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比较教案 其次单元比较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相识 “”、“”和“=”符号,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 2使学生通过视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实力目标 培育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细致视察、仔细思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多少、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单元分析 1、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 2、在充分的感知中,相识物体的高矮与长短的关系。 3、在活动中逐步体验、理
2、解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课时划分 4课时 题目动物乐园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通关洛详细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多少、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 打算 多媒体 课时 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日,动物乐园实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们都来帮忙,喧闹极了!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看哪个小挚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知大家。(出示主题图) 然后再告知大家:谁多?谁少?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二、构建新知。 1数一数。 引导学生到动物乐
3、园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动物?有多少?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留意引导学生边指边数,手口一样。 同时提问:你是怎么看这幅图的? 2相识和理解“同样多”。 (1)你想让哪两种运动来比一比多少?依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扮成小熊、小鹿和小兔,让他们上台面对面站成两排,再一个对一个握手。 (2)思索:小熊和小鹿分别有几只?用几表示?你知道小熊和小鹿比,谁多谁少吗?你怎么知道小熊 和小鹿同样多? (3)师:小挚友用数一数的方法或是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发觉小熊和小鹿都没有多余,比较出了小熊和小鹿同样多,也就是4个和4个同样多。那么怎么表示4和4同样多呢?在数学上我们就在4和4的中间学写一个“=”。同时说
4、明:这个符号叫等号,表示同样多的意思,读作4等于4。 (4)写一写。 说明:写等号时两横要写平,并且一样长,学生在书上描三个,再独立写四个,老师巡回指导。 3、相识“多”和“少”。 你们还想让哪两种动物来比一比?小猴和小鸟比,谁多谁少?你是怎样比的?还有不同的吗?小兔和小猴比,谁多谁少?你是怎样比的? (2)依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5比3大,3比5小3比2大,2比3小 (3)说明:5比3大,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叫大于号,读作5大于3;3比5小,就用小于号表示,读作3小于5。你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3比2大和2比3小吗?试一试。 思索:为什么小猴的只数一会儿多?一会儿少? 师:你
5、怎么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明确: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是相反的,但是开口都对着大数,尖角对着小数。我们可以用儿歌来记住它们。介绍儿歌:开口向左读大于,开口向右读小于。比较大小看左边,左边数大用,右边数大用,两边相同用= (4)这幅图中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4、小结: 三、巩固发展。 填一填 出示2()、6()、()9这三道题,先 发数字卡片给小挚友,认为合适的贴在括号里。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4=45335 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高矮 备课人 教学 目标 1、勇冠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
6、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须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 2.体验详细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联系实际生活,比较物体的高矮。 教学 打算 多媒体 课时 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2022年9月11日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 (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简要介绍“911”事务。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四周的楼房比一比,你发觉了什么? (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上美国纽约最高的楼。
7、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攻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酷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生气。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5)比较:你平常站在我们教学楼或家里的3楼4楼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生:矮)今日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学问。(板书课题:高矮) 2、相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常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 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2)提问:他
8、们估计得对不对?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 2、出示课本挂图。 (1)(出示左图)看这幅图,谁能告知我,谁高谁矮? (2)你们认为怎么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3)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调皮比笑笑长得高呢?(生:不能)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9页第4题。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这是一个开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运用生活阅历与所学知比高矮。 2完成教材第18页第1题。 3完成教材第18页第2题。 选哪个钉子好?依据生活阅历,厚的木板应当选长一些的钉子,薄的木板应当选用短一些的钉子。结合本题状况,
9、宜选用中间的钉子为 好。 4完成教材第18页第3题。本题通过学生的推理比较绳子的长短。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及理由。 5完成教材第19页第5题。本题是站在不同高度的小兔子间比较高矮,比较的方法可以是通过数背景的格子数。本题对学生来说在思维上有肯定的难度,因此并不要求全部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 6完成教材第19页第6题。本题比较不同起点物体的长短,比较的方法可以通过数每枝笔所占的格子数。但比较的物体的方向不同,思维难度有所增加。本题并不要求全部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比较高矮的方法: 在同一水平面具有相对性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 轻重 备课人 教学
10、 目标 1、利用已有的阅历,相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相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 打算 多媒体 课时 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兴奋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视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挚友真能
11、干,通过视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相识轻和重。(板书课题轻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视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推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一下谁说的对呢? (4)老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6)老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精确地推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2称一称 (1)出示苹果和梨猜一猜:谁轻谁重?
12、 掂一掂:谁轻谁重? 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挚友的答案都不同, 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方法呢? (2)小结探讨:你们能想出哪些方法? (3)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老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觉要想精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方法。 板书设计 轻重 方法: 掂一掂(重量悬殊) 称一称(重量接近) 修改及补充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认位置: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尽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有一些感性相识,但不肯定能精确进
13、行推断,尤其是对左右的相识。因而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和前后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材通过教室里的情景让学生在相识活动中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由于学生相识上下、前后比较简单,而相识左右较难,所以教材先支配上下、前后的方位学习,再支配相识左右的方位学习。 “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性活动,培育学生视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推断仍受直觉思维的支配,往往须要借助肯定的情景和活动来进行教学。教材依据学生的相识特点,供应丰富的生活和活动
14、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二单元目标要求1、通过情景操作,在详细的活动中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精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学生能按下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洁问题,能比较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三单元设计意图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辨别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化,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
15、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留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辨别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晰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定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样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假如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
16、系自己的身体作出推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推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嬉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终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嬉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示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相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
17、放的情境中视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留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许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主动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留意语言精确、完整的同时,激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敏捷促进思维的敏捷,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
18、相对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左右教案(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其次单元左右教案(二)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化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左右。 二、 教学打算: 课件、节奏音乐。 三、 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左右义务教化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相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理解
19、“左右”,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究,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通过活动培育学生用“左右”的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推断力。 (三)重、难点 重点:在详细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 难点:运用左右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流程 1通过猜谜语,激发幼儿爱好 提问: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猜一猜是什么? 回答:双手。 2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分左右手 引导学生视察自己的双手,想一想左手和右手分别都能做些什么。 提问: 同学
20、们每天写字画画用的是哪只手?举起来挥一挥手。 你在做什么事情时须要用到右手?做什么事情时须要用到左手? 请小挚友把你的左手伸出来摇一摇。 总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挚友,他们在一起合作能完成很多事情 (2)相识左右 提问: 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激励幼儿尝试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小结:在左手的一边是左边,右手的一边是右边。 3嬉戏:我说你做 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4巩固练习 (1)按要求摆学具。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从左往右依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