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6青藏区.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6青藏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6青藏区.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6青藏区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5西南区 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地理专题15西南区 第一节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其次节气候与水文 第三节植被与土壤 第四节农业 第五节工业 第六节交通运输 阐明西南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阐明西南区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阐明西南区矿产资源及其工业特色。 西南区由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5省(市、区)组成。全区面积137.69104km2,占全国14.34,人口2.44亿(2022年末),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1,人口密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多达40余个。 本区地理位
2、置具重要意义: (1)占据了我国三大地形阶梯的各一小部分,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异显著,农牧业生产的立体性强。 (2)所在纬度较低,使本区的热量有充分的保证。 (3)离孟加拉湾和北部湾较近,使它可以得到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暖湿气流带来的丰富降水,同时又可凭借北海、防城两港发展对外贸易。 (4)紧邻中南半岛诸国,有利于开展边疆贸易和文化沟通。 第一节地质环境与地貌特征 一、地质环境西南区属于亚欧板块内中国板块的一部分,其地质构造、地层和岩性之困难为国内罕见。有3个构造单元: (1)西部中生界褶皱带,新构造运动中属剧烈上升区,新老断裂活跃,地震既频繁又剧烈,常造成灾难; (2)扬子地块; (3)华南早古生
3、界褶皱带。 二、地貌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川西滇西山地自北而南的走向清楚地反映了山脊线、高原面和谷地海拔沿同一方向递降的特点。地势起伏之大也为其他各区所罕见,最大高差相差近7500m。(1)宏观地貌格局深受大地构造制约。构造背景对西南区地貌格局的确定性作用是导致其多山地、高原。 (2)岩石性质剧烈影响地貌发育,喀斯特地貌、红色丘陵广泛分布。喀斯特地貌在西南区的分布极其普遍。较为集中的数滇东地区、贵州、四川盆地南缘和广西。 (3)流水的深切割塑造了独特的峡谷地貌。西南区在我国以多深而长的峡谷著称。川西、滇西山地,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河及其支流的纵向构造谷地,大多
4、以峡谷占优势。重庆市东部切穿巫山形成了闻名的三峡。 (4)冰川作用对西部高原山地地貌影响巨大。 (5)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西南区的很多山地倒塌、滑坡和泥石流非常发育。 三、主要地貌单元 (1)岷山山地与若尔盖高原:岷山平均海拔超过4000m,主峰雪宝顶海拔为5588m,是我国现代冰川分布的东限。若尔盖高原海拔35003800m,广泛发育沼泽。 (2)横断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南北向山地,长约900km,东西最宽处约700km,愈往南愈窄。山脉平均海拔40005000m,地震频繁,倒塌、滑坡、泥石流等灾难地貌常见。古冰川遗迹甚多,现代冰川发育。 (3)四川盆地:略呈菱形,海拔为300700m,地
5、势自西北倾向东南。盆地内部中生界紫色砂页岩广泛分布。地貌分异显著,西为平原,北有低山、丘陵,东为平行岭谷。 (4)云贵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云南高原平均海拔18001900m,大部地区高原面保存比较完好,为典型的红色高原。滇东喀斯特地貌发育。贵州高原平均海拔1000m,碳酸盐岩分布广、普遍发育喀斯特地貌。 (5)广西丘陵、盆地:西部和西北部山地属云贵高原,盆地分为北部的桂中盆地与南部的右江盆地、南宁盆地、郁江平原、浔江平原、北部湾滨海平原等地貌单元。这是西南区海拔最低、地势最平坦、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农业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其次节气候与水文 北回来线横穿云南南部和广西中部,西南区大部分
6、处于副热带高压带范围。高原季风、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都是西南区重要的水汽来源。云贵高原的隆起使云贵与四川盆地间出现了热量南北倒置现象。秦巴山地阻碍北方冷空气南下,使西南区少受寒潮影响。 一、辐射与日照 西南区是全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的一个区。峨眉山以3300MJm2成为全国最低。低辐射是短日照的必定结果。川西北山地高原、横断山地及昆明以北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4002600h之间,这是西南区惟一的日照较丰富的地区。而四川盆地西部至东南的弧形地带仅有10001200h,盆地边缘及贵州大部不超过1400h,广西大部在14002000h。二、气温 西南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在1424
7、间,有5个高值区: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带谷地20;川南重庆长江谷地1820;怒江下游及德宏州20;红河下游谷地2022;广西大部2024。气温年较差小。 三、降水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明显呈自东南向西北和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但海拔高度和地面坡向改变也造成降水量的局部差异。西南区降水量丰富,广西全境(12002000mm)、云南南部(10002500mm)、贵州大部(11001400mm)和四川盆地(10001300mm)是区内降水高值区。 横断山“干旱”河谷的成因问题。多数人认为焚风效应是首要的缘由。横断山地各山脉的走向既近似垂直于西南季风来向,又近似垂直于东南季风来向,迎风坡多雨,背风雨影区焚风效
8、应显著,产生干旱现象,且向内陆愈突出。 四、河流与湖泊 西南区河网密集,河流众多,这些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和珠江7大水系。大河多为过境河,且其中不乏国际河流。长江、珠江两水系共占全西南面积的81.28,居于主导地位。大部分河流雨水补给比重超过年径流量的70。地下水补给率以云贵高原诸河最高,一般占30,横断山地和四川盆地诸河分别为20和10。冰雪融水补给只限于横断山地各河流。径流丰枯悬殊,季节安排与降水量一样不匀称,年际改变也较大。年径流总量为8237108m3,占全国年径流量的30.38。径流年内安排夏季一般占4060,秋季2540,春季1020,冬季812。 主
9、要湖泊集中分布于滇中和滇西,即金沙江、南盘江、元江分水岭地区和横断山地东侧。多为断陷湖,水位季节改变明显。本区湖泊都是外流湖、淡水湖,且除程海等少数湖泊外没有突出的自然萎缩现象,人为因素如修渠排干、引水浇灌、发电、城镇供水、围垦、工业废水污染等,对湖泊的演化影响至深 第三节植被与土壤 一、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 主要植被类型包括:1.热带雨林 2.热带季雨林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亚热带针叶林 5.热带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灌丛 6.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7.落叶阔叶林 8.针阔叶混交林 9.山地寒温性针叶林 10.高山、亚高山灌丛 11.高山、亚高山草甸 12.竹林 植物最为丰富。云南省被称为
10、植物王国。印支及燕山运动后本区绝大部分已成陆地,若干起源古老的植物相继迁入,第四纪期间基本上未受冰川作用影响而得以保存,故而古老孑遗植物相当丰富。植被类型除不含青藏区腹地的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和西北区的温带、暖温带荒漠、荒漠草原外,几乎包涵了东部季风区的全部地带性植被。从滇南到川北,或从桂南到渝陕边界,基本上是纬度因素导致亚热带内部植被的改变,而西南区西部山地高原植被的垂直改变却近似地再现了东部季风区植被类型从热带亚热带到寒温带的全部纬度改变;高黎贡山、大雪山等山地垂直带谱由78个垂直带组成。 二、土壤地理特征 (1)土壤类型以热带、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占肯定优势,广西赤红壤、红壤断续覆盖全省各地
11、,云贵高原以红壤、赤红壤、燥红土和黄壤占地最广,重庆市大致是黄壤和黄棕壤分踞南北。 (2)岩成土类型多,岩成土分布广。四川盆地由于中新生界紫色砂岩、页岩和泥岩广泛出露,其风化物作为母质在亚热带暖湿气候和常绿阔叶林条件下发育为紫色土。在碳酸盐岩风化物上发育的石灰土,依有机质含量凹凸可分为黑色、黄色和红色石灰土三个亚类。此类土壤虽较肥沃,但通常土层较薄,且缺水,是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大山灰土,仅见于云南德宏州之腾冲一带。 (3)与植被垂直带性相适应,土壤垂直带性分异显著,各垂直带土壤大大丰富了本区的土壤类型。以砖红壤为基带有足够高度的山地,自下而上可依次出现山地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
12、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高山石砾土等类型。 第四节农业 西南区耕地面积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1.12,略高于全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百分数。全区人均占有耕地0.077hm2,略低于全国平均数0.1hm2。耕地数量有限和低产田较多,是长期以来困扰西南农业的难题。一、农业土地利用(略) 二、农业生产与布局 全区农业生产总值为3893亿元(2022年),约占全国的14.87。粮食产量所占比例也相近。糖料产量超过全国的一半。油料和肉类所占比例也略高,但水产品,尤其是棉花显著偏少。 粮食作物居主导。水稻分布于四川盆西平原、盆南长江沿岸及岷江、沱江、嘉陵江下游浅丘区,广西盆地特殊是桂东
13、南地区,滇中、滇南亚热带及热带坝区,黔中盆地和黔东河谷坝区。四川-重庆水稻产量占全国的11.6。小麦分布于我国五大产地之一的四川盆地北部和西部。玉米主要分布于贵州西半部山地,其播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29,产量则超过粮食总产量的30。云南省东北、东南和西南海拔10002000m间的山地,广西西部山地,川西山地和四川盆地内的丘陵区也是玉米产地。薯类主要分布于黔西、黔东北和黔中温凉山区。 经济作物种类极多。以油料、甘蔗、烤烟、麻、蚕桑、茶叶、橡胶、热带亚热带水果和珍贵药材为主。油菜籽是西南区产量最多的经济作物,除川西北高原种植春油菜外,其余地区多为冬油菜。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基地,商
14、品率超过80。甘蔗以广西为全国最重要产地,产量独占全国糖料的1/3强,全区产量占全国糖料总产量的一半。烤烟集中分布于云贵高原,其产量约占全国的30,因而云、贵两省与山东、河南同列我国四大烤烟产地。橡胶树种植仅限于西南区最南部的热带地区。茶叶主产于川、黔、滇三省。蚕桑主产于重庆市及四川南充、绵阳、内江三地区。 畜牧业非常发达。川西北高原及横断山地以放牧牦牛、犏牛为主,农区则普遍圈养猪、黄牛、水牛、马、山羊、绵羊和家禽。四川重庆生猪的年末存栏率长期高居全国首位,黄牛和水牛都居全国其次。 第五节工业 西南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总值占全国23.29。其中,矿产、水能资源与农林牧资源约各占一半。金属矿产和化
15、工原料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已建成部门齐全、结构渐趋合理、富有区域特色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达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1.78。冶金工业是全区重要工业部门,主要分布于四川攀枝花、重庆市、云南昆明和广西柳州。攀钢作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钢铁基地。有色金属冶炼以锡、铜、铅、锌、铝、锑、汞为主。 机械工业在重庆历史比较悠久,对其余四省(区)而言或多或少具有新兴工业的性质。煤炭工业比较发达。化工原料矿产丰富,使西南区的化学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纺织工业以棉纺业最为发达,毛、麻、丝、化纤纺织也有肯定规模。西南电力,特殊是水电梯级开发领先于其他区。 第六节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落后曾经是长期困扰
16、西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不仅蜀道难,重庆市和滇黔两省更难,只有广西状况略好。现在西南区的交通运输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马路铁路建设使进出西南区的通道日益增多:国道马路干线四通八达;区内则以重庆市和四省(区)首府城市为枢纽,建成了密集的马路网。高速马路快速发展。铁路有宝成线、襄渝线、枝柳线、湘黔线、黔桂线、黎塘茂名广州线勾通西南区与相邻区,并已成为交通运输的骨干。(2)水上运输条件大大改善:川江及其支流、澜沧江、南盘江、西江及其支流河道都经过了整治,设置了必要的航标,沿长江东下至武汉、南京、上海,沿西江至广州,沿澜沧江至老挝首都航道畅通,运力大大提高。三峡工
17、程完成后,万吨轮可直达重庆港。 (3)有了最近便的入海口岸北海和防城港。西南区长期没有独立入海港口,对外贸易受到很大影响。重庆直辖市建立前,四省五方的经济协作关系促进了北海和防城港的建设,使其吞吐实力快速增加。加上南昆铁路已全线通车,川、渝、滇、黔四省市到上述两港口的距离都不再遥远。 (4)航运发展快速。区内以重庆、成都、昆明、贵阳、南宁、桂林为中心,与首都和东部各大城市间开设了定期航班,与一些东南亚国家间开设了国际航班,区内主要城市间也有航班往来。可以认为,西南区正在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西南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近二十年来旅游业发展极为快速。 教学活动建议 主题:云南生
18、物资源的开发前景 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和规划 实力训练:挖掘信息和组合信息的实力 要求:网上自由沟通 思索与练习 1、概述西南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为什么西南区的能源和有色金属矿产很丰富? 3、为什么西南区植被地带特殊多样? 4、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开发的影响。 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世界地理概况 2022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世界地理概况 一、预习目标 预习世界地理概况,初步把握世界海陆分布、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状况.世界居民的改变及分布。 二、预习内容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 大陆:面积广阔的陆地 六块大陆:_(最大)、
19、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岛: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面积最大:_ 群岛:世界最大:_ 大洲:大陆和它旁边的岛屿 大洋部分: 1.几个概念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大洋的概况 _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_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长,深度一般不超过_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海沟和_等地形 海陆变迁与地形改变部分 1.学说:
20、_,_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与地貌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二)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_、_、_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时间里大气中的水热、运动状况。 2.气温的改变: (1)日改变: 日最高气温:每日_时。 日最低气温:每日日出前后。 (2)年改变和年较差: 北半球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大陆71 海洋82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的纬度规律是_ 3、降水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_和蒸腾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 (3)降水形成的条件 _ 3.等降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届高三 地理 二轮 专题 复习 中国 16 青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