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八 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docx
《附录八 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录八 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录八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古典诗词赏析方法指要(复习教案) 初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方法,在现阶段还处在泛读,背诵阶段。而如何深读,精读,学生可能普遍感到肯定难度,笔者就此作出一些探讨。 一、调整语序法 “诗词”是精练的语言沉淀,是叙事,写景,抒情的高度浓缩,因此,古典诗词的字面形式往往是“跳动式”的。同时,也因为古典诗词中押韵、平仄、对偶格律等的要求,所以,按字面语序理解,可能有难度。于是就应考虑是否调整一下语序,看看是否可行。现举例说明: 例(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句按现代的语序习惯调整后应是“天上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因此,联系诗句可知诗
2、意是:天空中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我”在前行的山路上,感受到了零星的小雨。这明显是一幅夜晚旅人图。 例(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黄鹤楼) 调整语序应是“日暮何处是乡关,江上烟波使人愁”意思是“傍晚了,我的家乡在哪里?回头见江面烟霭充满,更使我愁绪涌上心头”这里低沉的绵绵愁思跃然纸上,更增加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须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全部的诗歌都要调整语序,假如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语言习惯类似,就不须要作调整了。反之,尝试作一些局部调整,重新组合,其诗意就能更志向地彰显出来。 二、活用词类法 活用词类就是探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在古典诗词中的词性改变状况,以便能透彻地理
3、解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新意。 例(1)“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句连用了6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铺叙了萧瑟的景物特征。假如不从词性改变的角度来相识,就不太简单说明。因此,活用这一系列名词或名词短语后,意思就显明了。在冷飕飕的西风的劲吹下(名词作状语),在古道上(名词作状语)我骑着一匹瘦马渐渐前行(名词作动词)。那乍小的木桥旁(名词作状语),溪水缓缓流淌,(名词转动词)旁边坐落着几间稀疏的房屋。(名词转动词)诗中用了一系列的特写镜头,写了人(一个天际游子),事(行进在回乡路上),景(凄凉,冷落,萧瑟),使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思 例(2)“长风万里送秋燕,对此可以酣
4、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 诗句中“酣”是形容词,有“畅饮痛快”之意,在诗中活用作动词,是“痛快地饮酒”之意。这个“酣”字,精练地刻画了“侠客”“诗仙”李白的形象,使人如见其人,如观其“饮”。 由此可知,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词的词性改变,能够整体感知诗词的意义,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既疏通了诗文意思,又了解了诗词中精炼的字词意义,更有助于提升了对主题的相识。 三、寻找“诗眼”法 “诗眼”是诗词中最能提携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事实上,找寻“诗眼”对初中生而言难度颇大,但假如在疏通了全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文的写作背景,体会出诗人的情感积蓄或爆发后,或许这个“诗眼”
5、就会自然显现于读者面前。这个“字”或“词”就成为了领起诗作结构,表现感情线索的“诗眼”了。 例(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其诗作背景:作者贬官,于谪居途中所作。因此心境压抑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既想忠君报国而义无返顾(欲为圣明初弊事,肯将),也对前途渺茫叹感生死未卜,思想极为困难(云横秦岭家何在),全部的念头均因“贬“而发。因此诗中”贬“字很明显地作为”诗眼“来张目,起到引起全诗的作用。 例(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
6、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归园田居) 疏通诗意后知道,作者描写了农家生活:有田园劳动情景,有农业收成的叙述,也有劳动强度的介绍。但这些状况,诗人都不感到可“惜”,只希望不违反自己辞官归隐的初衷,从另一方面说,诗人对此生活尤为珍“惜”,有觉得来之不易的意思。所以,这个“惜”理应是全篇的“诗眼”。 当然,对古典诗词的赏析,不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作者无意误导读者机械地仿效学习,只希望供应一些指要,或许能赐予一些启示。 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月亮意象探讨综述 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月亮意象探讨综述纵观20世纪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的探讨状况,可以发觉,80年头以前基本上没有相关
7、的论著;80年头特殊是90年头以后,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探讨性论文不断涌现,据笔者粗略统计,这二十多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共有96篇。80年头主要集中于对李白诗月亮意象的探讨,成果较为单薄;90年头以后,李白诗月亮意象仍是探讨热点之一,与此同时,从古典诗词的整体动身,探讨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以及它成为古典诗词典型意象的缘由的论文明显增多;也有不少论文对李白以外其他诗人作品中的月亮意象进行了探讨;还有的论著则采纳了原型指责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进行了全新的探究,使这一专题探讨获得了进一步的深化。一在众多的自然物象中,月亮为什么深受历代文人的青
8、睐,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探讨者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一)月亮客观的美感特质吸引了诗人的审美目光。从外形看,月亮呈现出“圆”和“曲”两种形态。圆形给人造成的视觉印象是美满、丰盈;曲线则优美、回旋。在光色上,月亮或银白,或微黄,清爽淡雅,光亮但不刺目,有着含蓄的光彩。这些都暗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感知世界。肖体仁撰文从月亮的形、色、光“悦目”的特点对此作了阐发。1他引用毕达哥拉斯的话“圆是宇宙间最和谐的图像”来证明圆月之受人宠爱。“它给人柔软、美丽、完整的感觉,看起来感到很开心,很舒适。”就月亮的色与光,肖文把月亮与太阳作了对比:“太阳光太剧烈、太刺眼”,而月
9、亮则“黄色显得明朗、欢快、活跃、在安静、清冷的夜晚,黄色给人热忱、暖和的感觉。”“以白色为主要特征的月亮的光泽更是光明、皎洁、澄澈。”从月亮的自然美的层面给出了月亮特殊受宠爱的缘由。杨芙蓉提出“月圆之时,发出清幽光明的光,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这种美不同于刚劲的阳美,而是具有朦胧与阴柔的美感效应。”2郑小九也认为自然美是月亮受到重视并广泛入诗的重要缘由。“月亮由缺到圆、由朔到望的有规则的形体改变,构成了月亮形体美中不行或缺的内容。”圆月、满月更是人们心目中最为丰满、最为圆润、最为充盈的月亮,诗人们对中秋月的爱怜简直成了一种“温顺的狂热”。3持论相像的尚有杨发的月亮在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象。(二)月
10、亮的原型特征确定了它在诗词艺术中的独特地位。论者多是从神话、哲学等角度来探讨这一缘由的。除了广泛征引本国早期文化典籍外,更采纳了神话原型指责等理论,为月亮意象的探讨拓宽了思路。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广阔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吕氏春秋?精通“月,群阴之本”等等和有关月亮的一系列神话,尤其是嫦娥奔月神话,几乎是每一个论者在阐述这一问题时都要借助的材料,从而得出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精神原型的结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傅道彬中国的月亮及其艺术的象征,认为月亮“伴随着神话的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内容”,“流转了中国广袤的心灵空间”,凝合着民族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成为高悬于天
11、际的文化原型。”5(P42)除了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缘由外,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将其运用到月亮意象的探讨中。刘传新借用容格的原型理论对嫦娥奔月、月中蟾兔等神话进行具体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月亮与华夏文明关系亲密,是因为初民用月亮意象“传达了他们的生命观回答了与人的存在休戚相关的诞生与死亡的重大问题”,是一种“包含着多数次的人生体验、凝合了初民的才智、情感与意志的原始意象。”6刘永升同样借助神话和早期典籍资料,运用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和容格的原型理论,认为月亮原型是一种投射着女性先民孤寂心境的情结意象,“是上古女性先民孤戚心灵的载体,蕴涵着人类历史进程中女性地位由盛转衰的深层文
12、化内涵。”7包莉秋作文分别探讨了容格的原型理论和中国文化中的月亮意象,8但只是指出容格引入了原始意象,即原型概念,而月亮恰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的原始意象这样一种关系,似并未运用原型理论对月亮意象进行实质性的论述。(三)月亮与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的契合强化了诗人对它“悦目”之美,而更侧重于它的“赏心”,注目于月亮意象与中国传统的美学价值取向之间的契合。傅道彬在其中国的月亮及其艺术的象征一文中对此有所说明:“月亮所反映的心灵空静与空间明净的审美趣味,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追求正相吻合,体现着中国艺术精神的动向。”“静观始终是中国哲学的努力目标。古代哲学家在静观中摒弃尘世中的凡念俗想,进入无牵无累的逍遥游的自由
13、精神境界,这种哲学的思索到了文学理论家那里就成了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论五藏,澡雪精神(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的审美追求。而这种艺术境界就在恬淡而纯净的月色中得到了充分表现。”5(P57)除了从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入手,不少论者也同时留意到了中西审美追求的不同,并通过中西比较来凸现中国人对于“月亮”的偏爱。张映光也论及这一问题。“文人们对月亮这个代表着阴柔、和谐随顺与安静的意象表现出特别的偏爱并不是一种巧合,它是中国古代文人特殊是唐宋以来一些以自然闲适、清净虚远、淡泊安静为生活和艺术目标的文人雅士在生活情调和审美情趣上的必定反映,这种反映恰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在美学追求上的某种差异,表现了
14、中国古代文人审美志向和审美情趣上的中国特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这一枚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崇尚自然及其平淡、幽远、闲适、安静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的一个窗口。”9肖体仁亦认为,比较西方人对阳刚美的观赏,中国古代诗人更喜爱柔性美,月亮恰是这种柔性美的典范。1庄超颖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是“和”,“和为贵”。中国传统文化不提倡激越剧烈,不提倡狂飙巨浪。而月亮柔软温馨的审美特征正与此契合。10与以上稍有不同,寇鹏程则是结合着中国古典诗词尚婉约这一点来阐述该问题的。“那一轮发着清幽皎洁光线的月亮,它那如水月光洒向空漠夜幕的时候,月亮本身的形象的确很婉约而且给人无限冥漠恍惚的幽思,很
15、切合中国诗词温顺敦厚、味外之味的意境追求的美学价值取向,是一个入诗的上佳的象。”二月亮意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也是80年头,尤其90年头之后探讨的热点之一。在我国的古代诗词中,很多意象都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稳定性的。如乌鸦象征不祥,梅花代表傲骨,兰花表现高雅等等。但月亮的象征意义却具有明显的复合性,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最集中。从现有的论著来看,学者们对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主要谈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观点:(一)月亮是女性的象征。“在中国文化里月亮最基本的象征意义是母亲与女性”,“女性是月亮的灵魂,月亮是女性的诗化象征”,“月亮既然是诗化的女性,它也就有一
16、种婉约朦胧通脱淡泊的女性美学风格。”傅道彬的中国的月亮及其艺术的象征一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月亮与女性的关系,其观点可以作为这一探讨的代表。他认为“女性”是月亮的最基本的象征意义,反映女性崇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谧与和谐,反映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悲伤。5(P42-48)此外,还有不少论者从女性的视角,对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了有意义的探讨。吕发成指出“月亮是美人的象征,具有杂糅的内涵。”“月亮经常是美人的代名词,用月亮来象征美人是最原始的手法,也是最一般的意义。但其内涵却非恋人或亲眷,而是夹带着很多难以言传的困难感情的。”12惋惜只是点到为止,对于“难以言传的困难感情”,却没有作出更进一步
17、的说明。熊昕绘也提到“唐诗宋词中写女子伤春惜别之情时,经常用月来比方象征这些纯净、漂亮、多情的女子形象。”13同样只是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涂昊借用美国分析心理学派学者M艾瑟哈婷月亮神话女性的神话一书的理论,揭示了花间集中的月亮意象背后存在的“月亮女人”模式及其心理基础,具有肯定的理论深度。为什么人们经常把月亮和女人联系起来?涂文以为:首先,这与月亮自身的特点分不开。“月有阴晴圆缺,时隐时现,朦朦胧胧,且雪白晶莹月亮的性格与女人的性格有惊人的相像之处,月亮的周期与女人的生理周期在内在含义上是相通的。月亮的光辉那样温柔,面孔又是那样冰冷,使男人想起可望不行及的伊人这些特点是把月亮和女人联系在一起的
18、前提和基础。”其次,古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产生月亮女人模式的缘由。涂文以为,古时交通不便,男子由于求学、宦游、征戍、经商等缘由外出,留女子在家中守候,“只有月亮才是闺中女人凄凉的伴侣,不胜幽怨的精魂。”其实对于男子又何尝不是。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月亮意象的除了宫怨、闺怨题材,还有大量的以男子为抒情主体的羁旅、宦游、征戍、送别等题材。涂文此处只提月亮与女子的亲密关系,未免有仅取所需之嫌。再次,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也是把月亮和女人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缘由。“在中国历史和传统中,始终是主见阳刚与阴柔相辅相成的阴是月,阳是日,阴是女人,阳是男人这些观念如此根深蒂固,自然地在人类的意识深处易把月亮和女人联系在一起。
19、”由此,涂文得出结论,“月亮女人模式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种必定的心理定势。”14孟修祥也指出月亮意象是“温顺的女性化的象征”。在农耕民族的文化圈里,“不仅将月亮象征大地、农耕、不死与再生,也象征温顺贞静的女性。在漫长的心灵历程中,月亮就像一位温顺贞静的女性,负载着诗人词客们的脉脉温情和奇妙向往。”15前引刘永升中国古代诗歌月亮原型初探一文,也通过对月亮神话和诗词中月亮意象的分析,得出月亮是女性的象征的结论。汪宁在这一点上却有别出心裁的看法。“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被我们望见,在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中,就成为女性的特指。16男尊女卑是后起的观念,把月亮之所以成为女性的象征的缘由归为古代社
20、会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好像并未切中肯綮。(二)月亮是孤独与失意的象征,寄予着诗人思乡和相思的深情,及仕途失意的苦闷。不管是边塞深闺,还是羁旅宦途,抒情主子公都钟情把月亮作为其孤独失意情感的寄予。80年头的探讨论文侧重从女性的角度探讨月亮意象的这一象征意义:“被封建帝王锁禁深宫的宫女妃嫔,被浪子游人抛撇在家的少妇弃妻,待守闺中渴望爱情的赵女秦娥,她们是那样孤独和孤独,以至于月亮成了她们最忠实的伴侣,月亮为她们分忧解闷,又惹动她们更深厚的哀怨。17古代大量以女子为抒情主子公的诗词,多借月亮抒发其相思不得的怨情,月亮意象成为深闺女子孤独和失意的象征。90年头后的探讨有所拓宽,不再只注目于宫怨闺情。“
21、月亮反映了女性的哀痛愁闷之情,因此它又成为失意者的象征。因此中国士大夫失意彷徨无可奈何之际,总是引月为知己,借以自慰,由此月亮也构成了士大夫孤独的心象。5(P48)把孤独与失意作为月亮衍生的象征意义之一,然而傅文对于月亮的这一象征意义只是作出一个精到的结论,并未绽开具体论述。对此作出较多阐发的是刘传新。他以大量的思乡怀人诗例证明“月下怀人诗表现的是与亲人、恋人、挚友离别后孤寂凄凉的境遇,愁苦萦回的心态,并祷祝着日后会合团聚的实现。”“月亮意象是离愁的标记与象征物”,“催化、加剧着人们的离情别绪与思念之情。”同时刘文也证明“月亮与家乡有着一种自然的联系”,“所谓家乡,并非仅具有自然地理上的意义,
22、而主要是作为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诞生地结下不行替代的关系的。”一旦离开家乡,便会感觉到一种深在的孤独和感伤。而“家乡与明月是这样的密不行分,”所以“漂泊的游子往往借望月来寄予对家乡的思念,以缓解远离家乡的孤苦无依感。”6吕发成也把月亮意象作为“孤苦的象征,思念的寄予。”“不论是出门在外的游子,还是苦守家园的妇姑,都把月亮看成了寄予思念、象征孤苦的志向象征物,表现的是一种离愁别恨的主题。”12王建把“思乡和相思”作为月亮意象最重要的情感内涵加以阐释,对男子而言,月亮“带去的是家乡的温馨回忆”和漫漫乡愁;对女子,则是无休止的清冷孤独和牵挂。18李丹也认为月亮“引发出浓重的乡愁和深厚的离恨”,19体现着
23、古人对团聚华蜜的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孤独和憾恨。阮忠则侧重以男性的视角论证“月的孤独,让人深悟了自我的孤独。”该文选取李白和杜甫诗歌中的月亮意象作为典型,结合作者的身世经验,力图阐释月亮意象中蕴涵的古代士大夫的羁旅宦游的孤独、空有理想不为重用的失意和悲愁心情。他认为李白的月下独酌“妙在以孤独之苦写乐,以乐衬托孤独之苦,使其苦更甚。”而杜诗月圆“心情要昂奋得多”,诗人并不写自己在月圆之夜的孤独,然而落笔“孤月”,仍旧掩饰不住月亮意象中所蕴涵的孤独怀抱。20周新也指出月亮意象往往与文人仕途失意,羁旅行役联系在一起,“反映他们孤独孤独的心态和思乡怀人之情,是诗人“心灵孤寂时的家园寄予和心灵寄予。21此
24、外如熊昕绘关于唐宋词中“月”的意象分析、杨芙蓉的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探幽等文所论皆不出以上范围。(三)月亮是宇宙永恒的象征,寄寓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索。对月亮意象这一象征意义的特地论述集中于90年头之后。刘竹指出,月亮代表着“人生的追求与哲理的升华”。通过对李白把酒问月等诗歌的分析,刘竹认为,月亮意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千古感慨系之于月: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却只如逝水一样,只有明月亘古如斯。明月长在,人生短暂,何不以无常求有常?”22杨芙蓉也认为“月之阴晴圆缺,生息不已,使人们从社会、人生、哲学诸角度对人类进行探究和深厚思索。”明月“亘古不变,引起诗人无尽的思索,人生短暂明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附录 古典 诗词 语言 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