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高考~化学真命题与~模拟类编-专栏11-化学实验基础(含内容答案~).doc
《2018年度高考~化学真命题与~模拟类编-专栏11-化学实验基础(含内容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高考~化学真命题与~模拟类编-专栏11-化学实验基础(含内容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 年高考试题 , 1【2018 新课标 1 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2【2018 新课标 2 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A配制 0.4000 molL1的 NaOH 溶液称取 4.0 g 固体 NaOH 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
2、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B探究维生素 C 的还原向盛有 2 mL 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性生素 C 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硫酸和 KMnO4溶液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 2 支盛有 5 mL 不同浓度 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 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B根据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结合溶液颜色变化分析;C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据此解答;D根据双氧水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应
3、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设计或评价实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本题中选项 D 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3 【2018 新课标 2 卷】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结合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
4、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4 【2018 新课标 3 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 H2时,加几滴 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 HCl 溶液滴定 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 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仔细读题,理解实验基本操作内容。详解:A锌粒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发生
5、置换反应,置换出单质铜,形成锌铜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选项 A 正确。点睛:本题选项 B 涉及的是滴定过程中指示剂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的变色点与滴定终点相近,高中介绍的指示剂主要是酚酞(变色范围为 pH=810)和甲基橙(变色范围为 pH=3.14.4) 。本题中因为滴定终点的时候溶液一定为酸性(二氧化碳饱和溶液 pH 约为 5.6) ,所以应该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对于其他滴定,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强酸滴定弱碱,因为滴定终点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所以应该使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5【2018 北
6、京卷】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 3%NaCl 溶液) 。在 Fe 表面生成蓝色沉淀试管内无明显变化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比,可以判定 Zn 保护了 FeB对比,K3Fe(CN)6可能将 Fe 氧化C验证 Zn 保护 Fe 时不能用的方法D将 Zn 换成 Cu,用的方法可判断 Fe 比 Cu 活泼【答案】D#*【解析】分析:A 项,对比,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无明显变化,Fe 附近的溶液中不含 Fe2+,Fe 附近的溶液中加入 K3Fe(CN)6产生蓝色沉淀,Fe 附近的溶液中含 Fe2+,中 Fe被保护;B 项,加入 K3F
7、e(CN)6在 Fe 表面产生蓝色沉淀,Fe 表面产生了 Fe2+,对比的异同,可能是 K3Fe(CN)6将 Fe 氧化成 Fe2+;C 项,对比,也能检验出 Fe2+,不能用的方法验证 Zn 保护 Fe;D 项,由实验可知 K3Fe(CN)6可能将 Fe 氧化成 Fe2+,将 Zn 换成 Cu 不能用的方法证明 Fe 比 Cu 活泼。点睛:本题通过实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考查 Fe2+的检验、实验方案的对比,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对比分析法。要注意操作条件的变化,如中没有取溶液,中取出溶液,考虑 Fe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要证明 Fe 比 Cu 活泼,可用的方法。6 【2018 天津卷】由下
8、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滴加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原溶液中有 Fe2+,无 Fe3+B向 C6H5ONa 溶液中通入 CO2溶液变浑浊酸性:H2CO3C6H5OHC向含有 ZnS 和 Na2S 的悬浊液中滴加 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sp(CuS)Ksp(AgI)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A 项,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B 项,CCl4将 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 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C 项,Fe 从 CuSO4溶液中置换出 Cu,Cu2+的氧化性强于 Fe2+;D 项,向 NaCl、NaI的混合液中加入
9、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NaCl、NaI 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 AgCl、AgI 溶度积的大小。详解:A 项,向苯酚浊液中加入 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Na2CO3+NaHCO3,酸性:H2CO3HCO3-,A 项错误;B 项,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 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 CCl4将 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 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 项正确;C 项,向 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 Fe+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性 Cu2+Fe2+,C 项错误;D 项,向
10、NaCl、NaI 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 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 AgI 的溶度积,但由于 NaCl、NaI 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 AgCl、AgI 溶度积的大小,D 项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探究、萃取的原理、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沉淀的生成。易错选 D 项,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忽视 NaCl、NaI 的浓度未知,思维不严谨。9 【2018 届衡水中学第二十次模拟】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Mg2+和 Cu2+共存的溶液中滴入适量NaOH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常数: KspMg(OH)2HCO3
11、-D向饱和硼酸溶液中滴加少量 Na2CO3粉末无气泡冒出不能证明酸性:碳酸硼酸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向 Mg2+和 Cu2+共存的溶液中滴加适量 NaOH 溶液,过滤、洗涤,得到白色沉淀,因不知道原溶液中两离子的浓度是否相等,则无法判断二者溶度积常数大小,A 错误;溶液逐渐褪色,可知生成不饱和烃,可验证石蜡油裂解生成不饱和烃,不一定是乙烯,B 错误;碳酸钠溶液中红色更深,说明碳酸根离子水解能力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能力,所以阴离子水解常数:Kh: CO32-HCO3-, C 正确;硼酸溶液中硼元素最高价+3 价,碳酸中碳元素最高价+4 价,因此二溶液混合后无气泡冒出,说明硼酸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度 高考 化学 命题 模拟 专栏 11 实验 基础 内容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