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儿童诗两首(A、B案).docx
《9儿童诗两首(A、B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儿童诗两首(A、B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9儿童诗两首(A、B案)儿童诗两首课文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颂。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吸取甜蜜的养分,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松软, 瞧太阳多光明,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美丽。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议商议 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听不见公路上车辆热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2、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静静爬上膝盖, 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溪边 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安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蜒。 突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玩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儿童诗两首教案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松软、柳絮、热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华蜜 欢乐的生活和美
3、妙的愿望。 3背诵喜爱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爱好。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分,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打算: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特性教案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假如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爱好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妙,老师从中更真实
4、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妙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抓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留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沟通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妙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
5、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沟通自己的发觉: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幻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老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
6、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老师随机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奇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妙华蜜。童年的水墨画以跳动的镜头捕获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呈现了一个个欢乐场面。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松软、柳絮、热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华蜜欢乐的生活和美妙的愿望。 3背诵喜爱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
7、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爱好。 教学难点: 1、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分,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2、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语言特点,学说学写。 课前打算: 1、老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内容。 2、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收集自己喜爱的儿童诗。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1、导入:诗古诗现代诗儿童诗 2、环节设计。师:春天,是个漂亮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可能会想象春天实在的景物) 3、点拨入题。高洪波是个闻名
8、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妙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读,感知内容。 1、环节设计。师: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精确,还要专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精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比较重视把诗歌正确地读下来,不很在意对诗歌的感受。) 2、点拨策略。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在美妙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读,体验情趣。 1、教学环节。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情预估:学生一般能说出诗的大意,但不简单体会诗中的情趣。) 2、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
9、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幻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老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点拨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其次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快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欢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憧
10、憬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四、 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师: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作者写了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改变?(学情预估:学生对把自己的什么部位变为什么,简单局限于课文的事物,要把打开思路作为指导重点。) 2、点拨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溢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绽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 学习创编,合作沟通 1、环节设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
11、,然后绽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学情预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绽开想象,是学习创编的难点。) 2、让学生独立思索、仿照创编,老师刚好点评,激励学生主动创作;然后小组沟通,最终班上沟通。 六、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生个别回答,老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5 、赏析诗句 6、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7、观赏沟通佳句。如:阳光从脚尖静静爬上膝盖突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
12、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玩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好玩。 七、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分? 2、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幻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动。 其次首,主要通过捕获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肯定的故事情节性。 3、仿照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幻想与童年趣事。 4、生动笔习作,老师巡察。 5、沟通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八、总结延长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保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
13、彩片段,与大家共享。 九、作业设计: 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十、补充资料: 山村孩子的话 邱易东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移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芳香 教学反思: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漂亮;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幻想可以无限翱翔,欢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重视朗
14、读训练。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应在不同的环节支配朗读训练,但要留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其次要激励大胆想象,如: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奇丽多彩。 最终指导学生借鉴诗歌写法,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刚好抒于笔端。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松软、柳絮、热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
15、,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欢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爱好。 课前打算 学生搜集喜爱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共享欢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向往。今日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板书)共享童年的欢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爱的伙伴读诗、互评、相互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沟通学习 1再读诗
16、,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爱的诗 你最喜爱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奇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妙华蜜。表示动作的词既精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欢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快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沟通。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逍遥自在、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朗读。 2
17、竞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长 1沟通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2022五下语文9、儿童诗两首导学案 9儿童诗两首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09-1小组:姓名: 本周习惯:踏实仔细预习,主动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课题:儿童诗两首课型:略读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冯树升审核人:张景晴 【学习目标】 1、我能借助拼音读准我想中出现的生字“丫”,读记本课词语。(重点) 2、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我能抓住诗歌主要内容,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欢乐。感受儿童诗的特点。(重难点) 【时间预设】 导
18、入2合作学习10预展5展示探究18达标检测5 【学问链接】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学习流程教与学 【自主预习】(诗歌的预习更要多读,熟读才能读出感情、韵律,才能读出和感受到诗歌的美) 1、我能读好生字词、诗歌。任务一 词语我会读正确:(要读对并且读好,须要的加上拼音!) 花苞,万缕阳光,脚丫,吸取,篷帐,柳絮 在读之前要留意诗中的语气词:“悠啊(w)悠”、“长啊(n)长”、“望啊(n)望”、“飞啊(y)飞”中的“啊”的变音。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我想。 2、感受诗歌的美。任务二 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妙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幻想?我能从详细词句中
19、体会作者的想法美。 幻想: 有感情朗读我想,努力读出诗歌的美。 3、感悟作者表达方式。任务三 我从诵读中体会到了这首诗极富韵律美,用词也特别讲究。我要学习这首诗表达上的特点尝试写一写小诗。 如:我想把安在火箭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牵着自己的幻想。 冲啊,冲 冲上太空探究奇妙。 我想把耳朵装在风筝上。 听唱歌, 听唠家常。 听呀,听 天空是。 我想。 , 。 。 【导入新课】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华蜜和快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向往。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 群学:组内沟通、学习【自主预习】1、2、3 【展示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