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质量教案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质量教案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质量教案二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通过试验讲解并描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并运用原子的观点讲解并描述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缘由。 本节教学目的: 1、过试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缘由,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初步培育学生应用试验方法来定量探讨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实力。 本节重点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正确视察分析有关的试验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留意定律中的关键词语参与化学反应的、生成的、质量总和、一方面要留意到未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算在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中,未参与反应的或反应剩余的物质质量
2、不能算在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另一方面还要留意到参与反应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全部物质的质量总和。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驳斥伪科学的错误论点、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化学式 核心学问 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参与反应P和O2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P2O5的质量 2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更,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质量也没有变更,因此质量守恒 3实质: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过程 典型例题 例1若有a克KClO3与b克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再
3、削减为止,得到剩余固体c克,则反应生成O2的质量是克,同时会生成氯化钾克 分析KClO3在MnO2催化作用下生成KCl和O2,而MnO2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更剩余固体是KCl和MnO2的混合物,依据质量守恒定律,MO2=MKClO3-MKCl 解答(a+b-c)克(c一b)克 例2将肯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后,生成MgO的质量与镁条相比,是不变,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分析Mg在空气中与O2化合生成M,遵循质量守恒定律MgO2MgO 解答增大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MgO的质量,必定等于镁条的质量和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所以MgO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大了 例3
4、化学反应前后确定没有改变的是()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元素的种类参与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物质的种类原子的种类ABCD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的分子被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各物质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不变 解答选C. 例4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关于该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肯定含有C、H、O三种元素B.肯定含有C、H元素,不含O元素C肯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D可能含有C、H、O元素 分析从燃烧产物水和CO2的组成来看,共含有三种元素,即碳、氢、氧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5、不会变更,可知反应物中必定也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于可燃物是在氧气中燃烧的,即氧气中确定含有氧元素,而且也只含氧元素,所以可燃物中就肯定含有碳、氢元素,而是否含氧元素就不能确定了. 解答应选(C)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压强 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学问进行有关的计算,说明简洁的现象和解决简洁的问题。(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打算试验器材:老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
6、果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简单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解并描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分。支配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试验。问:试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 学生思索、回答 学生听讲、思索 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分、联系学生视察、分析引导学生思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明确压力不肯定都是重力产生的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讲解并
7、描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讲解并描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匀称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讲解并描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讲评、指正。讲解并描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索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学生听讲、记忆 学生思索、记忆 学生思索、记忆 学生利用公式计算 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 培育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实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 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
8、减小压强? 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你还能举诞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肯定时减小S,当S肯定时增大F。学生回答:当F肯定时增大S,当S肯定时减小F。学生思索、回答 学生举例 小结本节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与论证 理论和实际结合 增加爱好,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作业:课本P26页1、板书设计第一节压强一、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二、压强的计算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m
9、2=1Pa表示1米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增大压强:压力肯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受力面积肯定时,增大压力减小压强:压力肯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受力面积肯定时,减小压力教学反思 第一节杠杆 第一节杠杆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相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察和试验,了解杠杆的结构。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相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爱好。 教学打算 1.分组试验材料杠杆、支架、钩码、测力计。 2.演示材料钳子、剪子、起钉锤、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厚纸板、木板、钉子、粗铁丝等材料。 安排课时:2课
10、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假如在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的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 二、学习新课 相识杠杆 讲解: 刚才同学们想了许多方法,其中比较简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铁棍来撬。如图91第一图。一根棍子,当在棍下垫一块小石头或其他能支撑棍子的东西,用它撬重物时,就不再是一根一般的棍子,而成为一种简洁的机械。这种简洁的机械叫做杠杆。(板书课题) 在杠杆上有一点:被垫着的那块小石头支撑着的那一点叫做支点(板书“支点”),杠杆两端是围绕支点转动的。驱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提问:什么是
11、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分别在图上指出。 指导学生相识杠杆的作用 探讨: 用手搬不动大石头,用杠杆能撬动。这说明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是不是只要应用了杠杆肯定能省力?例如垫那块小石头,是不是垫在什么地方都能省力? 试验1学习试验方法 讲解: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试验(出示杠杆及支架)。试验的方法是:在杠杆一边挂一个重物,在杠杆另一边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测量用多少力。 分组试验:(在老师带领下,分步进行。) 我们用2个钩码当作重物。首先,用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有多重,2个钩码有多重。(学生测量,汇报。) 然后,把2个钩码挂在杠杆左边、从中间数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杠杆右边、从中
12、间数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压,把钩码提起。(学生试验。)此时,杠杆像不像那撬动大石块的棍子?在杠杆上,哪里是支点?哪里是动力?哪里是阻力?动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单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么,我们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来的呢?可以在动力作用点挂钩码来测量。试一试,在动力作用点(杠杆右边、从中间数第4格的位置)挂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学生试验,汇报。) 讲解:当杠杆平衡时,右边挂的钩码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假如右边的重力小于左边的重力,是省力:假如右边的重力大于左边的重力,是费劲;假如右边的重力等于左边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费劲。 提问:以上试验结果是省力还是费劲?(省力) 在这个试验中,动力
13、臂与阻力臂关系是怎样的,大于、小于、还是等于?(大于) 指导学生把以上试验条件及结果填写在试验记录中。 试验2学生自己探究杠杆的规律 讲解:下面,各组接着试验。利用试验1的方法,分别测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连做三次试验。把每次试验的条件、结果,像试验1那样填写在试验记录中。 分组试验。 汇报试验结果。 探讨:通过以上试验,你发觉运用杠杆提起重物有什么规律? 老师小结: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指导学生填写本课关于杠杆作用的空白。 指导学生相识杠杆的应用 谈话: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想一想哪些地方应用了杠杆?哪些装置像用棍子撬石头一样?哪些装置像杠杆一样? 探讨:
14、 (出示剪子)剪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要剪一块很厚很硬的纸板,把纸板放在剪刃的哪个位置剪比较省力?(演示)为什么? (出示钳子)钳子是不是杠杆?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为什么用钳子能截断很粗的铁丝?(演示) 钉在木板上的钉子很牢固,怎样把它拔出来?(假如学生说用钳子,可以接着问“除了用钳子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待学生提出起钉锤后,演示用起钉锤起钉子。)为什么利用起钉锤能比较省力地把钉子拔出来?在用起钉锤起钉子时,锤子上哪里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是动力臂长还是阻力臂长? (出示指甲剪)这是什么?(指甲剪)指甲剪是不是杠杆?在指甲剪上,哪
15、里是支点?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劲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的杠杆?.指甲剪上有三个杠杆。手把部分是一个省力杠杆,刀口部分是两个费劲杠杆。 还有哪些工具应用了杠杆原理? 老师小结:通过以上探讨可以知道,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杠杆的外形是可以改变的,并不都像一根棍,凡是工作时围绕支点转动的装置,都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杠杆类的工具也并不都是省力的,有的是费劲的,为了使工作便利。人们驾驭了杠杆的规律,就可以依据须要,制造各种各样的杠杆类的工具。 三、巩固应用 1.讲解并描述:这节课我们相识了一种常用的简洁机械杠杆。 2.提问: 什么样的装置属于杠杆? 在杠杆上,哪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运用杠杆,在省力费劲方面有什么规律? 3.探讨: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能不能玩压板嬉戏?怎样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压起来? 四、布置作业 视察还有哪些装置应用了杠杆原理?分析它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探讨它是省力的杠杆还是费劲的杠杆?为什么要做成那样的? P512 教学后记: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