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朱熹《水调歌头》宋词鉴赏.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朱熹《水调歌头》宋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朱熹《水调歌头》宋词鉴赏.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朱熹水调歌头宋词鉴赏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朱熹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需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本词题为隐括杜牧之齐山诗,“隐括”,也就是对原作的内容、句子适当剪裁、增删,修改成新的作品,用今日的话说,也就是改写。文心雕龙镕裁:“蹊要所司,职在镕裁,隐括情理,矫揉文采也。”由此可见,这种写作方法,很早就有了。朱熹“隐括”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也就是借这首诗来寄兴抒情托志。杜牧的诗是这样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
2、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对这首诗,历来就有很高的评价。杜牧出身于显赫的世代公卿之家,胸怀致仕用世的大志;朱熹是闻名思想家,又是诗人。尽管他们生活的时间前后相隔三百多年,但都是主见主动入世的,因为思想上有共通之处,朱熹仰慕小杜的诗,近而“隐括”成词,也是可以理解的。上片由写景起先。“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鸿雁南飞,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天上的云影映照在江面上,这两句是由杜牧诗“江涵秋影雁初飞”破解而得。“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意思是说,在这美妙的秋天,当应邀集挚友携带酒壶,找一个风景秀丽烟云氤氲的地方
3、去饮酒。“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作者深悟世态炎凉,世俗难得看人一个笑脸,因此要找一个翠微渺远的地方去尽兴饮酒玩耍,撷摘“紫萸黄菊”,佩在身上,插在头上,极尽其乐。然而,狂欢之余,又想到无恨惆怅并不能完全排解,这就是“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的感慨的由来。过片之后,紧承上片的“携壶结客”一句说:“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但意思更进一层,也就是杜牧说的“但将酩酊酬佳节。”其意与“人生有酒须当醉”相近。“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这两句由杜牧原诗“不用登临恨斜晖”改变而来。“人生如寄”,比方人生短促,犹如短暂借居在世界上,古诗十九首其十三有“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朱熹把这个典故干脆用于词中,不着痕迹。后句将其意拓开去,胸襟豁然,言凡事大可不必怨天尤人。“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这三句的意思归结起来也就是“古往今来只如此”,历史发展,朝代更替,万物兴衰生灭,都包含着危机,但既然“人生如寄”,那也就无须多虑。本词上片由景入情,流露的感情是由乐转愁;下片则排解忧虑,主见以达观的看法对待生活。因为是对杜牧诗的“隐括”,所以做到不损害原意,但意境更为开阔,且颇含哲理性。(王方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调歌头 2022 朱熹 宋词 鉴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