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场——编码》数学教案.docx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场——编码》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场——编码》数学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场编码数学教案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方程数学教案 教学打算 1. 教学目标 能够依据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学会运用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理解和驾驭简洁方程的求解过程,并能正确 书写解题格式与检验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运用加、减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 系来求方程的解。 能够依据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那么,在当时的状况下,聪慧的曹冲是怎么来称出大象的体重的呢?(生答) 师(归纳):由于大象的
2、重量就相当于那堆石头的重量,因此,只要把那些石头的重量相加,我们就能得到大象的体重了。(媒体演示) 出示等量关系式: 石头的总重量 大象的体重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 相识方程 1. 出示(课本45页的图1) 师:图上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生:平衡状态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天平左边物体的重量天平右边物体的重量 师:我们能否把图中的数字和字母带入等量关系式呢? 生:2x250 2. 出示(课本45页的图2) 师:小丁丁的身高和爸爸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么假如他像图上那样站在木凳上呢? 生:那就一样高了。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的等量关系是? 生:小丁丁的身高木凳的高度爸爸的身高 师:假
3、如小丁丁的身高为ycm,凳子的高度为625px,爸爸的身高为4325px 。那么,把这些数字和字母带入等量关系式,我们可得到的式子为? 生:y25173 3. 出示(课本45页的图3) 师:你们能看图找到 等量关系式以及相对应的字母式吗? 同桌探讨完成 学生汇报:上排积木的长度下排积木的长度 所以:x712 3y12 4. 师生互动,沟通总结 出示一些算式请学生分类,并说说你是依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2x250 9 0810 9 x712 3y12 673334 y25173 326 517184 依据在算式是否有未知数(或字母)来进行分类。 2x250 y25173 x712 3y12 326
4、517184 673334 908109 师:细致视察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第一组算 式都有未知数(或字母),而其次组算式却没有未知数(或字母)。 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 等式叫方程。 跟进练习:推断下列哪些是方程。 5x15 326779 24840 8 7y42 7501550 4x1220 探究二 解方程 1. 出示例题:求出x39中的未知数x 师:先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求x的方法。(生口述)现在我们把求x的过程用正确的格式表示出来: x39 解: x93, 思索: 一个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 x6. 师:(指例题)我们把使得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像上面,X 6就是方程x 3 9的解。而我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师:现在我们在回到前面来看看刚才我们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学生对练习一进行口头验算。 跟进练习: 1、解方程 10x100 x3264 x1112 3x54 70-x61 72x3 (学生练习) 1. 练一练:对上面的方程进行检验。 (学生互查) l 说说你是如何进行检验的。 1. 出示例2:解方程:6x19.8 师:你们情愿再来试一试吗?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 汇报板书: 6x19.8 解: x 19.86, 思索:一个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x3.3. 2. 师:要想知道我们求出的解是否正确,怎么办
6、呢?我们可以用“代入法”进行检验。(讲解并描述方法和格式) 出示: 检验: 把x3.3代入原方程6x19.8 方程左边63.319.8 方 程右边19.8 因为左边右边 所以,x3.3是原方程6x19.8的解。 课堂练习: 解方程: 9x72 51x23 624x6 x8239 课堂小结 三、本课小结 1.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使方程左右 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 3.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 程”。 课后习题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P51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梯形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驾驭梯形的
7、本质特征,相识几种特别的梯形及其属性;培育视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实力,发展空间观念,形成肯定的创新意识。 实力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视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体验胜利,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爱好,培育 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驾驭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理解驾驭梯形的本质属性。 【教学打算】: 教学课件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图片若干直尺、量角器、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平面图形,你们都知道哪些?(学
8、生边说老师边出示: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 2透亮色带操作。 师:请同学们用信封里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透亮色带交叠,看看可以交叠出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1)生展示交叠的图形。 (2)师:你们交叠出了很多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吗? (3)生自由回答 3揭示课题。 (1)师:交叠出的都是一个什么图形呢?这就是我 们今日要探究学习的另一个平面图形“梯形”(出示课题)。 【说明:学生对梯形早已有了肯定的感性相识,在交叠操作和与已知的平面图形比较中进一步感知梯形的本质属性,为后面进行梯形学问的建构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 1师 :凭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阅
9、历,你们想从哪些方面相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征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探讨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说明: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探讨方法已有肯定的驾驭,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老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敬重学生,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1)学生选择老师供应的探讨材料(一些梯形的图片、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索,再以小组汇总看法探讨。(学生以组探讨,老师巡察,引导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去。) (2)组织小组汇报沟通。 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
10、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老师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 形” 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师引 导学生把两句话归为一句话“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师:“只有”是什么意思?去掉“只”可以吗? 【说明: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以合作者、参加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探讨探讨,学生由于有前面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学问的基础,可以自己利用学具和材料去探讨梯形的特征。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先自主探究,再合作沟通 完成学习任务。】 3找 生活中的梯形。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就有很多梯形,你能
11、说说在生活中发觉的梯形吗? 4.动手操作,创作梯形。 (1)学生利用纸、 笔、剪刀等学具折、画或剪出梯形。 (2)展示作品。 (3)学生推断、评析创作的作品是否是梯形。 【说明:通过找、画、折、剪、推断、评析等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驾驭梯形的特征。】 5.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同桌拿起刚才创作的梯形指指各部分说说名称,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把创作的梯形(标出各部分名称的)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引导辨析 “底”和“腰”的区分。 (3)汇报沟通,重点说说梯形的高在哪里。 师引导辨析是“两底”之间的距离才是梯形的高,梯形有多数条高。 6.画高练习 师示范画
12、出 下面梯形的高,学生仿照练习 7.介绍特别的梯形 (1)由画最终一个梯形的高引出直角梯形,归纳出直角梯形的定义。 (2)等腰梯形 观 察发觉等腰梯形的特征 学生拿出老师给打算的等腰梯形,以小组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找一找这样的梯形特别在哪儿。 汇报沟通,相互补充,达成共识:两条腰相等,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别相等等。 归纳定义。 8学问建构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四边形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成员,你们能把这几位成员间的关系想方法清晰地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类整理学过的四边形,然后展示沟通整理结果,组织互评,激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如集合圈等)。 【说明:通过对所学过的四边形进行分类整理,可以让
13、学生系统梳理驾驭的学问。】 三、巩固练习: 1.依据梯形的特征进行推断、说明这些图形是不是梯形。 2.推断: (1)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四边形 。() (2)一个梯形中有一组对边平行。() (3)相互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4)全部的梯形都不是是轴对称图形。() 3.玩一玩 (1)你能把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别只剪一刀就剪成一个梯形吗? 完成汇报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把这两种图形变成梯形都是要构造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三角形是要创建出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形则要破坏一组对边平行。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识的图形。 (3)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你
14、最喜爱的图案。 【说明:学生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巩固学问,提升实力。最终的玩一玩,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激发深厚的学习爱好,也体现了玩数学的教学理念,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主动参加到数学活动中去。】 四、总结: 师: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及感想,可以对你和同学们的表现做个评价。 【说明:学生畅所欲言总结收获、评价自我和他人,是对学问的梳理巩固,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价和老师的评价有机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状态。】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经验将实际问题抽
15、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驾驭种树棵数与段数(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用画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到身边到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敏捷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觉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很喜爱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华蜜拍手歌好吗?(齐唱:华蜜拍手歌) 师:假如感到华蜜你就拍拍手,双手创建了华蜜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奇
16、妙,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细致视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觉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2引入 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奇妙,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起先上课了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识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关系,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一、
17、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老师出示几幅有关北方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常常会出现沙尘天气,你们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生观看 师: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特别大的危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沙尘天气事实上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处。由于我们人类过去滥砍滥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造成今日的恶果。 师:要治理沙尘天气,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对,植树造林。你们看,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生,都主动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看到这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假如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里面还有许多好玩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中
18、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沙尘暴的图片、视频引入新课,过渡自然、真实,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出示公告:为美化校内环境,现在面对全校学生征集植树方案,择优录用。 师:你们想不想成为校内环 境设计师啊?请你们仔细看看方案设计要求。 【媒体】须要在一条路的一边种5棵丹桂树。你会怎么种,请设计植树方案。 (桔色学具代表道路,黄色小棒代表丹桂树) 学生活动:先独立 思索方案利用学具摆一摆。(利用目测的方法,做到两树之间的距离基本一样) 再4人小组合作探讨,汇报方案。(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1)我是两端都种。(学具演示,板书) (2)我是一端种、一端不种。(学具演示,板书) (3)
19、我是两端都不种。(学具演示,板书) 二、共同探讨,感受新知 师:你们真棒,设计出了三种方案。那我们一起来 探讨第一种状况。 两端都种,棵数是5 ,道路被分成了几段(段数)? (棵数是5,段数是4) 师:棵数和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棵数比段数多一) 师:还可以怎么说 (段数比棵数少一) 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来表 示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段数=棵数-1 (棵数=段数+1) 师:段数多还是棵数多?棵数多(强调) 师:请同桌小组探讨一下,剩下的两种状况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2种状况,只种一端,棵数是5,段数也是5,段数=棵数) (第3种状况,两端不种,棵数是5,段数也是6,段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广场编码 沪教版五 年级 上册 数学 广场 编码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