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一研究与分析cawo.docx
《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一研究与分析caw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一研究与分析cawo.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一提要: 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目前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崭新冲突。泸州遗赠案反映了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刘涌案反映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死刑存废之争反映了法律理想图景与现实正义观念的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法律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前提预设,把人视为独立自由的平等个体,把错综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剪裁成单一片面的法律关系,要求尽可能地限制国家权力,甚至主张以“人道”规范一切。但是,社会中的人却不是独立自由的,而是受到多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制约;国家职能和社会规范都是多元的;民意具有现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现代性法律与中国民意的
2、冲突,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国家社会体制的冲撞。现代性法律只能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满足中国的部分需求。引 言近些年来,在中国众多的社会冲突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特殊的冲突法律学人与非法律学人的冲突。泸州“二奶遗赠案”形成的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对立、刘涌改判死缓而爆发的民众反对法学家的事件、“死刑应当废除”理论在当前中国的遭遇等等个案,都是法律学人与非法律学人、法律理论与民意之间相冲突的典型表现。这种冲突的特点有三个:一,不涉及物质利益的争夺,是一种纯粹的价值观念上的对立;二,尽管法学家内部和民众内部都存在少数异议,但是,多数法学家和多数民众仍然分别保持着“高度一致”;三,冲突双方各有道理,似乎不存在绝
3、对的对与错,也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性:从法学的角度来看,法学家所援引的法律理论及其作出的结论和行动无疑是合理的,但民意同样有着强大的正当性。这些冲突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学人和法学的声誉,对于中国法学的成长无疑是一件很不利的事,中国法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受到很大怀疑,甚至法律理论的普及传播和中国的法治进程也有可能受到阻碍。鉴于此,有必要对这些冲突进行研究,以试图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冲突现象?在这些冲突的背后,有没有什么深刻的根源?我们的法律理论是不是存在着局限性?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了解这些冲突发生的具体情况、冲突双方的争议所在,然后分析这些冲突的背后深层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反思当
4、代中国的法律理论。本文将循着这一进路,首先介绍上述三个著名的典型案例,指出这些冲突的具体性质;接着,本文将结合现代性法律理论和特殊的中国社会背景,分析这些冲突背后存在的深层体制原因;最后,本文将指出,现代性法律的适用具有局限性,还需要发展其他类型的法律理论,以适应中国社会的特殊需求。在展开论述之前,需要做出三个前提说明:一,也许读者会质疑:法学家和民众内部的“不团结”会不会影响本文的分析?本文的分析将表明:法学家和民众内部的“不团结”不影响本文的分析,因为冲突的双方,分别是有着现代性法律理念的法律学人与未受该理念影响的非法律学人,而该理念对于冲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本文所介绍的三个个案,分别
5、是民法理论、诉讼法理论和刑法理论与民意的冲突,下文的分析将揭示出:这些不同的部门法理论都隐含着现代性法律的根本特征: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形式理性,因此本文可以对现代性法律的整体性质做一评述;三,介绍法律理论相对容易,完整、全面地反映“民意”却较难。本文所指的“民意”,是指非法律学人的意见,既包括广大工农群众的意见,又包括非法学专业精英的意见。有时候,“民意”难以精确测定,而且会内部矛盾,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还会因为调查方式的不同而受“误导”。这可能会使读者一开始就怀疑本文论证的精确性和严密性。不过,社会调研已经表明:“民意”中所反映的看待问题的核心价值和内在逻辑具有确定性;经过相互沟通,“
6、民意”会汇合成确定的“共识”1。为了准确、全面地反映“民意”,笔者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方式,采取新闻媒体、网络和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民意。由于新闻媒体和网络只能反映部分人的想法,网络还有可能出现“胡言乱语”,笔者从2005年开始,就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这些案例进行社会调查。笔者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因为那容易流于泛泛、反映不出被调查者的真实、深切意见;而是对非法律学人包括农民、企业职工、教师学生、政府公务员等进行访谈,介绍案件的完整情况,听取他/她们的真实看法,自己不做任何评价。相对其他调查而言,本文所研究的三个案例中的“民意”相对容易测定、达成共识,而且也保持稳定。下面将按照冲突发生的时间顺序来介
7、绍案例有意思的是,案例越往后,民众越来越团结,民意越来越集中、鲜明;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程度,越往后越全面、越严重!(一)泸州遗赠案:自由权利与伦理责任的冲突2001年发生的轰动全国的四川省泸州市“二奶遗赠案”,是本世纪第一个较为显著的法律理论与民意冲突的案例。该案的案情是:被告蒋某与黄某1963年结婚,但婚后感情不合,因而分居。1996年,黄某认识了张某,并与张某同居。2001年4月22日,黄某患肝癌去世。在办丧事时,张某当众拿出黄某生前的遗嘱,称她与黄某是朋友,黄某对其财产作出了明确的处理,其中一部分指定由蒋某继承,另一部分总值约6万元的遗产遗赠给她,此遗嘱已经公证机关于4月20日公证。不
8、过,遗嘱生效后,蒋某控制了全部遗产,拒不给付张某受赠的财产。张某认为,蒋的行为侵害了她的合法权益,按继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她有权获得黄某遗赠的财产。于是,张某遂向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庭判令蒋给付她的财产6万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一审法院以遗赠违反“公序良俗”为理由,驳回了张某的诉求。张某不服,继而上诉到泸州市中级法院。该法院再次以“公序良俗”否定了张某的诉求2。这个案件,经过南方周末和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等媒体报道出来以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3。从“今日说法”的报道可以看见:该案宣判的当天,旁听席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多数民众对本案判决表示支持。在他们看来,二奶本身
9、就不值得“同情”,因为这个群体毁坏了夫妻感情、严重影响了家庭和睦,本来就不应该存在。二奶告“正室”,更是不可思议,因为,二奶不仅把和谐的家庭给破坏了,还“得寸进尺”,竟然想夺取家庭财产。家庭的财产,一般是为各个家庭成员“共同所有”的,如果男方不在了,其他的财产自然应该归属于其他家庭成员4。还有一些人认为,不能让二奶得到财产,不然就开了一个“很坏”的开端,以后,其他二奶也会以此为借口“侵占”家庭财产。笔者作调查时,有些群众特地强调,有些女子就是出于贪图钱财的目的,才心甘情愿地做“二奶”的,因此不能让二奶的这种目的“得逞”。总之,丈夫承担了很大的家庭伦理责任,他的“遗赠权”,并不是他想怎么用就怎么
10、用;他应该考虑家庭其他成员的利益,不能随心所欲地“滥用”。在法学界,从公开报道和学者们的言论来看,主流观点则是维护二奶的“遗赠权”5。法学家的观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黄某的遗赠行为是合法的,张某有权得到遗赠:“将自己的一部分遗产遗赠给与自己同居的人(即使是有的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但也是要析产的呀!),对公共秩序究竟有什么违反呢?违反什么法律呢?这完全是对自己的私权的处理,完全是对自己所有财产的处理,完全是依照法律进行的民事行为,丝毫不具有对公共秩序的破坏,也丝毫不违反法律”6;“如果让我参加合议庭投票表决,我本人的价值取向会促使我认定黄某所立遗嘱为有效遗嘱”7;“既然依照法律应当确定黄某的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 中国 法律 理论 民意 冲突 研究 分析 cawo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