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docx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学案高二化学教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教学设计 一、运用教材 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2单元其次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二、试验器材 仪器:离心机、离心试管、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 三、试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1)试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试验探究。苏教版的教材上无溶解性差异的试验探究,只在书本P52出现的表格中有水溶性的比较,显示两者都易溶,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2)试验方法上的创新:溶解性差异的比较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等量的溶剂
2、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其二是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须要溶剂的体积,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探究。 四、试验原理 等质量(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4mL)水,溶解、振荡、沉降,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推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从而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 等质量(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溶解所要消耗水的体积,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并依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 五、试验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匀称、稳定地分散在水分子中,并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从微粒角度解析宏观改变。 改变观念与平衡思想: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结合(
3、结晶析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由试验现象推得结论,构建限制变量思想(单因子变量)与实践探讨物质性质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试验条件的限制,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创新实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试验,促学生相识到社会实践的科学原理本质,建立解决问题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和精神。 六、试验教学内容 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探究过程设计为与学生一同探究的试验课,使学生体会科学探讨过程,驾驭基本探讨方法,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1)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体积的水所能溶解的固
4、体的质量。 (2)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所须要的水的体积。 七、试验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际问题,引发思索。 往充溢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振荡、静置后,会析出固体碳酸氢钠(因Na2CO3+H2O+CO2=2NaHCO3),有三方面的缘由:反应后溶剂水的质量削减,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质质量增加,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像这种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我们能否通过这个试验得到碳酸氢钠溶解度比碳酸钠小的结论? 图1 环节二:试验方案设计 问题:设计怎样的试验来探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差异? 思索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溶质、溶剂、温度。 思索2:多变量影
5、响试验结果时,怎样设计能较好地进行探讨? 限制变量法。 共同探讨试验方案。 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体积的水所能溶解的固体的质量。 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所须要的水的体积。 环节三:试验操作(学生分组试验) 试验一、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体积的水所能溶解的固体的质量。 第一步:用托盘天平分别称取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于离心试管中。 其次步:同时加入4mL水,溶解、振荡。 第三步:将离心试管置于离心机中,打开开关,3分钟后取出离心试管,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推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 试验二、相同温度下,比较相同质量的固体完全溶解所须要的水的体积。 第一步:用托盘天平分别称取1.
6、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于锥形瓶中。 其次步:用滴定管往锥形瓶中滴加蒸馏水,振荡。 第三步:滴加至固体完全溶解,记录所用蒸馏水的体积。 环节四: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从相同质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固体质量来分析,碳酸钠的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 相同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消耗的水的体积来分析,碳酸钠的溶解性大于碳酸氢钠。并依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与资料上20OC时的溶解度作对比。 图2 环节五:回来问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在Na2CO3+H2O+CO2=2NaHCO3反应中,一是溶剂水削减,二是溶质NaHCO3质量增加,三是NaHCO3溶解度相对更小,上述三个缘由都有利于碳酸氢钠的析出。侯氏制碱原理中
7、析出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的缘由就是因为同温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更小。 结束:实证探讨中要留意方案的严密性。上述试验是基于两种物质溶解速率都比较快的模型下设计的比较粗略的试验方案。从定性到半定量还可以进行定量的探讨。这样的试验探讨真实地解决了我们想当然的问题,正是化学学科的本质所在。 八、试验效果评价 1.试验设计原理。在苏教版化学1教材中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度差异的比较,有的课堂试验呈现是取等质量固体加等量的水,比较溶解状况;有的是借助于往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会析出碳酸氢钠。这个反应有这三方面的缘由来分析碳酸氢钠的析出:反应后溶剂水的质量削减,生成的碳酸氢钠溶质质量增加,碳酸氢钠溶
8、解度比碳酸钠小,那么既然有三个因素引起碳酸氢钠的析出,是否能通过这个试验说明碳酸氢钠溶解度更小?教材突出比较了两者的性质,所以溶解性的差异又会被提及,所以设置这样的试验探究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加形象清楚的相识到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更易溶于水,甚至对他们的溶解度也有所相识。通过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差异,为今后相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之间的溶解性差异关系奠定肯定的基础,增加了感性的相识,并为“侯氏制碱”原理的理解奠定基础。 2.科学学问的本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在水溶性方面的差异性与微观溶解过程中引起的焓变、熵变以及分子内氢键有关,也体现了物质的宏观性质取决于其微观结构的特点。碳酸(氢)盐溶解性不仅
9、和氢键有关,也和离子键的强度有关,离子键越强越难溶解。对于CaCO3和Ca(HCO3)2等物质,其阳离子价态较高,正电场强,和CO3 2-的吸引力较大,而和HCO3-的吸引力较小,此时离子键强度起主导作用,酸式盐的溶解性好于正盐。而碱金属只有一个单位正电荷,此时氢键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使溶解性逆转。而对于许多过渡金属元素,其电子构型(主要是d电子的影响)造成极化实力增加,和CO32-的键有较多共价成分,而难以溶解。 3.探究试验设计模型构建。在问题背景的引导下,学生体验了科学的探究过程,相识了探究性试验的一般过程,也感受到化学思维的严密性与辩证性。通过探究相同体积的水所能溶解的固体的量和溶解相同
10、质量的固体所需水的体积,初步建立了这种辩证思维的模型,有利于以后解决类似的问题。 4.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试验过程,用实践实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原理获得须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定性结论获得真实体验,限制变量比较方案设计,实践探讨导向科学原理。 钠、镁及其化合物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其次单元第2课时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学习目标1驾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2运用对比试验方法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3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用途。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三、设计思路由药片溶于水产生气
11、泡的现象引入钠的碳酸盐,在比较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物理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碳酸钠与碳酸钙的方法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而通过对比试验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异同,利用两者的性质介绍其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说明药片溶于水产生气泡的缘由。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用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药片快速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的试验现象,引起学生探究碳酸氢钠性质的爱好。将主题引导到钠的碳酸盐性质的探讨。(注:维生素C泡腾片中含有碳酸氢钠和酒石酸氢钾。)板书Na2CO3,俗名:纯碱。NaHCO3,俗名:小苏打。活动与探究1取适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样品于小烧杯中,进行溶解性试验。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N
12、a2CO3:白色固体,可溶于水。NaHCO3:白色固体,可溶于水。过渡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碳酸氢钙同为碳酸盐,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是否会有相像之处呢?现在以碳酸钠为例,进行探讨。活动与探究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23mL澄清的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视察试验现象。学生在试验中训练试验的设计、操作、视察和分析实力。总结出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并能归纳出碳酸钠与碳酸钙在性质上的异同。板书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1能与某些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2能与某些盐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活动与探究3组装如P51试验2的
13、装置,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视察试验现象。板书3能与某些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O2H2O2NaHCO3俗名:小苏打活动与探究4用pH计或pH试纸测制得的碳酸钠溶液的pH值。活动与探究5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前面配置好的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小块沾有油污(植物油或动物脂肪)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与另一块沾有相同油污浸入清水的铜片作比较。板书4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热的纯碱溶液可以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叙述这是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虽然这个反应许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这
14、个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却非常广泛。比如碳酸钠可以用来制肥皂、洗涤剂等,就是利用了它的去污实力。设问碳酸钙和碳酸氢钙之间怎样实现相互转换呢?思索与探讨学生可能回答: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转换成碳酸钙。设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怎样实现相互转换呢?思索与探讨学生可能回答: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还不知道。叙述碳酸氢钠与碳酸氢钙的化学性质相像,受热时也会分解为正盐、水和二氧化碳,请大家自行写出反应方程式。板书活动与探究学生依据“活动与探究”中给出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表格中的信息,设计试验方案辨别未知的白色固体粉末是碳
15、酸钠还是碳酸氢钠。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有关性质,现在可以解决课前的那个小试验的现象了吗?思索与探讨学生可能要求查看维C泡腾片的说明书,在获得有关成分信息后进行推断。还可能例举诞生活中其他的类似现象,比如服用含有碳酸氢钠的胃药后会出现打嗝的现象等。过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用途吗?叙述四、碳酸钠的应用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制造玻璃。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用于生产玻璃的纯碱量,约占纯碱生产总量的4050%。在化学工业方面,纯碱可以用作染料、有机合成的原料;在冶金工业方面,可以用于冶炼钢铁、铝和其它有色金属;在国防工业方面,可以用于生产TNT及60%的胶质炸药。另外,在化肥、农
16、药、造纸、印染、搪瓷、医药等产业也必不行少,特殊在生活中,是人们发面做馒头的必需品。叙述五、碳酸氢钠的用途利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性质,可以在制糕点的时候做发泡剂,也可利用能与酸反应的性质,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练习1.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能汲取CO2的是()A.Na2CO3B.NaOHC.NaHCO3D.Na2O答案:C。2.下列关于Na2CO3固体和NaHCO3固体性质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C.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速度:Na2CO3NaHCO3D.Na2CO3与NaHCO3相互转化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答案:BC。
17、3.相同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碳酸钠放出CO2多B.碳酸氢钠放出CO2多C.碳酸钠消耗盐酸多D.碳酸氢钠消耗盐酸多答案:C。4.将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生成CaCO320.0g,将残留物加足量盐酸时,生成CO2气体11.0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含Na2CO3、NaHCO3的质量各为多少克?答案:m(Na2CO3)=5.3gm(NaHCO3)=33.6g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班级:高一()班姓名:学号:成果:专题二:其次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学海导航】1.碳酸钠的性质2.Na2CO3
18、与NaHCO3的性质与比较3.侯制碱法【主干学问】一.碳酸钠的性质碳酸钠俗名_或_,_色_状;碳酸钠晶体含结晶水,化学式为_,在空气里碳酸钠晶体很简单_,并渐渐碎裂成粉末.【试验探究1】在两支干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溶液,再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振荡,视察试验现象.现象_反应方程式_【试验探究2】按图组装仪器,将滴管中的浓盐酸加入瓶中,视察试验现象.现象_反应方程式_【试验探究3】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现象_结论_【试验探究4】在一只烧杯中加入50ml0.5molL-1碳酸钠溶液,用酒精灯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接近沸腾.将一块油污的铜片浸入碳酸钠溶液中
19、,静置约2min.用镊子将铜片从溶液中取出后,用水冲洗干净.比较浸入碳酸钠溶液前后铜片表面的状况.现象_结论_【问题】碳酸钠被称为“纯碱”的缘由是什么?_碳酸钠在肯定条件下,可以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 _ 二.Na2CO3与NaHCO3的性质与应用比较 碳酸钠碳酸氢钠组成俗名晶体色态溶解性热稳定性与酸反应 与BaCl2水溶液碱性主要用途 三.侯氏制碱法原理工业上以_为原料生产纯碱将_通入_的_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反应方程式_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过滤后的母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通入氨气,搅拌,经降温后副产品氯化铵晶体析出. 【巩
20、固练习】题号5910答案1、下列物质热稳定性最好的是A石灰石B小苏打C纯碱D碳铵2、下列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的是ANa2O2(Na2O)BNaHCO3(Na2CO3)CNa2O(NaOH)DNaOH(Na2CO3)3、一般状况下,将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不发生改变的是ANa2CO310H2OBNaOHCNa2CO3DNa2O 4、质量相等的NaHCO3和Na2CO3混合物共有a克,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b克,当NaHCO3完全分解时,b值为A53a/168B137a/168C53a/84D159a/190 5、在甲,乙两坩埚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NaHCO3固体,将甲坩埚充分加
21、热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盐酸,乙不经加热也加入足量盐酸,反应完全后,甲,乙两坩埚中实际参与反应的盐酸的质量比为A、11.5B、11C、12D、216、可用于推断NaHCO3粉末中混有Na2CO3的试验方法是A加热时有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无气泡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除去Na2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A、加入适量盐酸B、加入NaOH溶液C、加热灼烧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8、在肯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中加入1.06g无水Na2CO3,搅拌后靜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为A、等于1.06gB、等于2.
22、86gC、大于1.06g而小于2.86gD、大于2.86g9、下列试验操作最终可得无色透亮溶液的是A、过量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B、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少量的钠投入到饱和的NaHCO3溶液中D、少量的钠投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10、有甲、乙、丙三种溶液。甲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乙溶液,沉淀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再加入丙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甲、乙、丙三种溶液依次是ACaCl2、稀HNO3、BaCl2三种溶液BCaCl2、稀Na2SO4、K2SO4三种溶液CBaCl2、稀HNO3、Na2SO4三种溶液DCaCl2、稀HCl、Ba(NO3)2三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化学 一轮 复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