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docx
《《屈原列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屈原列传教学目标1.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归纳:属、夺、伐、刺、害。2,通过离骚体会屈原的为人。3研读文本,理解司马迁写作人物传记的方法。4研读、体悟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寄寓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归纳。教学难点:通过离骚体会屈原的为人。教学方法:朗读、研习、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禹骡;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 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译文: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
2、世 上著称。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 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 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二.文学常识L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 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 败降之事辩白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
3、一部纪传体通史史 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 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2,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 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 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对后世史学和
4、文学的开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4)致:v表达。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6)。然亡国破家相随属(7),而 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8),其所谓忠者不思,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9)其六郡,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 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的君主、安定太平的国家多少世代也没有出 现,这是因为他认为是忠臣并不忠诚,认为是贤臣并不贤明。怀王因
5、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 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 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就是不能 知人善任所招致的祸患啊。无:连词,无论;不管。回顾:师说:无贵无贱。忠、贤:adj作n,忠诚的人、贤能的人。举:V推荐;选用相随:伴随;跟随。属:V继续;连接。治:adj,社会安定、太平。回顾:治:v,治理,管理,统治。大学之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v,惩罚;惩办;惩罚。出师表:不效,那么治臣之罪。v,从事研究。治学adj,社会安定、太平。荀子天论: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亡:失去。亡羊补牢。
6、亡:卜逃离,出走。失去;丧失;丧失。eg秦无亡矢遗然之费。死。灭亡。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外出;出门。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沉迷于宴饮。轻视。通“忘”。通“无”,没有。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夏说:“每天能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都不忘自己所掌握的,可以说是好学的了)第九、十段: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译文: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 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卒:adv终究;终于。短:诋毁;指摘缺点,揭发过失。短:adj不长;eg战国策赵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
7、短也。寿命短促;浅薄,简陋。eg短笔(自谦文笔拙劣。同拙笔)V指摘缺点,揭发过失。缺乏,缺乏;eg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缩短。如:短丧(缩短服丧期限)指短路。拦路抢夺。n缺点;过失。迁:放逐。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 “迁官” “转迁”说明调职;“迁谪” “迁削” “左迁”常指降职。其他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A.表“升官、加封”的词语:除、拜、晋、进、陟、力口、擢、升、拔、提、赏、征、辟。除:即拜受官耿。拜:授予官职;任命。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陟(zhi):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出师表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破格提拔。超迁:越级升迁。升:提升。如梁启超谭嗣同:旋升宁夏道。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如汉书赵充国传:拔之为后将军。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提:提拔。如北史魏收传: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赏:由皇帝特旨公布,赐予臣子官职官衔或爵位。征、辟:征召贤士为官。B.表“贬官、免官”的词语:贬、窜、放、谪、左迁、左除、左降、左转、出、出宰、黜、 细、免、夺、徙、转。贬:降低官职,降级。降职并外放。如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 咎。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旧
9、唐书刘禹锡传: 贬连州刺史。窜:放逐、贬官。如韩愈进学解:暂为御使,遂窜南夷。放:放逐,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梁启超谭嗣同传:既而胡即放宁夏道。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遥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 谪守巴陵郡。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 左迁者罕至。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新唐书裴延龄传: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 滂等官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 调。如晋书卷二十八: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后汉书张衡传: 永和初,出为何间相。晋书卷二十八:迁
10、侍中,以出为征虏将军。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 那么民受其殃。黜、细:废掉官职。如国语晋语一:(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司马 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细。高启书博鸡者事: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 臧使者。免:罢免官职。如史记吕后本纪:王陵遂病免归。夺:削去,罢免。如高启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徙、转:一般调职。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于)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 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是以见放(5)。”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1、6)。举世混浊,何不随其 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8)? ” 译文: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 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 ” 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 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 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 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至于:到达。被:分散。通“披”。
12、颜色:脸色,面容。形容:形体和面容。枯槁:枯干,枯干的树木。回顾:劝学:虽有槁(枯)暴。渔父(fQ):渔翁,捕鱼的老人。父(ft!):老年人。是以见放:以是见放,宾语前置,倒装。凝滞:拘泥、执着。推移:变化、移动或开展。吃。糟:古指未漉清的带滓的酒。后指酒渣。啜:本义:尝、喝。哭泣时抽噎。哄骗。如:啜持(哄骗,逗弓I) 酶:薄酒。(8)自令见放:宾语前置,被动。为: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乎。0)?宁赴(11)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蟆(12)乎?”乃作怀 沙之赋。于是怀石
13、(13),遂自投汨罗以死。译文:屈原说:“我听说,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 拍打衣服上的尘土。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蒙受外物的玷污呢?宁可跳 进江水葬身鱼腹,又怎能拿高洁的品德,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就作了一首怀沙赋。 于是怀抱石头,便跳进汨罗江自杀了。(9)沐:洗头发。沐,濯发也。说文浴:洗澡。回顾: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弹冠:弹除帽子上的灰尘;整理帽冠。振衣:抖落衣服上的尘土;整理身上的衣服。谢眺观朝雨: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察察:洁净的样子;分别辨析。老子: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汶汶:心中昏暗不明一玷污,污辱。(11)赴:奔向,奔
14、赴。多指奔向危险的地方。温蟆:尘垢,昏愦。怀石:n作v,怀抱着石头。思考1:从屈原与渔夫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思想有怎样的差异?认识到屈原有着怎 样的品质?包含了司马迁什么样的感情?明确:(1)差异:通过展原与渔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 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失志不渝,以死明志;一种是随波逐流、明 哲保身。(2)品质: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表现了他失志不渝、以死明志 的品质。(3)感情: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以及同情、惋惜之情,也表现出他 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思考2:我们应如何看待屈原的“自沉”?明确
15、:屈原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宁赴常流” “葬身鱼腹” 决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决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嵯”地去死,他是以死 明“志”。他身上表达的是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对理想和正义的 执着追求,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他的精神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也是对浑浑噩噩 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第十一段: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 沉着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译文:屈原死后,楚国(还)有宋玉、唐勒、景差一些人,都爱好文辞并因善于作赋被人 们称赞/然而他们都只能效法屈原说话得体善于
16、应酬的一面,始终没有人能像屈原那样敢于 直谏。从这以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地缩小,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徒: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表示一类人的文言词:人、类、族、徒、僖、属、伦、侪等。祖:V效法;承袭。终:adv始终,总。表始终全过程。思考1:第11段提到了 “宋玉、唐勒、景差之徒”,有什么作用?明确:屈原既死,赋存国亡。“屈平词赋悬日月”(李白江上吟),他创造的楚辞诗体后 继有人,但后继者“终莫敢直谏”。这一段将楚辞的继承者与屈原相对照,将楚国的灭亡与屈原相联系,写出了屈原无可比较的 崇高伟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力。思考2:从几个方面来表达屈原对后世的影响?明确:包括文学和政治两个
17、方面屈原楚辞诗体后继有人,继承了他的文学主张,但“终莫敢直谏”,无人继承他的政 治主张。将楚之灭亡与屈原生死相联系,写出了屈原无可比较的崇高伟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影 响,凸显屈原对于楚国的价值。第十二段:太史公日: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 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2),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 何国不容,而自令假设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译文: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 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 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
18、,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看到他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离官去职或在朝任职看得很轻,这又使我感 到茫茫然假设有所失了。悲:为悲涕:名词作动词,流泪。就:担任;开始从事。就列(就位。任职);就事(就职);就田(从事耕种)(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回剧:劝学:金就砺那么利。(靠近;走近;趋向)伤仲永:指物作诗立就。(完成;成功)*爽然:失意茫然的样子。清爽的样子。李白游秋浦白笥gin陂诗二首之二:白笥夜长啸,爽然溪谷寒。(我在白笥陂乘兴长啸,声动寒谷,溪水风生,就一个字:爽!) 豁然开悟的样子。思考:1.“想见其为人”,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9、呢?明确:洁身自好,志洁行廉,矢志不渝,以死明志;忠诚不阿,忠君爱国,远见卓识,才华出众。2 .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在本文文末写了他对屈原是“悲其志”。联系屈原 生平说说屈原的“志”是什么?明确:忠君爱国。坚持真理。3 .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明确:司马迁“悲其志”的原因:司马迁与屈原有相似的身世一一一样的怀才,正直,忠君爱国,有志向;一样的受谗被疏, 面临生死抉择。不同的是,屈原以死明“志”,而司马迁以生践“志”。所以司马迁是借写 屈原的身世抒发自己的幽愤。这是对屈原才能、品格的崇敬,是对腐败的政治(君昏、臣佞) 的控诉,也是对屈原遭遇的同情。4 .在这样的悲叹中寄寓了司马迁什
20、么样的感情?明确:是对屈原才能、品格的崇敬。是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可谓穷矣,能无怨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怪其自令假设是) 是对腐败的政治(君昏、臣佞)的控诉(谗人间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怀王不知忠臣 之分,此不知人之祸也,爽然自失).史记体例的一大特点是在每篇之后都有一段“太史公曰,代表司马迁对传主的态 度,齐读屈原列传最后一小节,思考:司马迁对屈原是什么态度?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学生的回答:同情、惋惜、肯定、惺惺相惜明确:可以看出司马迁在写作屈原贾生列传时,其内心可谓百感交集,似乎不是一 位客观表达者应持有的态度,他把屈原贾生两人合在一起写,是基于两人才情与命运的相似。 其中,也不乏他对
21、这一类人的同情,由此及彼,想到自身的遭际,有惺惺相惜之感,故而倾注了个人的丰富情感。课堂总结:胡适说屈原是“箭垛”式的人物,甚确,我们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映射出心中所 想;但由此否认屈原在历史上的真实性未必恰当,“箭垛” 一词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 阐释空间,也增添了一份接近真实的可能性。“箭垛”式人物:民间文艺学术语。为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的一种人物类型。以这些人物的 传说群、故事群如同滚雪球似的,逐渐扩充 开展,这类传说群、故事群的主人公,被称为 箭垛式人物。所谓“箭垛式的人物”,无非是许多事迹堆砌某人身上,作为某种精神的信仰 和楷模,同原型有一定距离,原型不过是一个充当箭垛的符号。当然包拯或
22、是别个清官之所 以被选作箭垛,必然具有某时代所需要的精神,表达人们关于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惟此, 才可能作箭垛,成为人们的偶像。胡适说:“历史上有许多有福之人。一个是黄帝,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包龙图。上古有许多 重要的创造,后人不知道是谁创造的,只好都归到黄帝的身上,于是黄帝成了上古的大圣人。 中古有许多制作,后人也不知道究竟是谁创始的,也就都归到周公的身上,于是周公成了中 古的大圣人,忙得不得了,忙的他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这种有福的人物,我曾替 他们取了个名字,叫箭垛式的人物;就同小说上说的诸葛亮借箭时用的草人一样,本来 只是一扎干草,身上刺猬也似的插着许多箭,不但不伤皮肉,反可以立大功,
23、得大名。包龙 图包拯也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 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 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 o包龙图遂成了中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一一精神的屈原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 硕果累累,庇荫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力量。四.课后阅读,拓展深化课后阅读鲍鹏山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一文,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五.训练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日惟子之故乡。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屈原 列传 教案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第三 单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