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复习.docx
《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复习.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复习比大小 教学目标: 1.驾驭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根据肯定的依次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实力。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依次排列。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依次排列。 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试验操作法。小组合作沟通法 教学打算: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展示) 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其次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的
2、3在()位上,表示 ;7在()位上,示()。 5. 1米()分米,1分米()米;1千克()克,1克()千克。 二、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 在一次调高竞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沟通。 9.87 9.90 2.谁跳的远? 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说说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 )( )( ) 3.我们来总结。 (1)依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 部分的大小, 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
3、;假如 部分相同,就从 部分的 位比起, 位上大的数就大;假如 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当堂训练。 1.比较9.8和10.1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 0.96.07 6.75.45 5.634.03 4.0097.217 7.227.19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5分米 ( )米37厘米 ( )米5元4角 ( )元150克 ( )千克 4.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下面的数。 (1) 0.720, 0.702, 0.712 ( )( )( ) (2) 8.09, 8.91, 9.08 ( )( )( ) 5.依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0.6和1.0之间:( )
4、,( ),( )。 (2)在0.25和0.5之间:( ),( ),( )。 (3)在0和0.1之间:( ),( ),( )。 6.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 0.7 0.61. 2 1.0.1 0.1 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比大小 “比大小”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其次节二.设计思想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究发觉。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沟通等丰富多样的学习
5、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视察三道算式,小组探讨,看有什么发觉,等等。3.刚好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刚好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刚好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相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特性化练习的刚好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学问,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力,让学生懂得学问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三.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1)相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
6、5以内数的大小。(3)初步学会推断、分析及处理问题实力。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3)在情境中培育学生初步初步学会推断、分析及处理问题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学爱好,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2)培育学生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的实力。四.教学重点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五.教学难点能正确推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六.教法选择创设情境法七.学法指导动手操作、沟通合作八.教学打算老师打算: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
7、1-5的数字卡片。学生打算:1-5的数字卡片。九.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黑板上出示1-5各数,请学生认读。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1)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5、3、1、4。(2)出示:2、5、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依次排列。(二)讲授新知1.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从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猴子,它们常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东西。有一天,他们走了很远来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这时的它们兴奋极了,可是肚子却咕咕叫了,它们三个就商议分头去找吃,过了一会儿它们都回来了,各自都拿着不同的水果(在主题图上贴上相对应的水果图片)有梨
8、子、香蕉、桃子,可是个数都不相等,要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猴分水果呀?比多少 人教课标版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鈥湺嘁恍濃溕僖恍濃湺嗟枚噔濃溕俚枚噔澝枋隽礁鍪涞拇笮叵怠?/p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育学生的视察、分析、比较等多种实力,培育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打算: 小棒、卡片、金鱼图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 教学设计 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b.7个十是()。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此环节运用了学问迁移的规律,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为新知的铺垫,
9、从而顺畅的揭示出课题。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69965050+7 说出比较的方法。今日接着来学习鈥湵榷嗌兮潱迨榭翁猓?/p 嬉戏导入,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鈥湶虏驴粹澋挠蜗罚寐穑吭诶鲜种杏幸恍“簦乱徊麓笤加屑父浚鍪拘“簟?/p 采纳鈥湶虏驴粹澋挠蜗芬耄荚诘鞫暗幕裕阌诮萄目埂 生1:我猜大约有70根。 生2:我猜大约有36根。 生3:我猜大约有100根。 生4:我猜大约有40根。 生5:我猜大约有21根。 鈥?/p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许多,究竟谁猜的较精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10根有这么多,再视察其余的小棒,做其次次估计。
10、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挚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鈥?/p 在学生初次估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顺理成章的告知学生估计的技巧。这样在学习活动中既指导了学生的学法,也培育了学生的视察、比较、分析等多种实力,建立较强的数感。 师:这次小挚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究竟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其次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学生相互探讨探讨,发表看法。)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其次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
11、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其次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精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赐予确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 在学法指导的同时,还敬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的不同角度的合理说明赐予确定,允许学生多角度地去思索和解决问题。 多种情景,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其次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觉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
12、样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师:对,说的很好。那10根与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晰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师:这位小挚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特别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在学生用语言描述的时候,有不恰当的用词应适时的订正,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科交融的精神。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师:同位相互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
13、即1048,1015,4810,1510,今日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接下来我们去水族馆参观一下好吗?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黑金鱼10条,花金鱼15条,红金鱼60条),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生: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设置情景,在情景中让学生敏捷的驾驭和运用所学学问。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接下来我们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沟通订正。 2师:今日小挚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
14、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我们班的小挚友有48人比老师的2人多得多。 生: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红铅笔有2枝比黄铅笔5枝少一些。 在学问反馈的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充分沟通的空间,在生生之间的合作中,使学生的多种实力都得到培育与提高,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小结 1今日小挚友又学到了新本事,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 2课外可以把所学的学问讲给爸爸、妈妈听。 此环节重在贴近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在学生描述身边的事物间的关系时既加深了对所学学问的理解,也使学生的
15、思维得以释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学设计说明 比多少是在学生会用关系符号或来表示两个数大小的基础上的深化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丰富的情景,让学生在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的同时,还会用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此外,还渗透了对学生正确估计方法的指导。在学生的参加下,体会到生活中充溢数学及生活的多姿多彩。 首先、以猜起先。 新课伊始,采纳猜猜看的嬉戏活动切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绽开。 其次、多种情景,活用学问。 课中的猜小棒参观水族馆到花店走一走等丰富的情景,都为学生敏捷的驾驭和运用所学学问供应了良好空间,使
16、学生自由自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采纳不同的手段(如可以用关系符号或语言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以至于拓展到两种事物间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 第三、学科交融,关注情感。 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文学功底并不丰厚,有用词不当之处,老师应较委婉的给以订正,关注学生情感的渲染,在学科交融间,淡化数学课的枯燥性、抽象性,给数学课增加文学色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第四、敬重学生,提高实力。 课堂始终处在学生的立场上,在学生的视察、比较、分析中,激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敬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此外
17、,还给学生供应充分沟通、充分合作的空间,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使学生的多种实力都得到培育与提高。 专家评析 比多少一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念。首先是关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运用学问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在猜猜看的嬉戏中,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向学习内容,教学自然奇妙,有水到渠成之感。 其次、给予数学学问的鲜活性。教学中用数学符号或来表示两数的大小,而且供应丰富的情景,如猜小棒参观水族馆到花店走一走等,描述性的语言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表达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原本呆板的数字和符号在老师的细心设计下鲜活起来,学生轻松自如的参加到教学中,学生主动的学数学。学生的视察实
18、力、比较分析实力都得以提高,建立起较强的数感。 第三、情在学之中,学更有情。关注学生的情感与看法是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之一。本课老师敬重学生,赐予语言的激励,学生用词不当时委婉订正,师生情感的沟通充溢教学之中。让学生发表不同看法,敬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爱好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视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学问去解决问题。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新奇,活动丰富,学科交融,给学生供应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这样的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实力得到提高。 小一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具体介绍:比大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
19、册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相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相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驾驭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打算: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觉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日,动物乐园要实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喧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沟通。 学生:4只小鹿,5只
20、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情愿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视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 (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究竟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小组探讨: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索 B、小组沟通 C、全班沟通 汇报。依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状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老师引导学生视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
21、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加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相识等号。(探讨第一种状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老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探讨,给学生思索、探究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老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议的语气、以同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小 多少 长短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