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docx
《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以及意义。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4理解并驾驭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相关材料,提高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实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发展地理思维。2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索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相识困难地理问题的实力。3在问题剖析
2、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沟通、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实力。4利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从而得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凹凸。(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 看法遵循经济规律办事。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实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为家乡发展和祖国建设服务。教学重点难点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教学方法本节课内
3、容条理性较强,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图片以及教学资料,加强学生的感性相识,并通过学生阅读图表、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培育学生的总结归纳实力。学法指导分析1自主探究城市化的概念、三个标记以及五个方面的意义,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2生生合作,研读“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从而得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凹凸。培育学生读图分析实力。3生生合作,比较学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实力。4探讨探究,比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成就
4、和问题,取长补短并结合我国国情,找寻一条适合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今日汨罗市景观”图并比较“三十年前的汨罗城”,通过汨罗城市的地域空间过程的改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过渡汨罗城市景观的改变,就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为何会发生这些改变?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推动新课一、城市化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获得有关城市化的学问信息。由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出城市化的概念,详细表现,衡量城市化水平凹凸的重要指标。问题小结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由此可见:城市化是一个地域空间改变过程。2城市化的表
5、现有: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其次、三产业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衡量城市化水平凹凸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展示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图,归纳出乡村城市转型概念和三种类型。问题小结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资源库二、城市化的意义提问: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变大了,有何好处呢?学生依据自身感受自由发言,并依据教材归纳出结论: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在: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建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汲取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化
6、过程能带动广阔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动的动力;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动,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沟通中心;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三、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结合教材,设小问小步探究:(1)原始社会有城市吗?为什么?(2)城市是人类社会第几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是什么?学科网(3)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是什么?为什么?资源库(4)利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分析城市化的
7、动力机制。 生生合作,师生互动,老师留意奇妙点拨。小结: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1)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不仅可为城市供应大量的粮食和副食品,同时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2)农业和手工业分别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3)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支配大量劳动力就业。(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凹凸。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主导城市化的过程正处于上升阶段;发达国家工业化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减弱,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济旺盛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支配大量劳动力就
8、业。四、城市化的特点比较学习:课件展示图表资料,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的差异,分析这种差异的缘由是什么。学生回答并小结: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般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能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小结: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的缘由是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其主要标记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多在75%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的缘由是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主要标记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小(约40%)。课件展示“城市化进程曲线”,由
9、学生视察得出:(指导学生读图:城市化水平凹凸看数值,速度看斜率大小。)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进程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速度快。学习材料“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使学生获得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的有关学问。1阅读“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分析发达国家从1970年起先,产生大城市市中心区萎缩,小城镇发展快速的缘由。(何谓逆城市化?)问题小结:学科¥网由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随着大城市过度扩张,造成市中心居住环境恶化,同时城市居民多拥有小汽车,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向环境更好的乡村和中小城镇迁移。这种乡村人口
10、数量增多,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现象,叫逆城市化。阅读“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前三段,总结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学生归纳总结:(1)城市化水平低(2000年为39.9%);(2)城市化速度快;(3)地区发展不平衡,亚洲、非洲较低,南美洲较高。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导学案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意义表现及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3、驾驭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1、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一、城市化1、什么是城市化?城市
11、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记性特征?城市化的标记性特征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其次、三产业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能够创建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汲取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过程能带动广阔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动的动力;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动,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沟通中心;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
12、度。4、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乡村城市转型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三种: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三是城市边缘的乡村转变为市区。二、城市化动力机制1、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支配大量劳动力就业;经济旺盛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支配大量劳动力就业;三、城市化特点1、阅读教材P3738阅读材料,回答活动问题1、2、3、4其缘由主要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
13、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很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不合理。理由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供应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汲取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慢快城市化水平凹凸所处阶段后期中期与经济发展关系相适应不相适应主要缘由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
14、剩后果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产生许多社会问题(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更加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2、“经济更加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这种观点是有条件的,只能说是一般规律,但不能说是肯定规律。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土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虚假城市化)南美洲国家这种状况最为突出。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滞后城市化)如印度
15、、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3、阅读教材P39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如何?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仅速度慢,而且不稳定。城市化进程不仅受到经济发展长期低水平的制约,而且还受经济体制与政策以及政治形势改变的影响,出现振荡、波折和停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拉动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4、完成教材P40活动第一、二、三小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削减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2、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城市化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城市化 过程 特点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