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
《山东日照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日照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日照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武帝女夷安公主。隆虑公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 赎死罪,上许之。公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人 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日:“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 垂涕,叹息良久,日:“法令者,先帝所造也,因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 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诛之。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东方朔前赞日:“臣闻圣王为政, 赏不避仇罐,诛不择骨肉。书日: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 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 ”上初怒朔,既而是之,以朔为中郎。(选
2、自资治通鉴 嗜四,有删改)【注】隆虑公主:汉武帝的妹妹。尚:专指娶公主为妻。豫:事先。弟, 妹妹,指隆虑公主。雕:ch6u,仇敌。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18 . (1)解释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死,以属我属:又下负万民负:(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上初怒朔,既而是之,以朔为中郎。19 .请简要概括文中汉武帝的形象特点。(4分)【参考答案】18. (1)属:通“嘱”,托付(嘱托)。负:辜负(对不起,对不住)。(2分。每 个1分。意思答对即可)(2)汉武帝起初对东方朔非常恼火,不久又认为他是正确的,让 他担任中郎一职。(2分。是:认为正确。以为:让担任。各1分。句意基
3、本 正确、关键词语解释恰当即可)19. (1)执法严明(严格执法、执法不徇私情)。(2)重亲情(重感情)。(3)善 于用人(知人善任)。(4分。第一个要点2分,第二、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娶了汉武帝的女儿夷安公主。隆虑公主病危时,进献黄金千斤、 钱千万,请求预先为儿子昭平君赎一次死罪,汉武帝容许了她的请求。隆虑公主去世后,昭 平君日益骄纵,竟在喝醉酒之后将公主的保姆杀死,被逮捕入狱。廷尉因昭平君是公主之子 而请示武帝,汉武帝身边的人都为昭平君说话先前隆虑公主又曾出钱预先赎罪,陛下应 允了她。”汉武帝说:“我妹妹年纪很大了才生下一个儿子,临终前又将他托付
4、给我。”当时 泪流满面,叹息了很久,说法令是先帝创立的,假设是因妹妹的缘故破坏先帝之法,我还 有何脸面进高祖皇帝的祭庙!同时也对不住万民J于是批准了廷尉的请求,将昭平君处死, 但仍然悲哀难忍,周围的人也一起跟着伤感不已。待诏官东方朔上前祝贺汉武帝说我听 说圣明的君王治理国政,奖赏不回避仇人,惩罚不区分骨肉。尚书上说不偏向,不结 党、君王的大道坦荡平直。这两项原那么,古代的黄帝、颛顼、帝善、尧、舜五帝非常重视, 而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都难以做到,如今陛下却做到了,这是天下的幸运!我东方朔捧(1)爱利以安之(2分) (2)其独以亡,何故? (2分)20. 依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吴国最终灭亡的
5、原因。(4分)【参考答案】19. (1)用爱和利使百姓安定(2分。爱利:用爱和利;安:使安定;之:百姓;每处0.5分,句意0.5分。)(2)吴国偏偏因此灭亡,什么原因呢? 2分。其:吴国;以:以(之),因此;亡: 灭亡;故:原因。每点0.5分。20. (1)吴国屡战致使百姓疲惫而生怨恨;(2)屡胜致使吴王骄傲放纵,不以仁爱治国, 最终亡国。(4分。每点2分,只答“屡战屡胜”得1分,用原文的话回答不得分。) 【参考译文】古代统治百姓的人,用仁和义来治理百姓,用爱和利来使百姓安定,用忠和信来引导百 姓,致力于为民除害,想着为民造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他们自己虽然去 世了,可是后世蒙受
6、他们的教化如同神灵一般,他们对人和事弄明白了。魏武侯当中山君的时候,向李克问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回答说:“是 因为屡战屡胜。”武侯说:“屡战屡胜,这是国家的福分,吴国偏偏因此灭亡,什么原因呢? ” 李克回答说:“屡次作战百姓就疲惫,屡次胜利君主就骄傲。用骄傲的君主役使疲惫的百姓, 选样国家却不灭亡的,天下太少了。骄傲就会放纵,放纵就会用尽所欲之物,疲惫就会怨恨, 怨恨就会用尽巧诈之心。君主和百姓都到达极点,吴国灭亡还算晚了呢。这就是夫差在干隧 自杀的原因。(2016山东日照)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
7、,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 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 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 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炸然假设神 人;余那么缢
8、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假设此。13.对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往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再:又一次D.腰白玉之环腰:腰佩14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J无从致书以观1属余作文以记之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I何陋之有_4故余里愚,卒获有所闻i里杀臣篦不能绝也、pT余那么编袍敝衣处其间i复前行,欲穷其林15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写年少时家境贫寒,无力购书,只好向别人借书抄录来读,天寒手冷也不放松。B.
9、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作者求学态度谦和,有自卑心理,以 至于不敢出声。C.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是因为精神上的富足战 胜了物质上的贫困。D.选文从四个方面表达了作者求学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波之艰,住读之苦。 【参考答案】13. C (再:两次)14. A (以:均为连词,来;B.之:前句为代词,指代抄书;后句为结构助词,宾语前 置的标志。C.虽:前句为连词,虽然;后句为连词,即使。D.其:前句为代词,他们的;后句 为代词,那。)15. B (“有自卑心理”错。)(2016山东日照)【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
10、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
11、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 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入告夫人邓曼。邓曼曰大夫其非众之 *谓。莫敖犯于蒲骚之役,将自用也,必小罗。君假设不镇抚,其不设备乎!不然,夫岂不知 楚师之尽行也? ”楚子使赖人追之,不及。莫敖使徇于师日:“谏者有刑。”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及罗,罗与卢 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而听刑。楚子日:“孤之罪也J皆免之。(选自左传,有删改)【注释】莫敖:即屈瑕。举趾:抬脚。犯(niu):习以为常,不复在意。蒲骚: 地名徇(xun):对众宣示。鄢(ydn):水名,汉水支鄙:目光短浅 可以:可以凭借 济:救济军:进攻
12、,夹击13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遂见楚子,日:“必济师”D罗与卢戎两军之*参考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关键是积累以及根据文意推测, 济:在此有支援的意思。1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其乡人日 还,谓其御日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乱次以济,遂无次 C、战于长勺莫敖使徇于师日 D、公将鼓之斗伯比送之 参考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都是代词,代人;B项分别为“按照”和“来”; C项分别为“在”和“对”;D项分别为“助词”和“代词”。15 .
13、以下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 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B.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 及时地把握好战机。C.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 “必济师”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 镇抚,并使他加强防范。D.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当,不听大臣的意见。楚军败后,他虽能承当责任,但无原那么地赦 免众将,这表达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参考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审读课内文言文的内容, 检验有无错误,再分析课外文。
14、此题课内文没有问题,问题在课外文中“表达了楚王治军无 方、不善治政的特点”不妥,应为表达了楚王的善于治政。16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分)(2)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3分)参考答案:(1)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老实可信;(2)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又岂不知楚军已经全部开出去了?【解析】此题考查用现代汉语表述文言句子的能力。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 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
15、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1)句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牺牲”要翻译准确。(2)句要注意“然” “岂”及反问语气。17 .甲乙两文中曹刿和屈瑕在作战指挥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有什么不同?(2分)参考答案:曹刿把握战机,谨慎小心,深谋远虑;屈瑕骄傲自大,专横独断,轻视罗国,。【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比照阅读的能力。解答此种题型,考生要认真分析两人“在作战 指挥方面”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比拟,不难看出二人智慧风格的不同。另外,此种题 型要先思考课内,再由课内分析课外。【参考译文】(鲁桓公)十三年春天,楚国的大司马屈瑕率军侵伐罗国,大夫斗伯比送他出行。斗伯 比在返回来的路上,对他的车官说大司马一定会
16、失败。(看他那样子,)脚步高抬,心飘 浮起来了。”于是去见楚武王,说必须给大司马增派军队。”楚武王没有同意。楚武王问 到宫中把斗伯比的话告诉给夫人邓曼。邓曼说:“斗伯比大夫的意思不是要众多的军队,他 的意思是让你用诚信来安抚老百姓,用仁德来训诫执政的官员,而对大司马屈瑕要用刑罚来 震慑他。大司马习惯了蒲骚战役得胜的战术,将会独断专行,一定会小看罗国。你对他如果 不进行严厉的劝告,他将会不加防范。斗伯比大夫一定是说要你训诫士众而善于镇定安抚他 们,召集各军队长官劝告他们要行善积德,召见大司马告诫他上天不会宽纵一个人的轻率行 动。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斗伯比大夫又岂不知楚军已经全部开出去了? ”楚武王
17、派一名赖国 在楚国做官的人去追屈瑕的大军,但没有追上。屈瑕使人宣令三军说:“对我进谏的人要处之以刑罚J军队到达鄢水岸边,不按次序渡 河,过河后便没有序列了。又没有设置防范工事。到达罗国后,罗国军队和卢戎的军队两面 夹击,大败了楚军。屈瑕自缢在荒山谷里。楚国所有的将领自囚在冶父等待武王的处分。楚 武王说:“这是我的罪过J对他们都免于处分。(2015山东日照)【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那么名 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 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
18、 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 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上,高祖因 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假设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 *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那么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 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 再手
19、,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 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纸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有删改)尽:完全 著:闻名 身:亲自 破:打败A.曹操比干袁绍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c.此可以为援初r可图也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躬耕干野,不求闻达益州既定,以
20、亮为军师将军 *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注释】魏武帝:曹操。举州委质:氢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吴会:吴 国。8 .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法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利尽南海,东连吴会8 .信义署于四海C.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D.大薇其军,乘胜克捷9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10 .以下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浦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分析政治形势认为刘备不可与曹操较量,也不可谋取孙权。B.甲文中诸葛亮除了分析政治、军事、地理因素外,还特别强调要爱民和用贤。C.乙文中写诸葛亮“乃建奇策“,这里的奇策就是甲文中“外结好
21、孙权,内此伏彼起 政理”。D.乙文中孙权因为一向心服刘备同,又敬重诸葛亮的奇才和儒雅,所以派兵帮助刘备。1L将两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百姓孰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译文:(2)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译文:12.请结合文章内容,比拟甲乙两文刻画的诸葛亮形象的异同。(2分)答:【参考答案】8. A. 9.D 10. C评分,共30分,每题3分11. (1)老百姓谁尖摇头晃脑和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呢?(2)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容貌非常英俊,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奇特。评分:(1)“孰“,谁;”箪食壶浆“,用箪直盛饭用壶盛汤;”敢不乎”,反 问语气。每点1
22、分,共3分。(2) “逸群”,超群;“伟”,英俊,高大;“异”,以 为异,感到奇特。每点1分,共3分。12.相同点:两文都写出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与军事才能。不同点:乙文还表现了诸葛 亮淡泊名利的性格和容貌伟岸的气质。评分:相同占、不同点各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甲】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 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 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 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
23、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 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 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 是否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高 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 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 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 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 日照 历年 中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试题 21 答案 翻译 截至 20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