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doc
《药物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物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综述药物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近年来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对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进行总结、归纳。结论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类药物、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products,AGEs)抑制剂和裂解剂以及中药制剂。研究显示以上药物二者以上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佳。关键词:药物;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AGEs抑制剂、裂解剂、受体阻断剂;中药方剂;研究进展。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
2、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逐年增高。据WTO尚未完全估计,2002年全球糖尿病总人口为17000万,预期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到达36600 万。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糖尿病总死亡率的80%。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说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危及生命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较常人增加3 4 倍。现在研究发现,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共同的土壤炎症。目前,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外科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介入治疗如颈动脉内支架成形术都取得了明显疗效,给局部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鉴于基层医院尚不能开展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尤其是那些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未达
3、手术指标者或不愿采取有创手术者,开展药物早期预防、治疗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1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探讨,最早提出的学说是脂肪浸润学说,其后又提出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和平滑肌克隆学说。1973年又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反响学说近年来随着新的资科不断出现,ROSS教授在该学说的根底上,明确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的炎症学说,目前已被多数学者接受。在血脂异常、高血压、病毒感染等多种损伤因子直接作用后,出现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等导致过度炎症性纤维增生所致,其实为损伤、炎症以及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开展过程可分为
4、内皮损伤、脂纹形成、斑块增生,最终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动脉阻塞等4个阶段。2药物防治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2.1二甲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50多年。许多国际糖尿病研究组织均推荐以应用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作为2型糖尿病的起始和根底治疗,并贯穿于治疗的始终,除非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胃肠疾病。它可与胰岛素促泌药、a一糖苷酶抑制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GLP-1受体冲动药及其类似物,以及胰岛素等联合,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二甲双胍除了降低血糖外,它尚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肿瘤发生等作用。因此,它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有效降糖药物,目前作为一线口服降糖药
5、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抑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细胞环节:如白细胞一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泡沫细胞形成、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血小板聚集。2.2抗血小板药物大量临床试验证明,抗血小板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中能够降低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传统观念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为数不多的研究显示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还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抑制斑块进展的机制与调节血脂无关,可能与减轻斑块的炎症反响有关,并且中剂量阿司匹林12mg.gk.d?的性价比最正确。血小板活化后能够释放和表达多种炎症介质参与动脉粥样硬
6、化这一炎症性疾病的开展过程。血清超敏-C反响蛋白(CPR)浓度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进程的敏感指标,又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抗血小板药物使血清CPR浓度明显降低,也提示抑制血小板活化能够减轻CPR浓度,进而减轻炎症反响。2.3他汀类药物他汀类目前已成为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一、二级预防的关键治疗药物。越来越多的试验支持他汀类药物能降卑微血管并发症的形成。随着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保护内皮细胞、抗炎、稳定易损斑块、抗血栓、改善心肌重构等作用。 对于18686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的14个随机他汀类试验的荟萃分析说明,每降低1mmolL的LDL 胆固醇
7、就能显著降低21的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无论患者有无血管疾病史。而且,这种危险系数降低的程度在两种类型糖尿病中很接近。对于型糖尿病患者,无论其血脂水平基线上下,只要已确诊心血管疾病CVD,就应在改善生活方式同时进行他汀类治疗。对于没有CVD,但年龄大于40岁或有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患者也应进行他汀类治疗。 对于低危险因素年龄小于40岁并且没有CVD的患者,假设 LDL大于2.6mmolL也应在生活方式改变的根底上进行他汀类治疗。但是当进行最大耐受量的他汀类治疗后,脂肪酸水平仍没有到达预定值,可以考虑与其他降脂药的联合治疗。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型糖尿病的CVD危险系数增加220倍,而且CVD危险因素多
8、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型糖尿病患者早期。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被认为是CVD的高风险标志。 关于型糖尿病患者何时开始他汀类治疗的研究很有限,大量他汀类的试验是针对型糖尿病的。 最近的试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型糖尿病他汀类治疗的重要数据。对1466名型糖尿病患者LDL降低1.0mmol的益处进行衡量评估,证实了临床预后获益。 研究说明,患者LDL每降低1mmol,大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就降低21RR0.79,CI0.720.86;P0.0001。在他汀类被证实能够降低糖尿病CVD风险的同时,他汀类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应用指征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确定。查最新版他汀类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应用2.4噻唑烷二酮类
9、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北olidineidiones,TZDs) 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直接针对胰岛素抵抗起治疗作用,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来实现其降糖效应。随着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除了早已明确的降糖效果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TZDs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良好的疗效。Hetzel等研究说明:TZDs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斑块内的炎性因子,发挥不依赖降血糖以外的直接抗AS的作用。TZDs可以保持血管内皮的结构和功能完整,减少脂质沉积与修饰,抑制炎性细胞的活动,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与分化,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调控凝血和纤溶系统。它能像他汀类药物一样,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治疗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进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