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勾践灭吴》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勾践灭吴》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勾践灭吴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Script>一、课文悟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越灭吴的故事,是春秋末年的闻名史实。记载这一史实的古代典籍许多,民间传闻也很丰富,而尤以国语中的勾践灭吴写得最为简练、精彩,最富文学意味。统观全篇,故事情节曲折委婉,人物形象显明生动,外交辞令奇妙传神,特殊是史实所供应的教训,惊心动魄,发人深省。公元前494年,吴、越大战于五湖夫椒,越王勾践兵败会稽,濒于亡国。吴国以伍子胥为代表的“灭越派”和以太宰嚭为代表的“存越派”,反映了吴国内部上层的冲突。在大是大非、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攸关时刻,方能显示出历史人物的卓见、才华和品性。伍子胥深思熟虑,一
2、番兴霸良言,精湛深刻、一语道破,极具预见性。但缺憾的是,沽名钓誉、自矜功伐的吴王夫差,利令智昏,倨傲轻敌,一心北进中原,争当盟主,他怎听得进伍子胥不合己意的言论!至于太宰嚭,鼠目寸光,贪色受贿,十足的误国小人。他那“今已服矣,又何求焉”的姑息之论,荒谬迂腐,愚不行及,是“妇人之仁”,又极具迷惑性。他的庇护,对越国是“福音”,对吴国却是“祸水”,事实上他已沦为越国的内奸了,真是“国有佞臣,敌国之福也”!而昏聩的夫差却亲嚭疏伍,近佞远贤(后来竟杀害了伍),非但未乘胜灭越,扩大战果,反放勾践返国,放虎归山,使越国有了韬光养晦、养息生骤、卷土重来的良机。吴国的君昏臣佞,为其灭亡埋下了祸根。从公元前49
3、4年越国战败濒亡,到公元前473年吴国由盛而衰,以至灭亡,才短短二十余年,其间,吴、越两国的兴衰消长,“输赢之数,存亡之理”竟如斗转星移,天翻地覆,其历史教训,令人深思。令人慨叹的是,仅隔二百余年(前473年前206年)后的“楚、汉相争”,“鸿门宴”上又再现了与“吴越相争”惊人相像的一幕:占尽优势的项羽(类似夫差),不听从范曾(类似伍子胥)的忠言,却听信内奸项伯(类似太宰嚭)的盅惑,不以史为鉴,一味沽名钓誉,刚愎自用。他可以残忍地坑杀20万秦降军,也可以焚烧壮美的阿房宫,但却“不忍”诛杀一个政敌刘邦,这种“匹夫之勇,妇从之仁”致使项羽重蹈了历史的覆辙,犯了同夫差一样的低级错误。历史的教训是多么
4、沉痛啊!明人陶望龄以“妙理玮辞”评价国语,这“妙理”中即蕴涵了历史的阅历教训,的确有“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之境界。二、亮点探究1开篇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为何用一“栖”字,而不用“退”“守”“军”等字?探究学习:史记中称:“犹鸟栖于木以避害也。”这就形象地写出了勾践兵败退守会稽山的窘迫、凄惶。2勾践事急而求贤,文种用了一段精彩的语言阐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道理,这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探究学习:比方说理。形象生动,深化浅出。3第3段“勾践说于国人曰”的“说”;第4段中“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第5段中“乃致其众而誓之”的“誓”;“勾践辞曰”的“辞”各是一种语体(或文体)。结合语境
5、,体会各种语体的特点和作用。探究学习:第3段的“说”辞,心情沉痛,语调哀婉,反省自责,立志改革,令人动容。第4段和第5段各有一段“誓”辞。第4段中的“誓”表明勾践要学“古之贤君”,率众养精蓄锐。第5段中的“誓”,是越国将士整装待发前勾践“战前动员”的“誓师之词”加强思想教化,严明法纪军令。前面评析的“说”和“誓”,都是越王勾践细心打算之后向民众演讲的,第5段中的“辞”则是他对国之父兄请战的即兴答对。他内心虽燃烧着报仇的烈焰,蓄意灭吴,但他却一再自责免战。这种以退为进、欲擒故纵之法,意在积蓄民众的报仇心情。先塞后流,汹涌爆发,势不行挡。4第4段主旨是写勾践实行养精蓄锐的国策,为何开头先交代“勾践
6、之地广运百里”?探究学习:开头插叙这几句,表面看似行文不畅,略显突兀,实则很有必要,说明败后的越国,不仅人口削减了,国土削小了,形势严峻,百废待兴,复兴大业举步维艰。这就更能显示勾践自食其力、发愤图强精神的珍贵。5按说,富民强邦,重点应是发展生产,但文中勾践制订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围绕繁衍人口这个中心,特殊是生女孩赐予更多的奖赏,这是为什么?探究学习:此即左传所称的“十年生聚”。需知在生产力普遍低下的上古时期,一个国家要强盛,要发展生产,首先须要的是劳动力;同时冷兵器时代的斗争,确定输赢的主要因素是兵员的多寡。勾践要复兴越国,首先重视发展人口,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而生女孩赐予更多的奖赏,不过是
7、为了赢得更多的生育者。同时勾践赐予“达士”优厚待遇,礼贤下士,广揽人才,说明他在重视人口数量的同时,更注意人口质量。6在勾践复国的二十余年中,越国数次战胜吴国。但写对吴的几次斗争,作者既没有交代战前的部署,也没有反映战况,只是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国人皆劝”的昂扬参战心情和列叙战绩:“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为什么这样写?探究学习:这是写作目的,主题使然。事实上,这些发生在不同地点的斗争,并不是没有时间间隔的连续的一场斗争。作者意图不在表现战前的谋略运筹和斗争场面的激烈壮丽,而是要给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由于“国人皆劝”,越军长驱直人,所向无敌,节节成功。这就突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
8、创建历史的真正动力”;谁赢得人民的倾心支援,谁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主题。三、选题设计1文章最终,勾践从自身经验中吸取教训,以“遂灭吴”的坚决行为回答了夫差的求和,戛然而止,警策峭拔。结合老师教学用书所供应的删节文字,想像灭吴过程和结果,特殊是吴王、伍子胥、太宰嚭的命运和下场,写一篇600字左右的短文。探讨方法:(1)绽开合志向像。(2)要有合乎逻辑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思想性格的展示。参读书目:(1)国语越语范蠡佐越灭吴。(2)国语吴语勾践灭吴夫差自杀。(3)史记吴太伯世家。(4)史记越王勾践世家。(5)曹禺话剧胆剑篇。2阅读左传中的越伐吴越灭吴;国语中的勾践灭吴范蠡佐越灭吴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9、吴王夫差与越荒成不盟申胥自杀勾践灭吴夫差自杀;史记中的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世家,比较探讨各类史书对同一事务记叙的详略、角度、侧重、笔法、体例等的异同。探讨方法:(1)去图书馆找到相关书籍。(2)运用比较阅读法,发觉、探究各段文字的异同,体会各类史书的特色。参读书目:(1)左传。(2)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3)史记中的吴太伯世家越王勾践世家伍子胥列传等。3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和越国的兵器技术冠绝一时。1965年在原楚国属地湖北江陵楚墓中出土了铸有铭文“越王勾践自用剑”的青铜剑。该剑表面的菱形暗格纹和剑首端部薄壁如纸的同心圆原委是如何形成的,曾经引起中外考古界和科技界的极大爱好。20世纪70年头末,中外学者曾经对其制作工艺作了推想,然而始终未有定论。“菱形纹饰”“剑首同心圆”和“青铜复合剑”于是被称为吴越青铜兵器技术“三绝”,成了古代科技之迷。2500年前如何能有这种超群的工艺技术?你能否破解这种“古代科技之迷”?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创建精神对我们有何启发?探讨方法:可查阅有关文物考古资料或询问有关专家学者。参读书目:(1)文汇报2022年2月22日。(2)文摘报2022年3月3日。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勾践灭吴教学设计2一文由chinesejy教化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全部,转载请注明出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