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复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期末复习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包拯复习资料 一、说明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1第归,杀而鬻之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5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恶吏苛刻,务敦厚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二、说明下列各组多义词: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三、依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1主来()诉2()徙知端州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状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A省略句B倒装句C推断句1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3何为
2、割牛舍而又告之?()4葬以大夫礼()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1迁殿中丞古义:今义: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3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4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七、阅读理解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3、”其人遂无以对。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1本文节选自,作者脱脱是代家。2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
4、什么特点?第一段写了什么事情?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第三段写了什么事情?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3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详细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依据你的理解回答问题。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从记叙的详细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写得比较,其次、四、五段则较为。4把下面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并谈谈你的理解。“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翻译:理解:5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6包拯是历史上出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许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5、7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8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参考答案:一、1但,只管;卖2不久3驾驭,主持4仅仅5到6和7憎恶,厌烦;追求。8大都二、1掌管,动词;知道,动词2那,代词;他的,代词三、1县衙2包拯四、1C2A3B4B五、1调动官职,指升官;搬迁2暗中行贿疏通关系;骨头相互连接的地方3亲族,亲戚;政党4代词“此”;多作推断动词用六、1人们把包拯笑比作黄河清(一样不行能)2(包拯)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合,不用虚假的言词取悦于人。七、1宋史包拯传,元,史学。2第一段:智服盗贼;为官机灵。第三段:驳倒契丹,不辱使命;
6、巧言善辩,捍卫祖国。3一、二、三;详细;概括。4后世子孙做官,假如有人贪赃犯法,不得回到老家,死了不得葬在家族墓地里。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这番话表明包拯为官清廉,刚正,克己奉公的精神。他不仅自己执法严峻,而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这在今日仍有重要的教化意义。5第四段是侧面描写。这样写从侧面衬托包拯的执法严厉,为官刚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6铡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铡包勉等。包拯是一个有才智,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7如海瑞,刘墉,纪晓岚感受略。 强项令复习资料一、阅读理解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
7、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愿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1将选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大意。2选段结尾引用“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的作用是什么?3从湖阳公主的话里,你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你认为“强项令”的含义是什么?5选段从哪些角度对董宣进行叙述和描写?表现
8、了董宣什么样的性格?6光武帝对董宣的看法前后发生了哪些改变?你怎么看待他的这些改变?二、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大言数主之失。2叱奴下车,因格杀之。3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4宣两手据地,终不愿俯。5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威不能行一令乎?宣两手据地,终不愿俯。 乃驻车叩马请得自杀枹鼓不鸣董少平参考答案:一、1从开头到“三十万”为第一层,其余部分为其次层。一层:详细叙述董宣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不屈从于权贵的事。二层:概述并引证董宣的政绩。2引用“卧虎”印证董宣执法严明、威猛;引用“枹鼓不鸣董少平”
9、印证董宣执法公正,地方安静。3公主是一个无视法度、仗势欺人的人。4刚直不阿、不枉法度5语言、动作执法如山,不屈从于权贵。6董宣以头击楹前,汉光武帝刘秀的看法:“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当董宣说完“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并“以头击楹,流血被面”时,汉光武帝刘秀变更办法,敕免董宣,并说“强项令出!”他改变的根本缘由是董宣秉公执法、维护皇权的精诚之心折服了他。二、1数,数落,列举。2格杀,打死。(格,击,打。如“格斗”。)3被,盖,盖住。(这里“被”是动词。)4据,按,撑。5妻子儿子(留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三、用刀在地上画一个圈,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陛下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
10、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董宣两手(用力)撑着地,始终不愿低头。威历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挡住公主的车马。恳求能够自杀。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文言文复习(一) 文学常识及古诗文识记一、名句识记谈笑有鸿儒,。出淤泥而不染,。,悠闲见南山。海日生残夜,。,小桥流水人家。河汉清且浅,。,江入大荒流。烽火连三月,。忽如一夜春风来,。稻花香里说丰年,。,草色遥看近却无。此中有真意,。二、理解背诵陋室铭中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黔之驴是一篇寓言故事,由此演化出来的成语有:爱莲说中表明莲体态不俗的名句是:。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方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明哲保身的品质,这两句是“,。”白
11、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类似的句子是:,。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场面的诗句是:,。饮酒中表明作者志向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孤独梧桐深院锁清秋”,正因人被锁,所以眼中之景均被锁,以至于连“秋”都被锁了。这种写法体现在杜甫的春望则是:迢迢牵牛星中,写隔河相望却不能互诉衷肠的诗句:,。三、文学常识陋室铭作者,字,代诗人。“铭”是古代一种文体,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本文采纳写法,借陋室表达了作者一种节操和的情趣。爱莲说作者,代道州人,家、学者,世人称他;“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也可以。本文运用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所言
12、之志是强项令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事,突出了他的精神。包拯选自,作者是史学家。作品突出了包拯的性格特征。包拯,世人称他,字,人。岳飞,军事家。字,民间流传有、的故事。饮酒一诗的体裁是诗,作者,他是闻名诗人,世人称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选自,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也是之一。雁门太守行作者,诗坛上称之为“”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家。按生活朝代给“辛弃疾岑参马致远范晔”排序:。文言文复习(一)文学常识及古诗文识记答案 一、名句识记往来无白丁濯清涟而不妖采菊东篱下江春入旧年枯藤老树昏鸦相去复几许山随平野尽家书抵万金千树万树梨花开听取蛙声一片天街小雨润如酥欲辨已忘言二、理解背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黔驴
13、之技,黔驴技穷,硕大无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三、文学常识刘禹锡梦得唐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托物言志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周敦颐宋哲学濂溪先生用来记述事物发表争论托物言志莲保持高洁品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格杀公主家奴,并拒绝“悔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宋史包拯传脱脱元代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南宋鹏举“岳母刺字”“风波亭”五言律陶渊明东晋靖节先生昌黎先生集韩愈唐宋八大家李贺诗鬼马致远散曲范晔岑参辛弃疾马致远附录:阅读下面古诗按要
14、求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之风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2、最终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答案:1、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2、思念家乡3、(以下随意一种均可)A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改变;B、透露乐观、主动、向上的感情;C、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妙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D、“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
15、有情趣。 文言文复习(二) 重点字词识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德馨()亵玩()大茔()案牍()掳掠()敦厚()震栗()敝车()敛手()留圉()锦衾()蹙额()甚蕃()淤泥()隐逸()契丹()留圉()骖乘()箠杀()鬻之()数斛()讼诉()酥()徙()名姝()濯()擢()迢()2、同字辨析陶后鲜有闻()独爱菊()屡见不鲜()鳏寡孤独()水陆草木之花()知天长县()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亦知其名()飞事亲至孝()亦知其名()亲为调药()不能名其一处()3、古今异义(1)文叔为白衣时古义:今义:(2)后特征为洛阳令古义:今义:(3)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古义:今义:(4)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
16、:4、其它字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得径造庭下无丝竹之乱耳课将士注坡跳壕无案牍之劳形将军角弓不得控可爱者甚蕃不伪辞色悦人出淤泥而不染衣素衣而出濯清涟而不妖家书抵万金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前守缘贡率取重点字词识记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留意(略)2、同字辨析(少;簇新)(唯独;老而无子)(的;无实义)(主持;知道)(父母;亲自)(名字;说出)3、古今异义(1)古义:平民百姓今义:白色的衣服(2)古义:特意征召今义:特别事例(3)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古义:暗中行贿、串通关系今义:骨头相互连通的地方(起关键作用的环节)4
17、、其它字词(略) 文言文复习(三) 名篇精段阅读 一、阅读强项令,然后做题。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愿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
18、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1、说明句中加点的词。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宣不从,强使顿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威不能行一令乎?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3、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南朝宋史学家。4、本文赞扬了董宣的精神,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位像他一样的清官,写出这位清官的名字。 二、阅读包拯节选,然后做题。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
19、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1、说明加点的词。务敦厚:未尝不推以忠恕也: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使得至前陈曲直:2、用原文词语或语句填空包拯的性格是:、。包拯憎恨的是:。文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表现包拯
20、生活节俭的句子是:3、上文第一段重点写了包拯的、的特点,穿插运用了描写;其次段重点写了包拯的的特点,主要运用了描写。4、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什么?5、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并简要说说这段话表现了包拯的什么品行。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译成白话文:包拯的品行:三、比较阅读爱莲说和陋室铭,然后做题。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21、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下面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何陋之有2、说明下面加点的词:香远益清()濯清涟而不妖()唯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3、甲文中比方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缘由是:4、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日,你如何看待乙文中作者所
22、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谈谈自己的理解。5、翻译下面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甲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牡丹比方什么人,莲花比方什么人?你怎样看待有些拜金主义者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爱”?答:7、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名贵品质,实则是作者的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始终却认为“”(填相反的观点)。对这两种观点,你怎样看待的?讲解并描述理由。 文言文复习(三)名篇精段阅读答案 一、阅读强项令,然后做题。1.妻子儿女叩头威历莫非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从今捕获打击倚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胆怯得颤抖
23、。3.后汉书酷吏传范晔4.秉公执法,廉洁包拯海瑞于成龙等(后一问写出一个即可) 二、阅读包拯节选,然后做题。追求推行径直到是非峭直、敦厚吏苛刻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为官刚正、执法严峻侧面克己奉公正面意在说明包拯“立朝刚毅”,为官清正的名声广为传诵。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如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如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为官清廉、克己奉公、大义凛然、正人先正己、严于律己。 三、比较阅读爱莲说和陋室铭,然后做题。D更加洗涤品德高尚官府的公文香远益清;惟吾德馨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须要高尚的精神生活“
24、作答即可,若有否定”惟吾德馨“的看法,言之成理也可。可以在远处欣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富贵的;道德高尚的;看法:对拜金主义者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行为表示鄙夷和厌恶,他们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风日衰的祸害。这种“牡丹之爱”是应当否定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理由略 2022中考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考点突破 一、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重点实词练习。 1世隶耕(属于) 2称前时之闻(相当) 3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 4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5泯然众人矣(消逝) 6环谒于邑人(四处探望) 7卿今当
25、涂掌事(当道,当权) 8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 9刮目相待(擦) 10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探讨) 11与蒙论议(谈论,协商) 12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13会来宾大宴(恰逢) 14众妙毕备(都) 15虽人有百手(即使) 16几欲先走(跑) 17群响毕绝(消逝) 18狼亦黠矣(狡猾) 19两狼之并驱如故(原来) 2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 21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二)说明下列加点的古今义差别较大的词。 例句古义今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推断词 未尝识书具曾经尝试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或许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表示文章内容或 语句方面的条理 即书诗四句写书本 稍稍来宾其父慢慢略微 泯然众
26、人矣一般人大家 卷卷有爷名父亲爷爷 双兔傍地走 夸父与日逐走跑行走 两股战战大腿屁股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是但是 出郭相扶将外城作姓氏 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古代特地掌管经 学传授的学官学位的最高一级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当中夹杂着当中 虽人有百手即使虽然 (三)说明下列用法发生改变的词。 1邑人奇之(以为奇) 2父异焉(对感到惊异) 3父利其然(以为利) 4来宾其父(用对待来宾的看法来对待)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 6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战马) 7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8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9会来宾大宴(实行宴会) 10妇手拍儿声(用手) 11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12一狼洞其中(
27、打洞) 13恐前后受其敌(攻击,胁迫)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钻洞) 15狼不敢前(上前) (四)说明下列多义词。 1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2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3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的样子) 4来宾:(1)稍稍来宾其父(动词,以来宾之礼相待) (2)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5当:(1)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 (2)但当涉猎(应当) 6见:(1)见往事耳(动词,了解)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望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
28、,认清,识别) 7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8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逝) 9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 10妙:(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奇异) 11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作(动词,指发出声音) 12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2)遂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 13是:(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世(推断动词) 14止:(1)止有剩骨(通“只”) (2)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15前:(1)其
29、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16敌:(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17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看法)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词,企图,准备) 18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19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搀扶,领,带) 20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21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0、“扳”通“攀”,牵,引) 2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3满坐寂然(“坐”通“座”) 4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当涂”即“当道”)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 6止有剩骨(“止”通“只”) 二、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1以:(1)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2)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成“以为”,“认为”的意思)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可译为“来”) (4)投以骨(介词,把) 2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 (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代词,指仲永) (3)不能指其一端(代词,其中的) (4)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 (5)
3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词,指屠户) 3之:(1)久之(助词,补充音节,无义,不译)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3)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4)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5)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4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5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并自为其名(动词,题) 6故:(1)马无故亡而入胡(缘由、原因)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旧,原来)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旧学问,过去的) (4)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5)是故谋闭而不兴(所以) (6)广故数言
32、欲亡(有意) 三、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异,慢慢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探望县里的人。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道道关隘,越过一座座山峰。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着战士的铠甲。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莫非想要你探讨经书当学官吗? 6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
33、啊。 7其一犬坐于前。 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地蹲在(他)面前。 8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企图打穿草堆钻过去,从背后来攻击他。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学问梳理 九年级下文言文学问梳理 孙鹏 一、文学常识填空。 1墨子,名,是时期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的辑录。 2孟子,名,时期邹人。孟子是所作,家经典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鱼我所欲也选自。 “四书”指:、。 3庄周,时宋国人,哲学家,家代表人物。庄子是 的著作集。 4.曹刿论战选自,这部书相传为时期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这部书是时期编纂的。 6.愚公移山选自,本文的体裁是。
34、 7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部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 二、依据课文内容默写。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再而衰,三而竭。 5.吾妻之美我者,;妾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6.求之不得,。优哉游哉,。 7.蒹葭萋萋,。所谓伊人,。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论述确定斗争输赢的因素有三个,其中“人和” 最重要的句子,。 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重点说明防卫一方地利条 件优越的句子是,。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
35、,必需先在思想、生活、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苦痛的磨练的句子, ,。 11.鱼我所欲也中点明本文论点的句子 是,;,。,。 12.曹刿论战中最能体现庄公取信于民的是, 。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令初下”后情形是 ,。 14.关雎中用起兴开篇,表明文雅漂亮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志向配偶的句 子是,。,。 15.在今日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蒹葭中的“,。,”,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1公输盘不说()通() 2子墨子九距之()通() 3子墨子之守圉()通() 4公输盘诎()通() 5亲戚畔之()通() 6曾益
36、其所不能()通() 7衡于虑()通() 8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通() 9故患有所不辟也()通()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通() 11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 12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 13乡为身死而不受()通() 1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通() 15始一反焉()通() 16汝之不惠()通() 17亡以应()通() 18一厝朔东()通() 四、古今异义词。 1请献十金金:古义今义 2荆之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 3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虽然:古义今义 4吾之所以距子矣所以:古义今义 5池非不深也池:古义今义 6亲戚畔之亲戚:古义今义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古义今义 8故天将降大
37、任于是人也是:古义今义 9.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古义今义 10一箪食,一豆羹豆:古义今义 1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义今义 12可以一战可以:古义今义 13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 14.再而衰再:古义今义 15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 16必以情情:古义今义 17.忠之属也忠:古义今义 18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 19.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 20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 五、一词多义。 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必为有窃疾矣。() 以牒为械()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利: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二者不行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加: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38、) 既加冠() 故:公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朝: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于齐() 孰: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美:吾妻之美我者()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固:汝心之固,固不行彻() 吾义固不杀人() 伐: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安:衣食所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六、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1然胡不已乎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环而攻之而不胜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必先苦其心志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贤者能勿丧耳 8.蹴尔而与之 9何间焉 10神弗福也 11惧有伏焉 12朝服衣冠 13闻寡人之耳者 14能面刺寡从之过者 15寒暑易节 七、翻译句子。 1故君
39、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5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一、1翟春秋战国之际墨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2.轲战国孟子及其门人儒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告子下孟子告子上 孟子论语高校中庸)3战国道庄周及其后学4.左传左丘明5战国策西汉刘向6.列子汤问寓言7.诗经风雅颂305诗三百 二、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入则无法家拂士3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一鼓作气5.私我也畏我也欲有求于我也6.寤寐思服辗转反侧7.白露未晞在水之湄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40、之利。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1“说”通“悦”兴奋2.“距”通“拒”反抗3.“圉”通“御”抵挡4.“诎”通“屈”理屈5.畔:通”叛”背叛6.“曾”通“增”增加7.“衡”通“横”梗塞,不顺8.“拂”通“弼”辅佐9.“辟”通“避”躲避10.“辩”通“辨”辨别11.“得”通“德”,恩惠、感谢12
41、.“与”通“欤”,语气助词13.“乡”通“向”从前14.“徧”通“遍”普及,普遍15.“反”通“返”返回16.“惠”通“慧”聪慧17.“亡”通“无”没有18.“厝”通“措”放置 四、1.量词,先秦以二十两为一金;今专指金子2.土地方圆;今指地区、区域3.虽然如此;今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用来的方法;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护城河;今多指池塘6.内外亲属,包括付息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7.兵器;今多指士兵8.这样;今多用作推断动词9.经常;今多指恒心10.古代一种木质的盛食物的器具;今常为豆子的种类1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12.可以凭借;表可以或能够的能愿动词13.案件;关押罪犯的地方14.其次次;又一次15.参加;中间、空间16.实情;感情17.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忠诚18.目光短浅;卑鄙19.讽谏,用示意、比方之类的方法,委婉劝告;讥讽、嘲讽20.争论;诽谤、讥讽 五、1为:给、替;是;当作;接受2.利:有利;锐利3.得:得到、获得;通“德”,感谢4.加:虚报;好处、好处;戴5.故:缘由;所以6.朝:早晨;朝庭;朝见7.孰:谁;细致8.美:认为美;美丽9.固:顽固;原来10.伐:进攻;砍伐11.安:养;怎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