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学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学案一年级上册用9加几解决问题学案 一年级上册用9加几解决问题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驾驭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精确地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驾驭算法,将5、4、3、2加几的问题转化成9、8、7、6加几的进位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5、4、3、2加几的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将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建立学问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比较娴熟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视察,从计算的角度发觉加法交换律的现象。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探究,体验胜利的乐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驾驭了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的基础上,能通过规律的发觉,类比迁移,自主探究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驾驭5、4、3、2加几的计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算理。 三、教学打算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做打算 1师生互动复习算法。 以69为例复习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即“凑十法”。 2学生抢答快速计算。 92=85=83= 75=64=95= 【设计意图】巩固9、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娴熟9、8、7、6加几的精确度与速度,为学生新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比较发觉,找规律 1在题组计算中初步感受规律存在。 2
3、8=105=86=97= 82=510=68=79= (1)学生独立计算出以上每组题的结果。 (2)老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在视察比较中发觉规律。 (1)引导学生发觉规律。 看一看:视察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与计算结果。 想一想: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说一说:每组题中的两个加数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结果也是相同的。 (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学生自主总结规律。 老师帮助学生整理语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揭示课题。 带着你的发觉,接着探讨5、4、3、2加几。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题组计算,让学生在计算中视察,在视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觉。老师引导学生将发觉的规律进行总
4、结提升,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三)类比迁移,重方法 1视察特点。 (1)出示例题。(教材第95页例4) 57=58= 48=39= (2)引导学生视察两个加数的特点。 (3)学生沟通自己的发觉:每道题中的两个加数均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 2探究方法。 (1)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例题4的学习。 老师指名回答,订正计算结果。 (2)小组探讨沟通方法。 小组内沟通,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预设一:接着用“凑十法”解决5、4、3、2加几的计算问题。 预设二:借助刚才的发觉,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从而计算出结果。如计算57时想75;计算48时想84;计算58时想85;计算39时想93。 全班内沟通,总结归
5、纳不同的计算方法。 (3)体验比较方法。 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 学生发觉: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就可以很快说出得数。 3总结提升。 在计算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把小数加大数变成大数加小数,这样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8、7、6加几的方法解决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视察5、4、3、2加几中两个加数的特点,借助学生已有的阅历,组织学生在尝试、沟通、比较、体验中自主探究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在类比迁移中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让学生体验胜利的乐趣。 (四)实践应用,促提升 1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并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5页“做
6、一做”第1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快速抢答巩固方法。 以学生抢答的形式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说答案,巩固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3)比较发觉感受关系。 你能快速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每组算式中加数是怎样改变的?得数又是怎样改变的呢? 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多几或少几,和也随着多几或少几。 2嬉戏提升。 请学生用连一连的方式将每封信精确地送进信箱。 做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封信没有送出去,并思索它该送到什么样的信箱?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让学生在嬉戏活动中巩固、应用、理解求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感受加数与和的关系,形成肯定的计算实力。
7、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哪些收获呢? 一年级上册用数序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用数序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激励学生敏捷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数数”“画图”等,从而进一步深化基数、序数、数的大小、数序的综合运用,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生活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验捕获信息、发觉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策略多样性,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娴熟驾驭数数以及初步理解基数、序数、数的大小
8、、数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学问解决排队问题,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阅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验视察问题情境,捕获有用的数学信息,恰当选择方法的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三、教学打算 课件,直尺,白纸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字接龙:老师指名,学生接数。 2填空: 出示:在12,15,10,20,19,11这些数中, (1)从左边数起,19在第()个。 (2)从右边数,第2个数是()。 (3)在这些数中最大数是(),最小数是()。 (4)把从左数的3个数圈起来。 【设计意图】梳理已学的学问,激活已
9、有的阅历,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在情境图中捕获信息、发觉问题,培育学生的读图实力。 (1)出示例6主题图。 (2)提出问题,独立思索。 老师:请同学们视察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组织沟通,指导读图。 老师:请你说说你发觉的数学信息?你能在图上指一指吗? 老师:小丽和小宇之间是什么意思?谁来讲讲? 小结:之间就是在小丽和小宇中间的同学,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4)指导学生完整复述此题。 老师:先说我们知道了什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能按老师的要求说说此题吗? 2沟通不同的解题思路,积累解题阅历。 (1)提出研讨问题,明确探究要求。 老师:要求小丽和小宇之间
10、有几人?你有什么想法?能否在纸上自己写一写,画一画? (2)老师视察捕获学生想法,展示学生解题方法。 老师下面巡察,搜集不同的解题方法。 预设:点子图、叉子图、实物图等等和数数的方法。 (3)组织研讨,解读解题方法。 画图法沟通。 老师:你能看懂这位同学的图吗?讲一讲什么意思?为什么在小丽和小宇上打呢?说说你的想法。 数数法沟通。 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为什么不数10和15呢? (4)巩固解题方法。 老师:刚才我们通过画图、数数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还能借助身边的东西,再讲讲这道题吗? 老师供应尺子、纸张等学具让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讲解解题思路。 (5)方法小结,提升相识。 老师
11、:刚刚我们运用了画图法、数数法找解决了问题,同时还奇妙地运用了身边的学具寻求到了答案,你们真聪慧!今后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了。 3指导学生检查。 (1)提出要求。 老师:我们刚才找到了答案是4人,究竟对不对呢?用你的方法检查一下。 (2)组织研讨。 学生说说自己检查的方法。如:从10往后数了4个数,看看第5个数是不是15。 (3)小结:经过检查我们可以对这道题的答案更有把握了,今后我们做题时肯定要像今日一样仔细检查,养成好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验捕获信息、发觉问题、探究解决问题、验证自查的解题全过程,在解题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已有阅历,激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题,从而体会到策略多样
12、性、提升综合运用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7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题,全班订正。 2出示主题图。 学生独立解题,沟通方法。 老师:这道题不是求两个数中间有几个数,但我们仍旧可以运用刚才的方法解决问题,但肯定要留意此题最终一个数是17,这个数肯定要数上。 【设计意图】通过变更习题模式的发散训练培育学生对今日所学解题方法的敏捷运用,提升学生的解题实力。 (四)课堂总结 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图、数一数的方法,将比较隐藏的条件直观表示出来,明晰解题思路,积累解题阅历。你还有什么收获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对熟识的生
13、活事例探究活动中,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经验应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接着驾驭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结合实际状况感知“进一法”的运用,发展应用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 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敏捷的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实际状况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尝试发觉。 1.口算 287=408=115=144=235=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个? (为什
14、么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复习题,加深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知学习做好打算。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除法的学问驾驭的特别好,这节课,我们接着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3.出示主题图例5 (1)找同学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哪些: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贴上) 4.按步骤起先学习探究 (1)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汇报中,帮助学生理解“最多”和“至少”两个词语。课件中把两个“词语”变成红色) 追问:“最多坐4人”用你的话说一说最多是什么意思?(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要解
15、决什么问题呢?“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当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并且22个学生都上船)。 师:谁能再完整地说一说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形成 1.该怎样解答呢?谁会列式? 生:224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2.那么224的结果是多少?至少须要几条船呢,你们会算吗?(会)好,请同学们在答题卡上先圈一圈、再算一算,看看至少须要几条船。 3.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4.学生汇报沟通(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答题卡) (1)先汇报怎么圈的。 (2)在汇报怎样算的。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索。 刚才同学们已
16、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须要租多少条船呢,为什么是6条船而不是5条? 组织学生沟通探讨,然后集体反馈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状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 5.检验:他们至少须要6条船,我们解答正确吗? 学生探讨检验:45224622 小结:在探讨问题时大家发觉,解决问题要留意考虑实际状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意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阅历,老师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看、想、说、算、展中自主探究、主动获得学问。培育学生获得数学信息、发觉问题的实力帮助学生完成新知
17、的主动建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联想应用 1、有27个同学带了背包,为了减轻负担,我们要租几个储物柜,每个储物柜最多能放8个背包,至少须要几个储物柜才能放下这些书包呢?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须要几个储物柜才能放下这些书包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2、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瞬午餐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去买午餐吧! 做一做其次题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4.还余下1元呢,应当再加上1个面包吗? 3、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对
18、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4个人为一个小组相互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觉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肯定要依据实际状况进行取舍与支配,不同的状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设计意图:改变练习,完善余数的相识,让学生在沟通、实践中驾驭学问,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要依据实际状况进行取舍。 拓展练习: 游乐项目 过山车 海盗船 限承人数 每车最多 做6人 每船最多 坐8人 我们班级54人,假如都玩“过山车”,
19、至少须要几辆车呢? 我们都玩“海盗船”,最多可以坐满几船?会有剩余的人吗? 设计意图: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 1、应知应会: 本册的解决问题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实际问题。(部分+部分=整体;整体部分=部分)。 连加连减混合可能出现。 要求能依据情境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能依据括线图给出的信息,精确地找到要解决的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2、解题要求:读明白题(至少读3遍) 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抄数(数
20、数)正确后再列式计算。 3、基本形式练习形式: (1)纯图题 提示:一图四式确定部分与整体,切勿将左右两部分割裂看图,四个算式是一个角度。 提示:划去、箭头指向外面、用虚线围起来都表示去掉,竖虚线整体减左或右,必需用减法。 实线圈表示合起来,必需用加法解决。 (2)大括线图 提示:找到问号并弄清求部分还是求整体,再确定计算方法。计算结束后,把得数写在问号的地方,看是否符合题意。 (3)图文结合 提示:对于文字中没有给出的信息,要学会到图中找寻,并把条件补充完成。 (4)表格 提示:表格题中要留意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 (5)综合 4、对于家长的复习建议: 不能确定的题目刚好与老师联系,避开误导
21、学生。 让孩子给您讲讲解决问题的想法,以了解孩子思路。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综合练习教案 第三届长兴杯决赛 解决问题综合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书本70-71页的习题 教学目标:能依据图画和文字找出题目所给的数学信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巩固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实力,培育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点:能依据图文结合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以及问题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图文找出有用信息并能用精确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挚友想不想去动物园观看动物呢?(想)我们一起坐车动身吧。在车上有点无聊,我们一起来
22、闯两个数学大关,好不好?(好)那就来吧! 2,第一关:口算,抢答。 5+2=9-5=3+6=8-3=6-2=4+3= 8-6=2+6=10-4-2=3+0+6=9-7+3=4+4-7= 小挚友真不错。口算的时候要留意看清数字和符号,在连加连减的时候要留意运算依次。接下来请看其次关是什么呢? 其次关:看图列式 写出四道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视察,写出来的算式就不一样。各数字各代表的意义也不相同。 二,综合练习: 师:时间过的真快,很快就到目的地喽。老师先带大家到草地上休息。咦,这里有许多蝴蝶和蜗牛呢。小动物们遇到了难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书本71页的第3题 说一说图中告
23、知了我们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解答。 ?在大括号下面:把上面的5只和下面的3只蝴蝶合起来用加法。 ?在左边:一共有9只蜗牛,走了2只蜗牛,草丛里还剩几只蜗牛? ?在右边:一共有9只蜗牛,草丛里剩下7只蜗牛,走了几只蜗牛? 小结:在看到有大括号和问号的题时,要知道问号的位置在哪,找到要求的问题,求部分时用减法,求整体时用加法计算。 留意大括号摆放的位置不同,但表达的意思相同,都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小动物很感谢大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他们邀请大家一起去看长颈鹿表演喝牛奶竞赛。 3,书本71页的第5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还有小猴子的划船竞赛 沟通后把算式写在书本上。小动物在
24、竞赛,这边还有大熊猫在吃竹子呢。看, 出示书本70页的第4题 说说要解决的问题,找出信息并解答。 为什么不选择3只小鸟,提示学生要选择与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 我们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要留意图和文字结合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计算。解答完后还要记得检验。 4,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小挚友也玩累了,我们一起来分食物吃吧。大家把带的东西都拿出来一起共享。有许多好吃的食物。出示:一共有9个桔子,一人2个,一人3个,剩下几个? 吃完东西后,细心的小挚友发觉有许多空的矿泉水瓶,我们一起来捡吧。 2人各捡3个,一人捡了2个,一共捡了几个? 希望小挚友在外出活动的时候要留意保持卫生,做个讲卫生的
25、好学生。大家吃的差不多了,我们就打算回家了。一起坐车吧。 现在车上有几人? 小挚友们真厉害,在观看动物园的过程运用自己学的数学学问解决了许多问题,大家玩的开不快乐,还想不想玩? 5, 你能在图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三课堂总结 你今日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有没有要提示的地方?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综合练习 提取数学信息,提问 列式解答 检查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驾驭运用分数乘法、除法学问解决有关问题。 2、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3、情愿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是运用分数乘法、除法学问
26、解决有关问题。 2、难点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算一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方法 2、文字题的列式计算:【去除3与2.25的差,所得的商再减去0.9,结果是多少?】 友情小提示 (1)这里的结果是表示什么?(差) (2)什么数与什么数的差?(商与0.9的差) (3)那么商是多少?怎么算?_ (4)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_ 3、练一练 (1)2516除以3.7的商,减去乘20的积,结果是多少? _ (2)174.8减去74.7,所得的差除以0.91,得出的商再减去100.95,结果是多少? _ 友情小提示:从以上练习中可以看出,在文字题中数学术语的理解特别重要
27、,特殊是在除法中 有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着重驾驭。 【例如】ab可以读作:(1)a除以b;(2)b除a;(3)a被b除;(4)b去除a 【可以看出】a被b除与a除以b是一样的;b去除a与b除a是一样的。 二、学问应用:列式计算 1、仔细读题,说一说题中分率表示的意义。 (1)200的3/5是多少?_ (2)200削减4/7后是多少?_ (3)甲数是500,乙数是甲数的4/9,乙数是多少?_ (4)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1/6,乙数是多少?_ (5)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4/9,乙数比甲数多多少?_ 三、解决问题 1、自学P82例2,说说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 2、仔细读题,弄清题意
28、。 3、分析数量关系。 这里的1/4表示什么? (表示把六(1)班作品平均分成4份,六(2)班的作品比六(1)班多其中的1份) 看懂线段图,并会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几分之几? (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1/4) 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六(1)班的1+1/4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1/4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四、学问梳理 1、沟通探讨:说一说解决问题有哪些主要步骤? 【不必统一,找到自己所理解的方法。】 友情小提示: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9、推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计算;验算。 2、归纳总结:四则混合运算要仔细审题,视察题目里的运算符号,确定运算依次,选择合理的简捷算法。对于文字题列成综合算式,审题时要留意最终一步求的是什么?在列式时假如要变更运算依次,就要合理地运用括号,以及留意题目中的叙述,如除与除以等。 五、巩固训练 独立完成P82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六、拓展提高 P83练习十四第5、6、7题。 七、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a.我很棒,胜利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逆向求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在详细的情境相
30、识“逆向求和”的问题,并能运用整体部分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思索问题的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题、画图的方式理解题目的含义;在学生沟通互动过程中,驾驭解决“逆向求和”的方法。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通过回顾与反思,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学习阅历,体会学习中的乐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驾驭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能通过逆思索来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到,当问题不好理解时,可以采纳画图表示信息的方法来帮助理解,从而找出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经验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解决“逆向求和”问题
31、的模型。 教学难点:采纳画图的策略分析“逆向”求和的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四、教学打算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嬉戏引入,激活阅历 1课件出示嬉戏规则 老师这里有一个美丽的魔法盒,里面装着许多的小球,请一个同学从盒子里拿出几个小球,另一个同学再数一数盒子里还剩下几个小球,最终请同学们猜一猜,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 2玩一玩 老师演示嬉戏方法,与学生一共可以玩三次。之后进行全班学生进行嬉戏。 3回顾与反思 每一次求原来盒子里一共有几个小球,都用共同的方法:拿走球的个数加上剩下球的个数,等于盒子里原来有多少个小球。 4揭示课题。 这类现象在生活中常见,今日接着来学习解决问题
3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嬉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热忱,使学生初步对逆思索解决的问题有所感悟与理解。 (二)情境绽开,构建方法 1引导视察,提取信息。 (1)课件出示p98例6 (2)学生视察,沟通信息。 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出现。 老师去商店买口哨,已经领走了7个。(板书:领走7个)。 猜一猜,原来有多少个口哨?你是怎么想的呢? 预设1:假如商店的口哨领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 预设2:假如商店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9个。 (总之,不少于7个) 出示剩下一部分情境图。 商店还剩下5个,(板书:剩下5个)。 依据信息,提出问题。 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板书) 由同学完
33、整地叙述题意。(可以边指图边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让学生经验从情境中发觉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又为新知的构建搭建了桥梁。 2画图理解,自主探究 (1)用画图方式表达你对题目的理解。 (2)独立思索后独立画图,组内沟通 (3)展示学生作品,共享解读。 预设可能出现的作品: (4)找寻不同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结:大家画的图虽然不一样,但是都画出了拿走的口哨个数与剩下的口哨个数。 3列式解答,构建方法 (1)怎样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呢? 列式是:7+5=12(个) (2)明明是拿走了其中的7个口哨,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决呢? 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是整体,拿走
34、的口哨是其中的部分,剩下的口哨是另一部分,把它们合并起来,就可以求出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口哨,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4回顾反思,提升方法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谁能说说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回顾:读题(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画图(把数学信息转化成好理解的直观图)、共享沟通大家画图的作品(在共享中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列式解答(用数学符号表达自己的思索)、找到用加法的道理(用数量关系说明这样解决问题的道理)。 总结:求原来一共的个数,就把拿走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合并起来。用到数量关系是“整体=部分+部分”。 【设计意图】注意让学生经验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表达对
35、数学问题的理解,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解析沟通不同学生作品的过程中,深化理解题意,驾驭解答方法。注意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促进学生阅历内化,逐步驾驭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1对比练习 解答下面各题。 建议:读题后,先画一画示意图,再解答。解答后,全班沟通。 (1) 由学生介绍思索过程并出处算式。 (2) 师:题目中都有吃了8个鸡蛋这条信息,为什么两个题目用到的解答方法却不一样呢? 小结:第1题是已知原有鸡蛋的个数这个整体,因此要从整体中减去吃了的这一部分,就得到剩下的部分。而其次小题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就要将吃去的一部分与剩下的一部分,合并起来。两个题目虽然都涉及部分
36、与整体的关系,但是第一题求部分就要用减法,而其次题求整体就要用加法。因此在练习中,我们要特殊留意,不能看到吃掉或去掉就用减法来解答,而是要依据题目的意思进行分析。 2基础应用 (1)完成教材第100页第6题。 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样多的呢? 依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列式解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你这样解答的理由。 (2)嬉戏提升。 拿出上课伊始嬉戏中的魔法盒子,盒子中放了一些彩色的小球,两人一组,一边玩摸球嬉戏,一边解答下面问题。 从盒子里拿出()个小球,还剩下()个小球,盒子原来一共有几个小球? 从盒子里拿出()个小球,又拿出()个小球,还剩下()个小球,盒子原来一
37、共有几个小球? 【设计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在嬉戏中理解。感悟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逐步培育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与实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我们明明从盒子里往外拿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师:在解决这样问题中还有什么困难?遇到困难大家有好方法吗? 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在实际应用中,会敏捷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2过程与方法: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培育学生分析、比较、敏捷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沟通的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
38、索,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依据实际须要取商的近似值。2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复习:1.取下面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1.291.30.0560.1保留两位小数:3.4243.424.63724.64保留三位小数:7.48567.4867.24657.247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2新知探究(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别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须要打算几个瓶?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沟通。(分三个层次)(1)2.50.4=6.
39、25(个)(2)瓶子数必需是整数。6.256,须要6个瓶子。(3)6个瓶子只能盛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一个瓶子,共需7个瓶子。总结:这就是“进一法”,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都是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一。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251.5=16.666(个)考虑实际状况:包装礼盒数是整数。包装17个礼盒丝带不够,所以最多只能包装16个礼盒。总结:这就是“去尾法”。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都是干脆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变成整数。3.对比两个题目: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4.回想前面学过的“四舍五入”法,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总结: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依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3学以致用(一)基础练习1.推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去尾法,因为多余的布不够做一件衣服。(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进一法,不管剩多少煤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