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docx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制作人:刘红军学校:蟠龙二中审核人:XXX学校XXX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4.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二、学问链接例题1:已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试验室现在给你供应下列试验用品,尽可能地设计试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ABCDE为了得到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来满意上述试验的须要,你还应选择试验室内的药品:_(填名称)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有
2、了足够的二氧化碳,我们就可以起先设计自己的试验方案,并完成试验。试验方案试验步骤(操作)试验现象试验结论 方案1方案2 方案3 分析:在试验室内完成上述限定试验用品(仪器药品)的试验,限定的试验是你自己设计用来证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的试验,只要你能利用限定的用品使试验产生可见现象,就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仔细审题便可发觉制取二氧化碳的试验不受上述用品的限制。所以下列答案可供参考:石灰石(大理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试验方案试验步骤(操作)试验现象试验结论方案1将制取的CO2通入软塑料瓶中(装满),再倒入半瓶水,快速盖好瓶盖,振荡塑料瓶收缩CO2可溶于水方案
3、2将制取的CO2通入试管中(装满),再将试管倒立在水槽中(管口与水面接触)视察试管内的液面试管内液面上升方案3向盛满CO2的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水,快速塞紧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并将导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振荡,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面上升例题2.为了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当实行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加。科学家实行“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按肯定比例混合,在肯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1()+4H2O,括号内的物质一种重要的原料,它的化学式为_。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更多的选用太阳能,风能等;禁止运用煤、
4、石油、自然气等化学燃料。分析:给出了反应方程式,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算出第问的答案为C2H4;第问从植物光合作用消耗CO2与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的角度,可筛选出可行的建议是。基础训练1.可区分CO、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A.看颜色B.用石灰水鉴别C.闻气味D.看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2.下列关于C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窖中常聚集着较多的CO2B.CO2可做气体肥料C.CO2可用于制汽水D.CO2有毒,人体不能吸入3.干冰的粉末常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A.干冰发出大量的水蒸汽B.干冰能产生大量的白色的CO2气体C.干冰易升华,汲取大量的热D.CO2
5、可溶于水4.发觉室内煤气(主要成分是CO等)时,应先做的是()A.拨打急救电话120B.快速做人工呼吸C.马上关闭阀门,打开门窗D.马上打开换气扇5.长期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会有一层白膜,白膜的主要成分是_,产生的缘由是_,白膜可用_来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6.用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化学式填空:能燃烧的气体是_;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可用来灭火的气体是_;有毒的气体是_;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的气体化合物是_;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7.在一个通风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的煤层上方常会视察到蓝色火焰产生,这是因为在煤层上方有_燃烧,此时,整个煤炉共发生了多少个化学反应呢?请仔细
6、思索后写出其中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8.课本中有如下试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61)进行试验。请仔细视察、思索后回答下列几个问题:图(6-1)视察到纸花的颜色改变是:_;:_;:_;:_。、两项试验,说明什么? 设计四组对比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由此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拓展探究1.如图(6-2)所示,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放在烧杯里。沿烧杯壁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依据试验的现象,可归纳出CO2的相关性质是:_;_2.依据图(6-3)回答有关问题,图(6-2)如图(6-3)图A上、下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当抽出玻
7、璃片后,过一会,可视察到的现象是_.如图(6-3)图B,向盛满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放入几小块木炭,过一会可能视察到的现象是_木炭_。AB这说明木炭具有_作用。图(6-3)3.按图(6-4)装置持续通入气体,并在导管口处点燃,试验结果是集气瓶内的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肯定是_。A.CO2B.纯净物C.混合物D.CO若你认为气体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且只能从O2、CO、CO2、N2、H2中选取两种气体混合而成,则气体可能的组合方式有_;_。4.取一瓶汽水,打开瓶盖,可视察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振动或放入温水中放出的气泡会更多。你认为放出的气泡可能是什么?_,请你设计一个简洁的试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8、。试验步骤试验现象试验结论 5.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示例填写下表:物质有利的一面(用途)不利的一面氧气供应呼吸,支持燃烧使金属氧化锈蚀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6.有两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CO2和O2,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分开来。请你仿照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方法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口,复燃的是O2,熄灭的是CO2。方法1:_方法2:_反思与评价想一想,你能完成下表表1:物理性质的比较CO2CO颜色常温下的状态气味密度与空气比较能否溶于水干冰是谁产生温室效应的是表2:化学性质的比较(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说明)CO2CO可燃性还原性毒性与水反应与石灰水
9、反应自我评价练习1.现有A、B两个塑料瓶,A瓶内盛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B瓶内装有纯净的CO2气体。某同学为了验证CO与CO2的某些性质,从野外捉来两只健康的蝗虫,分别放入两个塑料瓶中,拧紧瓶盖。视察,两只蝗虫都很快死亡。请你依据该试验现象,帮该同学写出相应的结论:A瓶试验说明:_B瓶试验说明:_2.右图是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试验装置。大烧杯中装入半杯水,水中有一些鲜活的金鱼藻,然后通入肯定量的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倒扣的漏斗罩住金鱼藻,并把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再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试管内有一些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依据这一事实,回答下列问题:通入气体的目的是_;试管
10、内的气体可用_来检验。3.有A、B、C、D四种物质,通常状况下,A、C、D是无色气体,B是红色金属,现进行如下试验:在D中加热B,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将C通入上述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后,加热至高温,又生成B和另一种无色气体A。该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可在B中点燃,只生成一种物质A。依据上述试验,请写出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_,B:_,C:_D:_写出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4.冬天用燃料取暖,假如通风不畅,排气不良,就易发生_中毒。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枯的深井和溶洞的底部,_的含量比较大,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必需做_试验。5.由N2、CO、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石灰水
11、,足量的氧化铜粉末后,再干燥,剩余的气体是_。 课题3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B2.D3.C4.C5.CaCO3,汲取了空气中的CO2,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6.COO2CO2COCOCO27.COC+O2CO22C+O22CO2CO+O22CO2(注:写CO2+C2CO亦可,且依次不限)8.:紫色变红色:不变色(仍为紫色):不变色(仍为紫色):紫色变红色说明酸(醋酸)能使石蕊变红色,水不能使石蕊变红色CO2、H2O、H2CO3谁能使石蕊变红色目的:用试验证明结论:酸(碳酸、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CO2与H2O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拓展探究1.CO2不能燃
12、烧,也不能支持燃烧CO2密度比空气大(注:依次不限)2.上瓶由无色渐渐变为红棕色,下瓶红棕色变淡瓶中的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淡或消逝水倒流(导管内液面上升),吸附作用3.CCO、CO2H2、CO2(依次不限)4.CO2,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把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视察(试验步骤),石灰水变浑浊(现象)证明是CO2(结论)(注:其它合理答案均可)5.(注:其它合理答案均可)CO冶炼金属使人中毒CO2供应光合作用温室效应6.方法1:分别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振荡,变浑浊的是CO2,无明显改变的是O2;方法2:分别放一只鲜活的蝗虫,很快死亡的是CO2,仍鲜活的是O2。(注:其它合理答案均可)反
13、思与评价表1:物理性质的比较CO2CO颜色无无常温下的状态无无气味无无密度与空气比较大小能否溶于水可难溶干冰是谁CO2的固体产生温室效应的是过多的CO2表2:化学性质的比较(用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说明)CO2CO可燃性无2CO+O22CO2 还原性无CO+CuOCu+CO2 毒性无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与水反应CO2+H2O=H2CO3无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无(二)1.A并说明CO有毒B瓶说明CO2不能供应呼吸2.供应金鱼藻光合作用所须要的CO2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3.A:CO2B:CuC:COD:O2O2+CuCu+CO2CO+CuOCu+CO22CO+O22CO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 第六 单元 课题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