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doc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三) 学习目标: 驾驭含有加、减法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详细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并说说你知道的一些运算依次。 2575 124 1822 16423 3525 6024 2542 10025
2、10 二、探究新知 (一)、(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 2、假如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 4、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学问,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学问,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相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1、播放课件。(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你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 2、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景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 3、你能试
3、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最终投影展示: 4、读线段图,假如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知道吗? 生:假如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5、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 6、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课件出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7、在上面的加法算式中,814和1142叫做这个算式的加数,1956叫做这个算式的和。 (课件出示: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4、) 1142+814=1956 加数加数和 814+1142=1956 8一个数同0相加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结合详细的情境问题,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将枯燥的加法的意义用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这一详细的情境来承载,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为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创建了条件】 (三)相识减法和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 1、视察课件(西宁-格尔木-拉萨铁路情景图),出示以下问题: (1)假如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你能求出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 (2)假如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km,你能求出西
5、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 2、读上面的两个数学问题,对比这两个数学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像上面这样,已知整体和其中的一个部分求另一部分都用什么方法计算? 小组探讨汇报。 4、你会解答上面的问题吗?解答时,依据哪些数量关系式? (1)西宁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 1956-814=1142(km) (2)西宁到拉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 1196-1142=814(km) (课件出示)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
6、叫做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概括、归纳总结,得出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将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详细的实例来感悟,进一步深化和内化了减法意义的实质】 (四).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1、依据上面的问题,给出一个加法算式,你可以得出两个减法算式吗? 2、依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总结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 3、视察上面的三个算式,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4、依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概括出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三、汇报、 1、同学们,今日我们学了哪些学问? 2、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 3、关于这一学问,你知道了些什
7、么? 4、在加法中,加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5、在减法中,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加、减法的意义以及相关学问,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典题精讲 依据24685753043,干脆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_ 3043575 五、学以致用 1、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 关系进行验算。 340190 254297 58698 712455 2、下列各题应当用什么方法计算?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2)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多少
8、张? (3)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4)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3、依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课堂小结 你今日学到了什么? 1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实力。 教学反思: 1.找准教学起点,架起学习新知的桥梁。教学的成效如何,取决于老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程度。本节课从一起先,引导学生相识加法、减法各部分的意义和名称,作为学习的起点和支撑,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9、达到了较为志向的效果。 2.注意创设情境,依托详细的情境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间的关系。 3.本课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探讨操作中去发觉,在多向沟通中去完善,在媒体演示中去理解,在详细运用中去感悟。经验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出加、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资讯、老师沟通、老师学习 尽在小学老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八)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
10、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育学生发觉数学学问和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出示: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问题:1. 读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西宁到格尔木的路程和格尔木到拉萨的路程,要求西宁到拉萨的路程。) 2、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一列火
11、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依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依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探讨)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探讨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师: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依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依据线段图写
12、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探讨)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探讨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 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视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索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小组探讨。个别汇报) 2依据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四、巩固新知
13、: 1. 依据24685753043,干脆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师:问题:说一说你是依据什么得出结果的。 2、 依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等式 五、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作业:第4页练习一,第4题、第5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老师资讯、老师沟通、老师学习 尽在小学老师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七) 一、教学目标 1、学问技能:驾驭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处理运算
14、,驾驭运算,利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学习日记,评估学生的须要,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方式,更加直观,能够引起学生的爱好,能够表述加减法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过的学问要点进行记录,知道加减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应的环节。 2、数学思索:课堂上采纳小组合作的方式,培育合作评价与沟通的方式,培育学生的沟通实力,在讲课中,与学生进行沟通、提出问题,本次课是在学过加减乘除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新课,按部就班,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视察,试验,猜想,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问题解决:借助多媒体工具,好玩的教学环节,经验对四则运算中加
15、减法各部间的关系的学习,驾驭相应的运算规则 4、情感看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励学生写反思日记,驾驭学生的学习状况,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实力,驾驭学生的计算实力,让学生呢个学会在生活中发觉问题,并将所学学问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身上。激励学生自我检查,了解自己所驾驭的学问。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建立在加减法的初步运算的基础上绽开的,对加减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各部分间的关系,为后面学习各项运算做好铺垫,培育学生的思索实力和概括实力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在课堂上非常活跃,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上中随处可见,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在沟通中了解课
16、文,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多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擅长运用四则运算,理解加减各部分间的关系,巩固加减法的关系及其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理解运算依次。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驾驭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上得到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的依次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了解加法的逆运算。 五、教学过程 活动1 【导入】复习旧识,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加法和减法,我们特别熟识,现在让我们玩数字嬉戏 生:好的 师: 数字“6、7、8、9、15”中的随意3个数字组成2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学生举手回答自己想到的算
17、式 火车接龙 25+75= 158-58= 360+440= 72+48= 160+340= 44+66= 67+133= 81+19= 【设计意图:复习旧学问的同时连接起来,很好地使学生能在脑海中形成学问框架。】 活动2 【新授】新学问,新思路 师:数学是一种奇异的学科,它总能引起我们很多思索,解答数学问题,能让我们感受到数字的魅力,也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学好数学能熬炼我们的思索实力,加减法在我们生活上的无处不在,而很好地驾驭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律,能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得心应手。 教学例1 (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18、。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师:思索一下,求西宁到拉萨的总长度,运用什么运算? 生:运用加法 师:很好,青藏铁路的开通,给西藏人民带来了便利,也为我门探究西藏文化开了一扇门,是沟通沟通的关键,带动当地的经济,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师:从上面的描述中知道西宁到拉萨中间隔了一个格尔夫,我们又从题目中获得到西宁到格尔夫的长度为814km,格尔夫到达拉萨的铁路长度则为1142km,求西宁到拉萨铁路的长度,就是把这两个数相加。 结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
19、铁路长多少千米? 师:这道例题是已知条件是西宁到拉萨的长度1956km,和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未知条件则变为求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请问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多长?运用什么运算? 生:运算减法, 师:你会列出来吗?把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一一指出来 小组探讨,老师下去巡察,指引学生思索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师:让我们一起来解答 算式为:1956 - 1142 = 814(千米) 结论: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师:请比较一下(1)(2)( 3)道例题的相同点吗?
20、 生:三道式子大同小异 师:是的,三道题围绕这一个实际问题绽开的,都是有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引导学生相识例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总结: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留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探究“加法和减法各部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探讨 总结: 加法各部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在学习学问的同时,进行小组互动合作,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实力】 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一 单元 加减法 意义 各部分 关系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