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十一).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十一).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十一)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三) 课 题:正方体的相识 教学目标 1. 相识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相识正方体的棱长,会计算棱长总和。 3. 培育学生的视察和操作实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 相识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 正确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长方体有( )个顶点。 2.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 ),长方体有( )条棱
2、,可分( )组,相对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 4. 有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 二、探究新知 1. 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1)出示一个正方体,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 (2)合作学习。 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不同?面的形态有什么特点? 正方体有几条棱?棱的长短怎样? 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3)集体沟通,小组汇报。 2. 正方体的棱长的总和。 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 棱长棱长总和12 3.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比较。(面、顶点、棱长) 4.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通过视察和探讨,
3、发觉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长方体包含着正方体)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长方体的阅历,用迁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发觉正方体的特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1)正方体是由(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 (2)正方体还可以说是( ),它有( )条棱,并且他们的长度都( ),有( )个顶点。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4分米,棱长总和是( )分米。 (4)至少(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2. 推断。 (1)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而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同的长方形。 ( ) (2)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引出三
4、条棱,它们的长度肯定相等。( ) (3)有4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肯定是正方体。 ( ) 3. 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1)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 (2)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几条? (3)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 4.计算。 (1)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6厘米,那么正方体的棱长和是( )厘米。 (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和是48厘米,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 5. 完成练习五第4、5题。 【设计意图】 由浅入深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并依据它们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相识。 四、思维拓展 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须要多少小正方体? 五、总结归纳 通
5、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驾驭了哪些学问? 六、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五第7、8、9题。 教后思索: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提示: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九) 一、【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去初步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深化地探讨立体几何图形的起先。由探讨平面图形扩展到探讨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四周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
6、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本节课堂教学的设计依据新课标中所提倡的”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相识发展水平和已有学问阅历基础之上。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三、【学生状况分析】 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学生学科学问的储备状况: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洁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相识,并且还相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问基础。
7、 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 学生已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态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觉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学生的认知实力与水平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学问阅历去发觉、探究新的 学问,具有肯定的相识水平。 四、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驾驭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相识长、正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实力目标: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视察、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渗透学习目的性教化。 五、教学重点 驾驭长方体、正
8、方体的特征,相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六、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七、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橡皮泥、小棒、电脑课件。 八、教学方法 针对几何学问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准备采纳讲授法、视察发觉法,以及分组探讨、合作探究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让学生在视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这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育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实力,使学生的视察实力、操作实力、抽象概括实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
9、习。 九、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上课伊始,我出示课件:商场一角,各类商品立即成为大家目光的焦点,接下来我因势利导,不仅使学生回顾了旧知,又激起了学生参加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相识了“立体图形”。进而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识。(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视察生活。体验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二)、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本节课我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让学生在“做”中沟通、“做”中体验、“做”中探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打算的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火柴盒等实物。因为孩子们急于了解立体图形,
10、所以个个爱好盎然、跃跃欲试,我适时地向他们介绍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随后,我又请孩子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一做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在学生相互争辩、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例如证明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1)可以通过度量长和宽算出面积。(2)可以把一个面用剪刀剪下来与相对的面去比。(3)也可以把一个面描在纸上,再用相对的面去比。(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特性的过程。在这里,我让学生视察长方体、正方体后,验证自己的视察。验证的方法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验证,使学生的特
11、性得以发展,创建欲望得到满意。在此基础上,我又趁热打铁,利用学习的迁移,学生自主探讨,得出长、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 另外我还支配了学生在制作中了解长方体、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1、自学课本28-30页了解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 2、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拿出橡皮泥、小棒。用橡皮泥做的小圆球(顶点)和4种不同长度(分别以A,B,C,D表示)的小棒(棱),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3、出示小组合作制作要求: (1)每组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2)制作前先小组探讨填好材料
12、单; (3)按材料单打算好材料; (4)制作完成后,探讨棱和顶点有什么特点。假如材料不够或有多余,请说明为什么? 4、小组活动。 5、汇报:长方体是怎么打算材料的?顶点有什么特点?棱有什么特点?正方体怎么打算材料?顶点和棱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视察-探讨-打算材料-制作-汇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讨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沟通中理解并驾驭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的特点。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让不同学问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为学生创建性思维的培育供应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实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还支配了学生小组合作填写报告单来巩固小结今日学习的内
13、容。 (课堂小结用试验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的报告单,并依据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填写,在填写报告中理解学问和反省自已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最终再通过电脑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相识,形成新的相识结构,很好的把握了教学重点。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在习题设计时,我着重培育学生的创新应用,我充分考虑到“数学学问只有在运用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其真正价值。”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实际进行测量。这样将学问性与趣味性奇妙地结合,引起学生产生共鸣。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十、板书设计。 这节课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朗、突出重点,抓住特
14、点,通过比较,使学生很简单记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最终达到概括、巩固、提高的教学目的。 总之,本课我努力为学生供应详细的实践活动,创设出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和思索的情景。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动手实践:有独立探究,有合作沟通;有猜想,有验证;有视察,有分析,有想象,有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力求让学生在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中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的。 整节课的教学,我和我的孩子们在轻松的活动中获得了发觉,在激烈的探讨中明白了道理,在愉悦的合作中享受了胜利!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提示: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
15、(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二) 【学习目标】 1通过视察和操作等教学活动,相识正方体,驾驭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视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学习重点】 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异同点。 【学习过程】 一、前置性学习。 长方体有一个很可爱的兄弟,长得跟它像极了!猜一猜,它是谁?细致视察你打算的正方体,你能发觉它与长方体哪些地方很像吗? 二、独立自主学习。 打算一个正方体纸盒,视察后说出你的发觉: 1正方体的面: 2正方体的棱: 3正方体的长、宽、高存在什么关系? 三、合作互助学习。 1正方体是由_个_的正方形围成的_图形。正方体
16、也有_条棱,它们的长度_。正方体也有_个顶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正方体可以看成_、_、_都相等的长方体。你能画图表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吗? 四、评价提升学习。 1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目都一样,因此正方体可以看成( )、( )、( )都( )的长方体,也可以说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2棱长是a厘米的正方体,棱长总和是( )厘米。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3长方体框架依据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把12条棱分成( )组,每组有( )条。 4把正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同时看到6个面。( ) 5正方体是特别的长方体。( ) 6长方体六个
17、面中,不行能有正方形。( )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棱长是3厘米。( ) 8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1)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须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试一试。 (2)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3)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形,你发觉了什么? 9计算下面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10一根长9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厘米? 11一个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 12现在有一根150厘米长的铁丝,用这根铁丝焊接成了一个正方体的框架,还剩铁丝6厘米。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棱长是多
18、少厘米?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提示: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公众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二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正方体教案(二十)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让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 位,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大小。 实力目标 动手操作,正确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能娴熟计算它们的体积。 情感目标 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视察实力以及归纳推理实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体验探究的乐趣。 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激趣引入 同学们,最近你们发觉的城市
19、有哪些改变呢?在城市里为什么要建这么多高楼大厦呢?假如建平房,会怎么样? 老师带来一件衣服,谁想试一试?(点名 让一胖一瘦上来)问: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有的宽松,有的紧?(因为他们体型不一样,也就是占的空间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跟空间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体积 二、学习“ 体积”、“体积单位”的概念 1、出示大、小苹果,问:哪只苹果占的空间大?你能从自己的身边选两件物体,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出示差不多大的土豆和一个长方体石块,你知道它们哪个大吗?那你有什么方法? 演示书上的试验,得出:土豆占的空间小,石块占的空间大。 3、师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土豆和石块相比,谁
20、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4、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到什么呢?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自学14页中间部分。 5、学生汇报: (1)常用的体积单位 (2)拿出课前做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说说哪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3)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老师用3根1米长的木条搭成一个相互垂直的架子,放在墙 角感知1立方米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跟1立方米差不多大。 6、摆一摆:用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下图中不同形态的模型 ,你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见教材) 得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三、自主探究长方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方体 人教版五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案 十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