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认定16379.docx
《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认定1637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认定16379.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贷款诈骗罪的司法认定近年来,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相继爆发,金融安全问题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对资金需求急剧上升,金融在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入WTO后,我国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业务逐渐放开,而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金融监管制度和举措相对滞后,金融犯罪活动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其中以贷款诈骗犯罪活动尤为突出。贷款诈骗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给国家和有关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并进一步引发和加大金融风险,依法打击贷款诈骗犯罪活动对于
2、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金融市场的全球球化,使得贷贷款诈骗犯罪罪面临国际化化趋势的严峻峻考验。西方方发达国家惩惩治贷款诈骗骗犯罪的立法法出现较早,经经过几个世纪纪的不断发展展已日趋完善善。德国刑法法典第2566条b规定有有信贷诈骗罪罪;俄罗斯刑刑法典典1776条规定有有非法取得贷贷款罪;美国国绝大部分州州所实行的都都是判例法制制度,关于贷贷款诈骗犯罪罪的法律规范范散见于各州州的大量判例例之中。同时时其对各州的的刑事立法起起着指导作用用的美国法法典之中也也有关于贷款款诈骗犯罪的的明确规定。另另外法国、瑞瑞士、意大利利、日本、韩韩国、澳门等等国家和地区区均对贷款诈诈骗犯罪予以以立
3、法,纳入入普通诈骗罪罪范畴予以定定罪量刑。我国现行刑法规规定的贷款诈诈骗罪经历了了一个变迁的的过程。19979年刑刑法没有规规定贷款诈骗骗罪,对于实实践中出现的的贷款诈骗行行为,构成犯犯罪的,司法法机关则依据据诈骗罪追究究行为人的刑刑事责任。11995年,全全国人大常委委会关于惩惩治破坏金融融秩序犯罪的的决定第一一次规定了贷贷款诈骗罪。11997年,修修订后的刑刑法对19995年关关于惩治破坏坏金融秩序犯犯罪的决定规规定的诈骗手手段和法定刑刑略作修改的的基础上,保保留了贷款诈诈骗罪的规定定。虽然我国刑法对对贷款诈骗罪罪作了明确规规定,但在司法认定方方面,如贷款诈骗犯犯罪与贷款纠纠纷、贷款欺欺诈
4、的界定,贷贷款诈骗主观观方面“以非法占有有为目的”的认定,内内外勾结共同同实施贷款诈诈骗的定性,单单位和个人共共同实施贷款款诈骗犯罪的的认定,多次次贷款诈骗的的认定,贷款款诈骗罪数形形态问题以及及贷款诈骗罪罪与其他相关关罪名的界定定等等方面学学术界争议颇颇多,司法实实务部门对此此种犯罪的认认定、处理也也存在一定难难度。与此同同时,贷款犯犯罪分子的作作案手段却在在不断变换,作作案的方法越越来越趋于现现代化、职业业化、组织化化和智能化,故故加强贷款诈诈骗罪的研究究,强化对贷贷款诈骗犯罪罪的惩治和预预防显得尤为为迫切和重要要。本文结合合司法实践和和有关刑法理理论,对贷款诈骗犯犯罪相关情况况的司法认定
5、问问题进行了研研究与探讨,力图对个罪能有较为清楚的法律界定,以期对贷款诈骗犯罪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一、罪与非罪的的界定罪与非罪的界限限标准从本质质上应以社会会危害性的大大小来划定,具具体而言就要要以法律所规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征来界定。(一)、贷款诈诈骗罪的概念念和构成贷款诈骗罪,是是指以非法占占有为目的,诈诈骗银行或者者其他金融机机构的贷款,数数额较大的行行为。贷款诈诈骗罪隶属于于诈骗罪,是是随着现代经经济进一步发发展而从诈骗骗罪中分化出出的一种新型型经济欺诈罪罪。贷款诈骗骗罪的构成要要件是:(1)本罪的客客体是复杂客客体,是国家家对金融机构构的贷款管理理制度和金融融机构对信贷贷资金
6、的所有有权。犯罪对对象是银行或或其他金融机机构的贷款,即即借款人以信信用贷款或者者担保贷款的的形式向金融融机构所借的的信贷资金。改改革开放以来来,尤其在建建立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的的体制转型期期,金融领域域特别是银行行信贷业务的的犯罪出现了了许多新的特特点。有的行行为人以非法法占有为目的的骗取银行等等金融机构的的贷款;有的的不具非法占占有目的但在在取得贷款的的过程中使用用了欺骗手段段;有的使用用虚假合同或或证明文件骗骗取银行贷款款,有的持续续取得贷款,用用“后贷”还“前贷”,“拆东墙补西西墙”,不断循环环;有的取得得贷款后拒不不还贷;还有有的明知资不不抵债而买通通贷款经办人人员获取贷款款等等,给
7、金金融机构和国国家财产造成成了巨大经济济损失。(2)本罪的客客观方面表现现为用虚构事事实或者隐瞒瞒真相的方法法,骗取银行行或者其他金金融机构的贷贷款,数额较较大的行为。“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指除银行以外的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具有信贷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包括地下钱庄、地下银行等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或者变相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 邓宇琼:贷款诈骗罪认定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2期。刑法规定了五种诈骗贷款的方法。一是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是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是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是使用徐建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
8、的;五时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主要指上述4 种情形以外的诸如伪造单位公章、印鉴或者借款后故意转移财产或拒不归还的;取得贷款后随即以转移资产等其他方式逃避债务,拒绝还款义务的等等。另外,骗取的贷款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所谓“数额较大”,根据2010年5月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五十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行为,属于贷款诈骗的一般违法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论处。(3)本罪的主主体为一般主主体,凡年满满16周岁,具具有刑事责任任能力的人,均均可构成本
9、罪罪。目前,单单位诈骗金融融机构贷款现现象频繁发生生,对于单位位贷款诈骗贷贷款行为的定定罪,理论和和实践中有很很多争议。由由于我国刑法法第193条条关于贷款诈诈骗罪的规定定没有明确单单位可以成为为本罪的主体体,这就意味味着单位不能能成为贷款诈诈骗罪的主体体。同时20011年1月211日最高人民法法院全国法法院审理金融融犯罪案件工工作座谈会纪纪要明确规规定单位不能能构成贷款诈诈骗罪。对于于单位实施的的贷款诈骗行行为,不能以以贷款诈骗罪罪定罪处罚,也也不能以贷款款诈骗罪追究究直接负责的的主管人员和和其他直接责责任人员的刑刑事责任。但但是,在司法法实践中,对对于单位十分分明显地以非非法占有为目目的,
10、利用签签订、履行借借款合同诈骗骗银行或其他他金融机构贷贷款,符合刑刑法第二百二二十四条规定定的合同诈骗骗罪构成要件件的,应当以以合同诈骗罪罪定罪处罚。(4)本罪的主主观方面必须须出于故意。贷贷款诈骗罪的的故意只能是是直接故意,也也即只有明知知自己的贷款款诈骗行为会会发生侵害金金融机构对贷贷款的所有权权这样一种社社会危害性,而而希望骗取并并占有贷款这这种结果发生生的行为,才才能构成犯罪罪,间接故意意 间接故意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理论界存在不同认识。有观点认为,贷款诈骗罪的主观特征可以是间接故意,贷取款项时,不是蓄意取财,而是抱着先把款项拿到手,能侥幸取得经济利益就归还贷款,不能取得经济利益履行义
11、务的,就拒不返还。具体参见白建军:金融欺诈及预防,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和过失均不不能构成此罪罪。另外,贷贷款诈骗罪的的主观故意可可以产生在事事前即预谋故故意,也可以以产生在事后后,如骗取贷贷款后拒不归归还等。但无无论贷款诈骗骗的故意产生生在事前或事事后,其均由由行为人的直直接故意所支支配。刑法中中的希望和放放纵,均是针针对危害结果果而言,贷款款诈骗犯罪的的结果是占有有贷款。据此此,贷款诈骗骗不可能是放放任而只能是是希望。同时时,本罪的主主观目的是非非法占有金融融机构贷款。如如果行为人主主观上没有非非法占有贷款款的目的,即即使在申请贷贷款时使用了了欺诈手段,如如为了解决生生产经
12、营过程程中的资金紧紧缺问题,编编造理由申请请贷款,贷款款到手后也确确实用于生产产和经营,案案发时能够归归还,或者不不能归还贷款款是因为意志志以外的原因因,如因经营营不善、市场场风险等,不不能以贷款诈诈骗罪定罪处处罚。本罪的的犯罪动机多多种多样,有有的是为了挥挥霍,有的是是为了进行其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动,但是动机机不影响本罪罪的成立。可可以说,贷款款诈骗罪主观观方面认定中中最为关键的的问题是行为为人是否具有有非法占有的的目的,这是是区别罪与非非罪,此罪彼彼罪的重要标标志。对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定,本文将予予以进一步阐阐述。(二)、贷款诈诈骗罪与贷款款纠纷、贷款款欺诈的界定定贷款诈骗与贷款款纠纷
13、、贷款款欺诈的界限限,是长期困困扰司法机关关的一个重要要问题。从理理论上说,贷贷款诈骗罪与与贷款纠纷、贷贷款欺诈的界界限相当明显显,并无疑难难之处,但从从实际来看,界界限却总是不不清晰。可以以说,贷款诈诈骗与贷款纠纠纷、贷款欺欺诈从各自的的成立要件角角度而言,是是比较明确的的,但成立要要件的符合性性判断则相当当复杂。故而而严格的说,贷贷款诈骗、贷贷款纠纷和贷贷款欺诈的界界限不是理论论界限问题,而而是事实认定定问题。社会经济活动中中的贷款行为为本身具有一一定的风险性性,实践中银银行或者其他他金融机构出出现损失贷款款的情况是正正常的,事实实上,也确实实有一些人由由于经营不善善,致使企业业亏损,无法
14、法偿还贷款;或因市场行行情发生变化化,没有取得得预期收益而而无法归还贷贷款等。就贷贷款人没有到到期偿还贷款款这一后果而而言,这种情情况又与贷款款诈骗行为十十分相似。但但是,对于这这种由于经营营不善、市场场行情变化等等原因而产生生的无力偿还还贷款的情况况,不能以贷贷款诈骗罪定定性。全国国法院审理金金融犯罪案件件工作座谈会会纪要明确确指出:“对于合法取取得贷款后,没没有按规定的的用途使用贷贷款,到期没没有归还贷款款的,不能以以贷款诈骗罪罪定罪处罚;对于确有证证据证明行为为人不具有非非法占有的目目的,因为不不具备贷款的的条件而采取取了欺骗手段段获取贷款,案案发时有能力力履行还贷义义务,或者案案发时不
15、能归归还贷款是因因为意志以外外的原因,如如因经营不善善、被骗、市市场风险等,不不应以贷款诈诈骗罪定罪处处罚。” (1)贷款诈骗骗罪和贷款纠纠纷的界定。贷贷款纠纷指金金融机构与借借款人之间,在在履行借款协协议,实现各各自利益的过过程中,对贷贷款合同规定定的权利义务务发生争议而而产生的经济济纠纷。造成成纠纷的原因因通常是一方方或双方违约约引起的,并并以民事法律律行为为前提提,因而双方方之间形成的的是一种基于于合同之债的的民事法律关关系。贷款诈诈骗罪中行为为人因其贷款款诈骗行为而而与国家形成成了刑事法律律关系,同时时行为人也与与银行等金融融机构形成侵侵权之债的民民事法律关系系,尽管行为为人贷款时同同
16、贷款人签订订了贷款合同同,但因其欺欺诈而导致合合同无效。根根据前一种法法律关系应承承担刑事责任任,而根据后后者其应承担担民事责任。贷贷款诈骗和贷贷款纠纷都发发生在履行合合同的过程中中,都可能不不归还贷款本本息,都可能能丧失还本付付息的能力等等。但二者发发生的条件不不同,且社会会危害性程度度也不同,反反映了两种不不同的法律关关系。贷款纠纠纷和贷款诈诈骗罪是罪与与非罪的问题题,有着质的的区别。有学学者认为,贷贷款诈骗和贷贷款纠纷罪主主要的区别是是:行为人是是否具有非法法占有贷款的的目的以及行行为人是否采采取了欺骗手手段骗取贷款款,其中最关关键的是要查查明行为人是是否有非法占占有目的。 刘宪权、杨兴
17、培:刑法学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10页。实实践中,贷款款到期不能归归还的原因很很多,有的可可能是经营不不善致使企业业严重亏损,有有的是故意编编制谎言、使使用虚假证明明文件骗取贷贷款等等。区区分贷款诈骗骗罪与借款纠纠纷的界限,需需把握以下几几点:一是在在行为动机方方面,正常借借贷关系中行行为人借款的的动机一般是是为了从事正正当的生产、经经营活动,而而贷款诈骗犯犯罪中的行为为人贷款动机机则多用于个个人挥霍或者者进行非法经经营活动;二二是客观行为为方面,借款款纠纷当事人人一般不采取取虚构事实或或者隐瞒真相相等欺诈手段段,及时有的的确因正当用用途需要借贷贷,进而用编编造谎言的手手法借到
18、贷款款,后因种种种客观原因如如生产行情发发生变化、天天灾人祸致经经营困难等导导致不能如期期偿还贷款,但但是不赖账,尽尽其所能积极极筹款还贷,一一般不能认定定为贷款诈骗骗行为;三是是发生了不能能到期归还的的结果时候,考考察行为人在在申请贷款时时,履约能力力不足的事实实是否已经存存在,行为人人对此是否有有认识;如果果无法履约的的原因形成于于贷款之后,或或者行为人对对自己无法履履约缺乏认识识,即使到期期不能归还,也也不能认定为为贷款诈骗,而而应该以贷款款纠纷处理;四是行为人人在取得贷款款后是否积极极地将贷款用用于借款合同同所约定的事事项,如果按按照约定用途途使用,尽管管行为人在到到期后无法偿偿还,则
19、不能能认定为贷款款诈骗行为。而对于行为人在在一定时期内内,向一家金金融机构多次次贷款,或向向几家金融机机构贷款,以以后次获取的的贷款偿还前前次的情形,即即属通常所说说的 “拆东墙补西西墙”的方式获得得贷款,是贷贷款诈骗罪与与贷款纠纷难难以区分的一一种既常见又又特殊的现象象。行为人在在一定时期内内,连续多次次实施以欺骗骗手段获取贷贷款,用后一一次获取的贷贷款归还前一一次的部分或或者全部贷款款,后一次的的贷款数额总总是高于前一一次的贷款数数额,最后无无力偿还贷款款的金额巨大大。此种行为为,既非均为为贷款诈骗,也也不一概属于于贷款纠纷,需需要通过整体体考察获取贷贷款的手段与与方式、各次次贷款的用途途
20、和去向、归归还贷款的原原因与情形等等事实,进而而得出妥当的的结论。对于于行为人有偿偿还能力,其其采取此种方方法只是为了了满足生产需需要,但通过过正常贷款程程序又有困难难的,特别是是无法证明其其有非法占有有目的或无法法否定现存证证据疑点的,即即不能以贷款款诈骗罪论处处,行为人确确有非法占有有目的应当以以贷款诈骗罪罪论处。另外外还涉及到数数额计算的问问题,对此理理论界有不同同的观点,一一是按照累计计数额计算 欧阳涛、王永昌:诈骗罪的剖析与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7页。;二是以受骗骗单位或者个个人因行为人人的贷款诈骗骗行为而遭受受的实际损失失作为行为人人的贷款诈骗骗行为的定罪
21、罪数额 李文胜、钱舫、王跃峰、祝二军:扰乱市场秩序罪的认定和处理,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三是以行为为人实际获得得的非法所得得作为连环贷贷款诈骗行为为的定罪数额额,即以行为为人最后一次次实际骗得的的数额,加上上前几次骗得得尚未偿还的的数额为标准准 高铭暄主编:新型经济犯罪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285页。;四是根据行行为人连续行行骗数额的用用途来计算其其数额;如果行为人人将诈骗所得得的贷款用于于个人合法经经营活动,给给银行等金融融机构造成的的危害不大,且且己经偿还的的数额,可不不予累计计算算;若行为人用用诈骗所得的的贷款用于个个人挥霍享受受或者从事违违法犯罪活动动
22、的,即便已经偿还还,也应当连连续计算 金凯主编:侵犯财产罪新论,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230页。本文以为,如如果构成贷款款诈骗罪,需需通过各次贷贷款与还贷的的具体情形,判判断何次还款款属于贷款诈诈骗既遂后的的返还财物,何次还款属于正常贷款后的还贷,进而合理确定贷款诈骗数额。例如行为人每次均编造虚假的经济合同、虚假的证明文件骗取贷款,取得贷款后更不不用于生产经营,而是挥霍或者非法活动,在贷款人反复催讨的情况下,不得已通过新的贷款偿还前次贷款的,应将所有贷款数额的总数认定为贷款诈骗数额。(2)贷款诈骗骗罪与贷款欺欺诈的界定。在在现实中,有有人为取得金金融机构贷款款,可能或多多或少会使用用欺诈手
23、段,因因此,在审理理因出现资金金风险或造成成经济损失而而形成的金融融借贷纠纷案案件时,尤其其注意区别贷贷款诈骗犯罪罪与贷款民事事欺诈行为。贷贷款诈骗行为为是一种广义义上的贷款欺欺诈行为,为为此有学者将将贷款诈骗行行为称为非法法占有型贷款款欺诈,而将将狭义的贷款款欺诈行为称称为虚假陈述述型贷款欺诈诈或骗借贷款款行为。二者者在主观上都都意图欺骗金金融机构,客客观上都实施施了一定程度度的欺诈行为为,且未能偿偿还到期贷款款。二者的区区别可体现为为以下几个方方面:(1)行行为人主观故故意的内容和和形态不同。二二者主观上故故意的内容不不同。贷款诈诈骗罪行为人人的目的是非非法占有金融融机构的贷款款,主观上没
24、没有要偿还贷贷款款项的意意图,而贷款款民事欺诈行行为人弄虚作作假的目的是是为了使金融融机构同意发发放贷款,并并不具有非法法占有的目的的,往往会按按照贷款合同同所规定的用用途使用贷款款且在贷款到到期后积极偿偿还,具有履履行借贷合同同所约定义务务的意图。另另外,贷款诈诈骗罪的主观观方面只可能能是直接故意意,不包括间间接故意,而而贷款民事欺欺诈行为的主主观方面既可可以是直接故故意,也可以以是间接故意意。(2)法法律上对于欺欺诈行为有无无财产数额的的要求不同。民民事欺诈无数数额要求,贷贷款诈骗罪在在刑法上要求求符合“数额较大”的要求,根根据当前立案案追诉标准,一一般以“2万元以上上”为数额较大大的起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贷款 诈骗罪 司法 认定 1637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