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依据诗句,绽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情感,培育学生的想象实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视察,奇异的联想,精致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宠爱。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漂亮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很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老师出示投影,明
2、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绽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订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i”,不要读作“chi”。 “返景”的“景”读作“jng”,不要读作“yng”。 “青苔”的“苔”读作“ti”,不要读作“t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3、。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依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说明。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绽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索: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宁静。
4、后两句以光明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调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绘声绘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探讨: 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宁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老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奇妙感觉。
5、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留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依据诗句,绽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情感,培育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请几名同学背。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2022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