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 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考点10 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10 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10 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氮肥的生产和运用其次单元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运用一、学习目标1.驾驭氨及铵盐的性质和用途,了解液氨和氨水的区分;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运用氮肥的留意事项,相识到科学运用化肥的意义;3.学习视察法、探究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4.知道氮肥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试验探究活动中,享受发觉的欢乐。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氨气和铵盐的性质;教学难点:“喷泉”试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三、设计思路氮肥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雷雨发庄稼”(自然固氮)学问的复习和生物固氮方式缺点的探讨,从
2、而将本节内容的重点引入人工固氮(合成氮)过程的教学中来。氮肥生产的基础是氨的合成,即可引入本节课教学重点氨气性质的教学。其中,氨气与水和酸的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再通过氨的挥发性、刺激性气味等性质,引导学生探讨氨水作为化肥的缺点,在此基础上引入固态铵盐和氮肥学问的教学。在学习铵盐学问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科学运用化肥的方法和意义。四、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回忆“雷雨发庄稼”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图片人类已知的三类基本固氮方式。探讨三种固氮方式的优缺点。强调人工固氮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内容的教学。化学史话氮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大气中游离的氮不能被植物干脆汲取,通过生物固氮和自然固氮获得的氮元素远远不能满意
3、植物生长的须要。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科学家们苦苦探究了几百年。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用氢气和氮气合成了氨,奠定了大规模工业合成化肥的基础。从今,人类能为植物的生长供应足够的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浩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冲突,他也因此获得了1918年化学诺贝尔奖。学问链接1.合成氨反应条件苛刻的缘由;2.哈伯的功与过。板书一、工业合成氨N2+3H22NH3过渡氨的胜利合成在肯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的吃饭问题。要让这种重要的气体氮化合物更好地人类服务,我们必需探讨它的性质。板书二、氨气1.氨的物理性质展示展示一瓶NH3,视察其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留意闻气味的方法)。小结氨是无色、
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液化,氨液化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汲取四周的热量,使四周的空气快速变冷(常用作致冷剂)。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试验探究1喷泉试验。视察与思索视察试验、描述试验现象,分析试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现象: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喷入烧瓶,变成红色喷泉。结论: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探讨上述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小结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大量氨气溶于水使烧杯中气压急剧降低,水被吸入烧瓶形成喷泉。试验探究2氨水的不稳定性现象: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结论:氨水易挥发,氨气的水溶液具有碱性。板书2
5、.氨的化学性质小结(1)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4+OH-探讨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并与液氨进行比较。液氨氨水物质种类粒子种类试验探究3NH3与HCl的反应现象:烧杯中出现白烟。说明:浓氨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NH3与HCl结合,有固体NH4Cl生成。(2)氨气与酸的反应NH3+HCl=NH4Cl(白烟)思索将试验3中浓盐酸换成浓硝酸或浓硫酸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NH3+HNO3=NH4NO3(白烟)2NH3+H2SO4=(NH4)2SO4过渡提问其实,氨水也可以作为化肥,但现在人们很少用它,大家知道其中的缘由吗?回答氨水中的NH3H2O不稳定,简单分解生成氨气,而挥发掉促进
6、植物生长的有效成分,降低了肥效。同时,会发出来的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给运用带来很大的不便利。追问从前面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来思索一下,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回答可以将氨气与酸反应转化成固态铵盐加以运用。过渡回答得很好!铵盐就是目前我们运用最多的固态氮肥的主要成分,对铵盐的性质的了解,是科学运用化肥的基础。板书三、铵盐的性质1.受热分解试验探究4进行试验,描述试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现象:加热,试管中产生白烟,试管口重新生成白色固体。NH4Cl=NH3+HClNH3+HCl=NH4ClNH4HCO3=NH3+H2O+CO2拓展视野由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NH4Cl、NH4HCO3受热都能
7、分解,都有NH3产生,但不是全部的铵盐受热分解都能产生NH3。例如NH4NO3的分解:2NH4NO3=2N2+O2+4H2O板书2.与碱共热放出氨气试验探究5进行试验,描述试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思索与沟通依据上述性质,分析探讨此性质有何应用?(1)铵根离子的检验;(2)氨气的试验室制法;(3)避开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板书3.氮肥简介(1)铵态氮肥:NH4Cl(氯铵)、NH4HCO3(碳铵)、(NH4)2SO4(硫铵)、NH4NO3(硝铵)。(2)其他氮肥:硝态氮肥。如:
8、KNO3。有机态氮肥。如:CO(NH2)2。问题思索1.检验氨气是否充溢试管的方法是,视察到的现象是。2.能否用浓硫酸干燥氨气?答案:1.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到管口试纸变蓝2.不能因为氨气能与硫酸反应作业教材第102页:练习与实践第1(2)、2(3)题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第2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2单元课时1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一、学习目标1.驾驭N2、NO和NO2的重要性质;2.了解氮氧化物的用途及对大气的污染,知道硝酸型酸雨形成的过程和防治方法。3.从“雷雨发庄稼”原理中学会推理的科学方法。4.通过比较NO和NO2的性质学会类比的科学方法。5.提高环保意识,培育爱惜环境的看法,
9、形成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N2、NO、NO2的化学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NO2与H2O的反应。三、设计思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利用多种方式向学生呈现氮元素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本单元学问的深厚爱好。本课时教学内容由自然界常见的闪电过程所引发的化学反应入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组织教学内容。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产物既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它也会引起硝酸型酸雨和光化学烟雾,而给人类带来肯定的危害。为了趋利避害,引导学生在学习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此类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形成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
10、情感。教学中,用“魔鬼谷”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雷雨发庄稼”原理的探究,从而对本节学问内容作一小结。而“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应当建立在学生调查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和“汽车尾气处理”学问的拓展,学生可以形成肯定的辩证思想和问题解决实力。四、教学过程引入氮是生命的基础,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发挥着不行取代的作用。(ppt24)提问氮元素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回答以游离态形式存在于空气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及有机物中。板书一、氮气(ppt57)1.氮元素的存在视察与思索漂亮的闪电除了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还带来了什么?板书2.氮元素的固定(1)与氧气反应:N2+
11、O2=2NO视频氮气与氧气在通电状况下的反应。过渡游离态的氮气植物无法汲取,只有“固定”下来的化合态的氮元素经过肯定形式的转化,才有可能被植物汲取利用。在这些转化的过程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就是两种重要的中间产物。板书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ppt89)1.NO和NO2的物理性质:展示展示一瓶NO和一瓶NO2,描述其物理性质小结NO:无色、无味、微溶于水的有毒气体。辨证思维拓展材料少量一氧化氮有利于人体健康。NO2:红棕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板书2.NO和NO2的化学性质(1)NO不与水反应,在常温下易与O2化合生成NO2:2NO+O2=2NO2(2)NO
12、2难被O2氧化,易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3NO2+H2O=2HNO3+NO材料分析在新疆和青海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每当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往往遭雷击倒下。惊奇的是这里的牧草茂密,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请同学们用简洁的化学方程式来说明此地牧草茂密的缘由。“雷雨发庄稼”的科学道理:(ppt11)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硝酸硝酸盐拓展视野氮的其它氧化物:(ppt12)N2O俗名笑气,是一种麻醉剂;N2O3是亚硝酸(HNO2)的酸酐;N2O4是无色气体;N2O5是硝酸的酸酐,是一种白色固体。
13、板书3.氮氧化物的用途:制氮肥、硝酸等。人体中极少量NO会促进血管扩张,防止血管栓塞。学问小结氮气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ppt13)过渡氮氧化物在被人类利用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肯定的损害。我们应当怎样利用所学的学问来对这些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防治呢?板书三、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治(ppt1416)阅读和探讨阅读教材第97页,试探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方法。(ppt16) 氮肥的生产小结来源金属的冶炼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运用形成硝酸型酸雨危害造成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运用清洁能源防治汽车尾气转化化肥、硝酸废气处理其他措施。问题解决汽车尾气(含烃类、CO、NO和NO2等)是城市
14、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装上催化转化器,使NO或NO2与CO反应 生成可参加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请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2CO+NO=2CO2+N24CO+2NO2=4CO2+N2沟通与探讨制硝酸的过程中发生了下面的反应,理论上通过多次循环汲取,可使原料充分利用,并削减污染物的排放以爱护环境。(PPT18-19)2NO+O2=2NO23NO2+H2O=2HNO3+NO试探讨NO2或NO与O2以何种物质的量比通入水中能恰好被水完全汲取?4NO2+O2+2H2O=4HNO34NO+3O2+2H2O=4HNO3作业1.教材第102页:练习与实践第2(2)题;2.调查探讨:了
15、解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在生产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上升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2)浓度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的影响: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不移动。 二、学问梳理 考点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在合成氨中的应用 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
16、化学平衡原理,同时考虑合成氨生产中的动力、材料、设备等因素,选择合成氨的条件(压强、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考点2:化学反应条件的限制 限制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可以变更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使化学反应向着对生产、生活有利的方面转化。 一般可以通过限制以下化学反应的条件来调控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限制化学反应进行的外界条件的变更: 主要是通过限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条件的变更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2限制反应环境(介质的影响)的变更: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发生的化学反应不相同。 3.限制试验操作的影响 不同的试验操作,会对某些化
17、学反应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反应的产物和和试验现象不同。 (1)加热操作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影响 (2)试剂添加依次操作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考点3:合成氨: 1.合成氨的反应原理:N2(g)+3H2(g) 2NH3(g)298K时,H=92.2kJmol1 特点:合成氨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 2.合成氨相宜条件的选择 (1)选择依据:从提高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提高反应温度、运用催化剂、适当提高氮氢比;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降低温度、提高压强和适时分别反应产物氨;从实际生产的角度分析,温度和压强要与生产实际相适应。 (2)选择原则: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
18、量;对设备条件要求不能太高。 (3)合成氨的相宜条件:运用催化剂;相宜的压强:21075107Pa;相宜的温度:500左右;刚好分别出氨和刚好补充氮气和氢气。 (4)合成氨的简要流程: 考点4:“三段式法”解答化学平衡计算题 1步骤 (1)写出有关化学平衡的反应方程式。 (2)确定各物质的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 (3)依据已知条件建立等式关系并做解答。 2方法 如mA(g)nB(g) 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b mol/L,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 mA(g)nB(g)pC(g)qD(g) 起始(mol/L) ab
19、00 改变(mol/L) mx nx px qx 平衡(mol/L) amx bnx px qx 3说明 (1)对于反应物:c(平)c(始)c(变); 对于生成物:c(平)c(始)c(变)。 (2)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三、例题精析 【例题1】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1)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 (2)当曲线b、c、d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HCl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料比的关系是_。 (3)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 时,平衡混合气中Cl2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 【答案】(1)41(2)投料比越
20、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低(3)30.8% 【解析】(1)依据O2越多HCl的转化率越大,可知a、b、c、d曲线的投料比分别为61、41、21、11。 (2)依据曲线可知,当b、c、d曲线HCl达到相同转化率时,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低。 (3)设n(HCl)2 mol,n(O2)1 mol,依据反应曲线可知,当温度为400 时,HCl的转化率为80%,则有:4HClO2 2Cl22H2O 起先: 2 mol 1 mol 0 0 改变: 1.6 mol 0.4 mol 0.8 mol 0.8 mol 平衡: 0.4 mol 0.6 mol 0.8 mol 0.8 mol 因此平衡混合气中Cl
21、2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例题2】煤化工中常需探讨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 已知:CO(g)H2O(g) H2(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如下表: 温度/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的正反应的是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某温度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上升温度,正反应速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830 时,在恒容反应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按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反应混合物,其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有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10 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考点 10 力学 知识 生产 生活 中的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