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八).doc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八)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五) 平 均 数 执教人: 葛 礼 云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49-51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学生了解平均数与相识条形统计图的学问为基础,结合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一学问既是前面所学学问的接着,又为以后学习统计的有关学问做打算。教材由比较男女套圈谁准一些,引出平均数,突出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与存在价值。学生在沟通、视察、操作过程中感悟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得出计算方法,学会运用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统计学问,经验过数据统计的全过程,但对统计的数据分析较单一,本节课是
2、第一次用平均数据进行分析。学生往往对平均数与实际数的联系与区分不是很清晰,须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情境中,使学生经验和感知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使学生经验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的过程,初步驾驭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阅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预设认知冲突。 1谈话导入、回顾情景。 2读懂统计图(一),获得相关信息。 男女人
3、数相等时,怎么比输赢? 3读懂统计图(二),获得相关信息。 男女人数不相等时,怎么比输赢? 二、探讨探究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一、例题教学 这一组同学在套圈竞赛中,谁获得了成功?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1引起争议,探求公正的策略 当两组人数不相等时,怎样推断哪组套的更准一些?你们有没有公允的方法? 2萌发求平均数的需求,得出有效途径-求平均成果 3小组动手操作,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那我们应当怎样求男生、女生各组的平均成果呢? 4全班沟通,感知方法 (1)直观操作,移多补少。 (2)抽象思索,列式计算。 男生:6+9+7+6=28(个) 28 4= 7(个) 女生:10+4+
4、7+5+4=30(个) 30 5= 6(个) 男生组算式中的9、6、7、6和28各代表什么呢 ? 为什么女生求出的总数30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5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我们求出男生组平均每人套中7个 ,是不是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女生组平均每人套中6个,是不是每个女生都套中6个呢?那7和6分别是指什么? 小结:7是男生组的平均成果,也就是6、9、7、6这组数的平均数。6是女生组的平均成果,也就是10、4、7、5、4这组数的平均数。 6. 揭示课题 ,体会求平均数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移铅笔 (50页第1题) 目的:体会移多补少的思想,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5、2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 (51页第2题) 目的:体会一般方法的优越性,上升数学的真正特征,自主领悟平均数肯定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3辨析题(第51页 第3题) 4. 补充题。 四、总结阅历,感悟平均数。 为什么须要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样的特点?生活中那些地方应用平均数。 五、教学反思: 提示: 小学数学试题、学问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六) 平均数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951页例3、练一练和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感受平均数的含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求简洁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6、,初步学会利用图形直观或详细数据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使学生经验移多补少、先求和再平分、估算等寻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活动,体会平均数是一组数据总体状况的反应;了解平均数在统计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积累熟识活动的基本阅历。 3、使学生主动参加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能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质疑或建议,初步培育乐于思索、勇于质疑的品质;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 难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嬉戏引入(课前) 移动小棒,使每行同样多,移动后,每行分别有几个。 一、瞧,这是什么? 最近啊,我们四年级正在实行踢毽子
7、竞赛。瞧,芳芳踢了三次,平均每次踢了4个。 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次踢了4个呢? (差不多每次4个)(可能每一次都踢4个)那就是可能第一次芳芳踢了4个,其次次芳芳也踢了4个,第三次芳芳还是踢了4个。那这有芳芳就平均每次踢了4个。 肯定每次都是4个吗?还有其他可能的状况吗?小组可以探讨下,然后像老师这样,把你每次想的踢的个数在纸上涂一涂。(选两个学生作业纸) 3、4、5 这是平均每次踢4个吗?你是怎么想的?(生介绍)有什么方法能够在图上看出来吗?(看的方法,把多的给少的)(移多补少) 3、3、6 生上台汇报 他学会了刚刚那个叫移多补少的方法。有没有人说我不是移的,也可以得到平均每次踢4个?(板书:3
8、+3+6=12(个) 123=4(个)这里12求的是什么?其实啊,这就是我们二年级学的平均每次的踢几个等于总共的踢几个除以踢了几次 二、情境引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四年级同学竞赛,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我想知道男生堆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队套的准一些,怎么办呢? (1)找出男女队中套得最多的,套中个数多的那队套得准一些; (2)先分别算出男女队套中的总个数,总个数多的那个组套得准一些; (3)先分别算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平均每人套中个数多的那个组套得准一些。 集体探讨,组织沟通,明确:比较每个组的最好成果,只能反映小组里某个人的套圈成果,不能反映整个小组套圈成果的总体水平;由于男、
9、女人数不等,比较套中的总个数也不能反应小组套圈成果总体水平;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合理。 3、揭示课题 我们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像看哪个组套得准一些,可以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男女套中个数的平均数。 三、自主探究 1、求男生套圈成果的平均数,生独立思索,汇报沟通。 (1)移的方法 (2)算的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 追问:这里的7表示什么意思?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了7个吗? 指出:7是6、9、7、6这4个数的平均数。 2、求女生套圈成果的平均数 (1)先估一估,平均数可能是几? 揭示: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2)算一算,算出平均数。 这里的6求的是
10、什么? 为什么没有人套中6个,却可以用6表示平均数呢? 3、小结:你现在知道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吗? 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平均数有什么特点? 四、生活中的平均数。 五、巩固练习 1、彩带 2、有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你猜一猜,这个三个数可能是几? 六、小结 提示: 小学数学试题、学问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均数教案(二) 平均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大胆重组教材,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入探究式的教法,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1、、解决问题,感受意义、引导探究,构建方法、巩固深化,拓展应用、评价反思,感受胜利五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分析、探讨等方法主动地获得学问,从而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951页。 学情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特征数,它能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用途很广泛。学生对统计的学问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多次经验统计数据的全过程,但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观念不是很强,尤其是用平均数对统计图进行分析是第一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平均分与相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平均数
12、的意义的。这一学问既是前面所学统计学问的接着,又为以后学习较困难的求平均数问题及统计图表做打算。教材由套圈竞赛双方的人数不相等时如何公正的评判哪个组的实力强,引出了须要计算出平均数,突出了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与存在价值。学生在动手操作移多补少的过程中感悟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得出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须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索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洁数据的平均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学问说明简洁生活现象、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在生活中获
13、得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对策: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供应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视察、沟通,形成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出示套圈竞赛视频。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玩套圈嬉戏吗?三五班的同学们正在实行一场套圈竞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一组和二组的成果统计图。(一组、二组人数相等) 师提问:从图上你能看出一组和二组,哪一组的套圈的水平高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用比总数的方法来推断】 (引导学
14、生发觉:人数相等时,比较两个组各自套圈的总数就可以比出两个组套圈水平的凹凸。) 3. 出示一组和三组的成果统计图。(一组、三组人数相等) 师:一组和二组比一组赢了,那么一组和三组比又会是哪个组赢呢? 【学情预设: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可能说比总数不公允】 (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明白:在人数不同的状况下,也可以比较两个组套圈的整体水平的凹凸。)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比出一组和三组哪个组套的更准一些,水平更高一些呢? 【设计意图:利用人数不相等的比较,再次激发冲突,引发争辩,学生在据理力争的过程中渐渐理解平均数的真正含义。从而突破难点。】 二、解决问题,感受意义 1.学生探讨、沟通。
15、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让每人套中的的个数一样多,提出可以比较第一组和第三组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1.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想法。 师:大家可以在统计图上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2.展示学生移多补少的过程。 3.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引导学生发觉:通过移多补少可以在图上看到第一组每个人套的个数都变成了同样多的7个;第三组每个人套的个数都变成了同样多的6个。所以,第一组的水平高一些。) 揭示: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后得到的同样多的这个数,就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就可以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板书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绽开思索、沟通探讨找寻
16、解决问题的方案,强化学生对平均数的相识。】 5深化理解平均数。 师:一组的平均数7是指一组每个人实际套中的个数吗?三组的平均数6是指三组每个人实际套中的个数吗?(不是) 【学情预设:学生从图上很简单看出有的套的比平均数多,有的套的比平均数少,有的和平均数一样多】 师:细致视察统计图你发觉平均数比哪个数大?比哪个数小? (结合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觉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师:一组的平均数7和他们小组王宇套中的7个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师:平均数7和6可以代表什么?王宇的7个能代表他们小组的套圈水平吗? 【设计意图:这里通过老师一系列的追问引发学生深化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三、引导
17、探究,构建方法 1提问 师: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找到了一组和三组套圈的平均数,并比出了这两个组套圈的整体水平的凹凸,假如竞赛的人数许多的时候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还能很快的找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吗? 师:你会算出这两个组套圈的平均数吗? 2.视察(出示第一组移之前和移之后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发觉移之前和移之后套圈的总数不变,要想让每人套的一样多,就要用总个数除以总人数来得到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3.演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过程。 师:你能给这样的方法起个合适的名字吗?(先合后分)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体会出求平均数最基本的方法,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领悟到学问的一般规律。】 四、巩固深化,拓展
18、应用 1.比较三组和二组哪个组套的准的问题。 师: 2.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 (1)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是155厘米,可能吗? 有身超群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2)小河平均水深130cm,灰太狼身高145cm,他过河有危急吗?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平均数问题,培育学生统计观念和估算实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五、评价反思,感受胜利 师:同学们,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是怎样学到的?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思路 1、精确定位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定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淡化术语与纯粹计算,重视理解性学习。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
19、个重要概念。本节课在学什么的问题上强调对平均数意义、特点的把握,注意对其统计含义的理解,以及能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它解决问题,淡化单纯学习学习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的比较,目标定位精确。 2、选择的学习内容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和社会生活中好玩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如比较两组同学的套圈水同等都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注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经验平均数学问构建的过程 体现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感,学习平均数的意义时,以拍球活动导入,老师以嬉戏者的角色介入学习过程,不但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而是自然地将平均数的意义不断引向
20、深化。使学生深刻感悟到当两组套圈人数相等时,可以逐个比、比总数或平均数都可以推断哪个组套圈水平高,但当套圈的人数不相等时,只有比较平均数才公允,突出了平均数的比较功能。 辛慧军,女,小学高级老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先后荣获省骨干老师,首届山西省青年教学能手,第七届中小学教学能手,三晋名师等称号。现任教于山西省宁武县试验小学。 提示: 小学数学试题、学问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5课时 平均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51页例3、“练一练”和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验
21、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感受平均数的含义,建立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求简洁平均数的不同方法,初步学会利用图形直观或详细数据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使学生经验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估算等寻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等活动,体会平均数是一组数据总体状况的反映,了解平均数在统计活动中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阅历。 3、使学生主动参加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能对别人的想法提出质疑或建议,初步培育乐于思索、勇于质疑的品质,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 教学难点: 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
22、题。 谈话:说说参与过哪些嬉戏?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3情境图: 说明:这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 引导:你能从图上知道些什么?男女生套圈竞赛要比的是什么?你认为可以怎样比? 二、解决问题,相识新知。 1、沟通解决方法。 探讨:这里记录了同学们想的积种不同的比较方法,你认为哪种比较方法是合理的?为什么? (学生对不合理的方法提出质疑、否认,确认因为人数不同,比较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是合理的。) 2、初步相识平均数。 (1)移一移-探究男生套中的个数。 提问:从图上看,你准备怎样得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探讨沟通。 沟通:你是怎样移的,平均每人套中几个? 提问:
23、我们是怎样做的,每人平均套中几个? 追问:男生套中的平均数是7个,刚才是怎样得到的? (2)算一算-计算男生套中的平均数。 沟通:你是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的? 追问: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启发:通过“移多补少”和“先合再分”这两种方法,得到了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想,这里的“7”表示的是谁套中的个数吗? 4、加深相识平均数。 (1)探究女生套中的平均数。 引导:你能求出5名女生套圈成果的平均数吗?打算用什么方法求? 先在统计图上移一移,再列式计算,得出女生套中的平均数,和男生的比一比 沟通:移多补少是怎样做的?求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还有什方法
24、? 这里先算的什么?为什么接着要除以5? 追问:这求出的“6”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回顾问题。 我们在解决怎样的问题是用到了平均数?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感知平均数的大致范围。 视察:从统计图上看,平均数在哪些数据范围之内?为什么会有比平均数大或小的呢? 探讨:你发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大小有什特点吗?它肯定在那个范围之内,为什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沟通:平均数在最大的数与最小的数之间。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做“练一练” (1)学生视察笔筒里各有多少支铅笔。并按题里情境出示。你能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铅笔吗? 提问:怎样移的,平均每
25、个笔筒里有多少支? (2)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求呢?自己求出平均数。 提问:这求出的“6”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 2、做练习八第1题。 说说每条丝带的长度。 出示数据: 14厘米 24厘米 16厘米 提问:这里出示的3个数据中,你认为哪个数据可能是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为什么? 提问:18是哪些数据的平均数? 3、做练习八第3题。 依次回答两个问题,说明理由。 说明:队员的实际身高就可能会有155厘米的和超过160厘米的。 4、做练习八第4题。 (1)解决第(1)题,同时指名板演。 提问:是怎样解决的?说说想法。 (2)探讨第(2)题。 提问:说说你们的探讨结果。为什么会有超过平均数的箱数? 通过和
26、平均数比较,你对平均数的大小有什么要说的。 四、全课总结。 你对学习平均数,知道了哪些学问?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练习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7课时 平均数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练习八第5-10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相识和理解,进一步驾驭依据统计数据求平均数的方法,能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初步了解抽样估计的方法。 2、使学生经验用平均数说明简洁生活现象、解决简洁的平均数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和有关特点,提高解决平均数问题的实力,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27、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估计意识。 3、使学生获得应用平均数学问的胜利体验,体会学习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服务于生活;能够在他人的指导下,发觉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刚好改正。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解决简洁的平均数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深化理解。 1、回顾、沟通。 (1)引导:举出一个平均数的例子,说说怎样求几个数的平均数。 (2)揭示课题;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状况的数,它介于这组数据最多的和最少的数之间。两种方法:移多补少 先合再分。 2、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出示练习八第5题,引导学生读一读三小题的说法。 引导: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
28、么?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平均数不是指一组数据的每个数都是这个数,而是有些数据比平均数大,有些数据比平均数小。平均数是移多补少匀得同样多得到的数,它的范围在最大和最小的数之间。 二、解决问题,驾驭方法。 1、做练习八第6题。 (1)思索口答。 学生阅读条件和统计图,沟通知道了些什么。 引导:依据统计结果,你想到了些什么? 你估计平均每个小组植树多少课,是怎样想的? (2)计算沟通。 引导:这四个数据的平均数原委是几棵呢,算一算,比一比,看看估计得怎么样。 沟通:这“8”是哪几个数据的平均数。 2、做练习八第7题。 学生阅读题目,说说知道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先算出平均每个橘子重多少克,
29、再算出这箱橘子大约多少克,是多少千克? 沟通:怎样算的? 追问:这里最终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说“大约”多少克? 为了得出这箱橘子大约多少克,题里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随意取5个,不是选择5个呢? 3、做练习八第8题。学生了解每人每场得分状况。 估计:你觉得谁平均每场的得分最高?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计算各人每场得分状况,比较结果。 沟通:强调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一组数据的和,再用除法计算平均数。 提问:计算的结果谁平均每场得分最高,和你估计一样吗? 追问:平均数可以怎样计算? 4、做练习八第9题。 (1)说说每个评委老师打出的分数。 口答第(1)题,估计平均得分。 了解计算竞赛平均分的规则,按规
30、则完成计算得出平均得分。 沟通:选手的最终得分是怎样计算的? (2)阅读“你知道吗” 谈话:竞赛时的平均分为什么压平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呢? 沟通:你知道竞赛时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平均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做练习八第10题。 把收集的时间填写在第10题的统计表里。 学生计算这一周做家庭作业时间的平均数,填在表格里。 提问:对于合理支配时间,你有哪些体会。 三、课堂总结,沟通收获。 你对平均数的内容有了哪些更深的相识?还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说课稿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谈谈我对教材
31、的理解 一、说教材 平均数是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相识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状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学问,不仅是为了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平均数在生活当中的作用。 二、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学问,并且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实力。但是平均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应着重
32、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驾驭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须要结合学生特点采纳合适的教学手段及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资源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多加引导。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提出的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为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简洁地给出若干数据,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相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洁的求平均数的方
33、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验用平均数学问解决简洁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自不待言了,重点是XX,难点是XX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用平均数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 由于平均数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尽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方法,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在学法指导上,我重
34、视视察法、比较法、发觉法和探讨法等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培育学生擅长思索,并信任自己有实力找到获得新知的途径。 接下来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程起先我会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这样一个情境: 出示两个粉笔盒甲和乙,甲盒中有9根粉笔,乙盒有5跟粉笔,我想请同学们帮忙,怎么样才能让两个粉笔盒中的粉笔一样多? 由于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难,学生进过简洁思索后能很快得出只须要把甲盒中的粉笔拿一根到乙盒中。这是我会请学生代表来体会移动粉笔的这一过程。 当操作完成后我会提问:现在每个盒子中都有7根粉笔,这个
35、7是什么数呢? 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这个数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平均数,让我们来一起相识它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让学生在移动粉笔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数,在把多的分给少的过程中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为后面教学打下基础,并顺当引入课题】 这样就过渡到了我的下一个教学环节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会说,同学们,爱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课外时间同学们可以留心收集矿泉水瓶,这不仅可以爱护环境,还可以让废物得到再利用,为我们生活节约资源。并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水泉瓶的统计图。 给肯定时间让细
36、致视察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他们四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一样多吗?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求他们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呢?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汇报。并用课件展示统计图的改变过程。 在学生理解这一动态过程后我会总结:我们通过把多的矿泉水一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水泉瓶的数量一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求出他们四个人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移多补少这一方法的理解,我会再次举例:我们要求6、7、8三个数的平均数,就可以把
37、8移1给6,这一三个数就变成了7,它们的平均数就是7。 之后我会再次提问,要求他们每人平均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还可以怎么想呢?把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需先求什么?预设学生能够回答要求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那么怎么求呢?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引导分成四份其实就是总数除以4,这时我会趁热打铁,顺势总结出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驾驭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体现了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38、,也让学生在好玩的教学情境中获得学问极大挑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在学生初步驾驭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我会再次呈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状况。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计很好的实现了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讲解,也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也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问
39、学生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3、巩固提高,随堂练习 下面是四年级的4个班的学生回收废纸的状况:第一个星期回收了56千克,其次个星期回收了48千克,第三个星期回收了40千克。 (1)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多少千克废纸? (2)平均每个班回收了多少千克废纸? 【设计意图:这个习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学问点,并培育学生用数学学问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 4、拓展延长,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会这样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
40、得自己学的怎么样,学懂了没有?在课后让同学们调查家人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设计意图:这个作业的设计,既可以巩固新学学问,驾驭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洁的平均数,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实力及收集信息的实力。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七、说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案 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091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简洁的平均数的方法。 2.感知平均数的范围。 3.培育应用所学学问合理、敏捷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实力。 导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驾驭求平均数的方法。 导
41、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打算: 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自己的身高 导学过程: 一、预学-谈话导入 师:期末考试成果出来了以后,要想比较蓝鑫小组和长敏小组哪个小组的成果好一些,怎么比较呢? 生(预料):比较总分,看看哪个小组的总分高。 生(预料):这样不公允,我们小组三个人,他们小组四个人。 生(预料):应当比较平均成果。 师:对,应当比较他们两个小组的平均成果。在我们数学的统计中,平均成果也有一个名字,它叫做平均数。 每年的四月七日是世界卫生日,环境卫生对我们的身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爱护环境,我们学校的环保小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收集了许多的废旧塑料瓶。出示课件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小贴士,学生独立完成 1.自己想方法找出这几位同学收集的废旧饮料瓶的平均数,你有几种方法来解决。 2.这个平均数表示什么?它是不是实际每个人收集废旧饮料瓶的数量? 3.平均数与这组数相比,你有什么发觉? 独立完成后组内做好分工,在组内沟通,看谁说得好,看谁听得仔细! 二、互学-小组沟通,展示点拨 1.小组沟通 师:已经计算出来的同学,小组可以在小组里面沟通一下你的方法,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 生(预料):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