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等级(四)——话题作文的结构技法.doc
《关于基础等级(四)——话题作文的结构技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基础等级(四)——话题作文的结构技法.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基础等级(四)话题作文的结构技法 结构是文章的“骨骼”,我们又称之为谋篇布局。考试说明对”好”和“较好”的作文在结构上分别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完整,二是严谨。 所谓完整,第一,构成文章的各个局部应该结合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第二,构成文章整体的各个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残缺;第三,各个部分在文章结构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所谓严谨,是在完整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它应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和谐自然,上下文之间要脉络通畅,承接自然,过渡得当,层次井然,全文浑然一体;第二,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不得出现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干的现象;第三,有曲折变化,文章的结构如同音乐一样,要有曲折变化,正如朱熹所
2、说“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态。” 结构技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的条理性,二是篇章组织的技法。前者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构思;后者是从文章的局部来分析,如首尾与过渡等。 (一)思维的条理性 思维的条理性实际上是一个文章构思(布局谋篇)的问题,是指从整体上构建文章的框架。 怎样使文章具有条理性呢?下面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例加以说明。 1记叙文 根据其叙事特点,可按一般事物发展顺序,也可运用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擒故纵等,使行文跌宕多姿,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较复杂的记叙文还可以有双线甚至多线并进、“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等传统手法技巧,使文章更具风采。 先请看1999年湖北一考生的作
3、文: 琴声不息 高贵典雅的演播厅中央,一位瘦弱的小女孩正在演奏梁祝这首曲子。优美的旋律从她纤细的手臂上抖落出来,接着又流进每位听众的耳中,让人们陶醉在这如幻如梦、如诗如画的琴声中。 一曲奏毕,台下过了好一会才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台下一位记者捧着一束鲜花送给这位小女孩。”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记者问道。”我叫林娜,今年刚八岁。嗯,我可是二年级的学生哩!”小女孩脸上充满了自豪。 “小林娜,你的小提琴拉得真好,告诉阿姨,你学了几年了?” “第二次,今天才第二次拉小提琴。”小林娜的话如同滴水溅到油锅中,台下观众你一言我一语说什么也不相信。 “是的,小林娜今天才第二次拉小提琴。”一位老者从幕
4、后走了出来,他接着说,“小林娜是我们记忆研究工程的第一名自愿试验者。我们将著名的提琴演奏家沈一弘的记忆蛋白分离出来,注入到小林娜的脑中,这样使得她也可以拉提琴了,而且与沈老师有同样的造诣。” 这位老者的话使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人站起来说道:“请问什么叫记忆蛋白,您能简要地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当然可以。记忆蛋白是人脑记忆的载体,它由脑啡呔和脱氧核糖组成,外界的信息通过大脑反馈,贮存在脑啡呔中,并使脱氧核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样便形成了记忆。我们通过记忆蛋白移植便可以达到移植记忆的目的。” “简直太神了!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移植呢?”站在小女孩旁边的记者问道。 “目前还只能移植音乐记忆蛋白,
5、因为这种蛋白分布在左脑丘以下,一般人对这种蛋白开发较少,而且这种蛋白的成分也比较单一,有利于分离出来。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移植所有的记忆,到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我们国家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上的科技大国? 接下来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人们仿佛从这儿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得益于构思的新巧。一是善设悬念,开篇描写小女孩高超的演奏技艺,成功的演奏自然引起人的注意;二是巧设记者采访情节,以记者之口提问,借老者之口答疑,清晰地道出”记忆移植”的奥秘。作者巧用插叙手法(第段)使行文一线贯串,情节不枝不蔓。 2议论文 议论文的结构通常
6、分为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四种。 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列出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几个层次的联系是平等并列关系。并列式是议论文中最基本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根据中心论点中提到的几方面内容,逐项展开论述;或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述分论点的基础上先分说,再总说,即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 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事物(或意思)。 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这些结构特点不难把握,但在构思时,怎样选择论据进行论证决定着结
7、构的形式,它是行文思路的重要体现。因此,下面结合组材以论据为切入点来看看如何安排议论文的结构。 1点面结合法 “点”是指花费较多的、能有力证明论点的,并且是新鲜生动、比较独特的某个事例(“独家新闻”最好),这样的事例能让人过目不忘。再用一个排比句,一个一个地罗列出与“点”内容相映的、同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一般事例,这叫“面”,这些事例人尽皆知,所以只需提及。虽然“面”可能一般化或陈旧,但这个“面”与“点”配合起来,能使文章显得充实饱满,增加说服力。 下面是一篇论“挫而弥坚”的观点的应试作文,作者先举了爱因斯坦成才的事例做重点论据,然后写道: 正是这样挫而弥坚的奋进精神,使爱因斯坦终于成为举世闻
8、名的大科学家。由此,我还想到达尔文长达8年的环球考察;爱迪生经过几十万次试验,才有了那造福人类的一千多项发明;唐玄奘艰苦卓绝的印度取经之行,还有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用汗水和眼泪换来的胜利。 这段论据点面结合,“面”的事例纵横交叉,有古有今(纵向),有中有外(横向)。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2正反法 用内容相反的两个论据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论点。 如1999年广东一考生神奇的记忆移植一文即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的:正面看,人类将变得神通广大,社会乃至宇宙都将绽开人类文明之花;反面看,记忆功能丧失,知识理解困难。文章的论证一分为二,条理清晰。 3变换角度法 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 2002年有位考生在人生的选
9、择中这样写道: 选择诚实和信誉。不仅是对得起他人,更是对得起自己。假如你选择了欺骗,总有一天会吞下自己栽下的苦果 选择赞美和歌颂。当一位比你出色的学友获得嘉奖时,你能真心诚意地走过去说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祝福吗? 选择隐忍和坚持。人生的许多时候,不成功是因为我们面对困难的放弃和退缩,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心灵的选择。用排比形式展开全文,呈横式结构,富有说服力。 4递进法 指在内容上一个比一个深入的论据,如从一般事例到特殊事例,由小事例到大事例等,使文章呈“层递式”结构。当然这种方法常常与论证的思路联系在一起。如有一篇照镜子的启示,文章先亮出观点:”在工作和
10、学习中,我们也应该经常照镜子坚持开展自我批评,力求不断上进。”随后围绕这一主题,分三层论述:一是说“照镜子”首先要选择一面合适的镜子;二是说要懂得照的方法;三是说照了镜子之后,看到有不干净之处要及时洗刷掉,做一番细致的整理工作。这样层层深入,结构非常严谨。 以上所讲方法,并不是篇篇都要用上,侧重一点用好就行。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注意与中心论点挂钩,否则,你论证得再好,也有损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的结构就不可能做到严谨。 (二)篇章组织的技法 我们着重对文章的首尾与过渡进行分析。明谢榛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元人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指开头小巧
11、玲珑,俊秀漂亮;“猪肚”指文章的主干饱满充实;“豹尾”指文章的结尾结实有力,色彩斑斓,卒章显志,启人深思。而联系这三者的纽带就是“过渡”。考试说明中特别要求的“文气连贯”就是指段与段之间,一段内层次与层次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就靠“过渡”来体现,使之做到“连贯”“得体”。 1开头小巧而俊秀 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或揭示全文内容,或交代写作动机,或切入正题,使全文纲举目张,便于下文条分缕析。 口头语也是一种习惯,在许多场合下,人们往往脱口而出。(习惯) 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湖北一考生)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多喜欢开门见山,切忌转弯抹角,看了半天不知
12、所云,尤其是议论文。 2运用修辞格(如引用、比喻、排比等)开篇,营造一种氛围,引人入胜,然后急转直下,切入正题。引用指引用名言、警句、诗文或与文章有密切关系的话语(包括材料作文引述材料)。 曾记得一首歌词:“莫怨人情冷,将心来比心,一人种下一棵苗,沙漠也能披绿荫。”质朴的歌词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只要对社会、对他人满怀爱心,从我做起,乐于助人,就一定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灿烂美好。(从我做起)(引用歌词,阐明观点。) 心灵的选择是一组生命的方程式。在无限的空间求解着有限的未知,在茫然的心灵中找寻着最终归宿,在付出与收获的天平上衡量是非与对错。(心灵飞扬湖北一考生)(运用比喻,排比,极富思辩色彩。) 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基础 等级 话题 作文 结构 技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