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商学院刘厚俊bpgr.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商学院刘厚俊bpg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商学院刘厚俊bpgr.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现代西方微观经经济学Microecconomiics现代西方微观经经济学南京大學商学院院刘厚俊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经济济学的研究对对象 一、经济学的的产生 1.“经济”的的概念 词典中“经济”(Econoomy)一词词,含义有三三: 一指“经世济民民”、“经邦济世”,有治国富富国、利民裕裕民之道,含含盖着广泛的的人类社会经经济活动; 二指日常生活中中的俭省节约约; 三指金融工商等等事业的活动动。 英文中“Ecoonomy”一词,是由由希腊文“家庭”与“管理”两词合并而而成,古希腊腊思想家色诺诺芬在经济论中使用“经济”一词原意是是家庭管理论论,反映了当当时奴隶制自自然经济的特特点与局限。在色诺
2、芬时代,家庭是社会的经济单位,奴隶们分属于各个奴隶主家庭,所以家庭管理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搞好各个奴隶主庄园的组织和管理。在经济论中,色诺芬强调经济(家庭管理)应成为一门学问,这个学问研究的是:优秀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自己的财富不断增加。 现在“经济”一一词的含义,则则泛指人类社社会中人们获获取各种物质质财富或物质质生活资料的的一切谋生活活动。2.稀缺性经经济学的出发发点 物质生活资料是是人类社会赖赖以生存和发发展的基础。但但人们所生产产的物质生活活资料,相对对于人们的欲欲望来说总是是有限的或稀稀缺的,总不不能充分满足足人们各种各各样的需求。因因此,客观存存在的物质生生活资料的稀稀缺性
3、的事实实,就是经济济问题产生的的根源,也是是经济学研究究的出发点。 稀缺性(Scaarcityy)即指生产产的产品资源源(经济物品品)不能满足足人们的需要要的情况。这这是一个永恒恒的问题,是是一条普遍的的规律。 “我有阿拉丁神神灯,不需要要经济学”。 3.选择经济济学的产生 经济学家认为,由由于稀缺性的的普遍存在而而引起选择的的必要性,就就必然产生经经济学。 一切经济问题来来源于稀缺性性。 由于稀缺性,怎怎样使有限的的物品和劳务务在有限的时时间内去满足足人们最急需需和最迫切的的欲望,就成成为人类社会会经济生活的的首要问题。要要解决这个问问题人们只有有去“选择”。 选择:为最大限限度满足人们们的
4、欲望和需需求,怎样利利用现有资源源去生产经济济物品。二、经济学的研研究对象 1.多种多样的的观点 究竟什么是经济济学?不同时时代和不同国国家的经济学学家有各种各各样的定义与与说明。有人人从经济学研研究和考察人人们的经济活活动角度,认认为经济学是是研究人类社社会生活中经经济问题的一一门科学;有有的人从面对对稀缺性现实实必须做出选选择角度,认认为经济学是是研究经济主主体怎样进行行选择的一门门学科;有的的人从经济主主体为 着既定目的去参参与经济活动动的角度,认认为经济学是是研究在经济济活动中的经经济行为的一一门科学;有有的人从有限限经济资源的的配置的角度度,认为经济济学是研究经经济经济资源源的有效配
5、置置的一门学科科;有的人从从经济社会的的福利角度,认认为经济学是是研究在既定定资源条件下下怎样增加社社会福利的一一门学科。 引用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中的一一段话:(略略)2.当代西方经经济学的研究究对象 从20世纪300年代起,西西方经济学界界普遍接受了了英国经济学学家L罗宾斯提出出的定义:经经济学是研究究用具有各种种用途的稀缺缺资源来满足足人们目的的的人类行为科科学。罗宾斯斯的定义强调调了经济资源源的稀缺性和和人们面临的的选择。以后后的经济学定定义都以此为为基础演化发发展。如美国国在60年代末出出版的国际社会科科学百科全书书中的经济学学定义:“经济学是研研究稀缺资 源在无限而又有有竞争性的
6、用用途之间配置置的问题。它它是一门研究究人与社会寻寻求满足他们们的物质需求求与欲望的方方法的社会科科学,这是因因为他们所支支配的东西不不允许他们去去满足一切愿愿望。”萨缪尔森在在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经济学的定义义是:“经济学是研研究恩和社会会如何进行选选择,来使用用可以有其他他用途的稀缺缺的资源以便便生产各种商商品,并在现现在或将来把把商品分配给给社会的各个个成员或集团团以供消费之之用。”3.资源配置的的说明 所谓资源配置,就就是把资源分分配到各种可可供选择的用用途中,以生生产出能够满满足人们不同同需要的不同同物品。有效效地配置资源源是经济学的的最基本问题题。为了论述述与说明这个个问题,西方方
7、经济学使用用了两个重要要概念:生产产可能性曲线线和机会成本本。 (1)生产可能能性曲线:是是指在一定技技术条件下,充充分利用现有有资源所能生生产的各种商商品的最大数数量的不同组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界图: (2)机会成本本(oppoortuniity cost)或择择一成本,是是指为多得到到一单位的某某种物品而不不得不放弃的的另一种物品品的数量。用用生产可能性性曲线可以说说明机会成本本。上例中增增加K的数量就要要减少W的数量。三、经济体系的的功能和基本本经济问题 经济学的研究对对象表明,对对一个经济社社会来说,首首要的任务就就是要充分利利用稀缺资源源,按照社会会经济目标的的要求,选择择合适的商
8、品品组合进行生生产。这就是是合理有效地地利用和配置置资源。因此此,一个社会会的经济系统统通常应具备备如下功能或或解决以下基基本经济问题题。 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4.充分就业。 5.物价水平。 6.经济增长。 其中前三个问题题是微观经济济学研究的问问题,即资源源配置问题;后三个问题题则是宏观经经济学要考察察的问题,即即是资源利用用方面的问题题。 70年代后,西西方社会又出出现了失业和和通货膨胀、能能源危机、环环境污染、生生态破坏、贫贫困化、城市市膨胀等一些些新的问题,从从而进一步扩扩展了经济学学的研究内容容和范围。第二节 西方方经济学的研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方方法
9、与规规范分析方法法 1.实证分析:即说明经济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法首先要提出出对经济现象象给予解释的的理论,然后后用事实来验验证理论,并并依据理论对对未来作出预预测。当经济济理论把自己己局限于表述述经济活动的的原因与结果果以及各经济济变量的函数数关系时,这这种理论就称称为实证经济济学。 “经济学是不精精确的科学”。 2.规范分析:即研究经济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么”或社会经济济问题“应该是怎样样解决的”。这种方法法就是依照经经济事物的社社会价值判断断,规范经济济政策措施和和经济行为后后果的是否可可取性。当经经济学的研究究把因果分析析与价值判断断结合在
10、一起起时,这种经经济学就叫作作规范经济学学。 3.实证分析与与规范分析的的关系:前者者从“量”的角度分析析;后者从“质”的方面考察察。例如对经经济增长问题题的分析。二、均衡分析与与过程分析 1.均衡与经济济均衡 均衡:力学概念念引入经济学学 经济均衡:经济济体系中各种种相互对立或或相互联系的的力量在变动动中处于相对对平衡而不再再变化的状态态。或是经济济体系内各有有关变量的变变动都恰好相相互抵消,没没有引起经济济变量发生 变动的压力和力力量的状态。 2.局部均衡 即指某一时间、某某一市场的某某种商品(或或生产要素)的的价格或供求求所达到的均均衡,是一个个市场一种商商品的均衡。 3.一般均衡 一般
11、均衡分析是是研究整个经经济体系的价价格和产量结结构的一种分分析方法,也也称总均衡分分析。即研究究整个经济体体系中各个市市场、各种商商品、每种要要素在相互影影响、相互作作用的条件下下,供给和需需求同时达到到的均衡状态态。 4.过程分析 均衡分析不涉及及均衡达到的的过程情况,而而过程分析正正是论述调整整变化的实际际过程。这种种分析方法通通常把经济运运动过程划分分为连续的分分析“期间”,以便考察察有关经济变变量在相续继继起的各个期期间的变化情情况。故过程程分析又称为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三、静态分析、比比较静态分析析与动态分析析 1.静态分析 就是分析经济现现象的均衡状状态以及有关关经济变量
12、达达到均衡状态态所必须具备备的条件,完完全抽象掉了了时间因素和和具体变化的的过程。是一一种静止地、孤孤立地考察某某些经济事物物的方法。静静态分析时通通常假定资本本数量、技术术水平、人口口规模、生产产组织和制度度体制等因素素固定不变。 2.比较静态分分析 比较静态不考虑虑经济变化过过程中所包含含的时间阻滞滞,而只考察察静止状态时时假定不变的的因素发生变变化后所引起起的新的均衡衡。 比较一个经济变变动过程的起起点 和终点,而不涉涉及转变期间间和具体变动动过程本身的的情况,实际际上只是对两两种既定自变变量和各自相相应的因变量量的均衡值加加以比较。 3.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对经经济事物变化化的实际过程
13、程进行分析。动动态分析的根根本特征是引引入了时间因因素,从时间间序列上对社社会经济活动动作时点分析析和期间分析析、事前分析析和事后分析析,试图说明明经济活动怎怎样从一种均均衡状态到另另一种均衡状状态。动态分分析着重考察察在静态分析析中假定不变变的因素在时时间过程中发发生变化时,将将会怎样影响响一个经济体体系的运动。四、经济模型的的建立 1.模型与济经经模型 模型与模型方法法在整个科学学领域,不论论是自然科学学还是社会科科学,都有着着普遍而广泛泛的运用。经经济模型是一一种分析方法法,也是用来来描述和研究究经济现象有有关经济变量量的依存关系系的一种理论论结构。经济济理论是实际际经济事物与与经验认识
14、的的高度抽象与与概括,经济济模型就是经经济理论的简简明表达。 2.分析与表达达 经济模型的分析析与表达,可可以有几种方方法:用普通通文字,用算算术式,用简简单几何以及及用代数式。这这些简单的不不同的语言可可以相互译通通。选择哪一一种方法,完完全是个人胃胃口问题。劳埃德雷诺兹 3.经济模型的的构成 通常有四部分: 定义、假设、假假说、预测。第三节 微观观经济学与宏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学 1.什么是微观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从从个量分析出出发,以单个个经济单位为为研究对象,是是关于单个经经济单位的经经济行为和个个别经济变量量变动的理论论。微观经济济学的定义中中应有以下内内容: (1)研究方法
15、法是个量分析析。 (2)研究对象象是单个经济济单位。 (3)要达到的的目标是最大大化。 (4)解决的问问题是资源配配置。 (5)核心是价价格理论。 2.微观经济学学的假设 第一,理性经济济人假设。 第二,充分就业业的假设。 第三,市场出清清假设。 第四,完全信息息假设。 3.微观经济学学的主要内容容 (1)均衡价格格理论。供求求决定价格,价价格又调节供供求及生产者者和消费者的的行为。 (2)消费者行行为理论。消消费者如何把把既定收入分分配于不同商商品和劳务的的消费上,以以实现最大化化的满足或效效用。 (3)生产者行行为理论。其其中又包括了了生产理论、成成本理论、收收益理论和市市场结构与厂厂商理
16、论。 (4)分配理论论。 (5)一般均衡衡与经济福利利理论。 (6)微观经济济政策。二、宏观经济学学 1.什么是宏观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从从总量分析出出发,以整个个国民经济为为考察对象,通通过研究经济济中各有关总总量的决定及及其变化,来来说明社会经经济资源如何何才能得到充充分利用。宏宏观经济学定定义有以下几几点: (1)研究方法法是总量分析析。 (2)研究对象象是整个经济济。 (3)解决的问问题是资源利利用。 (4)中心是国国民收入决定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学的主要内容容 (1)国民收入入决定理论。 (2)失业和通通货膨胀理论论。 (3)经济周期期和经济增长长理论。 (4)开放经济济理论。
17、 (5)宏观经济济政策。 三、微观经济学学与宏 观经济济学的关系 (1)微观经济济学与宏观经经济学是相互互补充的。 (2)二者在分分析中所假定定的制度前提提一致,都假假定制度因素素不变。 (3)二者所使使用的分析方方法(除个量量分析与总量量分析的区别别外)是相同同的。 (4)微观经济济学是宏观经经济学的基础础。宏观分析析总是以一定定的微观分析析为基础。第四节 价格格制度与微观观经济学 一、自给自足经经济 二、中央计划经经济 三、完全市场经经济 四、现实混合经经济 五、价格制度和和微观 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之所所以又被称为为价格理论,是是因为它在许许多方面都涉涉及到价格制制度的运行,它它的主要目的
18、的之一就是提提供一个对价价格制度的功功能和效率的的理解,这种价格制制度在混合经经济借以运行行的方式中起起着重要的作作用。 第五节 市场场经济理论对对社会主义经经济学的影响响 一、重建社会主主义经济学的的出发点:资资源稀缺和欲欲望无限; 二、重新明确资资源配置是社社会主义经济济学的基本问问题;三、重重新认识经济济体制的实质质;四、重建建开放的社会会主义经济学学;五、为计计划与市场结结合方式的研研究提供新的的起点;六、当当前经济学研研究的误区。单纯实证、远离现实、片面求深求精、故弄玄虚、食洋不化。第二章 需求求、供给与市市场均衡第一节 需求的的基本理论 一、需求与需求求定律 1.需求概念:消费者在
19、某某一特定时期期和一定市场场内,在每一一种价格水平平上愿意并能能够购买的商商品和劳务的的数量 2.需求函数:商品需求量量与其本身价价格之间的相相互依存关系系:QD =F(P) 3.需求定理:在其它因素素既定条件下下,需求量与与商品本身价价格成反方向向变动关系。 公式:QD = a bP 二、需求表与需需求曲线 1.需求表(教教程P27) 2.需求曲线 3.需求价格:消费者购买买一定量商品品所愿支付的的最高价格。三、需求的变化化和需求曲线线的移动 1.影响需求的的其它因素 (1)收入 (2)偏好 (3)相关商品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的预期 (5)社会时尚尚 (6)人口数量量与结构 由此可得完整
20、的的 需求函数: D=F(P、TT、I、Pr、Pe、N) 2.需求曲线的的移动 3.需求水平的的变化与需求求量的变化:需求量的变变化:同一条条需求曲线上上,不同价格格水平下点的的位置的移动动; 需求水平的变化化:同一价格格水平下需求求曲线位置的的移动。第二节 供给给的基本理论论 一、供给与供给给定律 1.供给概念 生产者在某一市市场上、一定定时期内、在在各种可能的的价格水平上上愿意并且能能够生产和销销售的商品数数量。 2.供给函数 某商品的供给量量与其本身价价格之间的依依存关系。 公式: QS=F(P) 3.供给定律 商品供给量与其其本身价格之之间呈同方向向变动关系。 QS = a + bP
21、二、供给表与供供给曲线 1.供给表 2.供给曲线 3.供给价格:生产者为提提供一定量商商品所愿接受受的最低价格格。三、供给的变化化和供给曲线线的移动 1.影响供给变变动的其它因因素 (1)生产的技技术水平。 (2)生产要素素的价格水平平。 (3)相关商品品的价格。 (4)生产者的的目标和对未未来价格的预预期。 (5)其它经济济因素,如政政府政策、银银行利率、创创新活动等因因素的影响。 完整的供给函数数: QS=F(P,M,V,Pr,PT,O) 2.供给曲线的的移动 3.供给水平的的变化与供给给量的变化(教教程P49-50)第三节 均衡衡价格的决定定及其变动 一、均衡价格的的决定 均衡价格是指某
22、某商品供给量量与需求量相相等、需求价价格与供给价价格一致时的的市场价格。如如图: 二、均衡价格的的形成过程三、均衡价格的的变动:供求求定理 1.需求变动影影响均衡 2.供给变动影影响均衡 3.供求相同方方向变动的影影响 4.供求相反方方向变动的影影响5.供求定理 以上分析可得如如下结论: (1)需求的增增加会引起均均衡价格上升升,供给(均均衡)数量增增加; (2)需求的减减少会引起均均衡价格下降降,供给(均均衡)数量减减少; 因此,需求的变变动总是引起起均衡价格和和均衡数量同同方向的变动动。 (3)供给的增增加会引起均均衡价格下降降,需求(均均衡)数量增增加; (4)供给的减减少会引起均均衡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西方 微观经济学 南京大学 商学院 刘厚俊 bpgr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