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复习提纲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复习提纲岳麓版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魏国,史称北魏。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的趋势增加。 目的:为了革除落后习俗,汲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内容: 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 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复原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之后又演化为北齐、北周,最终北周统一北方。 第
2、23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依次:蜀、魏、吴) 魏灭蜀;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起先;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缘由: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抗拒。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气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作战双
3、方:前秦和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相对稳定。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缘由: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缘由) 江南斗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的进步:起先运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4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 主要成就。详细见下表: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
4、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100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我国古代重要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爽,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行、草、楷无不擅长,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 画家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擅长人物画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代表了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学问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
5、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2.实力目标通过学习和思索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同等原则理解和思索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实力;其次,培育学生全面、系统地思索问题的初步实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实力。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育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相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沟通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1.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难点:正确相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6、1.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实行了哪些措施。3.学生探讨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及其改革的作用并评价孝文帝。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北魏的建立2.黄河流域的统一439年3.民族的大融合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洛阳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措施语言服饰姓氏婚姻官制、律令礼法2.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老师活动 导入新课 4世纪后期,占据鄂尔多斯大草原的鲜卑族的强大的一支建立了北魏政权,他们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快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
7、流域。 请问:这是东汉以后黄河流域的第几次统一?第一次统一黄河流域的是谁? 新一任魏主北魏孝文帝拓拔宏与前秦皇帝苻坚一样有着雄心壮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逐鹿中原。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都实行了哪些措施? 讲授新课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而结束北方混战局面的是内迁少数民族中鲜卑族的一支。他们强大起来以后,建议了北魏。 思索: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统一黄河流域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是哪年?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你怎样理解民族融合?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迁都的
8、缘由 探讨: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展示材料: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当时流行的歌谣: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归纳:平城自然条件比较寒冷干旱,其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且北方少数民族很简单对平城形成威逼。而洛阳是表现中国文化传统优越性的地方。可见孝文帝迁都与其倾慕汉族文化及想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有关。 2.迁都洛阳后的主动意义 概括归纳: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后,洛阳快速发展成为一座雄伟壮美的城市;洛阳的人中达到五十万左右;城中有很大市场,汇合了四方的商人。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
9、施 提问: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 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学习,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以农业为主的民族,民族融合是一种必定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孝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限制全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孝文帝的改革内容 思索:在孝文帝改革内容中,你认为哪一项对民族融合最有影响力?而哪些政策可能会使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消逝?为什么? 语言:说汉话。 展示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行猝改;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照旧。若仍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诫!”这唯恐是对怎样说话提出要求的第一位皇帝。 姓氏:改汉姓。 结合P108改汉姓表,请问
10、:孝文帝为什么把皇族姓氏改为“元”? 从孝文帝改革的各项内容来看,他是要彻底变更鲜卑人原有的生活方式,过汉人的生活。他禁止鲜卑人回到自己的家乡,甚至连死后都不得归葬自己的原乡,这是一个多么不简单的确定啊! 提问:你们愿不情愿把家迁到西部去,永不再回?情愿的请举手。 老师可不愿去,因为我祖祖辈辈都在这儿,我可不想背景离乡。你们愿不情愿把名字恒久改为“拓拔”。为什么北魏的鲜卑人情愿?是百姓情愿?还是只是孝文帝的心愿? 所以站在鲜卑人的立场来看这件事是很悲情的。 探讨: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折服者,他为什么肯定要坚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 归纳:其一,孝文帝从
11、小受汉族文化的熏陶,热衷于中原文化;其二,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运用武力而最终失败的教训深知鲜卑族若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立足生根,子子孙孙恒久安家立业,就必需适应占中原主流的汉族人的文化;其三,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有较游牧文化更高的运用价值,故游牧民族向汉文化学习与融合是必定的,因而面对繁华绚烂的汉文化的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这也证明白一个历史上的通则,就是一个文化水准低的民族,即使最初能以武力折服一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但终究还是会被这个文化水准高的民族所溶化进而消逝无踪。 动脑筋: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谥号多采纳“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
12、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思索:在当今社会要发扬尊老、养老的风气,我们应当怎么做呢?2.改革的作用 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南北方的统一。3.北朝的分裂 西魏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北周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间进一步融合,为以后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探讨:你怎样评价改革家孝文帝?课堂小结 1.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2.对学生所总结的本课内容进行点评。 3.统计学生各组得分状况,表扬课堂主动发言的同学。 布置作业写一篇我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小论文 学生活动 答题方法:按老师指定要求回答与学生自由抢答相结合,按组计分。学生通过回顾旧知得出答案:其次
13、次;前秦皇帝苻坚(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留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学生依据思索题自学课文相关内容。学生自行阅读回答,老师引导归纳。(从服装、饮食、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将学生分成四组,然后由学生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引导学生相识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创建的)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每一组分别结合地理学问从平城与洛阳的地理位置、条件、地势及迁都的最终目的四个方面探讨。指导学生看107页的其次段,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段的中心内容。学生可自由发言,老师引导归纳。(为增加学生爱好穿插讲解。)让学生依据元朝、元首、元旦等词推想。(创设情境。通过联系实际引起师生共鸣,使学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相识的深度。)学生
14、广泛沟通。激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结论,之后老师归纳。学生看书107面的第五段,自己归纳,经学生思索抢答后,老师小结。(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学生探讨,小组发言后,老师总结。学生看书,108面最终一段,小组探讨后将探讨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老师、学生共同作出评价。学生分组探讨,老师参加指导,并参与部分学生小组的探讨。(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全面分析)请学生依据板书,以抢答形式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教后记:初一历史上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沟通、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15、。1.驾驭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3.通过学习和思索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育全面、系统地思索问题的初步实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实力。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育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相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沟通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淝水之战”。其次部分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部分为“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一、淝水之战1.结合课本,归纳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双方、结果、影响。 2.阅读材料,思索问题。材料
16、一丞相王猛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后,希望陛下千万不行图谋伐晋。鲜卑、羌等归降贵族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应当渐渐铲除他们。”材料二“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一举荡平江南地区。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扔在长江中,就可以阻断长江水流,折服东晋犹如疾风扫秋叶一样。”(1)材料一王猛曾在哪一政权里担当丞相?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2)材料二应当是谁说的话?“四方基本平安”详细指的是什么? (3)通过材料二推断这位统治者听从丞相王猛的劝说了吗?为讨伐东晋所发动的战役是什么?结果如何?并详细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缘由。 二.北魏孝
17、文帝改革1.阅读教材,找出北魏建立的时间、民族、统一黄河流域的时间。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孝文帝改革改革的措施? 3.结合材料,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材料二表格: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改革的什么措施?若有官员在朝廷上说鲜卑语,会受到什么惩处?这项惩处显示出孝文帝对“禁北语”持什么看法? 材料三公元494年,孝文帝又谓陆睿曰:“朕修百官,兴礼乐,其志固欲移风易俗。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朕亲政九年,对百官实行三载考绩,复兴礼乐,
18、志在移风易俗,开导亿万百姓。朕为天子,何必要迁居中原!正是想让你们的子孙后代渐渐接受好的风俗、博见多闻。)(2)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实施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4.阅读材料,思索问题。材料一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合字这里,沟通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许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在洛阳城定居下来,从事着商品买卖的活动。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养老的陋俗,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看。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分了。材料二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
19、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三.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1.阅读课本,归纳一下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表现及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少数民族妇女身着汉族服装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洛阳的汉族官僚,争相运用胡床、方凳汉族妇女正在制作蒸馍与烙饼上面的图片反映了北魏统治时期黄河流域什么样的社会景象? 1导致前秦政权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2022龙岩)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打一历史事务)。这则谜语的谜底应是A商
20、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土尔扈特回来祖国3.(2022扬州)“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忽必烈改制4.(2022济宁)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务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务搭配正确的是A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B成吉思汗建立元朝C汉武帝修筑长城D耶律阿保机建立西夏5.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照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这一举措是A秦始皇统一文字B汉武帝独尊儒术C孝文帝厉行汉化D武则天重用酷吏6.(2022武威)魏
21、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务是A.昭君出塞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D.册封达赖、班禅7.(2022桂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著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日,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右图:西晋时期被汉人运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运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接
22、着运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生命?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改变。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一、1.淝水之战:时间383年;地点:淝水;双方:东晋与前秦;结果:东晋战胜前秦。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的统治取得短暂稳定,为经济发展供应了有利条件。2
23、.(1)前秦氐族(2)前秦皇帝苻坚。统一黄河流域。(3)没有。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缘由:从前秦看:民族冲突严峻,军心离散。符坚傲慢轻敌,指挥失误。从东晋看:将相看法一样,坚决反抗,士气昂扬。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二、1.建立时间:4世纪后期;民族: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时间:439年。2.见课本7677页。3.(1)说汉语改汉姓免官看法坚决。(2)目的在于“移风易俗”,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4.促进了民族融合。三、1.表现:见课本77页。影响:见课本78页。2.民族融合。1.D2.B3.C4.A5.C6.B7.(1)秦始皇。目的:抵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肯定程度上抵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苦痛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2)匈奴、鲜卑、羯、氏、羌(任写两个即可)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革除落后习俗,汲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答出随意一点即可。(3)改变: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意思相近即可)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限制150内