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科学家精神述评.docx
《赓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科学家精神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赓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科学家精神述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凄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科学家精神述评历史的星空一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们(油画)骆根兴2020年9月12日,港珠澳大桥全景。新华社发【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近日,一那么短视频寻找赛先生在网络掀起观看热潮,在B站累计播放量达4万余次,与视频同步的话题一一“怎么理解科学家精神”也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一一“我一定要克服现在浮躁的心,努力学习“作为大学生的我也要不断钻研,传承科学家精神,永远跟党走为国争光”“踏踏实实搞科研,向科学家 们致敬”等留言也获得了上百次点赞。“在中国培养一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个人在学 术上的成就。”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黄昆如是说。 从“黄散射”到“黄
2、方程”,从“黄一里斯因子”到“玻恩和黄 以至“黄一朱模型”,他在世界固体物理学开展史上建树了一块 又一块丰碑。然而,当发现国家需要大批科研人才的时候,他毅 然放下自己心爱的科研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在科技界,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之间传递的不仅有知识、方法, 更有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的精神和“门 风”。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自己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 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当作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 层山峰,然后让青年们放下绳子,拉我上去再做人梯。”数学家 苏步青倡导并实现了 “培养学生超过自己”的目标,被称
3、为“苏 步青效应”。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回忆“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院士时说: “周光召院士总是用殷切的眼光关注着年轻人,用热诚之心感染 着年轻人。”这也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科学家身上共同的特 点,他们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系统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 态度,更有一种精神和风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回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 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时说:“吴先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 融入教学当中,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今,他班上有十几位同 学都成为教授、研究员、工程师,还出了一位院士、一位将军。”在钱七虎看来,建设科技强国要靠几代人共同努力,在培养 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放手,鼓励年轻科技工作者大胆
4、提出自己的 学术观点。“真理是一个长河,无数真理的结合才形成了一个真 理。”(记者詹媛)(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 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 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 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 时代观照,是大德、公德、品德在科技界的生动写照,正在全社 会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激励更多人报国为民,窿续创新奋 斗的精神血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
5、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艘迎面驶来的轮船船舷上,有 两段金色文字:”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 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 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 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这段话摘自“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 1949年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艘轮船就是“克利夫兰总统号”,钱学森等24位留美学 者就搭乘它回到祖国。“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 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的这句话说出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共同心 声。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等科 学家用满腔热血”为国分忧、为国解
6、难、为国尽责”,为中国科 技事业开展提供不竭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科学家在民族百年复兴路上, 传承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践行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 国的初心理想,形成了与西方科学家迥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塑造 出珍贵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 斌说,作为科学后进国家,面临救亡重任,爱国始终是中国科学 家精神的核心标签。202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推出的讲述李四光科学报 国事迹的原创话剧一一大地之光首次面向社会在深圳保利剧 院上演。他“爱国、求实、担当、奉献”的崇高信念得以再现。这种爱国情怀,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调动了 “科研 后备军”青年群体的热情
7、一一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学生牛 鹏程2019年第一次观看讲述“西迁精神”的话剧追忆西迁年 华一一向西而歌后,申请加入西迁剧组,并选择跟随话剧中老 教授原型钟兆琳教授所在专业从事科研,志愿留守祖国大西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话剧旋翼人生的学生演员们,努力把剧中 感悟到的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43人中1人获评校长特 别嘉奖,90%获评奖学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JT993 年,曾有科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中国“天眼 之父”南仁东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这样想。做一项大的科学工程,大局部是没有先例的,需要一个核心 人物,南仁东就扮演了
8、这样的角色。他是技术的核心推动者,是 团队中掌握新技术最快的人,从宏观把握到技术细节,都免不了 他来操心。这一试,从壮年到暮年,22年光阴如梭,口径达500 米,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8个“鸟巢”体育场的中国“天 眼”终于建成。从钱学森、李四光、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屠呦呦、南 仁东、黄大年等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面对科研,他们 身上都凝聚着同样的精神内核,这就是创新、严谨、求实。半导体物理学家黄昆曾记述:”回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经历, 我深深体会到:科学研究贵在创新,要做到三个善于,即善 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决问题,善于作出 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其中最关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奋斗 精神 血脉 科学家 述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