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6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6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6篇 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提前撰写的书面文稿,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你们肯定要留意讲授内容要点 。以下是我细心为您举荐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1 大班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 活动目标 1.相识“和”,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活动打算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2.数字卡1-10,符号卡片“”两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 1.老师:这天老师给小挚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是数字几,你就能够拍几下手? 2.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相识号和号 1.老师出示数卡6和7,
2、引导幼儿确定谁大谁小。 (1)提问:6和7中间能够放哪种符号? (放在6和7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6小于7。 2.练习:出示数字7和8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就应怎样读呢? (2)小结:8大7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老师把“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知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 4.比较符号、视察不同 请小挚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四、嬉戏巩固 1.请两个小挚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挚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
3、们中间。 2.请一个小挚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请小挚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五、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讲解作业要求 2.老师指导 3.小结:这天我们相识了两个新挚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能够来比较数字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2 幼儿园数学教案:搞笑的纸盒 活动目标: 1、透过玩玩、做做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2、培育幼儿动手动脑的潜力。 活动打算: 1、幼儿每人从家中带来纸盒。 2、制作纸盒的各种材料:废旧纸盒、挂历纸、水彩笔、剪刀、夹子、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视察自己带来的纸盒,进一步感知立方体。 1
4、、小挚友这天从家中带来了不同的纸盒,请你细致看一看,你的纸盒是什么形态的(是个长方体) 2、长方体有几个面(6个面)请你把这6个面找出来并标上数字。 3、每个面是什么形态的 小结:长方体由6个面围合而成,有的长方体有的面是正方形,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二、拆一拆纸盒,初步感知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1、拆纸盒 请小挚友把纸盒拆开来看一看,会变成什么样貌的呢 (让幼儿从简单粘合处起先拆) 2、纸盒还原,反复感知并探讨平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变更关系。 谁会把手中的图形变回原先的样貌 重复还原几次。 平面的纸为什么会变成纸盒 3、引导幼儿发觉并了解没有标数字的面(粘合面)的作用。
5、 视察拆开的平面图形: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小挚友写的数字都在哪里除了有数字的面外,你还发觉了什么隐私吗这些没有标数字的面刚才躲在哪里它们有什么用(重叠、粘贴、封口) 三、探讨如何制作纸盒。 小挚友想自己来制作纸盒吗那我们该怎样来做纸盒呢大家先探讨一下。 1、幼儿自由探讨制作的方法。 2、老师帮忙幼儿总结制作的方法。 3、幼儿制作纸盒。进一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3 大班数学教案:搞笑的填空题 1、透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
6、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一、老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4+2=62+4=66-4=26-2=4 二、老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
7、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7+3=103+7=1010-7=3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7+3=10 苹果是7个梨了是3个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这是总数 同理:3+7=104+2=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10-3=7 水果有10个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64=26-2=4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终,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8、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终,减法总数在最前。 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相识括号“(”;书面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3+(=45+(=7(+2=5(+6=10 7-
9、(=3(-2=85-(=1-3=6 八、老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觉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其次次试教,我变更了指导方法,让幼儿群众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觉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数学教案 范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