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复习(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名词解释1、 玄言诗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东晋玄言诗的特点: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玄言诗人虽多与名僧交往,但玄释合流,主要体现在思想和生活方式上,在现存的玄言诗中,没有多少佛学的痕迹,即使在名僧支遁的诗中,也是以抒情老庄玄理为主。玄言诗中也有形象性较强的作品,大都借山水以抒情,但很少。2、 唐传奇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3、 永明体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
2、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固又称“永明体”。其代表诗人是沈约、谢朓。4、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都生活在高宗、武则天时期。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他们都有自己想要改变六朝诗风的愿望,在创作上都显出自己的实绩,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歌行。5、正始诗歌 正始是曹芳(240-249)的年号,但正始时诗歌并不单指这9年的诗歌创作,包括了建安之后晋灭魏之前,这个时期的代表诗人是阮籍和嵇康。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诗歌中反应民生
3、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书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水、寄托遥深。6、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特征,这是杜甫自己对自己诗歌风格的一种概括。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诗以为忧国忧民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又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所谓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所谓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7、大历诗人 大历诗人主要由两大诗人群体组成。一是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
4、”诗人,作品多为题赠送别制作;再就是长期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在题材上,他们的诗歌没有任何新的发展,但在应用上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特色。8、“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是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地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二、简答-1、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他的田园诗风特点就是平淡自然(2)情、景、事、理的浑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
5、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的风格,然而陶诗不仅仅是平淡,陶诗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陶诗不仅仅是朴素,陶诗的好处是在朴素中见绮丽。(4)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但是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2、山水诗产生的原因(1)早在诗经的时代,诗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中间经过了楚辞、曹操的观沧海等,但都只是作为比兴、一种修辞手法出现,并没有独立出来。但为山水诗的出现准备了经验。直到魏晋时期,山水景物才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2)山水诗的出现与魏晋之后的
6、隐逸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魏晋时由于社会动乱、政治黑暗,隐逸之风大炽。士大夫阶层大都以山林为乐士,他们往往把自己理想的生活和山水之美结合起来。因此山水描写的成分在诗里就逐渐的多了起来。(3)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玄学引导士大夫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和趣味,玄言诗也常常寓玄理于山水之中,因而山水审美的意识渐增,出现了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佳句。(4)五言诗的成熟以及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也为山水诗的产生做好了文学上的准备。3、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有哪些风貌的转变(1)首先是从写意到摹象。陶渊明是写意,谢灵运是摹象。陶渊明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他无
7、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灵运则不同,山水姿态在他的诗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力图把它们一一真实地再现出来。(2)其次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陶渊明的诗,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想,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谢灵运的诗歌语言则更注重写实性,他凭着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运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4、唐传奇的发展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几个代表作家(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代表作家及代表作有:
8、王度古镜记、 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 张鷟游仙窟(2)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有:白行简李娃传、 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3)唐传奇在经过发轫期的准备、兴盛期的火爆之后,终于在晚唐时代开始退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传奇之聂隐娘、昆仑奴,杜光庭虬髯客传5、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1)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主要表现在他的修竹篇序中。(2)在这篇诗序中,陈子昂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这样,复归风雅的目的就不只是美刺比兴,而是要追踪多悲凉慷慨 之气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
9、意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石峰彻底地划清了界限。(3)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6、杜甫诗的艺术风格(1)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特征,这是杜甫自己对自己诗歌风格的一种概括。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诗以为忧国忧民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又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沉郁顿挫是杜甫诗的主要风格,所谓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所谓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2)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
10、其他的风格,就是说杜诗风格具有多样性。而造成杜诗不同风格的多样性,与杜甫不同时期的不同遭遇,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就像他在四川写的诗和他以前写的诗的风格就不一样。三、 论述题1、 太康诗风的特点太康诗风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拟古,而是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例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与陆机的拟西北有高楼相比,这两首诗内容相同,每两句所描绘的具体情境相似,结构也一致。可是风格有朴素和华丽之别。(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猛虎行的拟作很简单,而陆机的拟作大大地丰富了原作的内容,文辞委婉曲折
11、,而以繁复取胜。(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如陆机的名作赴洛道中作二首,诗歌写自己被召如洛时留恋家乡之情和前途未卜的忧虑。除首尾之外,几乎都是偶句。其骈偶化的程度不但为汉诗所未见,而且也大大超过了曹植、王粲的诗作。 总之,追求华词丽藻、描写反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2、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1)东汉末年的动乱,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建安文人政治人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了当时是个“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慷慨”一次为建安诗人所习用,如
12、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还有“悲风”这个意象,在建安诗歌中也常出现,如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2)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叹人生之短暂,如阮瑀诗“常恐时岁尽,魂魄忽高飞”。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在努力追求,如曹操的短歌行就是表达了人生短促,事业难成的哀叹。第三种就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如曹操的龟虽寿。(3)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曹丕诗便娟婉约,曹植诗骨气奇高,诗采华茂。这个时代强调
13、作者追求个性,“文以气为主”。(4)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如“”,表现曹操诗的“悲凉”3、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1)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书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3)与喷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
14、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4)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意象就极为阔大壮观。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5)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
15、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4、 韩孟诗派诗歌创作的理论主张(1)不平则鸣是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地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如在送孟东野序,韩愈专为一生困厄潦倒、怀才不遇的孟郊所作,文中以“善鸣”推许孟郊,则其更重视穷愁哀怨者“鸣其不幸”的倾向不言自明。“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例如韩愈提倡“不平则鸣”是提倡审美上的情绪宣泄,尤其是“感激怨怼”情绪的宣泄,可以说是抓住了文学的抒情特质。(2)韩孟诗派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笔补造化”。用李贺的话来说,就是“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孟郊认为将天地纳入“胸臆”之中,“由我”来尽情得裁夺,这是何等大的气魄!而只有发挥创造性的诗思,才能“裁”物象。与孟郊相比,韩愈则更重视心智、胆力和对物象的主观裁夺。(3)韩孟诗派在倡导“笔补造化”的同时,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例如韩愈的调张籍一诗中,给予李白、杜甫高度的赞誉,但这赞誉的落脚点不在李杜诗的思想内容,而在其诗“巨刃磨天扬”那奇特的语言、雄阔的气势和艺术手法的创新。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