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教案.docx
《狂人日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人日记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狂人日记教案安妮日记安妮日记德安妮弗兰克一、学习目标: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索,了解斗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损害、摧残,相识法西斯的罪恶。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干脆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二、学习方式: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三、课时:1节四、学习内容:(一)导引: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漫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觉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
2、。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索。(二)整体感知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斗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索。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尝的话语,打算探讨。解析:第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状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据下的恐惊。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惊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斗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当了,但结
3、局还不知道在哪儿。”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急。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斗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凄惨的时候”?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暗和危急中,渴望得到自由。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斗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第8则,这一天的思索最有深度。除了对斗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索,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向往了自己的将来,憧憬乐观向
4、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斗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不信任斗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三)问题探讨:1、在特别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挚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解析:找寻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2、安妮身处特别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索深度。她对斗争的视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憧憬,她的苦闷和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解析: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
5、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很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除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样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颂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一般姑娘一样获得华蜜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亲密的关系。所以她对斗争的视察和思索要比同龄人更加深厚。3、安妮遭遇了不可思议的苦痛,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恒久不再有斗争。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
6、了怎样的情感?解析:她知道自己所遭遇的苦难都是斗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斗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斗争的憎恨的对和平的憧憬。4、在第8则日记中,安妮这样写道:“斗争不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和他们的罪过一样大”安妮的这句话是否正确?请大家探讨。解析:探讨时可以留意一下习惯说法。习惯说法一般是把斗争说成“政客和资本家”的利益之争。我们也习惯上把斗争作为一小撮政客资本家出于私欲而造成的罪恶,而忽视了人民应当负的责任。这在安妮那样详细的受害者看来,是难以接受的。把人干脆赶进毒气室或是对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开枪,在一个城市制造几十万人的大屠杀,等等,
7、都不是政客或是资本家亲自所为,而是各个国家一般的劳动者,以及来自民众的一般士兵做出的。安妮作为纳粹排犹的受害者,她的思索是深刻的。5、在所选的最终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信任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和善的。”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解析:假如安妮以自己的遭受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思想逻辑。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信任斗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斗争的进程,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和善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6、拓展探讨(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那么,一个人的遭受
8、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相一想,这些一般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斗争又是如何变更发他们的命运?解析:遭受中的索科洛夫原本与世无争,只想过安定的日子,然而全家死于炮火,只剩下孤身一人;流浪中的“我”虽然有点“另类”,但是,炮火夺去了他那握画笔的手。一般人原来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是斗争破坏了一切,包括他们最平常的幻想。(2)曾有人批判遭受,认为它“渲染斗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和同学沟通你的看法。解析:“斗争恐怖”不是“渲染”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这种所谓“恐怖”更不是作家蓄意制造的。假如不让人民知道斗争造成的灾难,就很难制止斗
9、争的发生。任何斗争,最终的受害者都是一般民众。所以应当维护和平,尽可能地防止斗争的发生,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冲突。(四)课外作业:完成成才之路的有关题目。安妮日记(节选) (苏教版) 安妮日记(节选)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索,了解斗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损害、摧残,相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干脆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索,相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干脆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
10、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漫步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60)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觉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索。 二、整体感知 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斗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索。阅读时可以先概括每一则日记的内容,找出值得品尝的话语,打算探讨。 第
11、2则主要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状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据下的恐惊。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但是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则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惊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斗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当了,但结局还不知道在哪儿。” 第4则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急。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斗争结束的希望,和平的希望。 第5则写躲在密室的苦闷心情。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凄惨的时候”? 第6则写八个人躲在密室的感受。提出的问题:在黑
12、暗和危急中,渴望得到自由。 第7则听说战后要征集与斗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想到外人无法想象躲藏起来的犹太人的生活。提出的问题:不是身临其境,以后的人们能了解战时犹太人所受的苦难吗? 第8则这一天的思索最有深度。除了对斗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思索,在感受到解放即将到来时,还向往了自己的将来,憧憬乐观向上的人生。提出的问题:“斗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不信任斗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 三、问题探讨: 1、在特别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挚友,她曾这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
13、”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找寻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安妮身处特别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索深度。她对斗争的视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憧憬,她的苦闷和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头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老师。) 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很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除犹太人,但是在全
14、民一样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颂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一般姑娘一样获得华蜜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亲密的关系。所以她对斗争的视察和思索要比同龄人更加深厚。 3、安妮遭遇了不可思议的苦痛,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恒久不再有斗争。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她知道自己所遭遇的苦难都是斗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斗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斗争的憎恨的对和平的憧憬。 4、在第8则日记中,安妮这样写道
15、:“斗争不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和他们的罪过一样大”安妮的这句话是否正确?请大家探讨。 探讨时可以留意一下习惯说法。习惯说法一般是把斗争说成“政客和资本家”的利益之争。我们也习惯上把斗争作为一小撮政客资本家出于私欲而造成的罪恶,而忽视了人民应当负的责任。这在安妮那样详细的受害者看来,是难以接受的。把人干脆赶进毒气室或是对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开枪,在一个城市制造几十万人的大屠杀,等等,都不是政客或是资本家亲自所为,而是各个国家一般的劳动者,以及来自民众的一般士兵做出的。 安妮作为纳粹排犹的受害者,她的思索是深刻的。 补充资料: 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夫是支持政府
16、的。年,德国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夫党员共多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组织的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许多是来自德国社会底层的一般工人、农夫和商人。 假如仅仅把斗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行能有效地制止斗争的再次发生。 德国闻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个双重历史的国家中谈及二战时说:“但是全部这些陈述,都没有涉及德国人民应当负什么罪责。”“但是在国内深化一步追究这场世界大战的罪责,?就会干脆指向德国人民。德国人民多年来以默许的看法对待这场罪恶,现在要想说成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或无辜者,这是徒劳的。” 同样,在日本侵华期间的全部的烧杀奸掠,也都是一
17、般日本人干的,日本人对那场斗争不仅默许,而且主动地拥护并参加了侵略和屠杀。日本人民不是无辜的,他们也是施害者,对这场斗争,他们也是有责任的。日本人民只看到自己民族经验了斗争苦难,而没有深刻相识他们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制造的苦难。 5、在所选的最终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信任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和善的。”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假如安妮以自己的遭受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思想逻辑。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信任斗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斗争的进程,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和善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
18、。 6、拓展探讨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那么,一个人的遭受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相一想,这些一般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斗争又是如何变更发他们的命运? 遭受中的索科洛夫原本与世无争,只想过安定的日子,然而全家死于炮火,只剩下孤身一人;流浪中的“我”虽然有点“另类”,但是,炮火夺去了他那握画笔的手。一般人原来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是斗争破坏了一切,包括他们最平常的幻想。 (2)曾有人批判遭受,认为它“渲染斗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和同学沟通你的看法。 “斗争恐怖”不是“渲染”出来的,而是客
19、观存在,这种所谓“恐怖”更不是作家蓄意制造的。假如不让人民知道斗争造成的灾难,就很难制止斗争的发生。任何斗争,最终的受害者都是一般民众。所以应当维护和平,尽可能地防止斗争的发生,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冲突。 四、课外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的有关题目。 安妮日记(节选)教学设计 安妮日记(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经验与思索,感受斗争对人的摧残。 2、学习安妮在逆境中的对斗争与和平的思索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安妮在对斗争的非凡的视察与思索,尤其是1944年5月3日的日记中的对斗争的思索。 教学方式: 问题探讨方式 课时支配: 1课时 新课推动: 一、导入新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狂人 日记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