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古代寓言两则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4、通过对短文的品读,体会文章机灵幽默的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和寓意的基础上,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打算 学生预习,查阅资料,朗读课文;老师打算课件。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常规):背诵古诗、词、文言文;一分钟新闻播报。 一、自主解题,初读感知 1、师生一同背诵上一篇文言文自相冲突。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寓言是什么?郑人买履怎么说
2、明?履意为鞋,指导书写。 3、自由朗读课文多次,读通读顺。收集读中遇到的困难。 二、自主解词,合作译句 1、先将课后的注释抄在文中对应的字词旁边,然后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意思。 2、同桌相互检查,是否都能把文章的意思弄明白。看谁学得最好。 三、沟通收获,感悟升华 师生接话,共同理解。就是依据课文内容,老师口述故事内容,留有空白,学生们用文言文接下句。 间中引导归纳置、乃、之的意思,及理解难句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请一名学生试读,然后老师范读,比较后指导文言文的朗读。 2、学生齐读,分角色演读,自由吟诵;指名背诵,师生背诵。 五、读书明理,感悟
3、寓意。 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请你写下来。然后全班沟通感想体会。 六、拓展阅读,课后延长 1、堂上阅读两篇古代寓言故事买椟还珠学弈,领悟到什么道理。 2、课后阅读更多的古今中外寓言故事。 3、将今日学到的寓言改写成一个小故事,绽开合志向象,把内容写详细。 寓言二则 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2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4讲讲掩耳盗铃的故事,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冲突。教学重点: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
4、自相冲突。2有感情地朗读并自编自演课本剧自相冲突。教学打算:打算矛和盾的道具、预习生字。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二、理解题意。寓:寄予,包含。寓言即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三、理解寓言内容。分小组自学,要求:1、利用字典学习生字、词。2、读课文,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3、提出不懂的问题。(困)四、检查汇报。1、字形:矛盗2、字义:矛(进攻)盾(防守)(书上)锋利刀锋尖而快俺我3、寓言内容形式:3分钟打算,可以通过读(分角色)或讲故事或演课本剧的形式把内容介绍给大家。(大家可以对他们的表演提建议或看法)五、我们了解了寓言内容,请你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1、
5、我的矛锋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2、我的盾坚实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六、卖矛和盾的人为什么张口结舌,回答不出别人的问题?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必需实事求是,前后一样。)七、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自相冲突的事,怎样避开?八、读课文,自愿结组表演课本剧自相冲突。板书:自相矛不论什么盾都戳的穿盾不论什么矛都戳的穿 课后反思:寓言故事学生很感爱好,内容也很简单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简单,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其次则寓言,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其中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打算:预习课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
6、揭示课题:接着学习寓言掩耳盗铃。二、以小组为单位检查预习三、检查预习1、投影:形近字组词哑()掩()盗()偷()雾()当()亚()淹()盒()愉()零()铛()2、字义:掩耳盗铃:捂住耳朵去偷铃,比方自己欺瞒自己。3、小组汇报寓言内容有语气的读或者讲故事。四、自己轻声读,理解寓言内容五、请同学读。思索探讨:掩耳盗铃的人为什么会被人发觉?(困)1、盗铃人想到的是:手一碰铃当,就会发出响声;捂住耳朵就听不到这响声了。2、盗铃人没想到的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不等于捂住别人的耳朵,因此被别人发觉了。六、谈谈学习这则寓言的感受;自己做了坏事想要别人不知道是不行能的。七、再读寓言,体会寓义。作业:读寓言,写
7、语训板书设计:26、寓言二则掩耳盗铃响铃被发觉反思:寓言故事学生很感爱好,内容也很简单理解。但其所隐含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却不太简单,老师的引导还不到位,还需深究怎样引导学生理解。 21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驾驭“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4诵读这则寓言。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教学难点能用“掩耳盗铃”造句。教学打算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略)二、揭示课题、解题1.放动画,听故事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
8、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好玩的故事完整讲解并描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三、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4)娴熟地诵读课文。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状况。(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订正读音。(2)指名试读课文。4思索: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2分小组探讨: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探讨结果。
9、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行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方法。投影出示思索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慧,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5)那个人一起先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方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慧”,他的做法
10、在别人看来是“非常愚蠢”的。(29寓言二则29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5个会认字,学写6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娴熟地朗读课文。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冲突”这则寓言故事。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教学打算生字卡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相识“寓”。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3.听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你知道什么
11、是寓言了吗?(寓言就是用好玩的小故事来说一个道理的文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则寓言,你发觉了什么让你惊奇的地方?指名学生回答后,师述: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实力、表达实力、概括实力和逻辑思维实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2.在看课文之前,你是否听过、看过这两则文言文?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比照译文慢一点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4.指名学生说读的过程,须要帮助的地方。5.分别指名学生读两则寓言。正音:寓(y)悯()揠(y)曰(yu)槁(go)鬻(y)矛(mo)盾(dn)6.
12、老师范读,听的时候自己不会读的生字注音,不会停顿的做好标记。三、深化理解第一则寓言。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则寓言,比照译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把知道的字、词的意思用笔写上。2.探讨沟通: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点拨理解以下词语:悯:担忧揠:拔高者:指代人芒芒:匆忙的样子。芒,通“忙”。曰:说病:指累了槁:干枯的意思3.小组合作读,齐读。读的时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译文的意思联系起来。4.挑战自己:不看译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说一句意思。5.指名上台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1.解题。(1)逐字分析。揠:拔。助:帮助。(2)用自己的话说出“拔苗助长”的意思(拔高禾
13、苗,帮助禾苗长高)。2.探讨:(1)这个人帮禾苗长高了吗?为什么?(2)想一想这人错在哪里?(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你能举出例子来吗?五、熟读课文。1.指导朗读。2.自由读。3.背诵课文。六、学习生字词。1.自由识记字形:寓、悯、曰。2.探讨沟通。3.指导写字:“寓”上下结构,下边不能写错。者:上下结构,留意撇的位置。寓:上下结构,留意下半部分的笔顺。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板书设计:29寓言二则拔苗助长禾苗不长拔高禾苗禾苗干枯其次课时一、复习回忆。1.检查背诵拔苗助长。2.从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自相冲突。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
14、正确,通顺,流利。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状况。指名学生读。指名学生说句子的意思。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夸的语气)。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冲突”这则寓言故事。三、总结全文,明白含义。1.理解“自相冲突”的意思。(比方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2.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你能举诞生活中“自相冲突”的事例来吗?四、学习生字词。1.读准字音。2.自由识记字形。3.指导书写。“矛”字不能丢掉最终一撇,“盾”字是半包围结构,“陷
15、”的右边框内两短横不能连在一起。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自相冲突9寓言二则9寓言二则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邻居”“懊悔”“劝说”等词语的意思。3.相识“只要就”,“假如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二、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留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
16、订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教学打算:投影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爱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予、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4.今日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
17、羊圈。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缘由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留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揣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索: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其次只?3同桌互议。4集体沟通:(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齐读这句话。(第
18、三句)(2)第三句讲了丢羊的缘由,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3)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二)邻居劝说,他不听。(1)“邻居”就是(邻居),留意“坊”读轻声。(2)邻居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说的语气。(3)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邻居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说。同桌分角色朗读。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说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假如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6、二次丢
19、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7、探讨沟通:(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懊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假如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今,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今”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今”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五、体会寓意。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说过他的邻
20、居刚巧路过,想想邻居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3假如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5、在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沟通。(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4、认读生字(1)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
21、去掉,就是“行”。人们常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窟”的穴做偏旁寓:写时留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作业设计:1比一比再组词悔()叼屈隆梅()叨窟窿2背诵这则寓言。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其次课时一、故事导入激发爱好二、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汇报沟通,指导朗读课文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沟通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探讨“南辕北辙”、“盘缠”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5、依据评议,再练习朗读6、练习讲解并描述故事。留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五
22、、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挚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事实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六、写字练习1、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寓言窟窿劝说软硬狼群法则懊悔盘缠叼走邻居26、寓言二则26、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够用“匆忙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 3、能讲解并描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两则寓言
23、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郑人买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则寓言中的5个生字,1个认读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那个郑人没有买到鞋的缘由,懂得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 3、能用“匆忙忙忙”造句。 4、能讲解并描述“郑人买履”的故事。 教学重点:知道“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以前学过了好几篇寓言故事了,谁情愿回忆一下都学过了什么?都告知了我们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古代 寓言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