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欣赏与设计》数学教案.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欣赏与设计》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欣赏与设计》数学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欣赏与设计数学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面的旋转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相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视察、操作、思索、探讨等活动,培育同学们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相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今日老师带来一些图形, 细致视察,你有什么发觉?(出示) (通过演示,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
2、面、面动成体。(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思索,一个长方形沿一条直线旋转会形成什么图形?一个梯形呢?半圆呢?直角三角形呢? 二、探究尝试,说明沟通。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圆柱、圆锥形态的物体,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 找一找这些物体中哪些物体的形态是圆柱体,哪些物体的形态是圆锥体? 师:圆柱、 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相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师:我们先来探讨圆柱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探讨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觉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觉?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
3、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 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用手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你发觉什么? 圆柱有几条高?用直尺量一量圆柱的高,你发觉什么? 3. 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 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探讨方法,来探讨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觉? (3)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4.对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 )的圆形,圆锥 的底面是 一个( )形。 (2)圆柱有( )个面是弯曲的,圆 锥的侧
4、面是一个( )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 ),一个圆柱有( )条高。 (4)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 )条高。 2.判一判。 (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周长相等。 ( ) (2)圆柱和圆锥的高都有多数条。 ( ) (3)从正面 或侧面看圆锥,看到的都是等腰三角形。( ) (4)圆柱上、下底面上随意两点间的线段,就是圆柱的高。( ) 3.找一找。 4.拓展提升。 将 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围绕一边快速旋转一周,能形成一个圆柱。你能画出来吗? 四、总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提示: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
5、文学问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数学教案 学情分析: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在学生相识了比的学问后的一个实际运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相识放大与缩小现象,知道图形按肯定的比放大与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改变,形态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像改变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肯定的比将简洁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洁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视察、比较、思索和沟通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像,进一步
6、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探讨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像。感受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观赏图形的美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洁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视察、比较、思索和沟通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像,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用于学生画图的水彩笔、尺子、方格纸。贺卡图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温固互查 二人小组互述: 刚才还看不清,现在为什么看清晰了?(投影出示:一张台历纸) 二、自学质疑 1、细致阅读教材28页,独立完成以下内容。 2、假如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
7、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码?试一试,与同伴沟通。 3、假如有图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1: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 3、通过上面的探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合作解疑 1、沟通自己的学习成果。 2、探讨沟通:怎样画图才能画的与原图像? 四、巩固拓展 1、下面哪个图形是图A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哪个图形是图A按1:2的比缩小后的图形。 2、下面的每个方格表示1cm2。先按要求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在回答问题。 3、把下面的图放大,比一比谁画得像。 4、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应用到图形放缩的学问呢? 五、总结反馈 通过今日的学习,我自
8、己学会了_ ,和同伴学会了_ 以后我会在_ 方面更加努力的。我可以得到( )颗星。 小学数学教案 提示: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学问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实力训练点 、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力; 、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渗透。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教学情境,感受比例尺 (一
9、)画画比比 1、 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前的这块黑板同学们熟识吗? 请你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和宽。 2、 丈量黑板的长和宽:(板书:黑板实际长3.5米,宽1.5米) 3、 画黑板:你能照样子把黑板画在本子上吗?(师巡察) 4、 质疑:这么大的黑板,为什么能画在这么小的一张纸上呢?(长和宽按肯定的比例缩小了。) 评析:“照样子画黑板”是同学们美术课上再熟识不过的举动,但以此为本节课的起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实为教者的匠心之笔! 5、挑两个黑板图(一个画得不像一个画得较像)出示: (a)、评价: 谁画得更像一点? 分析图A画得不像缘由可能是什么?(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 (b)、师
10、生合作,算一下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屏幕显示) 图上长7厘米,长缩小:3507=50 图上长5厘米,长缩小:3505=70 宽1.5厘米,宽缩小:1501.5=100 宽2.5厘米,宽缩小:1502.5=60 (c)、点拨:从上面计算结果来看图A长和宽缩小的比例差距较大(即比例失调),所以看上去画得不像;而图B长和宽缩小的比例接近,所以看上去画得较像。 评析: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分析画得“像与不像”使学生真真实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爱好。 (二)再画再比 1、想一想怎样画得更像?(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 2、课件展示精确的平面图: 3、请你帮
11、老师算算长和宽分别缩小多少倍? 图上长3.5厘米缩小:3503.5=100 宽1.5厘米缩小:1501.5=100 4、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黑板的平面图就非常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状况,画图时必需要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评析:从画黑板-提出问题到“比比谁画得像”-分析问题再到“如何画得更像”-解决问题。教者均是置学生于熟识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意义,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二、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一)说一说 、讲授:课件中的长方形是按缩小100倍来画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 、谁来说说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
12、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等等)。 、图A、图B长和宽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一幅图一般只有一个比例尺,当长和宽的比例尺不一样时,所画黑板就会失真。 、用自己话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 小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比。 (二)算一算 、下图是我校旁边的平面图(屏幕同时显示),新华五村菜场距我校直线距离约300米,可在这幅图上只画了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评讲:你是如何算得?结果是多少?(110000)要留意些什么? 、从110000这一比例尺上,你能获得那
13、些信息? 板书: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等等。 评析:比例尺是一个好用性很强的学问点,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下面多种角度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学问打算。 三、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 (一)求图上距离 1、还是在这幅图上,现在要标上区委,估计一下我校离区委直线距离有多远?(400米)你看在这幅图上要画多长? 、独立思索,试试看,如感觉有困难小组内小声探讨。 、评讲: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算?你觉得要留意些什么? 方法一:4
14、00米=40000厘米 方法二:400米=40000厘米 4000010000=4(厘米) 400001/10000=4(厘米) 方法三:10000厘米=100米 方法四:用比例解(略)等等 400 100=4(厘米) 小结:求图上距离可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样。 、如何画?自己画画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常规去画,留意方向。) 评析:“怎样计算图距和实距?”教者一改以往依据比例尺计算方法去死套公式(图距=实距比例尺;实距=图距比例尺)的做法,也一改教材中“烦琐”的比例解法,而是借助于学生对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不把学问点“讲死”,让学生敏捷的选择解决方法,很好的体
15、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以人为本,即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练一练: 区委东北是我区闹市区-十村,已知区委和十村实际距离是2.5千米,在这图上应画多长?如何画?自己画画看。(课件演示) 3、画一画: 、请精确地画出教室前黑板的平面图。(怎样画才算精确?) 、评讲:你是如何画的?方法一:自己定一个比例尺算出图上长和宽然后画;方法二:在原有图上以长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宽;方法三:在原有图上以宽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长。 (二)求实际距离 1、 西厂门在区委的东南面,(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9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有几种算法? 、独立思索; 、合作沟通; 、讲评算理。 (略
16、) 2、练习:南钢宾馆在区委西南(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18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 评析:用学生熟识的生活场景-大厂区各地名,实行学生感爱好的活动-画“地图”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意义计算图距和实距,使学生对数学倍感亲切,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突出的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三)新课延长 1、 南京距大厂40千米,画在这幅图上要画多少厘米? 、独立列式计算(400厘米)。 、要画400厘米,你有何感觉?(太长画不下) 、画不下怎么办?(调整比例尺) 、说说你的调整方案? 评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冲突冲突中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同时达到使学生跳出大厂看“比例”的目的。 2、请拿
17、出标有南京上海的地图,找出比例尺并说说意义。 、同座位间合作算出实际距离。 、一辆汽车从南京早上900从南京动身赶往上海,要赶下午200的飞机,假如车速是每小时80千米,问能否赶及?为什么? 2、五一长假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请同学们采访一下听课的老师,最憧憬哪个大城市,然后依据地图帮老师算出实际距离,再告知被采访的老师。 评析:很有创意!采访老师,就地取材增加课的参加度;学生下位采访,体现课的开放性,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实力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交际实力。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再延长! 四、课堂总结,回顾比例尺(略) 小学数学教案 提示: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学问点 尽在“”微信公
18、众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洁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 结合丰富的事例,相识正比例。 教学重难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相识正比例。 2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改变规律。 (一)情境一 1视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改变情 况填入表格中。请依据你的视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索: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改变是否有关系?它们
19、的改变分 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觉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改变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肯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 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觉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觉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小结 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并且它们的比值(也就是商)肯定,我们就说两个量正比例。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 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改
20、变而改变,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 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改变而改变,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改变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乐乐和爸爸的年龄改变状况如下: 乐乐的年龄/岁67891011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 父子 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乐乐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改变,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活动二:练一练。 1推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 ,是否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欣赏与设计 北师大 六年级 下册 欣赏 设计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