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学案.docx
《隆中对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教学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隆中对教学案隆中对教学设计隆中对教学设计其次课时其次课时一、预习1、朗读全文,质疑。2,思索课后练习一、三题。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翻译全文,疏通文意,这节课,我将深化探究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三、分析1、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朗朗上口。2、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3、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非常友好的挚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4、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行屈致”?1)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做物,假如不够敬重地请他,他确定不会来。2)亲自前往探望,才能显示思贤若渴,
2、才能表现对人才的敬重。5、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缘由是什么?缘由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志向。6、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7、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8、诸葛亮是依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依据当时形势而提出的。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军事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优势),此诚不行与争锋。(诚字强调要敬重
3、这个客观事实)2)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内部团结紧密,地位巩固),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3)荆州是用武之国(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战略意义),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经济力气雄厚),但刘潭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刘表、刘璋两个集团内部极不稳定)。5)刘备是帝室之胃,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有号召力)6)联合少数民族-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联合孙权孤立曹操-使其两面受敌。诸葛亮的对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是完全可行的。他在对当前形势分析是都强调了“人谋”的重要性。例如:谈曹操的“以弱
4、为强”时就指出-“非为天时,抑亦人谋”;谈孙权的地位巩固时则指出-“贤能为之用”;向刘备提出总揽英雄建议时表明-尽管刘备目前境况艰难,但只要“人谋”得当,成霸业、兴汉室的愿望还是可以实现的。统观对策全文,可分为三部分: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实行不同的方针;2、指出荆、益两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3、归纳策略上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9、课后练习三。1)文中“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这句介绍诸葛亮生平与隆中对相像,不同在于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本文是“时人异焉”,课文是“时人莫
5、之许也”,只有诸葛亮的挚友“谓为信然”文中“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与隆中对比较为简略。课文先写徐庶的介绍,再写先主三顾茅庐问计。文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关于对策的详细内容本文省略。课文最终还加上关、张对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的反应,从侧面写出刘备如鱼得水的感受。本文则没有这情节。2)诸葛亮“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孙权“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四、小结:这篇文章以诸葛亮回答刘备的询问为主要内容。诸葛亮在对策中分析了敌我友多方的形势,确定了“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然后北定中原的战略
6、方针。充分展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附译文:诸葛亮亲自由田地里耕种,喜爱唱(梁父吟身高八尺,经常把自己跟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不承认他有这种才能。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川的徐遮跟诸葛亮是好挚友,认为确是这样。当时刘备在新野驻军。徐庶拜见刘备,刘备非常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一齐来。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他那里探望,不行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委屈自己去探望他!因此,刘备就去探望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衰败了,奸巨董卓、曹操之流先后专权,皇上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服否服人,估计
7、自己的力气能否胜人,要想在天下仰张正义,但是缺乏智谋,因此失败,始终到今日。但是我的志向还不罢休,您看该实行怎样的方法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以来,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州县的数也数不清。曹操跟袁绍相比,名气低微并且兵力薄弱。但曹操最终能战胜袁绍,从弱者变为强者的缘由,不仅是机时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人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召令诸侯,这的确不行以跟他争强争胜。孙权占据江东(长江下游)一带地方,已经经验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利用,这只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行以谋取他。荆州北面占据汉水中下游一带,始终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接连吴会,西面通往巴郡蜀郡,这
8、是兵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子不能守住,这也许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您的,您情愿得到它吗?盖州地势险要,肥沃的田野非常广阔,这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的地方,高祖刘邦靠它创建了汉朝的基业。刘璋昏庸软弱,张鲁占据北方,人民兴盛国家富有却不懂得疼惜。有才智有才能的人想得到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将军您既然是皇家的后代,诚信仁义显明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人物,思慕贤人如口渴急于喝水一般,假如占据荆、益两个州,守住形势险要的地方,西面与少数民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人民,国外与东吴孙权友好往来,国内修明政j台;等待天下有变,就吩咐一个上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J进攻,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部队,出兵秦川,老百姓怎么
9、敢不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您呢?的确如此,那么您的称霸的志向就可以实现,汉代就可以兴了。”刘备说:“好啊!”于是跟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密切。关羽、张飞等不兴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停不止(不说了)隆中对导学案 年级学科:九年级语文授课内容:23、隆中对主备老师:黄x课型:新授课 课时:3课时备课时间:2022、10、26班级:学生姓名 23、隆中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锋利的战略眼光。 学习重
10、难点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锋利的战略眼光。 学时 3课时 学问链接 作者、作品简介: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在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出名。 背景资料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阔农夫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实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
11、农夫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相互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其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 ()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别地位(汉献帝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限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 ()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
12、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7年,经徐庶举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 课前过关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亩陇()倾颓()猖蹶()存恤() 夷越()胄()殆()沔()诣() 学法指导 朗读法、分析法、探究法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新课导入 作者作品及背景导入 自 学 互 学 一、朗读课文,留意读准语音,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足。 二、请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留意以下词语的说明。 第1段: 躬:陇亩:好:每: 莫之许:友善:信然: 第
13、2段: 屯:器:谓曰:俱:就:致:枉:驾:顾: 第3段: 由是:遂:诣:凡: 乃见:因:屏:汉室:倾颓: 奸臣:窃命: 孤:信:遂:用: 猖獗:已:计:安: 第4、5段: 已来:胜:众寡:非临,抑亦: 谋:挟:令:诸侯: 争锋:援:囹:利: 尽:此用武之国:殆:资: 险塞:因:成:暗弱: 殷:存恤:胃:信义:著: 揽:岩阻:戎: 夷越:修:政理:身: 箪:壶:诚如是:日: 展示 点评 精讲 点拨 个体展示:请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留意以下词语的说明。 小组展示:无 当堂测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当堂测评 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此诚不行与争锋争锋:_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资:_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
14、:_总揽英雄揽:_ 2.翻译下列句子。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及情感。2.课后翻译课文,做到弄懂字、词、句。 其次课时 学习重点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锋利的战略眼光。 自 学 互 学 一、阅读课文,深化理解。 1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朗朗上口。 2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3.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调为信然”? 4.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行屈致”?
15、5.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缘由是什么? 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7.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8诸葛亮是依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展示 点评 精讲 点拨 个人展示:阅读课文,深化理解1234567 小组展示:阅读课文,深化理解8 当堂测评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当堂测评 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各题: 1选出说明有误的一项() (A)利尽南海(物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锐利) (B)国险而民附(国都)此用武之国(地方) (C)贤能为之用(他)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D)挟天子而令诸侯(表示承接关系)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表示
16、转折关系) 2句子翻译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 3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实行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实行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曹操:_孙权:_ 荆州、益州:诸戎、夷越:_ 作业布置 1.细致阅读课文,复习其次课时的课堂内容,做到理解。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自 学 互 学 一、阅读课文,深化理解。 1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 2.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加以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
17、写徐庶、张飞、关羽等人? 二、字词归纳 1一词多义 (1)谓调为信然()谓先主日() (2)已然志犹未已()自董卓已来()已历三世() (3)信谓为信然()信义著于四海()欲信大义于天下() (4)然谓为信然()然志犹未已() (5)用遂用猖獗()贤能为之用()此用武之国() 2古今词义 (1)顾将军宜枉驾顾之古义:今义: (2)凡凡三往古义:今义: (3)孤孤不度德量力古义:今义: (4)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古义:今义: (5)日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古义:今义: 3词性活用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欲伸大义于天下(2)自董卓已来 5下列句子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