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案.docx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利亚的木匣》教案.doc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利亚的木匣教案18 科利亚的木匣 18科利亚的木匣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今日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挚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易错字:亚匣避挖 2、组词: 锯()避()倍() 据()僻()陪() 剧()辟()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索: 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
2、的? 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二)分小组探讨,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科利亚和妈妈埋木匣。 其次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索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每天过去,人在一每天长大,四周的一切都在改变。 (三)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 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斗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 其次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改变的道理,培育多动脑、勤思索的好习惯。
3、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用仍旧、果真造句。听写最终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索: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 (3)科利亚与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 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3、探讨思索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缘由?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索: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详细? 4、学生质疑。 5、学生动手画出埋木匣的简笔画。 6、学习课文
4、其次段 (1)学生默读第三段思索:科利亚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的?他和妈妈是怎样挖的?结果呢? (2)探讨思索题 (3)老师出示幻灯片,演示(或简笔画) (4)提问:从幻灯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十步,四年后长大了,所以步数要削减一半。 板书: 五岁十步埋步伐小 九岁五步挖步伐大 (5)小结: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白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7、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8、提问:挖到木匣使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他为什么说四周的一切都在改变?(板书:一切都在改变) 9、小结:我们做事情要随着状况的改变实行不同的方法, 10、提问: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
5、间一每天过去,四周一切都在起改变。 附:板书设计 习题精选 一、读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二、辨析字形并组词 科()霜()坑()倍() 抖()箱()炕()陪() 料()想()抗()培() 蚪()相()吭()剖() 匣()锯()模()彩() 匠()据()摸()睬() 匹()剧()寞()踩() 三、填空 1、()是我()埋的,那时候我(),()也小。我现在()啦,步伐比那时候(),所以应当走的不是(),而是()。 2、科利亚兴奋地说:()们,今日我不光找到了(),还懂得了()一每天(),我们一每天(),步伐也在慢慢()。()的一切,不是都在()么? 四、从课文中找到含有仍旧、果真的句子,读一读。再分
6、别造句。 1、仍旧 2、果真 五、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举个例子说一说 答案: 一、 二、 科学、抖动、材料、蝌蚪;霜冻、箱子、思想、信任; 挖坑、火炕、抗拒、吭声;倍数、陪伴、培育、剖析; 匣子、工匠、马匹;电锯、依据、剧本; 仿照、摩挲、孤独;彩色、理睬、踩踏 三、1、木匣四年前还小步伐九岁大了一倍十步五步 2、伙伴匣子时间长大变大四周起改变 四、1、仍旧爷爷仍旧保持着老红军艰苦奋斗的作风。 2、果真天气预报说今日有雪,下午果真下雪了。 五、略 科利亚的木匣课文 斗争起先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他从家门口起先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
7、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觉。 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奶奶确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起,走了三十步,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院了差不多四个年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最终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来回到了帮乡。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8、妈妈说:不用难受,我们还有一些东西在地下哩。 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兴奋地说:算术真有用。假如当时我随意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旧没找到。 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或许,法西斯把你的珍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肯定有缘由。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
9、,步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当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立刻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真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兴奋地说:伙伴们,今日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每天过去,人一每天长大,步伐也在慢慢变大。四周的一切,不是都在起改变么? 科利亚的木匣练习设计 【学问要点】 1.驾驭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仍旧果真造句;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育自己多动脑、勤思索的学习精神和生活看法。 【双基同步训练】 一、抄写课后词语。 _ _ _ _
10、_ _ _ _ 二、匣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部,用数笔画查字法查,应查()画。笔顺是_。 三、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出各段段意。 第一段(1-3)讲_ 其次段()讲_ 第三段()讲_ 四、读课文,圈画有关内容,填表。 时间 主要人物(科利亚) 事情 年龄 数数 步伐 差不多四年以后 五岁 步伐小 斗争起先的时候 能数到一百多 量五步挖匣子 五、从其次自然段所写的科利亚将装有小玩意的木匣埋起来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爱_、会_、酷爱生活的孩子。 六、通过科利亚挖木匣这件事,对我的启发是: 答:_ _ 七、找出意思相近的词。 起初原来照旧照样早先起先 当时()()仍旧()()原先()() 八、找出下
11、面句子里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彩实。 () 2.场上的小观众都仰着头,跳着,笑着,暴发出一阵阵热情的掌声和欢呼声。 () 3.我们观看了好多项精采表演,都好玩极了。 () 九、下面每组的五个词,有四个是同类的,找出不是同类的一个。 1.桌子椅子家具茶几沙发() 2.苹果鸭梨葡萄水果西瓜() 3.文具铅笔本子小刀格尺() 4.夹克衫衬衣裙子裤子服装() 十、续完句子,并加标点符号。 1.老师在灯光下 _ 2.突然想起阿姨送给我的风筝 _ 3.这个电子娃娃个儿很大活像一个 _ 【创新实力训练】 一、选择关联词填在()里。 无论也 不是而是 不光还 假如就 1
12、.老师说,()明天不下雨,秋游()改期。 2.()条件多么艰苦,我们()应干下去。 3.他()学习好,()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 4.我们()皇帝,()四化建设的接班人。 二、读一读,然后按要求填空。 科利亚兴奋地说:伙伴们,今日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每天过去,人一每天长大,步伐也慢慢变大,四周的一切,不是都在改变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了一个道理:_这说明科利亚是一个_的孩子。 三、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科利亚为什么找不到木匣子呢?因为他长大了,步伐也变大了。 因为科利亚长大了,步伐也变大了,所以他找不到木匣子。 1.科利亚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
13、西斯快打到他们村了。 _ 2.奶奶、妈妈和科利亚为什么要回家乡呢?因为德国法西斯被赶走了。 _ 【实践实力训练】 一、作文: 题目:这件事教化了我 要求:根据事情的发展依次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真实、详细。 18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 18科利亚的木匣|人教版 一、素养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相识到时间一每天过去,四周的一切都在改变,我们应随着状况的改变采纳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学问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假如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实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索的,科利
14、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四、教学疑点 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 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起先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伐的示意图。 六、教学方法导读法。 七、课时支配三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日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
15、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状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驾驭状况。 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斗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斗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斗争成功结束。 (四
16、)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其次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探讨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缘由,应划到其次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其次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
17、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索,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每天过去,人在一每天长大,四周的一切都在改变。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索: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探讨思索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缘由?(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缘由。)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索: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起先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
18、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觉。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详细?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觉,所以埋木匣特别细致、仔细。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解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起先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