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唐诗中的“柳”_诗歌散文欣赏.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唐诗中的“柳”_诗歌散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唐诗中的“柳”_诗歌散文欣赏.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唐诗中的“柳”_诗歌散文欣赏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行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闻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材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
2、旗。“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快,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而柳是写秋日之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迥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疼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
3、解垂丝绊路人。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子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源源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别。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画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快。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唐诗 中的 诗歌散文 欣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