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中医脉诊]中医脉诊培训.docx
《[正确看待中医脉诊]中医脉诊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看待中医脉诊]中医脉诊培训.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正确看待中医脉诊中医脉诊培训 望、闻、问、切是中医在临床实践中,获得疾病的第一手可感材料的有效手段。中医学发展几千年来,始终重视四诊合参。但不知从何时起,就诊中医的患者大多数都认为,看中医就看脉,所谓中医查病,就是通过切脉来完成的。一旦医生问及病情,患者立刻心存疑虑,怀疑这个医生究竟会不会看病?这种现象在西医医院不存在,但在中医院却不然,愈是基层中医院表现得愈明显,至于个体中医诊所更是唯凭诊脉,好像个体医生比中医院校的专家教授更要高超。如此一来,做一名基层中医中医师压力巨大,其指下功夫要与价值数百万元的大型现代化诊疗设备相媲美,否则,纵有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的实力,也很难令患者欣然就诊。相反,那
2、些江湖游医散仙,深谙混世之道,擅长揣摩患者心理的,只要能谆谆教导,顺藤摸瓜,于诊脉之中套取患者病情口供,即运用药不知寒热湿凉,处方不懂君臣佐使,也经常被尊之为神医妙手华佗再世,甚至无需用药,患者也会感觉身心开心病情好转。正所谓信者为医,眼下基层中医事业不甚景气之际,患者更是医食上帝。情急之下,为数众多的杏林子弟自然也起先学会如何作业,如何沽名钓誉,甚则声称无需患者开口,单凭诊脉,便知所患为何,敢于挑战现代设备,患者自然乐于驱从,并尊之神灵。 对此我们基层中医师应当做些什么?能为脉诊做些必要说明好像较为必要,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须要用科学理智的心态来看待脉诊。脉诊当然重要,但并未达到可以取代其
3、他诊查手段的程度,对于一般医生而言,面对患者犹如应付一场严峻的考验,应怎样能做到更好地遣方用药呢? 现代医学认为脉搏搏动的形成,是每一心动周期中,随着脉压的周期性波动,在浅表的动脉血管上产生的可以扪到的扩布性搏动反应。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把脉搏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阅历。关于脉学的论著,数不胜数,众多专著之中,首推李时珍濒湖脉学最具有权威性,至今仍为广阔杏林子弟所习颂。该书取明朝以前诸多脉论精华,并且以自己探讨脉学的心得加以补充,对各种脉象的主要特征、主病特点,以及相类似脉象的鉴别等,均以歌赋的方式做了详尽的描述。尽管成书于数百年前
4、,但对现代中医临床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虽然目前中医学术界对脉象探讨取得了肯定的进展,也仍未能突破前人,浮沉迟数等二十八部脉象,其体状、相类、主病等内容仍旧与几百年前的濒湖脉学没有太大的出入。李时珍的脉学论断迄今为止,仍具有肯定权威性,再看其脉学诗句,也运用了许多不太确定的字眼,如非既,或,多等,因此说,独尊诊断,舍弃其他诸诊,尤其是问诊,肯定不是科学负责的看法。 脉搏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属于中医的范畴,是中医“知外揣内”的探讨方法的又一体现。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诊脉正是通过脉搏搏动的外在表现,即“位数形势”等内容,分析发生此类脉象的内脏活动状态及其缘由,属于一种独特的推理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确看待中医脉诊 正确 看待 中医 培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