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治胸痹心痛几点体会(一).doc
《辨治胸痹心痛几点体会(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治胸痹心痛几点体会(一).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辨治胸痹心痛几点体会(一)辨治胸痹心痛的几点体会(一)【摘要】胸痹心痛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匮乏最为重要,标实以痰浊气滞尤为多见。胸痹心痛关乎五脏,与心肾关系尤为密切。滋肾通阳是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方法;在临证遣方用药时多选阴阳相配,相辅相成的药对,并且注重灵活化裁经方,疗效满意。【关键词】胸痹;心痛;辨证论治中医学辨治胸痹心痛理论肇始于战国,形成于秦汉,发展于晋唐,成熟于明清,至今已成系统而日臻完善。细品前贤诸家论述,如饮佳醇,久而弥香。笔者不揣鄙陋,结合个人六十余年临床心得,现将辨治点滴体会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1.1正虚为本,邪实为标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
2、,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学历来重视内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也与辩证法内因论相符合。胸痹心痛病证的发生,首先当责之正气虚弱,如五脏衰弱,气血阴阳亏虚等;其中尤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匮乏为要。其次邪气对疾病发展转归亦有一定影响,如阴寒凝滞,瘀血内阻,痰浊气滞;其中尤以痰浊气滞为要。1.1.1宗气不足是病之因宗气乃积于胸中之气,灵枢五味曰:“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清张志聪指出“大气,宗气也”,宗气作为胸中大气,具“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作用。可见心、肺皆在胸中大气包举之中,其宣通气血、敷布津液之原动力实赖此气。肺叶布举,主司呼吸,朝百脉以助心行血
3、。宗气之“走息道,贯心脉”实际上是通过激发心肺阳气而温心脉、行气血以维持正常心律、心率和心力。“走息道行呼吸,贯心脉行气血”的过程和现代医学心肺间循环及冠脉循环相类似。故胸痹心痛之证,除了心脉痹阻之胸闷、胸痛外,还常见肺失宣降之憋气、喘息等症。故宗气不足是胸痹心痛发生的重要原因。1.1.2心阳亏虚是病之本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则,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后世医家认为“阳微”即关前之寸脉微,为上焦阳气虚;“阴弦”指关后之尺脉弦,为下焦阴邪盛。因本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其体质由盛转衰,
4、阳气逐渐减弱,加之社会压力,环境因素,家庭负担等致七情内伤,阳气日耗。诚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言“人年五十以后,阳气日衰,损与日增,心力渐退”。结合数十年临证实践,笔者亦认为在诸阳气中,心阳尤为关键,因为心阳的推动作用是维持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基本动力,若心阳亏虚,则血液运行无力,滞而成瘀,阻滞脉络,甚至痹阻心脉。故心阳亏虚是胸痹心痛发生的直接原因。1.1.3肾元匮乏是病之根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阳育元阴。心的功能活动都必须以肾间命门之火为原动力。命门火衰,不能上济于心,心阳不足,血运无力致血行不畅而成瘀。医林改错卷下论抽风不是风谓:“元气既虚,必不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肾阳虚则心阳
5、不振,而阴寒自生,寒凝则血瘀。故有人提出“肾虚必有瘀”。肾阳虚不能温煦心阳,阳不胜阴,阴寒内盛或外寒侵袭,致阴盛阳微,寒性收引,心脉挛急,发为胸痹心痛。正如太平圣惠方论胸痹诸方所言:“夫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肾阳虚致气化失司,水液运化失常,聚湿成痰,气机受阻,内阻脉道,亦发为胸痹;肾阴虚不能上济于心,心阴虚,心脉失于濡养,虚风妄动,心脉痉挛发生胸痹心痛;肾精不足,不能生髓,髓不生血,血无所生,脉管失充,则痰浊内生,运行壅滞,亦可发为胸痹心痛。正如证治汇补曰:“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空则郁而停痰,痰居心位,易阻心脉,而发胸痹”。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胸痹 心痛 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