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应用文文学化现象探析]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docx
《[古代应用文文学化现象探析]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应用文文学化现象探析]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应用文文学化现象探析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古代应用文文学化现象探析辛建华应用文章历史悠久,追溯其源,上古已有之。(倜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这里的“书契”是指文字,“夬”是指决断、解决问题,即“应用”的意思,这是自有文字以后就有应用文的有力证据。可见,应用文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文学的自觉始于魏晋,古代应用文与文学作品在中国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无严格界限,文学的独立也并未使应用文或今日看来属于非文学的文字完全失去文采,相反文学因素在应用文中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现代应用文特殊是公务文书,不能代表个人意志,不能渗入个人感情,不
2、能体现写作者的个人想法。而古代应用文在叙事、说理、争论中,可以体现个人的意志、渗入个人的情感甚至可以用文学手段塑造人物形象。上行文中,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堪称个体形象塑造的典范。魏征希望太宗时时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忘“竭诚以待天下”,防止“尽情以傲物”,警惕“载舟覆舟”。这种真挚的情感,发自肺腑的忠告,不仅体现了这位老臣时时刻刻忧国忧民的情怀,而且塑造了一个刚直才智、擅长辞令、深思熟虑的忠臣形象。这个形象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意义,他是历代公务活动中杰出人物的代表。东汉虞诩的荐左雄疏,在群体形象的塑造上则让人印象深刻:“臣见方今公聊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自璧不行为,
3、容容多后福。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謇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全文80余字,把左雄直言进谏、尽节尽忠的气节与官僚们那种为官拱默、一味随声附和的作风相对比,在突出左雄刚正不阿、一心为公的品行和气节的同时,也把“官僚们唯唯诺诺、结党营私、腐败无能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单一个“拱默”(拱着手、默不作声的样子)就把那些唯唯诺诺、遇事不敢表明看法的官僚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情感因素是现代应用文写作的禁区。古代应用文则多采纳散文的写法,更注意情感的投入。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提倡“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在这种
4、理论指导下,情感因素在古代应用文中占有重要比例。由于古代社会等级森严,给帝王写上行文是有肯定危急的,写作者要想让帝王接受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就得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用“情”来感染对方。这方面,李密的陈情表可以说是一篇以“情”编织的经典之作。一面是晋武帝屡下就职、逼迫甚急的诏书,一面是与自己相依为命、年纪已高且孤苦无依的祖母,为了既能尽孝又避开猜忌而招杀身之祸,作者从“情”动身,拿中国自古以来奉行“幼有所依”、“老有所终”、“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的伦理道德和面对君主推举重用以生命也难以报答的恩典作对比,写自己早年丢失父母仰靠祖母怜惜、抚养才有今日,而今祖母年迈“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应用文文学化现象探析 古代 应用文 文学化 现象 探析 写作 文学 区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