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下《下雨了----学看钟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一下《下雨了----学看钟表》教学设计.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岛版一下下雨了-学看钟表教学设计青岛版:一下下雨了-学看钟表教材分析 学生虽然是初次学习认读钟表,但这并不表示学生对于钟表认读一窍不通,这得宜于社会的进步及成人在生活中的帮助。试想一下,五六十年头学习相识钟表决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因为那里的儿童从没有见过钟表,对于钟表是生疏的,而今日的儿童再也不是这个样子,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家有钟表,家长都会认读钟表,这种潜在的家庭教化与社会教化使得儿童对钟表不再生疏。事实上也是这样,假如调查一下,一年级可能有不少儿童会读钟表,尽管他们不能说明,但这至少也能说明我们的教学不是建立在一个空白的基础之上的。 学生可能具备一些时间的表象。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是
2、相识钟表,相识钟表就不能脱离开时间的表象作用,如下午5时,只会认还不行,还得知道下午5时是什么时间,是我们放学的时间,假如没有这个观念,那么学习的东西就是没有价值的。事实上,时间的表象作用在相识钟表的学习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把钟表上的时刻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与自己所建立起的时间的表象建立起有效的联系。试想一下,假如这个时间的表象不具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就会沉醉在鈥溝挛?时是什么意思鈥澋乃嘉刺校簿褪撬担绻杂谑奔涞墓勰畹目瞻椎模杂谥颖淼娜鲜妒强瞻椎模敲丛诮萄熬鸵傅佳谢邸?/p青岛版 学看钟表 教案 学看钟表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3、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的学问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相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相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分辨“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2.在相识钟表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3.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相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的重点,相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教学难点。课时支配2课时信息窗老师的关爱教学目标1.相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2.使学生初步相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
4、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相识“整时”和“半时”是重点,相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难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自主练习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日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示你,时间肯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日咱们就来相识一下钟表。二新授(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1.情境图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忧同学们是否平安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知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相
5、识钟面(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情愿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3.相识“整时”(1)刚才我们相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须要看一下表。视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假如分针指在12上
6、,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5时5:00(6)做几个小练习:读时间、拨时间。(二)教学其次个红点标示的内容小云、小青和小力,谁最先到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然后才能进行比较。1.相识“半时”(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视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3)我们习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假如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2.相识“快到几时”(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视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2)分针接近12,说明什么?
7、那现在是快几时了?(3)假如分针指在接近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3.相识“几时刚过”(1)最终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4.谁最先到家?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补充:顺时针、逆时针(三)练习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2.给钟表画指针。三小结我们今日学习了四个表示时间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其次课时教学内容自主练习1、2、4、5、6、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教学过程一自主练习1
8、.自主练习1:用水彩笔涂色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自己涂色,集体订正。2.自主练习2:认一认,说一说(1)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2)说一说你一天的支配。(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3.自主练习4:填一填说出每幅图呈现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按时间的依次编一个小故事,教化学生要孝敬老人。(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3)他们几时刚过来到了奶奶家?(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4.自主练习5:你发觉了什么?(1)说一说这两幅图的钟表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2)小挚友在做什么?四周的环境有什么区分吗?这两
9、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3)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时间出现两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时。5.自主练习6:先连一连,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1)看图视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2)你能根据时间先后的依次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二我学会了吗?在下面四个时刻视察旗杆的影子,你发觉了什么?在小组内沟通一下。三“丰收园”通过“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获?”、“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足?”、“哪些方面还须要接着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并把相应的绿苹果涂红。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学会了教学反思学
10、看钟表学看钟表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几时半.2、初步相识时针与分针的作用。3、向学生渗透合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点:相识“整时数”和“几时半”。教学难点:相识几时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看,小明学会分类以后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妈妈嘉奖他一个钟表,小明可喜爱它了!今日,咱们就和小明一起学习相识钟表吧!二、新授。1、相识钟面。(1)细致视察钟面上都有什么?(2)视察这些小格的大小是否相同?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格?(3)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4)师演示实物: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针根又粗又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还有大小相等的12个小
11、格。2、相识整时。(1)我们已经相识了钟面,那钟有什么用呢?(2)你相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3)学生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4)相识了这么多时间,你能说说怎样相识整时吗?(5)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3、相识电子钟:(1)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钟?(2)电子钟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3)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4)找挚友:头饰上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挚友。4、相识半时。(1)、出示课件:你能说说是什么时刻吗?(2)、同桌沟通、汇报。(3)、你们发觉了什么?(分针都指向6。)(4)、半时与整
12、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半时分针转半圈,指向6。)(5)、小结: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5、相识电子钟:(1)视察半时的写法,探讨。(2)小结: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3)依据时间在钟面上画出分针和时针。三、练习巩固:依据学校的作息时辰表,练习会认、会读、会拨整时和半时。四、本课小结:今日我们学会了相识钟表,知道时间是最珍贵的,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五、实践作业:为自己设计一个欢乐的星期天。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教材上
13、的情境图,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在生活中发觉数学,并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问题的实力。在相识时刻时,让学生先独立学看钟表认读几时找出认读方法小组内沟通老师拨时间学生认读视察比较归纳总结认读方法学生动手拨时刻,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为学习供应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视察与思索、比较与发觉、归纳与总结的机会,激发学习参加意识,培育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力。青岛版:数学一下儿童乐圆-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儿童乐园总复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最终闯到了最终一关儿童乐 园,想去吗? 二、整体视察 师
14、:平常我们去儿童乐园都要先干什么阿? 生:先买票。 师:好,那我们就先去儿童乐园的售票处看一看吧。 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你是根据什么依次视察的? 生:我看到了钟楼、电瓶车、蹦蹦床,我是根据从右到左的依次视察的。 生:我看到了钟楼上面的钟表是4时整。 生:我看到了 (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学期学过的学问点,对儿童乐园的情景图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解决问题 师:儿童乐园里的小挚友这么多!老师想知道坐龙船的有多少人?请你先来估一估,再数一数。 生:我估了估大约有15人,然后数了数有16人。 师:你能再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吗? 生1:跳蹦蹦床的有多少人? 生2:开电瓶车的有多少人? 师:你们真是些会提问
15、题的聪慧孩子!下面我们就来分别统计一下玩各种嬉戏的人数。 学生独立填写88页的统计表,并进行沟通。 师:同学们统计的都很精确,看着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坐龙船的和跳蹦蹦床的一共多少人? 生2:坐飞天轮的比开电瓶车的多多少人? 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然后汇报。) 师: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时 生自己总结。全班沟通。 师小结:刚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数数、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统计的学问。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100以内数的相识的有关内容。 (板书:复习100以内数的相识) 师:对于100以内数的相识,你们都驾驭了哪些学问?
16、(小组探讨)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 生1:我们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生2:给我一个两位数,我能说出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四、实践应用 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这些学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 综合练习1 你从题中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先发觉泡泡中的数的规律,再按规律在空泡泡上填上适当的数。 2、 综合练习2 小嬉戏:快速抢答、比大比小、加和减差 老师先与一名学生示范,然后同位之间相互练习。 3、 综合练习3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全班沟通。 让学生说明自己运用的比较的方法上。 4、 综合练习5 图中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 补充
17、练习:咱们也来选一选数学课代表吧? 5、 综合练习7 你从图中发觉什么规律了吗? 全班沟通。 组织学生根据规律给叶子涂色,然后独立图写统计图和统计表。 沟通探讨题后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五、我学会了吗 让学生自己反思整理所学的学问。 青岛版一下:阿福的新衣-厘米 米的相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相识刻度尺,初步相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计,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 相识刻度尺,初步相识长度
18、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打算: 多媒体、尺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故事情境 师:小挚友们喜爱看动画片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特别好看的动画片:阿福的新衣,请看。 (放动画片:阿福的新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长度单位的统一 老师:同样是三柞阿福的新衣为什么做小了呢?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真会回答,小小标记送给你) 师:小挚友们看的真细致,老师听明白了,师傅的手大,他的柞就大,徒弟的手小,他的柞就小。那一柞是怎么回事呢? 师演示怎样算一柞(从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所能伸开的最长距离) 老师和学生比柞,进一步理解手打
19、柞大,手小柞小。 师:我明白了,一柞都差这么多,那两柞、三柞差的就更难怪阿福的衣服会做小。 师:那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生:师傅的手量,师傅做, 生:徒弟的手量,徒弟做。(评价:你的想法真独特,谁还想说说你的想法) 生:用尺子量。(真聪慧,小小标记送给你) 师总结: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发觉了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同一个物体,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会给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所以测量时单位肯定要统一。而现在我们测量的工具通常会用到尺子,尺子的种类有许多,今日我们先一起来探讨一下小挚友们常用到的直尺。 师:下面,请小挚友从桌子上轻轻的拿起直尺,用数学的眼光视察你的直尺上都有些什么?将你的发觉说给你
20、的同桌听一听。 (出示课件:尺子) 2、 学生视察探究,相识尺子 师:为了视察的便利,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谁来把你的发觉说给全班同学听听。 (1)、师:谁想把自己的发觉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数字。师:念一念,这些都是刻度 生:线。师:这是刻度线。谁还有补充。 生:字母CM(你的眼睛可真亮,小小标记送给你) 老师:CM是国际长度单位厘米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在测量较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今日,我们就来重点学习厘米的相识。(板书:厘米 CM 长度单位 课题:厘米的相识) 师:刚才我们发觉尺子上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是从几起先的?() 师小结:尺子上的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把物
21、体的一端对准刻度线测量。 3、动手操作,相识1厘米。 (1)相识1厘米 师:知道了厘米这个名称,我有一个小学问要告知大家,在直尺上每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大格,这一个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所以从0到1就是多长? 从8-9呢?从14-15呢? 在直尺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说给你旁边的伙伴听一听。 (2)活动: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手放在0刻度上,然后渐渐滑向刻度1,感受一下1厘米。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很短) 师:在老师打算的小棒里也有一厘米,它是谁?找出来,向我这样用两个手指头轻轻的捏住它,然后另一手渐渐的移走小棒,现在你两个手指头之间的这段距离就是1厘米,细致看看
22、这个1厘米,把它记在心里。 闭眼想想刚才的1厘米。 睁开眼用手指头比出刚才的一厘米。 4、在生活中找寻1厘米 师: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小挚友们,你能找出你四周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说给你同桌听一听。 沟通 5、相识2厘米、3厘米、5厘米. 师:同学们真了不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找到了这么多长是1厘米的物品,看来的确相识1厘米了;假如2个1厘米拉起手来你知道是几厘米吗? 师:所以从0-2是几厘米?。 师:(课件展示)从0-3是几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对应直尺用两个手指头比出这个三厘米。 师: 从0-5呢?在对应直尺用两个手指头比出这个5厘米。数一数 6、测量。 学习测量方
23、法 老师:知道了这么多个几厘米,谁能帮老师猜猜这根小棒有多长(学生回答)。 师总结:究竟小棒有多长呢?这必需测量才能知道,请小挚友从桌子中找出较长的这根小棒,自己动手测量出它的长度,遇到困难可以向你的小伙伴和老师求助。 学生测量,老师巡察,并表扬正确的方法。 指名演示,大家评价,好不好,好在那儿,什么地方须要改进,怎样改进。 总结:强调物体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线,平放,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 练习提升 师:有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咱们就可以测量出更多物体的长度,从你的桌子找一样物体,同桌合作先估一估它有多长,再量一量。 画线段并测量长度 师:前面我们知道一柞是怎么回事,想不想知道我们的一
24、柞有多长呀?师演示测量一柞的长度 学习相识线段、端点 学生练习测量自己的一柞,沟通 三、拓展延长 1、学习不从0刻度起的测量 师:小朋们量的这么起劲,老师也想量一量呢,看我想量出铅笔的长度,可是我的尺子不当心折断了,你有方法帮我量出铅笔的长度吗? 学生沟通,师总结,并进行课件演示。(学习不从0刻度起先时如何测量) 2、练习 师:了解了这个学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瞧!蝈蝈和蟋蟀在竞赛跳远呢,你来做裁判,看看谁是冠军? 学生沟通 四、总结 1、师:今日我们相识了厘米这个新挚友,你对它有了怎样的相识? 2、师总结: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你擅长视察就肯定能有更加奇异的发觉,假
25、如有机会老师期盼与大家共享更多有关于数学的乐趣。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缘由。依据教材学问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憧憬美妙的情境,关切自然和生命,对感爱好的人物和事务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沟通”。在教学时采纳图文比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相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学文是为了相识事物、获得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
26、容,发展并提高视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课前打算 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老师) 2本课生字小卡片。(学生)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目 1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 2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 3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4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激起学生的新奇心,培育学生细心视察的好习惯,同时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
27、你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再读课文,读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自学生字,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同桌相互读,比一比谁读得精确,声音嘹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索:文中的小白兔遇到了几个好挚友?都是谁?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遇到的? 5师:朗读了课文,谁情愿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白兔遇到了三个好挚友,分别是:小燕子、小鱼和蚂蚁。遇见小燕子是在第2、3自然段,遇见小鱼是在第46自然段,遇到蚂蚁是在第7自然段。) 6再读课文,思索:小白兔看到了哪些现象?听到其他小动物说了什么?他都干了什么?边读边画,读完后在小组内探讨。 7全班沟通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
28、读课文,边读边思索,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在这里,老师布置的问题也是按部就班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多种活动,识记生字 1指名认读黑板上的生字。 2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语。 4“识字沟通会”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5生与师玩“你说我猜”的嬉戏,巩固生字。 6可以通过做动作识记生字“伸、搬”,理解字义。 7学习多音字“空”。 设计意图:“识字沟通会”可以掀起课堂的高潮,可以让学生们主动地共享他们的识字阅历。学生们不仅可以各抒己见,加深识字印象,而且可以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更多的识字方法。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熟读词组。
29、2全班齐读词组。 设计意图: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知道,假如学生学的学问不在一天后抓紧复习,就会遗忘。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记忆得到巩固。 二、品读课文,分析课文 1回忆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种小动物。 2教学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索: 小白兔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小白兔割草的时候觉得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小白兔知道天为什么阴沉沉的吗? (2)同桌间进行角色对话演练。 (3)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对话。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燕子低飞的缘由。 3教学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第46自然段。 (2)师指导朗读课文。 (3)思索问题: 小白兔信任小燕子
30、的话吗?小白兔此刻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时小白兔望见小鱼在干什么?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小鱼要到水面上来透气。 (5)师生进行角色扮演。 (6)师讲解并描述要下雨前,水里空气变闷的缘由。 (7)这个时候小白兔信任要下雨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齐读第7自然段。 (1)小白兔回家的时候又遇见了谁? (2)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3)指名进行情景表演。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蚂蚁要搬家。 设计意图:多次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训练说话,让学生们了解到各种动物的行为发生改变的缘由,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使学生学会用一种句式去表达不同意思。 三、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男女
31、同学分读第8、9自然段。 (1)想象:小白兔回家后跟兔妈妈的对话。 (2)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到讲台上进行角色扮演。 2多幸运的小白兔啊!有那么多的好挚友告知他要下雨的消息,要不然他就会被大雨淋湿了。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挚友会告知我们“要下雨了”这个消息呢? (1)生试说。 (2)老师出示图片拓展。 (3)出示谚语。 3老师总结:今日的收获真不少。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奇异!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马虎大意的人总也看不见。大自然中到处都隐藏着学问和才智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视察,专心思索,就会有更加精彩的发觉! 设计意图:这不仅仅是总结,更是启发,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可以从书本上学到学问,
32、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到许多学问。 四、舞台剧表演 1四人一组进行课本剧练习。 2学生到讲台进行课本剧表演。 3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设计给学生供应了想象的平台,让学生绽开想象的翅膀,拓展思维,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一年级下) 【教学目标】 1、相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吧、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燕子的话。 3、初步了解动物活动与天气的关系,特殊是了解下雨前动物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干脆导入 1、今日,老师带来了三个新伙伴(点击课件),一个是在天上飞的小燕子,一个是在水里游的鱼儿,还有一个是在地上爬
33、的蚂蚁,他们仨呀很少聚在一起,可是,今日一见面,他们却异口同声地说着同一句话板书课题:要下雨了。 2、这是为什么呢? 3、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漂亮的童话世界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做到“读准读通” 1、学生读课文: 请轻轻地打开课本,翻到第68页。好好读读!一边读一边把不相识的或难读的字、词圈出来问一问老师、同学。然后,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查朗读状况: 四个语气词: 吗吧呀呢 指名读说说“你发觉了什么?” 齐读。 出示课文中有这四个语气词的句子: 先自由读好这六个句子再开火车读说说你又发觉了什么? 小结: 这四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语气助词”。有了它们,我们说话
34、便利多了,也好听多了。 出示生字“坡、割、闷、伸”: 用“坡,山坡的坡”这种形式认认它们。 三、由生字“坡、割、闷、伸”引入教学第一节 1、这三个生字宝宝可顽皮了,他们要跟你们捉迷藏呢?你能找到它们吗?出示第一节: 先自由读句子,再找生字凸现读词语。然后指名朗读。最终齐读。 2、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详细指导如下: 读着这些句子,你能配上那些动作? 自由朗读,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指名上台表演,并在句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让学生表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的动作,也许两分钟左右。然后问: 你们有什么感觉? 此时,再朗读这一节! 四、教学其次、三两节 1、这时候,一只小燕子正从它头
35、上飞过,小白特别惊奇。(指名学生)你惊奇吗?为什么? (同时打出课件) 2、是,小白兔大声喊了起来齐读: 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3、学生字“喊”: 凸现生字,加拼音,指名读。 请你对小燕子喊一喊。 “喊”的意思就是“叫”(板书)“叫喊”。 指导读好这句话: 指名喊一喊小组读齐读。 4、师生对话: 我们101班女同学多像聪慧伶俐的小燕子。男同学多像勤劳和善的小白兔。小燕子,小白兔有问题想问你们,你们能耐性地解答吗?请轻轻地捧起书本,我们来问一问,答一答。师读旁白。 5、男同学,听明白了吗?指名再读“燕子的回答”。 (假如你能洪亮又正确地读好燕子的话,那就说明你已经懂了) 6、都明白
36、了,那就让我们再洪亮地回答一遍。齐读燕子的回答。 7、哦,我也明白了。原来,燕子飞得这么低是因为 8、那你能用“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低飞与下雨的关系吗? (板书) 9、小结: 大家以后假如望见燕子飞得很低很低,就抓紧回家,因为 10、请再捧起书本,一起来读读2、3两节。 11、燕子低飞,大家还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既然你们都明白了,那就请你们帮周老师一个忙: 我就不明白,要下雨了,燕子为什么不像平常一样飞得高高的呢? 12、训练因果句式,帮助学生理解“燕子低飞”的缘由: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空气很潮湿。 因为空气很潮湿,所以虫子的翅膀沾满了小水珠。 因为虫子的翅膀沾满了小水珠,所以它们飞不高。
37、因为虫子飞不高,所以燕子只有低飞才能捉住虫子。 13、小燕子已经说的很清晰了。让我们再一次朗读燕子的回答。 14、你能把燕子的话背下来吗? 同桌试背。 15、指名背诵齐背。 五、教学四六节 1、听了小燕子的回答,小白兔信任了吗?你怎么知道? 请接着往下读,用了“”把这个句子划出来。 2、学习疑问句: 是要下雨了吗? (有点儿信任,又有点儿不信任) 3、比较朗读,体会不同的语气: 是要下雨了。 4、小白兔边走边想,不一会儿来到了一个池塘边。(点击课件)小白兔它又觉得惊奇了,你听,它们在说话呢? (放录音) 5、同桌分角色朗读5、6两节。 6、同桌朗读展示并评价。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8、提炼
38、: 因为要下雨了,所以()。 六、教学第七节 1、小白兔,这回你们该信任了吧? 出示句子: 小白兔赶忙往家跑。 指名读句。 小白兔,小白兔,你们干吗跑呀?(师生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2、所以,当小白兔遇到成群结队的小蚂蚁时,它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它们。先读读第七节,然后同桌演一演,一个演小蚂蚁,一个演小白兔。待会儿请几桌同学到上面来表演。 3、上台表演“小蚂蚁与小白兔”的对话。 (语言的流畅性与表达的体态) 4、齐读第七节。 5、原来小蚂蚁也会天气预报。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吗? 七、教学第八、九两节 1、小白兔,咱们快跑吧,不然就要淋雨啦!小挚友,让我们用朗读来为小白兔加油吧!自
39、由朗读最终两节。 2、导读: “轰隆隆”与“哗,哗,哗”。 3、“它们的气象预报可真准啊!”小白兔一进家门就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妈妈。小挚友,请你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一起走进小白兔的蘑菇屋。请睁开眼睛,现在你们都是可爱的小白兔了,我就是兔妈妈。你们准备怎样把这个消息告知妈妈呀? 4、孩子,还有许多呢?只要你细心视察,你还会发觉许多的动物也会天气预报。你可以去请教,也可以去查资料,也可以去亲自视察。然后再告知我。 5、分角色朗读全文。 八、总结巩固 1、全班分角色朗读16节: 一男生读小白兔,一女生读燕子,另一女生读小鱼,其它的句子齐读。 2、指认生字: 指认嬉戏,按以下句式进行: 对,对,对,就是
40、_。 错,错,错,不是_。 3、这些生字宝宝可排几队? 潮、湿、消、喊、哗、坡、割、阵、伸、 4、书写“吗”和“吧”: 先范写,讲留意的地方,然后描红临写。 5、指导书写另四个生字: 虫、往、得、很 独体字“虫”的书写留意点是: 平撇 比较“往、得、很”三个字的异同,然后范写,最终学生书写沟通。 青岛版:一下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相识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相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相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人民币的简洁计算 3. 在简洁的购物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运用和爱惜人民币的意识,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4
41、. 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更深化的了解人民币的学问,知道重要数和非重要数,巩固人民币兑换的学问 5. 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购物使学生经验兑换人民币,加深人民币的相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探究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储蓄罐:同学们,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课件) 2、看到它,你立刻会想到什么?你们都有储蓄罐吗?春节一过,你们的储蓄罐里是不是又多了些压岁钱,你准备用这些钱干什么? 3、大家看,这个小挚友用自己的零用钱在干什么?还有许多灾区、贫困地区的孩子不能上学。这个小挚友和你们一样,是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 4、刚才我们始终在说钱,钱在我们国家叫什么? 【板书:人民币】 5、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看来,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相识人民币,好吗? 【板书:相识人民币】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 (一)相识人民币 1.师:咱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个袋子,你们轻轻地把里面的人民币都拿出来,倒在桌子上,把你相识的人民币和你们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想一想,你是依据什么相识它的? 2、口袋里的人民币你们都相识吗?有没有不相识的?那谁情愿拿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