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_2.docx
《202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_2.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1“数学教学,在于学生对于新学问的初步感知,在于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使新学问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润物无声的渗入脑际。”一、奇妙利用学习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本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相识分数,这是关键,这个时候要牢牢抓住旧学问与新学问的切入点,相识分数必需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套用了书本的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带着新奇心,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教学一起先,我先让学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后详细到某一食品:回答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份后,每一份的个
2、数可以用整数表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就回答每个小挚友分得一半。于是我就抓住机会由此引入新课,引出 。二、加强实践操作,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数学学问1、深层理解二分之一理解 1/2的含义是基础也是难点,这环节充分让学生折、涂、探讨,突现分数的平均分的本质。2、运用学问迁移,探究其它几分之一在相识1/2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创建、探究其它几分之一。首先让学生选择图形,折、画、涂几分之一,再沟通、探讨表示的含义。3、视察比较分析,体会比较几分之一大小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学习材料,进行学习。起先老师直观运用已有的和图片进行比较,再小组合作在同组内比较原来已创建的几分之一的大小(课前发
3、给学生同组内同样大小的图形)。再运用学生折出的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视察、比较、分析、归纳。三、联系生活,拓展运用联系生活,在生活图片中运用分数,再利用其它变式图形拓宽学生思维。四、不足之处虽然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动手、小组合作调动起来了,但是孩子们的在操作的时候进度不同,影响了时间,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虽然让他收掉但还有部分学生牵挂未折完的现象。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相识,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内容看起来简洁,但因为是新学问,所以同学们学起来有点困难。我在设计教学是先从一个小推断入手,意图是引起同学对平均分的留意。另一个意图是创设冲突引起同学们的思索,从而导
4、入课题分数。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驾驭状况是不错的,课堂练习也不错,但是当质疑、释疑时,一个同学提出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时,而我认为简洁,也是因为打算不充分,没有刚好抓住这一闪光点儿给与激励,并刚好发动同学们开动脑筋帮助她,忽视了团队精神的发扬教化,这是我的失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全力打算,做好预设,对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出全面的估计,从而上好每一节课。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3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相识由平均分1个物体导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过平均分一个物体的阅历,很快就想到一人一半或者每人分半块,进而顺理成章的引出半个就是二分之一。本课重点就是理解分数的意义,而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从二分之一入手。语言是思
5、维的外壳,本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二分之一的意义上。首先是从平均分一个蛋糕引出二分之一的含义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在前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发觉学生在后面相识几分之一的时候,仍旧要不断强调平均分。经过教研室胡老师指导,我意识到学生在后期仍旧不能完整的叙述分数的意义,是因为前面在相识二分之一的时候,学生的说没有到位,导致后期始终要反复强调平均分。所以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说,说蛋糕的二分之一意义不够,还找了饼干和西瓜等实物的二分之一接着让学生说。在让学生描述的时候,不仅停留在学生个别汇报,还要求学生同桌互说,男生说,女生说再集体说。通过这样的调整,在后面学生自己总结
6、几分之一的含义时,基本不再须要强调平均分了。本课中,设计了2个学生活动,分别是用斜线画出正方形的二分之一以及利用老师给的图形找出几分之一。学生在活动中,动手画、动口说,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基本能够做到有结构的资源呈现,有序的互动沟通。学生活动动静搭配,环节与环节之间联系紧密,细心设计板书结构。不过本节课仍旧存在不足,例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意义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其中每份这个概念没有突出强调一下,假如在结合蛋糕图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时,能够问一问学生,这一份表示多少?那这一份呢?进而再强调:哦,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一句话
7、的理解会更加到位。在比较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时,有让学生先探讨,提出猜想,突出冲突,然后再让学生说明理由,老师再结合图形和生活,证明二分之一的确比四分之一大。这里在教学时可以再慢一些,可以给学生两个同样大的圆,让他们先涂色,再比较,然后再说两个分数的含义,那么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4相识几分之一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页内容。这节课也是本人在这学期执教的教研公开课。集体备课和多次试教,让我在收获中成长。现将执教中的反思作简洁的文字记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
8、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学问原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非常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分月饼。(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得多少?(2)把2条香蕉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得多少?师:刚才我们都是怎样分的?师:什么是平均分呀?(3)现在只有1个月饼,也要平均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分得多少呢?生:半个。师:每人分到的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大家在数学作业纸上表示表示吧。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师:你们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数吗
9、?(分数)师:看来要表示一个月饼的一半,已经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数来表示了,须要用新的数,什么呀?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相识分数。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验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为的灌输,学生的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须要,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情感。2、做数学,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和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我注意为学生创建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获得干脆的感官相识。本节课
10、我支配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相识1/2时,学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支配了一个用各种图形来折出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相识。知道不同的物体但可以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在相识1/4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用同样一张正方形纸折出1/4,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相同的分数,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同一个图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并初步感知分数的大小。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操作中发觉,在发觉中体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觉,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建,充分激发了学生
11、的创建力,使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楚显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详细化,进而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实力。3、自主探究,发觉规律。本课没有停留在学问的传授上,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创建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利用各种形态的纸片自由地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一。师:刚才我们相识了1/2和1/4,你能用手中的图形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吗?我们小组合作,来看看活动建议。活动建议:用阴影表示出手中图形的几分之一。(每组的几名同学表示的要各不相同)相互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比较阴影部分表示分数的大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阴影
12、部分的大小,发觉1/2与1/4,1/3与1/4比较大小的规律: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像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学生的印象会比较深刻。在这一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小组合作应当是在这节课里的亮点。我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动身,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折一折、涂一涂,相互沟通从而理解分数的意义,让他们觉得分数这个内容没有那么枯燥,但是有个小缺憾,就是在每次的小组活动结束以后,我没有反馈,我应当请小组的成员发言,让小组的成员来汇报结果,说一说刚才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折?这样学生再来说分数的意义就简单一些。联系生活实际还不够。我出示的关于几分之一的例子
13、不多,并且学生也没有感受到身边还有哪些几分之一,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假如学生感觉不到几分之一与生活的联系,那么他对几分之一的相识就不会太深刻,不久就会遗忘。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的大小放在其次课时讲比较好。这节课就相识几分之一,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能写,然后在拓展延长,再联系生活,整节课就把重点放在几分之一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上,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索,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5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册教材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
14、”的角度初步相识分数。支配简洁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理解分数的含义。支配分数的简洁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用分数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沟通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胜利之处:1.借助直观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分一个物体,如一块月饼、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理解不管是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整个例1和例2的教学中,学生发觉我们所得到的分数都只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初步相识分数的含义。其次,对于平均分的教学要尤为重视,分数必需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分数,我们通常所说的分数线事实上就是表示平均分的含义。2.注意多元表征
15、之间的转换,理解分数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分月饼的现实情境,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2、1/4表示;然后用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在平均分的活动中得出用1/3、1/5表示。通过这样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实现由平均分物体到图形表征,最终抽象出分数的数学符号,体现了“行为”“图形”“符号”等多元表征方式之间的转换,做到了顺向思维的引导;最终又通过折一张正方形纸表示出它的1/4,这是依据给出的分数符号进行的回溯操作活动。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实质上就是在“有来有回”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经验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建立起“行为”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不足之处:个别学生
16、对于平均分还是存在推断上的问题,导致练习中出现错误。再教设计:留意强调“平均分”。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6分数是一个内涵困难、形式多样的数学概念,分数的初步相识假如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相识,学生的相识难免肤浅,甚至在学生到其次学段进一步相识分数时出现相识上的断节,而假如过早的进入到抽象水平的相识,学生的理解又难以到位,因此。我在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力争找准学生已有的相识框架和分数困难意义的结合点,也就是直观模型。基于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一、让学生更系统的相识分数。本节课的导入是从学生刚刚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进入的,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相识到,过去除法中出现剩余的时候我们用
17、余数来表示,而今日的学习我们则可以把剩余的部分接着平均分,这就产生了分数,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对分数的相识就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二、让学生更全面的相识分数。本节课我为学生供应了大量的直观模型,除了教材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面积模型之外,还供应了大量的生活实例,特殊是还供应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生活实例。于是让学生对分数的相识就更加全面。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这节课我注意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变更,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沟通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但课堂教学的实施
18、总是和预设的志向化状态有肯定的偏差。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意义时供应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再加之学生自己爱好盎然,又举了不少例子来帮助理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后续预设的课堂练习和课堂总结尚未完成,已然下课,课堂结构不够合理、完整。二是对于几分之一的理解所支配的操作感悟活动由于教学实施时遗忘,致使这一环节后置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之后,显得教学环节不够流畅。也鉴于此,日后教学中肯定要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环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自己所做的教学预设应烂熟于心,而在执行教学预设时又应敏捷应变,锤炼自己的教学机灵。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7一、教学设计:做到“目中有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
19、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须要心中有教材,更须要目中有学生。分数的初步相识这节课的设计,我关注了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以适合学生的“初始状态”为原则。上课伊始,我以学生喜爱看西游记的故事导入:唐僧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月饼,怎样分才让悟空和八戒没看法,引出“平均分”。4个月饼好分,2个月饼也好分,1个月饼怎样分呢?每人分得多少呢?用手势表示。在学生“山穷水尽”时,点燃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思维。二、教学方法:做到:“朴实有效”分数的初步相识这一课我进行了多次的试讲,老师们给我提出了许多的珍贵看法。在相识二
20、分之一时,我利用了月饼实物图片在黑板上进行了现场操作,加上老师的体态语和手势语以及有效的提问,让学生初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二分之一”,并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学生由“不会”到“会”的效果特别明显。我认为课件取代了老师的演示,课件取代了学生的操作,这样的课堂不肯定高效。三、老师的主导性: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老师在课堂中不再是肯定的权威,唯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共同学习的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是由原来的“保姆式”变成“放羊式”。我认为老师还是要适时地点拨、讲解和有效的提问,因为老师有
21、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已有的阅历基础上停步不前时,我们老师该出手时要出手。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须要老师苦练数学教学基本功。用朴实的教学,在真实的课堂中,一样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8分数的初步相识主要内容让学生相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借助直观手段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本节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所以就显得非常重要,要为以后的分数学习打好基础。课本创设了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情景,让学生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时就产生了分
22、数。这时就重点探讨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可以怎么表示,结果是半个。初步相识“半个”可以用分数1/2表示,在此过程中介绍1/2的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并教授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如: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分,每份表示它的1/2,让孩子们一一说说,同桌相互说一说。但是,在教学分数含义的时候,我有点操之过急,没有让学生发觉而是自己说了出来,我应当让学生自己去发觉他们的含义,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可以对其提示。而我却在教学中无形养成了思维的惰性,这是对孩子们的思维实力的培育的不负责任。在教学分数的比较的时候,我让学生打算的是两张圆形的纸,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通过图片
23、上不同的颜色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也通过举例分糖,有10颗糖果,分给10个小挚友,每人只能分得1个,若分给2个小挚友,每人可以分得5个,尽量引导孩子们总结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1份就越少。之后通过练习,孩子们对于这部分的学问驾驭的还不错,但是,在教学中我仍旧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接着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分数的初步相识教学反思9“分数的初步相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行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相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当前,老师们正在仔细仔细贯彻新课程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改变,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的初步认识 2022 分数 初步 认识 教学 反思 _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