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教师资格自测试题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浙江省教师资格自测试题3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答案】 B2. 【问题】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A.圈养家畜,散养家禽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问,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
2、产的目的【答案】 A3. 【问题】 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教师制订了教学目标:“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该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应具备除以下哪项外的特征?()A.指向性B.准确性C.可测量性D.以教师为主体【答案】 D4. 【问题】 测验主要以()进行。A.口试B.笔试C.面试D.交谈【答案】 B5. 【问题】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曲线增长B.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C.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D.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和人类活动等【答案】 A6. 【问
3、题】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答案】 C7. 【问题】 小红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A.生活环境B.形态结构C.生物用途D.个体大小【答案】 B8. 【问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A.必然结果B.必要保证C.必然要求D.必然趋势【答案】 B9. 【问题】 在目镜15,物镜10的显微镜
4、下,视野中被相连的30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将目镜转换为5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个。A.10B.90C.180D.270【答案】 D10. 【问题】 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答案】 C11. 【问题】 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D.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总与机体衰老同步进行【
5、答案】 A12. 【问题】 高中生物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属于()。A.观察实验B.验证性实验C.探究性实验D.设计和制作实验【答案】 B13. 【问题】 假设某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由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的几率是()。A.0B.12C.13D.14【答案】 A14. 【问题】 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A.活动B.细节C.经验D.形式【答案】 B15. 【问题】 在生物教学中,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原物大小限制的直观手段是()。A.活的
6、生物B.离体器官C.标本D.模型【答案】 D16. 【问题】 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仅靠运动系统就可完成B.使其更加适应外界环境C.所有行为都是先天性行为D.对其繁殖无影响【答案】 B17. 【问题】 关于自发性游戏的正确观点是( )。A.幼儿园游戏不包括自发性游戏B.自发性游戏不需要教师指导C.教师组织的游戏比自发性游戏有价值D.自发性游戏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答案】 D18. 【问题】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的发表为标志的。A.大教学论B.民本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答案】 C19. 【问题】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蒙台梭利教育观念的是( )。A.儿童存
7、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B.教育应让儿童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C.幼儿教师是揭示儿童内心世界的观察者D.自由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答案】 D20. 【问题】 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A.虹膜和角膜B.角膜和巩膜C.角膜和虹膜D.巩膜和虹膜【答案】 D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包括(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C.指导学生校外、课外生活和活动D.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E.协调各任课老师的工作【答案】 ABCD2. 【问题】 布鲁巴奇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包
8、括( )。A.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交流讨论D.关注问题E.行动研究【答案】 ABC3. 【问题】 态度的结构包括( )。A.能力B.认知C.情感D.本能E.行为【答案】 BC4. 【问题】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学习产生的变化是持久的B.学习产生的变化既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部的心理结构C.学习产生的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引起的D.学习不受后天环境影响【答案】 ABC5. 【问题】 人际交往除了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也非常重要,包括()A.对他人仪表的认知B.对他人人格的认知C.对他人表情的认知D.对人际关系的认知E.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答案】 ABCD6. 【
9、问题】 主张教育应以社会为本,依照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有()A.孔德B.声棱C.康德D.裴斯泰洛齐E.涂尔干【答案】 A7. 【问题】 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示范者角色D.管理者角色E.父母与朋友角色【答案】 ABCD8. 【问题】 问题解决具有()的基本特点。A.目的性B.结构性C.序列性D.主动性E.认知性【答案】 AC9. 【问题】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可以分成( )。A.接受B.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E.价值体系个性化【答案】 ABCD10. 【问题】 情绪通常与生理需要相联
10、系,人和动物都有情绪,其特点有()A.情境性B.暂时性C.外显性D.激动性E.稳定性【答案】 ABCD11. 【问题】 学生是具有发展的()的人。A.特点B.潜能C.主体D.需要E.价值【答案】 BD12. 【问题】 常见的属于复述策略的有()A.及时复习B.分散学习C.过度学习D.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E.复习中诵读与回忆交替【答案】 ABCD13. 【问题】 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针对该老
11、师的做法,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B.没有敏锐地捕捉教育细节C.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D.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答案】 ABC14. 【问题】 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措施有()。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答案】 ABC15. 【问题】 体现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D.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答案】 ABCD16. 【问题】 下列因素属于学习环境的设
12、置的有( )。A.流通的空气B.适宜的温度C.空间范围D.室内布置【答案】 ABCD17. 【问题】 浏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 )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A.教学测量B.儿童的个性C.儿童的社会适应性D.教学评估E.生理卫生【答案】 BC18. 【问题】 学习策略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调节控制的统一体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答案】 ABCD19. 【问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规范D.道德原则E.道
13、德行为【答案】 AB20. 【问题】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B.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D.可以促进民主E.促进社会的变革【答案】 ABD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干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
14、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根据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答案】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2. 阅读绿色蝈蝈教学案例的
15、“教学过程”部分,完成下面题。教学过程:环节一1也许你还记得童年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夜间的萤火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2简介法布尔反昆虫记法布尔(1823一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作者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直至去世。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3你知道哪些关于蝈蝈的信息(可引导学生查资料)环节二1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2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环节三1速读,你从文
16、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用简洁语言归纳:声、形、斗、食、居。2作者告诉你们的这些信息,他是怎么得来的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并说说你受到的启发吗(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探究意识)【答案】(1)环节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相关内容及课文的描写对象蝈蝈。环节二:解决生字词问题。环节三:梳通全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环节四:品读文章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分析文章中拟人手法的运用。环节五:布置作业。(2)该教学案例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在环节一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蝈蝈的相关资料,形成对蝈蝈的初步认识;在环
17、节二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生字词,并通过查字典,独立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字词问题;在环节三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分析文章中对蝈蝈描写的句子,概括出蝈蝈的特点,并在文中找到作者的写作依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探究意识:在环节四中,引导学生在赏析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文章语言特点,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体现了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在环节五中,在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之后,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练结合起来。3.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以下是某堂课的教学材料:?Betty:HiMum,canyouhearme?Mum:Yes,Ican.Whereareyou?B
18、etty:ImstandingontheGreatWallofChinaandtalkingtoyou.Mum:Really?Betty:Wereonaschooltripandwevehavinglunch.Andwerelyinginthesunandweretakinglotsofphotos.Mum:Thatsgreat,Betty.Whataretheothersdoing?Betty:Well,Tonyiseatinganicecream,andLucyisbuyingsomepresentsandpostcards.AndTomiseatinglunchandlyinginthe
19、sun.Mum:Canyousendmeapostcard?Betty:Yes.LucyandIarewritingpostcards.Wereenjoyingtheschooltripalot.Anyway,weregoinghomenow.Bye!Mum:Byebye,Betty!根据材料内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答案】(1)语篇指的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或意义潜势的现实化,任何一个Ll头或书面语言片段,不论其长短,只要能构成一个语义整体,即表达完整的意思,就可以称之为语篇。根据语篇的概念,该材料属
20、于会话语篇。(2)这份材料适合于口语教学。理由:材料语言比较简单,没有生僻词汇,句式偏向口语化,适合用于口语练习;选材偏向生活化,有生活气息,适合平时与人交际使用,英语口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达到沟通交流,因此会话语篇可以提供一个交流的环境。材料以对话形式呈现有问有答,也有连读和吞音部分,对于语音语调的学习都是很好的内容。(3)考虑要素:教学内容要素:教学内容是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教材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
21、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内容分析既要求对显性教材的运用,也要求对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教学对象要素: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了解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这一水平标志着学生已经能做什么,说什么,想明白了什么等(即学生的学历和学情)。这是学生掌握新的学习任务的起点水平。二是要了解教授了教学材料后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必须达到的状态。对这种状态的把握最终会转化为确定的教学任务与具体
22、的学习目标。只有当教师对教学前和教学后这两种状态的差距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素: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的同时也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思考需要完成怎样的教学目标或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4. 请设计一份中班科学教育活动计划空气的秘密。要求:写出(1)活动目标;(2)活动准备;(3)活动过程;(4)活动延伸。附:空气的背景资
23、料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空气中含有各种成分,空气有一定的压力,空气中混有沙尘、尘埃、金属粉末等固定颗粒及油类的粉尘等【答案】空气的秘密(中班)(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索中感知空气的存在、压力、作用等,并在活动中渗透环保意识;(2)鼓励幼儿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在活动中让他们推理、判断,表达探索方法。(二)活动准备(1)大水盆每组一个;(2)吸管、毛线、透明胶、塑料袋、泥工板;(3)塑料杯、玻璃杯、火柴、蜡烛。(三)活动过程1.引题教师出示透明塑料袋,请幼儿说说里面有什么。(幼儿回答:什么也没有)教师把塑料袋随意一装,捏紧问幼儿鼓鼓的塑
24、料袋里有什么?(请幼儿回答并感知)2.引导如果塑料袋里没有东西为什么鼓鼓的?按不下去,里面到底有什么呢?为什么有东西,我们看不见呢?塑料袋里到底有什么?5. 在弧度制的教学中,教材在介绍了弧度制的概念时,直接给出“1弧度的角”的定义,然而学生难以接受,常常不解地问:“怎么想到要把长度等于半径的孤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便更加感到乏味:“弧度,弧度,越学越糊涂。”“弧度制”这类学生在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从未碰到过的概念,直接给出它的定义,学生会很难理解。问题:(1)谈谈“弧度制”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作用。(8分)(2)确定“弧度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0分)(3)根据
25、教材,设计一个“弧度制概念”引入的教学片段,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抽象概念的过程。(12分)【答案】(1)关于弧度制的教材分析: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4第一章第l节第3课时。一方面初中已经学过角的度量单位“度”,并且上节课学习了任意角的概念,因此本节课是在学习任意角的基础上的再次延伸,为后面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做准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角度制是60进制,与实数间的运算不同,在解决很多问题时带来不便,所以学习弧度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认识到角度制和弧度制都是对角度量的方法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
26、一一对应关系,为下一节学习三角函数做好准备。(2)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掌握角度中度与弧度的互化;理解角的集合与实数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掌握并运用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数学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角度中度与弧度的互化。教学难点:掌握弧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应用。(3)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如下设计的教学过程。一、创
27、设故事情境一个生病的小男孩得知自己的体温是“102”时,十分忧伤地独自一个人躺在床上“等死”。而他的爸爸对此却一无所知,他以为儿子是想休息,所以才没有陪伴他,等他从外面打猎回来,发现儿子不见好转时,才发现儿子没有吃药。一问才知道,他儿子在学校里听同学说一个人的体温是“44”度时就不能活。当爸爸告诉他就像英里和千米一样,有两种不同的体温测量标准,一种37度是正常,而另一种98度是正常时,他才一下子放松下来,委屈的泪水哗哗地流下来。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一个量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计量单位(老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如长度、面积、质量等一些量的不同计量单位),并指出对于“角”仅用“度”做单位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要学习角的另一种计量单位弧度。如此引入,很自然引出或鼓励学生猜测“角”还有没有其他度量方式,从而开启思维的闸门。二、探索角新的度量方法可从两种度量实质上的一致之处开始探索:拿两个量角器拼成一个圆,可以看出圆周被分成360份,其中每一份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就是l度,然后提出问题“拿”圆上不同的圆弧,度量圆周时,得到的数值是否一样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下列问题:1度的角是如何规定的用一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来度量一个圆心角的大小是否可行同一个圆心角在半径不等的圆中所对弧长相等吗用一个圆的半径来度量该圆一个圆心角的大小是否可行其值会不会由于圆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