恢复至40(0.1 mm)60(0.1 mm)范围,相应的延度不低于20 cm。表4 再生 SBS 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检测项目 软化点/25 针入度/(0.1 mm)5 延度/cm 技术指标 相比于老化沥青的软化点,添加再生剂后软化点下降不宜超过 10。4080 20 注:从提高再生沥青高温性能考虑,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将再生沥青针入度恢复至40(0.1 mm
19、)60(0.1 mm)范围,相应的延度不低于15 cm。7.5 马歇尔试验 7.5.1 按 JTG E20 的规定开展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马歇尔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表 5、表 6 的规定。表5 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试验项目 技术指标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重再交通 中轻交通 击实次数(双面)/次 75 试件尺寸/mm 101.663.5 空隙率 VV/%35 46 36 稳定度 MS/kN 8 8(改性沥青为 9)流 值 FL/mm 24 1.54 24.5 矿料间隙率VMA 设计孔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 VMA 及 VFA 技术要求()19 16
20、 13.2 9.5 4.75 3 12 12.5 13 14 16 4 13 13.5 14 15 17 5 14 14.5 15 16 18 6 15 15.5 16 17 19 沥青饱和度VFA()6575 7580 DB41/T 22472022 7 表6 再生 SMA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指标技术指标 项目 技术指标 成型方式 双面击实 50 次 空隙率 VV/%3.04.5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VCAmix VCADRC 矿料间隙率 VMA/%16.5 沥青饱和度 VFA/%7585 稳定度/kN 6.0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0.1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或浸水飞散试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T 2247-2022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规范河南省 DB41 2247 2022 公路 沥青路面 就地 再生 技术规范 河南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