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找秋天》教学设计.docx
《西师大版《找秋天》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找秋天》教学设计.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师大版找秋天教学设计西师大版父子骑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当有自己的主见”。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我们做事应当有自己的主见”。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简介毛驴,教学“驴”,随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读准音。 2板书完课题、齐读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把生字用横线标出来,多读几遍。 2标出段的序号。 3把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二)反馈。 1学习生字。 “孝”和“教”比较,“狠”和“很”比较,“抖”和“科”比较。 读以下词语:
2、 这么笨不孝骑驴狠心享福颤抖 2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1)老先生哈哈大笑说:“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笨的人,放着好好的驴子不骑,累得一头汗。” (2)老太太忍不住说:“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孝啊!自己骑在驴背上,却让爸爸顶着大太阳走路。” (3)年轻的母亲大声地说:“看哪!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狠心的父亲,让自己的儿子走路,自己却坐在驴背上享福。” (4)一群小孩对着父子二人指指引点地说:“看哪!这两人真狠心,竟然一起骑在这小小的毛驴上,毛驴的脚都被压得颤抖了!” 3抽读课文,随时订正读音。 (三)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一想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 其次课时 一、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
3、道父子二人回家的路上都遇见了哪些人? 二、研读文本 (一)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老先生、老太太、年轻的母亲、一群小孩的话。 (二)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不同人物的感情。 抓住不同的人说话时不同的神态来指导。如:“哈哈大笑”“大声”“指指引点”。 (三)父亲听了他们每个人的话,各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理解最终父亲下决心说的话。 我们应当有自己的主见,就照原来的做,还是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 1“主见”是什么意思?(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看法) 2现在父亲最终下决心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快欢乐乐地回家了。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父亲下决心说的这句话吗? 3
4、在平常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4小结:是的,在平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五)练习复述。 附:板书设计 27父子骑驴牵着毛驴 儿子骑驴 父亲骑驴 父子骑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下决心有主见快欢乐乐 西师大版游漓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酷爱。 2、能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感受漓江山峰的形态特点,领会其独特与奇妙。 3、能把自己喜爱的好词佳句抄录下来。 【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想象漓江山峰的形态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描写中领悟漓江山峰的独特与奇妙。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
5、题。 (课件出示图片)师简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吧。 漓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猫儿山,全长437千米,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曲折。漓江从桂林至阳朔一段,长83千米,两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兼有深潭、险滩、飞瀑、流泉。乘船巡游其间,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故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之说。 这样的漂亮,同学们想去观赏吗?好,咱们一起去游历漓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板书:看到什么?重点写什么?特点?) 2、出示自学提纲。 先轻声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 再默读课文,思索大家提出的问题,在有关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3、老师起先自学,老师巡察。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沟通文中难读的字词或句子。(3-5人) (2)作者游漓江看到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 (看到漓江的山水,重点写了漓江的山。) 二、品读重点,深化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细致默读课文,漓江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呢?用笔画出你比较喜爱的句子。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A、作者游漓江,看到漓江山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指名沟通。(2-3人) (2)再读其次段,找出写漓江山峰独特特点的词语并画上横线。(像竹笋、宝剑、屏风,直挺挺地冒,像盆景) (3)引
7、导学生谈体会: 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出漓江山峰的什么特点?(没有斜坡,直挺挺地拔地而起。) 句中最能表现山的特点的词是什么?(直挺挺) 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加深自己的相识。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1-2人) B、与作者同行,游漓江美景。 (1)指名说说作者详细写了哪些山? (板书:象鼻山、斗鸡山、画山。)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景点说说它的特点。 先同桌相互沟通。再指名沟通。 象鼻山景点。 A、汇报象鼻山景点的样子:一块长方形的岩石,在伸向江心时,中间像被谁挖去了整整齐齐的一大块,那剩在江水里的一根石柱,不正是大象的鼻子,插进漓江中尽情地吸水吗? B、能把这奇妙的画面画下来吗?
8、(学生画简笔画,引导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文字内容。) 斗鸡山景点。 读第四段,抓住词语对峙、拍打着翅膀、窥视着对方、啄过去想象斗鸡山的样子,感受其奇妙与独特。 画山的特点。 (抓好以下语句的朗读与感悟:分明是高悬在江上的一幅图画。(似画而非画。)上边画着九匹骏马,有的静默地伫立,有的悠然地嚼草,有的扬蹄疾走,还有的昂首嘶鸣。画山的不同姿态,让人感受到自然山峦峭壁的奇妙。) 引导想象:你还可以幻想出那里有哪些形态的马呢?也可以把这些幻想成为其它的哪些形象?(可以小练笔:先写下来,再读给大家听。)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话。) (3)连起来读第3-5段,整体感受不同景点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9、(引导学生感受到不同景点的不同形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特奇妙。) C、总结:这篇文章用美丽精练的语言、丰富合理的想象、真挚充足的情感向我们描绘了漓江两岸漂亮奇妙的山峰,这样漂亮奇妙的景象真是让人感到有说不出的惊异啊! 作者写这篇课文,把漓江美景展示给读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酷爱漓江山峰的独特与奇妙,赞扬祖国山河的无比秀美。) 3、立足教材,拓展延长。 (1)快速阅读全文,想想课文描写漓江山峰的语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边读课文,在头脑中边产生形象,体会形象描写给人形象感受的表达效果,体会比方、拟人、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2)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
10、 (1)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让阳朔山水甲桂林成为自己心中一个漂亮的悬念呢?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学生沟通各自的观点。 (这既是作者心中的悬念,也是读者心中的悬念。这样的结尾更能激起读者对桂林山水的憧憬,对阳朔山水的憧憬,对祖国山河的酷爱。) (2)为什么会在这里形成这样独特奇妙的风光呢? 三、多元训练,读写结合。 1、摘写喜爱的词句,背诵喜爱的词句。 2、想象自己头脑中熟识的一处景点的形象,思索它有怎样的特点,用形象的描写把这个景点写下来。 西师大版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高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3、教化学
11、生酷爱祖国的西藏,激发学生酷爱宏大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学习文章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情感看法价值观教化:酷爱祖国,酷爱祖国的西藏,立志将来为国立功劳。 教学打算: 青藏高原歌碟,西藏高原风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爱好,搭建认知桥梁 从歌曲和学生认知前提来建构学习本课的前提。听了豪迈激扬的青藏高原你有何感受?以学生熟识的音乐引入课文,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搭起认知桥梁,联系学生认知前提:你知道西藏在哪儿吗?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在学生沟通汇报后老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并简介西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了文章,你认为西藏高原是一个怎样的地
12、方? (学生或许会概括的讲漂亮富裕,或许会详细到某一个方面来说,老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课外,深化感悟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西藏高原的漂亮体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从课文,文中插图,课件,以及图文结合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到高原的天空、湖泊、森林的确特别漂亮迷人,相机引导学生相识这美妙的景致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们应当爱护大自然的美,爱护生态平衡。 2、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课文3-5自然段写了高原的美,通过这几方面写的:天空 湖泊、鲜花漂亮 森林 (这部分用课件依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出示,引导学生相识文章介绍事物的条理性。) 四、合作学习,领悟
13、写法 1、老师用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合作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2)探讨课文从哪几部分介绍西藏高原的富裕? (3)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各部分又是怎样详细讲的。 (4)各小组自主选择汇报学习结果的方式,比一比哪个组最会学习。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老师参加指导。 3、展示合作成果,评定各组学习效率。 五、总结提升 课文用清楚的条理,为我们介绍西藏高原的漂亮富裕,学到这里,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西藏高原这样漂亮富裕,是我国不行分割的一部分,等你们长大了去开发那里的宝藏,使我国的西藏更加漂亮富裕。) 西藏高原教学反思 上周我校胜利的举办了一次青年老师优质课竞赛活
14、动,听了几节课感受很深,明显体会到老师教化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语文课实施的途径和策略来讲,加强语文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特性的弘扬,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这种开放的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建才能。 在做课的几位老师的课堂上,老师力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验,去揣摩。 西藏高原一课,在课始我以歌曲和学生的认知前提引课,给学生创建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进入活动,整个课堂情感看法,价值观都有机的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 在这堂课中我的语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言外之
15、意”,对学生含而不露的指责。委婉含蓄的要求,不失时机的启发和激励都可通过语言示意提示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行为仿照或行为代替不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在这节课中我奇妙地将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教化学生酷爱西藏高原,酷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注意环保,爱护生态平衡这些三维目标结合起来,既学习了文章,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化。作到了既教书又育人。运用一些形象、生动、逼真、贴切的课件,将学生带入西藏高原那漂亮富裕的神奇境地。同时学生可以借助情景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课件扮演的技术把课文内容活化为语言交际的素材,模拟现实生活演练,老师创设特有的教学外部环境,能使学生无意识活动在学习中同时发挥作用。教
16、学一起先的豪迈激扬的歌曲消退了学生怯场的心理。美国人类探讨社社长卡尔.施米歇尔说:假如你认为学习另一种语言很困难,你就会感到困难。但假如你真的把精神放松,信任你的老师,并且懂得学习是你头脑要做的最自然的事情之一,事情就会比你可能想到的状况还要简单,这种心理示意使这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一方面,这堂课值得反思的是老师重视培育学生的基础动机,课堂上提出的语言都富有激励性,通过老师各方面的指导,学生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老师用同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观赏每个学生、宽容每个学生的过失,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期盼唤醒学生,用胜利激励学生,学生都主动参加了教化教学的全过程,所谓“亲其师,信其教”,“心有
17、灵犀一点通”就是这个道理,老师应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要用同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观赏每一位同学,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中允许学生大胆的发表个人见解,主动主动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特性张扬得到极致的发挥。 在西藏高原一文的讲授中还有一处值得反思的版块那就是板书。板书是老师教学才智的“窗口”能体现课文的脉络、重、难点以及主题思想等,在新课程向我们走来的今日,老师都认为教学的每个环节力求一个“新”字例外,这篇课文板书设计留意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西藏高原的美,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审美情趣,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好的板书是学生思维的启迪,例如:在课文的3、4、5自然段
18、中分别讲解并描述了西藏高原的美,天空、湖泊、野花、森林不同的特点,在整理后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应用于指导背诵,一箭双雕,效果不凡。 当然,西藏高原一课的教学出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学生如何在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内化,如何观赏领悟文本中精彩的表达艺术进而进行创建运用等方面还有些欠缺即工具性有些弱化。另外从学法上看,老师以自己对文本的相识理解为动身点组织教学多,这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实力的真正形成。 总之,在西藏高原一文中教学中人文气息,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剧烈关怀意识,以及幽默、睿智的个人素养,都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接着努力。 西师大版:看浪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
1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找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从小树立长大以后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远大志向。 4.初步驾驭朗读诗歌的方法;培育阅读课文时依据书后问题边读边想的习惯和实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个孩子看到浪花所想到的内容,并体会他们的志向。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文中一些词语是理解的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通过朗读体会意思,是重点。 教学思路: 自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沟通理解;阅读课文,依据课后问题边读边想,理解内容;感情朗读,体会课文思想内容。 着重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诗句意思。 对于课文中的有关难于理解的词语,应结合课文理解,老
20、师只略作讲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趣揭题。 1.你见过浪花吗?它会做些什么? 2.今日我们学习一首诗歌。板书:22看浪花 3.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初读诗歌。 1.读通课文。 2.找一找课文共几小节(诗歌空行处为一节),分小节朗读,留意节与节之间的停顿。 3.默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同桌沟通,解决词语。还弄不清的可结合课文讲读时理解。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结合看插图) 5.三个孩子看到的浪花是怎么样的?划出课文中有关句子。 (1)一束束浪花像问号 (2)一束束浪花像稻穗 (3)一束束浪花像马鬃 (4)一束束浪花像彩绸 (5)一束束浪花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找秋天 师大 秋天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