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苏教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 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学习这两首古诗,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育学习古诗的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表达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打算】 五、【教学课时
2、】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文,作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博大精深和独有的美化、教化作用得到向度重视。古诗中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意。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宋代诗人叶绍翁和唐代诗人王维留给我们的两首古诗:夜书所见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1、学生自读古诗,读通顺、有感情。 2、沟通自己读后的想法。 (1)读这首古诗你发觉了什么? (2)课文中增加了注释,这注释起什么作用? (3)古诗讲的是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老师指导理解诗意: (1)古诗的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
3、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诗前两句写了什么?后两句写了什么? 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当时在船上的情景,感到孤独郁闷;后两句写诗人看到远处的灯火,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生活,而感到家乡的亲切。 三、练习 1、把古诗与相同意思连接起来: 萧萧梧叶送寒声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江上秋风动客情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知有儿童挑促织突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夜深篱落一灯明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2、练习默写古诗。 3、收集几首自己宠爱的古诗,背下来与同学沟通。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
4、程: 一、复习: 1、谁能背一背前一节课学的古诗夜书所见,并说说诗的意思。 2、谁收集了自己宠爱的古诗,念给大家听听。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运用前面学习古诗的方法,先读读古诗,边读边体会古诗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课文后的注释,想想古诗的意思。 3、同学沟通自己的阅读感想。 三、检查学生学习状况 1、听听学生怎样诵读古诗,指导学生正确诵读。 2、理解古诗的意思: 注释: 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遇到;倍:加倍;遥:远。 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肯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
5、人。 3、诗人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闻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愉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喧闹的帝都,倍感孤寂,特别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四、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五、练习 1、熟记诗句意思连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一个人客居异乡 遥知兄弟登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我一个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想远方的弟兄们肯定登上了高处 2、背诵古诗 3、收集自己宠爱的古诗与同学沟通。 10、风筝(教学设计) 版本:人
6、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逍遥自在、自由自在的欢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难过;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华蜜和希望的向往。 本文叙述层次清楚,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务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欢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欢乐和难过的心情写详细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
7、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细心、希望、依旧、飘舞、舍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寻、没精打采、磨坊、接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下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改变,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改变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改变写详细的。 四、【教学打算】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
8、程: 一、导入新课 风筝,对同学们来说不算生疏,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贾凹平写的风筝(板书课题:风筝),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相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驾驭状况。 (1)运用生字卡片,让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 (2)开火车,检查学生识字状况。 出示词语: 细心向往依旧踪影好像凌空飞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没精打采半沉半浮翩翩飘舞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2与同学
9、一起读课文,边读边思索课文后其次题要求给课文分段。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改变。 五、课后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其次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感情改变。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改变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课文按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怎样分段?请标上“丨”。 (二)找出“我最喜爱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爱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爱这部分。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一)做风筝 阅读句子: 我们细心做着,心中充溢了向往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旧愉快,把它叫做“华蜜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0、理解词语: 课文中提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方法吗?(查词典) 向往憧憬。如:我们心中充溢着对美妙将来的向往。 依旧仍旧,照旧,还是。 (二)放风筝。 阅读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飘舞着,我们愉快地叫着,在田野里舍命地奔跑。 说一说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愉快的心情?(舍命) (三)找风筝。 阅读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找寻,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没精打采地坐在田埂上。 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改变过程。 理解词语: 大惊失色形容特别惊讶,脸色都变了。 倏地极快地,快速
11、地。如:倏地闪过一个人影。 没精打采形容心情低落、悲观沮丧的样子。 (四)读课文最终部分 思索:“我们”找到“华蜜鸟”了吗?为什么要到处找? 苦苦找寻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予着孩子们的欢乐,寄予着孩子们的华蜜,寄予着他们对将来的向往和希望。 三、通过课文的理解,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写下来。 四、收集一些描写心情的词语,与同学沟通。 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上语文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奇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漂亮、丰收、快乐的秋天。
12、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凉爽、留意、扇子、燥热、邮票、凉快、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宠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宠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妙。 4积累好词佳句。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妙,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含蓄地抒发感情,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难点。 四、【教学打算】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
13、入新课 1、老师PPT,观赏秋天的景色。 2、秋天的景色非常漂亮,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日我们学习新的课文秋天的雨,去感受一下秋天的雨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新课阅读 1、阅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边读一边画诞生字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钥匙yoshi趁chn机缤纷bnfn扇shn走 柿sh子频频pn菠b萝喇l叭衔xin来 衣裳shng 2、理解新词 钥匙:开锁的器具。 五彩缤纷:形容色调纷繁明丽。 频频:表示连续发生 衔来:用嘴含来,用嘴叼来。 3、同学沟通: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新词。 三、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秋雨的?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藏着好闻的气味
14、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是一曲丰收的歌,是一首快乐的歌。 四、正确抄写本生字词。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秋雨的宠爱和赞美之情。感受秋天的美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凉爽、留意、扇子、燥热、邮票、凉快、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思索探讨: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引导学生了解,主要意思就是每段开头的一句话。在此基础上,再深化到每一段。 2、探讨:为什么说秋雨是一把钥匙呢?课文写秋雨的色调和气味时,写了哪些事物?冬天快要
15、到了,动植物做了哪些打算? 3、请你找出课文中你喜爱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爱,与同学沟通。 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如: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燥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快。”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知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三、抄写课文中自己喜爱的句子。 四、课后练习 我们学习了课文秋天的雨,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妙,请你视察我们的校内,把你视察到的美妙景物写下来。 苏教版三上西湖教学设计精选 教材分析: 开篇总起全文,点名西湖是
16、杭州天堂的一颗明珠,紧接着,第2,3自然段介绍了远山和湖面的风景,生动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最终还描写了月光下西湖给人留下的奇妙意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如同”、“像”、“仿佛”,“犹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估计有许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相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相识。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文句美丽,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
17、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打算: 投影片、生字卡片、网络资源、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供应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阅读各类文本、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西湖的感性相识,激发学习爱好。(预习打算) 二、(其次课时)课堂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预习,同学们对西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来谈一谈。(沟通回答,老师总结)今日,让我们到憧憬已久的杭州西湖去巡游一下,好,我们动身(VCD,空中俯视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18、(2)要求画诞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老师启发: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老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说明你们真的会读书了,那么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是人间仙境呢?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让我们步入西湖。 (四)、精读课文,深化西湖(结合演示文稿教学) 1、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描述引渡: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安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
19、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理解“明珠”的意思。 2、出示其次自然段: 师:请大家朗读其次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向大家展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读) (1)第一句:山峦(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体会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如同一副山水画) (2)其次句:湖面(结合图片观赏) (3)第三句:白鴎(结合图片观赏)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课件提示背诵) 3、出示第三自然段 过渡:西湖真是名副其实,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美景。不信,我们接着看。 (1)学生自读 (2)分句指名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描写了西湖那些景点。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三上 语文 第三 单元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