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BIOCHEMISTRY35117.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351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BIOCHEMISTRY35117.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绪论ProlegomenaWhat is BIOCHEMISTRY?CHEMISTRY:the branch of science which deals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s of which matter is compose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ir properties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y interact, combine, and change, and the use of these processes to form
2、new substancesBiochemistry: the branch of science concerned with the chemical and physic-chemical processes which occur within living organisms Including:The chemistry of the components in living organisms (static biochemistry)The principles for the chemical changes in living organisms (dynamic bioc
3、hemistry)The chemistry of metabolism and cell functions (functional biochemistry)生物化学的主要分支:按化学的研究范畴划分:生物无机化学(bioinorganic chemistry),生物有机化学(bioorganic chemistry),生物物理化学(biophysical chemistry)按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划分:动物生物化学(animal biochemistry),植物生物化学(plant biochemistry),微生物生物化学(microbe biochemistry)按研究对象划分:蛋白质化学
4、(protein chemistry),核酸化学(nucleate chemistry)按与生产、生活关系划分:生理生化(physiological biochemistry),工业生化(industrial biochemistry),农业生化(agricultural biochemistry),医药生化(medicinal biochemistry)生物化学的使命: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促进生命科学发展;改善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物种的改良和优化;带动工、农业的发展和变革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什么是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
5、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研究领域: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蛋白质-脂质体系分子生物学的三个支柱学科: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地位:由学科分支成长为主流前沿,殊途同归的集大成者,生物学科走向统一的前驱古代生物化学(在化学中萌芽):19世纪以前:A.L. Lavoisier, “呼吸作用的本质和燃烧是一样的”;C.W. Scheele, 多种生化物质的分离;J.von.Liebig, 新陈代谢(stoff wechsel);Hoppe Seyler, 1877年,提出“biochemie”近代生物化学(由静态走向动态):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1804,J
6、ohn Dalton 提出原子论;1859,Port Darwin 进化论;1865,Gregor Mendel 遗传定律;1869,D.L.Mendelyeev 元素周期律生物化学的发展:1848, Helmhoitz & Bernard, 肝脏的生糖功能;1869,J.F. Michel 分离“核素”(核酸);1897,Bucher ,酵母榨出液可使蔗糖发酵生成乙醇;1902,D.A. Leeven,从核酸中分离胞嘧啶;1904,Knoop ,脂肪酸的b-氧化;1907,E.H. Fischer ,蛋白质的降解与合成;1912,F.G. Hopkins, 确立维生素概念,形成剑桥生物化学学
7、派;1921,F.G.班廷 和C.H.贝斯特,分离纯胰岛素;1926,J.B. Sumner 分离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1929,Lohmann & Fiske ,ATP的能量功能;1931,Warburg 制得呼吸酶并研究其生物氧化作用;1937,Krebs,三羧酸循环的假说;1950,L.C. Pauling,蛋白质构象(a-helix);1953,Watson & Crick DNA的双螺旋模型现代生物化学阶段(分子生物学时代):20世纪中叶至今,技术的进步使生物学走向新的时代:1933,Ernst Ruska,电子显微镜,1935,G.C. 海韦希,同位素技术,1940s,遗传学开始
8、向分子水平迈进,1930s1940s,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巨大进步生物学各分支向分子水平进军并走向融合:A. L. Hodgkin, 神经兴奋和传导的离子学说;1953,F. Sanger,胰岛素序列测定;1954,S. Benzer,噬菌体基因精细结构分析;1954,M. Calvin,光合作用的CO2固定, Calvin循环;1956,E.W. 萨瑟兰,cAMP,第二信使;1956,F.H.C. Crick, 中心法则;1962,M. W. Nirenberg,遗传密码的发现;1965,邹承鲁、刑其毅等,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70,H.O. Smith,限制性内切酶 ;1970,梁栋材等
9、,精度0.25nm的胰岛素结构(1974,达0.18nm);1975, F. Sanger,建立DNA序列分析方法;1980,A. Keluger,DNA与组蛋白的结构基因工程和基因技术的兴起:P. Berg,DNA体外重组;1973,S.N. Cohen,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的表达;1975,美国Asiomar国际会议,制定第一个基因安全准则;1977,H.W. Boyer等,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omatostatin);1983,l噬菌体DNA全序列;1985,Mulis,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1987,转基因植物:荧光素转入烟草;1990,Anderson &
10、 Cular 第一例基因治疗成功;1997,第一只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绵羊Dolly;2000,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公布第一张草图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什么是生命:我们所处在的地球充满着无数的生物,从最简单的病毒、类病毒到菌藻树草,从鱼虫鸟兽到最复杂的人类,处处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觉察到生命的活动。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千姿百态。不同的生物,其形态、生理特征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都经历着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变化,都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衍后代、遗传变异、环境应激性、自主运动、进化演变;结构复杂性、组织性和有序性、物质能量交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
11、环境应激性、进化演变生命的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恩格斯“生命是开放的非平衡系统中发生的一系列过程”鲍尔“非平衡态是通过熵从生物体流向周围介质来维持的”(耗散结构)薛定鄂生命是高度有序的,开放的,具有耗散特征的,远离平衡态的动力学系统,其基本框架为:DNA-RNA-蛋白质 不断更新的自组织属性 具有多级超循环结构 在生命系统混沌与吸引子作用下不断朝更高层次迈进生命的化学基础:全世界250余万种生物,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过程都千姿百态,迥然不同,但他们却有着相
12、似的化学基础。从分子到细胞(图)生命的化学组成: 水:65%-75% 蛋白质:10%-15% 脂质:3%-7% 糖类:2%-4% 核酸:3%-5%其他有机物:1% 无机物:2%-3%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组成生命体的物质是极其复杂的。但在地球上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元素在生物体内被发现。第一类元素:包括C、H、O和N四种元素,是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这四种元素约占了生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这类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e
13、、Br、Cr、F、I、Mo、Se、Si等。重要的有机化学概念: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原义是“有生机的物质”,即来自于生命体的物质。“有机”、“无机”并无绝对界限。从目前来看,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是以C、H元素共价结合体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性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和反应C 原子是构成有机分子的重要元素,它能形成四个稳定共价键,是有机分子的骨架;H 原子做为最小的原子,具有形成稳定共价键以及离子键、氢键的能力;所有有机化合物均包含C、H元素构成的分子骨架一般情况下,C原子的四跟共价键是对称的,形成四棱锥结构。对C-C单键连接的分子我们一般接受这一假设; C原子可绕单键自由旋转; C=C双键或三键
14、具有刚性,因此C原子与其他相连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不能旋转。三种常用的有机分子结构:Fisher,Ball-and-stick,Space filling (图)重要的有机官能团:所谓官能团,是指有机化合物中区别于共同碳骨架的结构部分。一般有机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官能团。复杂的有机分子通常有多个官能团。甲基,乙基,苯基,羟基,醛基,酮基,羧基,酯,醚,酐,乙酰磷酸,磷酸酐,氨基,酰氨基,胍基,咪唑基,巯基,二硫键,硫酯有机分子的构型构象:不对称碳原子:当一个C原子上连接的4个基团各不相同时,该C原子即不对称C原子,因不对称C原子上基团连接方式的不同,而产生有机分子的不同构型和手性现象。构型:
15、指有机分子内部基团的共价连接方式的差异。改变构型必须断裂共价键。构象:由于各基团绕C原子旋转而产生的有机分子内各原子的空间排布的差异,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R、S构型命名系统,D、L构型命名系统生物化学反应的基本原则:1,共价键是通过两个原子共用外层电子而形成的:原子有通过获得、失去或共享电子的方式,达到“满电子状态”的倾向;如果形成共价键的原子“电负性”相近,那么形成的共价键是 非极性的,否则就是“极性的”;共价键的强弱,可用“键能”来衡量,所谓“键能”就是断裂该键所需的能量,或者该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2, 多数生化反应是通过“亲核基团”攻击“亲电基团”来实现的:“亲核基团”指那些含有多余电子
16、,倾向于通过提供共享电子而形成共价键的官能团或原子,含O、N、S的基团是生化中常见的“亲核基团”;“亲电基团”指有空的电子轨道,倾向于通过捕获电子而形成共价键的官能团或原子,H+和金属阳离子是生化中常见的“亲电基团”;C原子可同时表现为C+、C-(取决于所连接的基团)。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形式:氧化-还原(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取代反应(substitution reaction);异构化反应 (isomerization reaction);缩合反应(condensation reaction)中的脱水反应(dehydration reaction);裂解
17、反应(lytic reaction)中的水解反应(hydrolytic reaction)。(图)电负性,键能,化学反应键的断裂有均裂和异裂,细胞内常见的亲核基团(含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具有孤对电子),SN1反应和SN2反应,异构化反应,氨基酸的脱水反应和二肽的水解反应。生物分子间的其他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力:氢键:两个电负性原子(O,N)分享一个H原子和形成;离子键:不同电荷的基团之间的相互吸引;疏水力:非极性基团相互聚集而排斥水分子或极性分子产生;范德华氏力:当两原子相互临近时产生。蛋白质Proteins(I)Amino Acids and Proteins蛋 白 质 概 述The overvi
18、ew for proteinsprotein, any of a class of nitrogenous organic compounds which have large molecules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long chains of amino acids and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all living organisms,especially as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body tissues such as muscle, hair, collagen, etc., and as enz
19、ymes and antibodies :Carbon 50;Hydrogen 7;Oxygen 23;Nitrogen 16%;Sulphur 03;Other Trace(微量)The content of Nitrogen in proteins is mostly 16%,Content of protein(g%)=the content of Nitrogen in the biological simples per gram 6.25Proteins are macromolecules with huge Molecular Weight (6,000-1,000,000)T
20、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protein due to the amino acid constitute in it.The quantity of amino-acids residue in a protein without prosthetic group could be reckoned by divided its molecular weight by 110.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W) of amino-acids is 138,but most of amino-acids in proteins are sm
21、all, they have an average MW at 128,then, take of the MW of water,18, when they dehydrated to form protein. So we got the MW of amino-acids residue in protein is 110蛋白质的分类:1,简单蛋白(Simple protein):除氨基酸以外不含其他成分的蛋白质:清蛋白(albumin):溶于水、稀酸或稀碱;为饱和硫酸铵沉淀;e.g. 血清清蛋白、乳清清蛋白球蛋白(globulin)为半饱和硫酸铵沉淀。(优球蛋白(euglobulin)
22、,不溶于水,溶于稀盐溶液;拟球蛋白(pseuglobulin),溶于水。)e.g.血清球蛋白、肌球蛋白、种子球蛋白谷蛋白(glutelin):不溶于水、醇、中性盐;易溶于稀酸或稀碱。 e.g. 米谷蛋白、面谷蛋白醇溶谷蛋白(prolamine)不溶于水无水乙醇,溶于70-80%的乙醇,含脯氨酸和酰胺较多。 e.g. 玉米醇溶蛋白、麦醇溶蛋白组蛋白(histone)溶于水和稀酸,为氨水沉淀。分子含碱性氨基酸较多。 e.g. 小牛胸腺组蛋白精蛋白(protamine)溶于水和稀酸,不溶于氨水。含碱性氨基酸特别多。 e.g. 鱼精蛋白、蛙精蛋白硬蛋白(scleroprotein)不溶于水、盐、稀酸或
23、稀碱。 e.g. 角蛋白、胶原、弹性蛋白,2,结合蛋白(conjugated protein):除由氨基酸组成蛋白质部分外,还含有非蛋白成分,这些非蛋白成分,有时称辅基(prosthetic group)或配基(ligand):核蛋白(nucleprotein)辅基为核酸。 e.g. 脱氧核糖核蛋白、核糖体脂蛋白(lipoprotein)与脂质结合的蛋白, e.g. b1-脂蛋白,卵黄球蛋白糖蛋白(glycoprotein)含单糖或多糖的蛋白质, e.g. 卵清蛋白、g-球蛋白(抗体)、血型蛋白磷蛋白(phosphoprotein)辅基为磷酸基的蛋白质。 e.g. 酪蛋白,胃蛋白酶卟啉蛋白(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3511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