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登岳阳楼》集体备课教案.docx





《九上《登岳阳楼》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登岳阳楼》集体备课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上登岳阳楼集体备课教案七上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杜甫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唐诗重情的特点,促使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进而领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培育学生爱国情操的目的。 教学背景:1学生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平常上课学生都能仔细听讲,课堂气氛活跃,还有肯定的动手实力。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不过相对来说,女生的基础总体上比男生要好些。不过男生的思维要比女生活跃些。2、教材分析:这堂课要学的内容选自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其次单元,本单元所选的都是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而唐诗都有重情的特点,因而本单元
2、的教学主要围围着“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进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品尝诗歌的意境,促使学生依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实行相应的观赏方法,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1、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化常识;2、领悟诗歌意境,理解“坼”与“浮”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熟读成诵,在吟诵中领悟诗歌意境;2、合作探究,领悟诗歌所表达的困难感情。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体悟诗歌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品位;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困难情感,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操。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坼”与“浮”的含义。教学难点:合作探究,领悟诗歌所表达的困难感情教具打算:朗读材料,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
3、导入:登高作赋,历来是中国文人志士,迁客骚人的创作传统,并因此而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高等等,这些诗歌或抒豪情,或发幽愤,无一不是自己的真情流露。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登岳阳楼,看一下作者在这一首诗中抒发是怎样的情感。二、知人论世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化常识(以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杜甫,字,河南巩县人,自号,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是我国古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他与李白齐名,并称“”,被人誉为“”。三、读诗1、听读:字音和节奏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
4、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坼ch涕泗ts2、学生单读3、学生齐读4、自由朗读: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5、背诵:抽查背诵齐背四、置身诗境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洞庭水、岳阳楼宽阔宏伟吴楚、乾坤开阔博大孤舟孤寂漂泊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3、学生展示成果4、多媒体展示参考画面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汹涌澎湃,今日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袤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涯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丽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
5、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苍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旧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沟通。 五、缘景明情1、自主吟诗2、置身诗境3、体悟情感4、成果展示 六、品诗1、自主品析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简要赏析。 2、深化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炼字景象古人评价情感A、“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概!“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涵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
6、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B、景色特点:气概磅礴,雄伟秀丽C、古人评价: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刘须溪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王嗣奭能够与之比美的,只有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D、欣喜、孤寂、漂泊、渺小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表达的困难情感A、背景介绍: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境况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借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B、情感分析: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
7、,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挚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哀痛,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3、诗歌景与情的关系:景情洞庭湖的广袤无垠,孤独凄苦漂泊 烟波浩淼与气概磅礴忧国忧民 4、诗歌小结: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
8、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五、迁移拓展: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挚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奇色调。 1、颔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引”和“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愿,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快乐的情境。 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9、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夸张地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特点,想象奇妙,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登岳阳楼教学案 登岳阳楼教学案 教学步骤初备统复备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不少杜甫的诗歌,你学习过的杜甫诗有哪些,(学生背诗接龙)请说说杜甫诗歌有哪些特点?今日我们再学习一首杜甫的五言律诗登岳阳楼,在这首中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二、解题1.投影出示课题2.投影有关岳阳楼图片3.简介背景三、诵读观赏1配乐范读,(投影呈现)留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2自由朗读(1)结合注释疏通句意(2)共同探讨质疑解难3配乐竞读学生评议,老师点结4师生品读(1)
10、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探讨明确景物有洞庭水、岳阳楼、吴楚大地、天地日月星辰.孤老病、关山、涕泪栏杆。这些景物壮阔而悲凉。(2)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使人读后仿佛进入战事不断,游子漂泊他乡,老病交加,哀思欲绝,孤苦无助的境地。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移。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斗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沟通。(2)品读情感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从“无一字”“孤舟”“涕泗流”等词中可看出本诗主要抒发作者早年理想至今
11、未能实现,明珠暗投,报国无门的哀伤。(3)品尝语言(投影)你最喜爱哪句诗,说说喜爱的理由5比较阅读试比较题破山寺后禅院与登岳阳楼同异明确:相同处:都是五言律诗,都有借景抒情不同点:主要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以写景为主,后者以自叙和抒情为主写景方式不同,前者以写实为主,后者写实与想像想结合景物特点不同,前者着眼于细微环节描写,后者细微环节与全景相结合抒发感情不同,前者是物我两忘的开心心情,后者抒发的愁闷之情。6配乐齐读四、布置作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驾驭了朗读技巧,并感受了作者的情感,对重点词句做了研读品尝,有很大的收获。1搜集与题破山寺后禅院意境相近的其它田园诗2搜集与登岳阳楼意境相近的其
12、它忧国思乡诗。 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第6课登岳阳楼教案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诗歌赏析的实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领悟登岳阳楼通过描绘宏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尝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尝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问撩情,激发爱好,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2你能背诵出多少句古人描绘洞庭湖的佳句?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刘长卿:“叠浪浮元气,
13、中流没太阳”许棠:“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你记住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悟得来?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放不开眼底乾坤,何
14、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二、回顾作者及作品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家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境况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借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四、诵读并默写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岳阳楼 岳阳楼 集体 备课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