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2)》数学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2)》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2)》数学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三位数(2)数学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减三位数(2)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减三位数(2)数学教案 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减法 第2课时 三位数减三位数(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驾驭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并会正确地计算。 2.驾驭减法的验算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减法。 3.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和仔细、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驾驭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和验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6
2、3-158=321-78=728-445=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2.提问:列竖式时要留意哪些问题?以463158为例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学生回答后,师生一起回顾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3.今日我们接着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例3。 二、尝摸索究,体会领悟 1.指名读题,提问:你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算式:403-158=。 2.和刚才做的第一题比一比,两道算式哪里不同?个位3减8不够减怎么办?十位上是0,该怎样退1呢? 小组探讨沟通,然后学生尝试计算。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提出了各种看法,下面我们一同用
3、拨珠子的方法来探讨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为单位,师生共同探讨并操作。 (1)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03。 (2)减去158,个位上3减8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3)启发学生思索:百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百,1个百等于几个十? (4)百位上拨去1颗珠子,十位上就要拨上10颗珠子,十位上现在有珠子了,再从十位退1颗珠子,个位上也要拨上10颗珠子,这样个位上现在一共就有103=13颗珠子,从个位上13颗珠子里拨去8颗珠子还剩5颗;十位退1颗给个位后还剩9颗珠子,再从9颗里拨去5颗还剩4颗;百位上4退1给十位后还剩3颗,从3颗里拨去1颗还剩2颗。 得出结论:403158=245。 四、
4、借助表象,突破难点 假如没有计数器,列竖式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边回答,老师一步步写完竖式) 1.沟通联系,理解算理。 (1)解决第一个难点:连续退位。 老师:个位3减8不够减,刚才我们拨珠子时是怎样做的? 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又要从百位退1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到个位作10个一,10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再用13减8得5。 (2)解决其次个难点:理解被减数十位上是几。 老师:联系拨珠子的过程想一想,现在被减数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思索,小组探讨沟通。 【老师小结】百位上退1到十位是10个十,十位就有10个十,再退给个位1个十,还剩9
5、个十,所以十位现在是9,9减8得1。 (3)被减数百位上现在是几? (百位退1后还有3,3减1得2) 2.这样计算究竟对不对呢?我们还可以进行检验。怎样验算减法? 小组沟通,说一说,做一做。 选择两种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订正后小结: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五、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1.第42页做一做。 想一想,拨一拨,再计算。(有困难的可以小组内合作沟通完成) 提示学生留意第一题500268,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0,又该怎样计算?要留意什么? 指名板演,说计算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3题。
6、想一想,怎样求加数?怎样求和?求差、减数、被减数又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把得数填在表里,然后集体订正。 老师归纳求几种不同的数的方法。 3.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学问?学会了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除了强调列竖式计算这一重点内容外,还激励学生主动思索,形成多种口算和心算的方法。学生探究多种算法的过程是经验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数学学问的自我构建过程,还是学生的创建性学习的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减三位数(1)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减三位数(1)数学教案 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减法 第1课时
7、 三位数减三位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驾驭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类推出万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 2.培育学生仔细、细心的习惯,提高计算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和驾驭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难 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爱看电视动画片吗?电视动画片已成为广阔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行或缺的、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下面是我国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状况统计表。 (出示第41页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减法计
8、算的问题吗? 指名回答问题,并出示第41页例1、例2两个问题。 怎样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减三位数。 (板书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435-322= 。 (2)你想怎样计算?竖式怎么写?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竖式: (3)应当从哪一位减起呢?你会算吗?(学生试着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老师概括说明: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学习例2。 (1)依据问题列出算式:43586,我们也列竖式计算。 (2)学生试算,小组内沟通。 (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议一议:哪一步简
9、单出错?应留意什么?(个位上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当作10,退位后要点退位点,十位上的数字不要忘了减去退位1。) 3.比较例1、例2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确例2是连续2次退位。 4.归纳总结。 (1)小组内探讨: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留意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老师总结。 计算万以内的减法,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不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第4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最细心,算得又快又精确。做完后小组内沟通检查,同时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题。 小组内先说一说十位、百位各怎样减,再独立计算。
10、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练习九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留意所求两个问题的区分。求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须要用到哪几个条件?求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又该用哪几个条件?各须要几步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小组内沟通探讨后,再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探究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学问间的联系,逐步形成学问系统。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驾驭方法。加强了学生自主发觉的主动性
11、,使学生获得了胜利的体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数学教案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4课时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估算的意识及实力,并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主动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索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 点:驾驭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难 点: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2、 1、填空。 (1)试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 (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小结:这种揣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 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 (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 (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二、探究新知 1、阅读与理解。 提问:视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
13、决这个须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索。 (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 (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 2、分析与解答。 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 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 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3+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 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3+239的精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沟通估算的方法,然后沟通。 生1:223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3+239肯定大于400,但还是
14、不确定是否大于441。 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大,可以把223看成220,239看成230,223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3+239肯定大于450,450比441大,坐不下。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实行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其次种方法更加合理,假如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视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3、回顾与反思。 (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 (2)假如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
15、下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写在鱼身上的得数,再填一填将鱼上的算式分别写在相应的框里,然后在小组中沟通。 2、完成“练习三”第8题。 要求学生视察题目,弄清晰题目要求,再按要求进行估算,把结果写在教材上,然后相互沟通。 3、完成“练习三”第13题。 依据条件想一想能够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学问?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加三位数教案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教学目标:l经验探究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坚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并且会验算。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16、亲密联系。3培育独立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难点:会正确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教学资源:例题挂图、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挚友们,你们平常喜爱写数学日记吗?今日老师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记录的是上周我校各年级的借书状况,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大屏幕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2同学们,你们看了大屏幕,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老师摘录如下:(l)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数学
17、问题,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在黑板上登记了四个问题,你们看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什么算法来解决?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第2个和第4个问题好不好?老师擦掉黑板上的其他问题,只保留下面两个问题,并重新编写序号。(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2)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二、探究算法提问:要求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应怎样列算式?板书143+126=-(本)谈话:下边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探究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探讨、沟通。谈话:随情愿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知大家?学生可能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用记数器拨珠,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主要强调每一位的数要拨在对应的数位上。另一种是仿照
18、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算出来的。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留意什么?(数位对齐,一般应从个位加起)谈话:请同学们都用竖式再算一算。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沟通)师述:题目计算出得数后,要想知道算得对不对,可以自己验证。不同得题目有不同得验算方法。我们验算这道题算得对不对可以交换两个加数得位置,再算一算。你们试一试,体验一下验算的方法好吗?学生算出结果后,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假如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白什么?应当怎么办?三、延长迁移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个问题,并进行验算。完成后同桌相互
19、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算得对不对,是怎么知道的。四、巩固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题,并列式验算其中一两题。订正时先问:假如不另列竖式,在原来的竖式上能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吗?谁来试着这样验算一题给大家看看。再用这种方法验算其他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题。订正时提问:你验算了吗?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告知学生今后不论是否要求验算,都应自觉验算,从小养成仔细负责的看法。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从统计表中得到的信息,理解表中的意思,并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赐予帮助。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体验,自己动手翻
20、一翻书,从中得到感悟,理解题意。再全班共同订正。五、全课总结今日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特别仔细,合作得特别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一说在笔算加法中要留意那些,然后再告知大家,好不好?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143+126=269(本)143126+126+134269269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l、结合生活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驾驭加法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在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爱
21、好。4、在沟通和合作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自办法识和合作意识,初步形成独立思索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驾驭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思索、体会、理解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资源:挂图、投影、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同时练习。57+18236+143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情境图。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看到了这张各年级借书状况统计表,你们提出了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也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问题。现在我把这些问题再投影展示给你们,你们说出算式,再回忆一下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剩下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共同解决。投影展
22、示下列问题,并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其中画/的是已经解决的问题)。(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143+126/(2)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85+143(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85+126(4)一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85+236(5)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143+236(6)三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126+236三、自主探究,获得新知1、解决例题中的两个问题。谈话:我们先来解决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这两个问题。(1)让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计算,老师留意了解学生的计算状况,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2)
23、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各写出一题的计算竖式,全班共同订正。订正时追问:第1题中十位上的8加4得12,该怎么办?第2题中十位上哪几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处理的?每道题目加的依次是怎样的?为什么从个位加起?“这节课学习的加法计算和上节课学习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2、解决其他问题,谈话:在你们提出的问题中还有两个没有解决,你能独立解决吗?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订正。3、总结加法的计算方法。谈话:我们巳经用两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的加法汁算,过去我们还学习过两位数的加法计算。请大家想一想:列竖式计算加法时要留意些什么?先在小组内探讨,再在班内沟通。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l、做想想做做第1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位数加三位数2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 三位数 数学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