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案(七).doc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案(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案(七).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教案(七)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一) 第1课时15的相识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15的相识。(教材第1416页) 二、教学目标 1相识15各数,会用15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2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3体验与同伴相互沟通、学习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驾驭15各数的写法。 难点:驾驭15各数的基数含义。 四、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15各数写法的课件、计数器。 学生打算:15根等长的小棒、15的数字卡片、计数器、点子图及实物
2、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秋天是一个漂亮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周末,小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奶奶家吧!瞧,奶奶家的小院多喧闹哇!花儿都开了,蝴蝶在花间飘舞,小动物们在小院里快乐地玩耍。(课件出示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动物?数量是多少?你用几个圆片来表示的?(小组内沟通) 师:哪个小组情愿说说你们看到的动物的数量是多少?(点名学生在展示台上摆出相应数量的圆片)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用新奇的主题图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与语言表达实力。 师:同学们摆的数量都在15之间,今日
3、我们就来相识15。(板书课题:15的相识) 二、学习新课 1摆一摆、认一认。 你能依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小组内沟通、操作,再让每组派一个代表演示) 2感知15的依次。 (1)出示计数器。 先拨一颗珠子,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板书:1) 假如再增加一颗珠子,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板书:2) 假如再增加一颗珠子,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板书:3) 假如再增加一颗珠子,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板书:4) 假如再增加一颗珠子,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板书:5) (2)感知15的依次。 提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
4、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学生一起作答、学生互问互答) 全班齐读15。(正、反读)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点名学生回答)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视察,就会发觉在我们四周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4师生互动嬉戏。 (1)请你伸出4根手指。 (2)请你拿出5个圆片。 5教学写数字15。 (1)指导学生相识田字格。 (2)指导学生握笔的姿态及书写时应留意的问题。 (3)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动画展示15的笔顺) “1”,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右上方起笔到左下方收笔,写时略倾斜,不要写成竖直的。 “
5、2”,把2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左上方起笔向右写半圆后倾斜向下,写到左下方时向右拉平。 “3”,把3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从左上方起笔写两个半圆,留意两个半圆要写得圆润些。 “4”,把4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两笔写成。第一笔从左半格上方中间起笔向左下写竖,在中间虚线靠下的位置向右拉平,其次笔是一个略倾斜的竖。 “5”,把5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两笔写成。第一笔从左半格上方偏左的位置起笔向左下写竖,写到中间虚线时写半圆,留意半圆要写得圆润些,其次笔是横。 (4)老师示范书写,学生用手跟着比划。 (5)学生在书中描红。 学问巧记:“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
6、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相互沟通、评价) 答案:第1题: 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学问?同桌相互说说,再告知大家。 板书设计 15的相识 12345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探讨的对象。 数学学问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假如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探讨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对数学产生爱好,进而产生剧烈的学习动机。 2经验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习数学。 操作与实践、探究与发觉是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为了让学生不是记数学、背数学,因此
7、要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学问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化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肯定难度的,所以须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纳直观、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化浅出地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在本节课中,设计了摆圆片、点子图等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15各数的基数含义和数序,提高了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3我的补充: _ _ _ _ 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打算 【例题】找规律填数。 分析:视察上图,依据给出的数推断15是从前往后还是从后往前的依次排列的。 假如是从前往后,就按1、
8、2、3、4、5的依次排列。 假如是从后往前,就按5、4、3、2、1的依次排列。 依据图中的依次可知,2和4之间是3,因此第一组填3;5和3之间是4,2的后面是1,因此其次组填4、1。 解答:341 解法归纳: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弄清这列数是按从前往后的依次排列的还是从后往前的依次排列的。 相关学问阅读 阿拉伯数字的来源 小挚友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每天 都要用到数,你们知道数是从哪里来的吗? 在很早很早以前,原始人没有“数”的概念,他们只知道“有”和“没有”,后来他们知道了“多”和“少”,再后来他们才渐渐明白了“一个”和“多个”的区分。 数字的产生经过了漫长的历程。 古代人打猎时用石头来计数,
9、有几只猎物就用几块石头。后来,人们起先用小树枝表示数的多少,再后来人们用打结的方法表示数。过了很久很久,才有了我们现在运用的数字。 你知道吗?1、2、3、4、5、6、7、8、9、0这十个数字是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但它却不是阿拉伯人独创的。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也就是两千三百多年前,古印度人就独创并运用这些数字,后来经过演化传到了阿拉伯,再从阿拉伯传到了欧洲。欧洲人误认为是阿拉伯人独创的,就把它叫做了“阿拉伯数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
10、识教案(八)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相识符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相识符号“”“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 (1)3只小猴在漂亮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境。 (2)3只猴子共进午餐。草地上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引导学生视察思索: 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能够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学生展示自己摆放的结果。 (5)课件展示:主题图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上挑下来,排成教材第17页的象形图。 提问:视察摆放的图形,数一数,几只猴子吃几个桃、几个
11、梨、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3只猴子吃3个桃、4个梨、2根香蕉。 2、学习新知。 (1)教学“3=3”。 (画外音)小猴说: “我可喜爱吃桃了,可我们每一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不多不少,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相同,相等,同样多) 师:不错,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同样多。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 (板书:3=3) 老师教读“3=3”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的方法相同。 告知学生:3比2多,可以用符号“”表示。 学生说一说“”的形态,可用语言表示,也可以用手势表示。 老师教读“32”这个式子。 (
12、3)教学“3 方法同上。 让学生说一说“ 四、教学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老师引导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二) 第2课时比大小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比大小。(教材第17页) 二、教学目标 1相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等于”“大于”或“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能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建立
13、数感,培育与人合作的意识,培育沟通和动手操作的实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相识符号“”“”和“ 难点: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四、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15的数字卡片及其他有关图片。 学生打算: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小猴明明在森林大赛中夺得了冠军,心里兴奋极了!于是请了它的挚友来家里做客。看,明明买了许多水果来款待它的挚友。 师:请同学们视察情境图,说一说,一共有几只小猴?一共有几种水果?(集体作答) 师:每种水果各有几个?(学生独立数一数,点名学生回答,全班订正) 师:你能想方法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够分,哪
14、种水果不够分吗?(引导学生用卡片、圆片或小棒分别代替小猴和水果摆一摆) 学生展示结果。 2(课件出示)出现1只小猴,落下1个桃子,依次出现3只小猴和3个桃子。 提问:几只小猴吃几个桃子、几根香蕉、几个梨?(引导学生回答) 二、学习新课 1教学“33”。 师:左边的3只小猴可以写成几?右边的3个桃子呢?3只小猴分3个桃子,够不够分?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逐一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师:小猴的只数与桃子的个数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来表示。“”叫做等号,读作“等于”,在书写时两条线的长短要一样。(板书:33读作3等于3,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师:每只小猴分1根香
15、蕉,够分吗?先摆一摆,再说一说。(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再和同桌沟通) 师:你能想方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学生相互沟通,点名学生回答) 师:3比2多,可以用符号“”表示,那么“32”这个式子怎么读呢?(引导学生读出这个式子,并板书:32读作3大于2) 老师用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大于号,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开口朝左,大于号) 3教学“34”。 师:每只小猴分1个梨,够分吗?先摆一摆,再说一说。(学生动手摆一摆,再和同桌沟通) 师:你能想方法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学生相互沟通,点名学生回答) 师:3比4少,可以用符号“ 老师用手势帮助学生记住小于号,把左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小于
16、号。(开口朝右,小于号) 4教学记忆“”“”或“”。 (1)老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开口朝左大于号,开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等画等号。 (2)以嬉戏方式熟识、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老师说符号名称,学生写出相应的符号)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7页“”“”“”的描红。 2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终点名学生回答) 答案:第1题: 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33234 等号 大于号 小于号 读作: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通过小猴吃水果顺当
17、地引出新课,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深厚爱好,还培育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2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在教学中,应依据实际状况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供应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学习过程。用动作表示“”“ 3我的补充: _ _ _ _ _ _ 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打算 【例题】一个数比5小,同时这个数比1大,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分析:先列举出15中比5小的数,然后从这些数中找出比1大的数。详细过程如下: 解答:这个数可能是2、3、4。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题可以采纳列举法,这样能够防止遗漏和重复。 相关学问阅读 顺口溜 嘴巴朝左大于号,
18、嘴巴朝右小于号, 两根横线等于号。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示: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五)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相识教案(五)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数学最基础的学问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先,也是学习“数与代数”学问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及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有重要的意义。这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通过校内生活中的“科技小组活动”这一情境,引导学生理解5以内数的意义,经验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情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的认识 人教版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三 单元 认识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